[电能服务管理平台].[采集子系统].[技术规范].[通信协议及解释性说明]_第1页
[电能服务管理平台].[采集子系统].[技术规范].[通信协议及解释性说明]_第2页
[电能服务管理平台].[采集子系统].[技术规范].[通信协议及解释性说明]_第3页
[电能服务管理平台].[采集子系统].[技术规范].[通信协议及解释性说明]_第4页
[电能服务管理平台].[采集子系统].[技术规范].[通信协议及解释性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能服务管理平台与终端通信协议电能服务管理平台采集子系统文档技术规范版本V10时间编写文档变更记录序号修改条款修改说明修改人/日期批准人/日期备注注对本文档内容增加、删除或修改均需填写此变更记录,详细记载变更信息,以保证其可追溯性。目次前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131术语和定义132符号和缩略语24帧结构341字节格式342帧格式343传输服务444长度域、控制域和地址域的规范545链路用户数据75传输接口1151串行通信传输接口1152TCP和UDP传输接口116报文应用及数据结构1261确认否认(AFN0)1262复位命令(AFN1)1463设置参数(AFN4)1564控制命令(AFN5)2765身份认证及密钥协商(AFN6)3166请求被级联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主动上报(AFN8)3267查询参数(AFN10)3368请求定时上报任务数据(AFN12)3869请求实时数据(AFN13)41610请求(主动上报)事件记录(AFN14)45611文件传输(AFN15)56612数据转发(AFN16)61附录A(规范性附录)数据格式说明64附录B(规范性附录)状态量数据数据格式说明68附录C(规范性附录)谐波数据数据格式说明70附录D(规范性附录)非电气数据数据格式说明71附录E(规范性附录)IP地址数据数据格式说明72附录F(规范性附录)确认/否认信息码定义73前言建设电能服务管理平台是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为规范电能服务管理平台建设,确保采集终端设备接入电能服务管理平台的标准性、一致性、互操作性、可靠性,特制定本规范。通信协议原文请参照GB/TXXXXX2013电力能效监测系统技术规范第31部分主子站与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通信协议。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力能效监测系统主子站与电力能效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帧格式、数据编码及传输规则。本部分适用于点对点、多点共线及一点对多点的通信方式,适用于电力能效监测系统主子站与电力能效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之间执行主从问答方式、以及在信道支持下的电力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主动上传方式的通信。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1865712002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篇传输帧格式GB/TXXXXX2013电力能效监测系统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GB/TXXXXX2013电力能效监测系统技术规范第32部分电力能效监测系统技术规范DL/T6452007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1术语和定义电力能效监测系统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GB/TXXXX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1任务TASK规定电力能效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或电力能效监测终端在指定时间或条件下执行所需的操作序列。312测量点MEASUREDPOINT指可以测量出唯一的一组测量值的测量装置与监测终端或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的电气连接点,当物理上相同的一个电气连接点被多个装置所测量,或者被一个装置所测量但通过多种方式被传递到终端时,按照多个测量点计,每个测量点具有唯一的逻辑定位编码,是该装置在终端的参数配置、数据应用的唯一对象标识。313信息点INFORMATIONPOINT表示参数或数据的对象信息,如电气测量点号、非电气测量点号、监测终端号、任务号。314信息类INFORMATIONTYPE表示参数或数据的分类信息,一个信息类可以是一种参数或数据,也可以是一组参数或数据的集合。315数据单元标识DATAUNITIDENTIFY用于表示一个或一组信息点的一种或一组信息类型的标识。32符号和缩略语本部分中所使用到的符号和缩略语见表1。表1符号和缩略语符号和缩略语表示A地址域A1行政区划码A2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地址A3主子站地址和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组地址标志AC应用控制域ACD要求访问位AFN应用层功能码AUX附加信息域BCD二十进制编码BIN二进制编码BS独立位组合C控制域CON请求确认标志位DIR传输方向位EC,EC1,EC2事件计数器ERC事件记录代码FN信息类标识码CS帧校和G1、G2、G3组成倍率的码位L长度LP接入端口运行参数区长度LE事件记录长度MSA主子站地址P校验位PN信息点标识码PRM启动标志位PSEQ启动帧序号PW消息认证码字段RSEQ响应帧序号S正负极性位S0上下浮动位TP时间标签TPV时间标签有效位4帧结构41字节格式帧的基本单元为8位字节。数据传输顺序为低位在前,高位在后;低字节在前,高字节在后。42帧格式本部分采用GB/T186571的624的FT12异步式传输帧格式,用户数据长分为固定帧和可变帧。421固定帧固定帧格式定义见图1,用于提供对链路的建立(登陆)、拆除(退出)等控制功能。起始字符(10H)启动字符控制域C地址域A链路用户数据用户数据校验和CS帧校验结束字符(16H)帧结束符图1固定帧格式定义传输规则A线路空闲状态为二进制1。B每个字符有1个启动位(二进制0),8个信息位,1个偶校验,1个停止位(二进制1)。C帧的字符之间无线路空闲间隔;两帧之间的线路空闲间隔最少需33位。D如按F检出了差错,两帧之间的线路空闲间隔最少需33位。E校验和是由全部用户数数据的算术和,不考虑进位位(模256和),共1字节。F接收方校验对于每个字符校验起动位、停止位和偶校验位。对于每帧检验帧起始字符和结束字符。帧校验。结束字符。校验出一个差错时,校验按C)的线路空闲间隔。若这些校验有一个失败,舍弃此帧;若无差错,则此帧数据有效。422可变帧可变帧格式定义见图2,用于提供传送用户数据服务起始字符(68H)长度L长度L起始字符(68H)帧头控制域C地址域A链路用户数据用户数据区校验和CS帧校验结束字符(16H)帧结束符图2可变帧格式定义传输规则A线路空闲状态为二进制1。B每个字符有1个启动位(二进制0),8个信息位,1个偶校验,1个停止位(二进制1)。C帧的字符之间无线路空闲间隔;两帧之间的线路空闲间隔最少需33位。D如按F检出了差错,两帧之间的线路空闲间隔最少需33位。E校验和是由全部用户数数据的算术和,不考虑进位位(模256和),共1字节。F接收方校验对于每个字符校验起动位、停止位、偶校验位。对于每帧检验帧的固定报文头中的开头和结束所规定的字符以及协议的标识位;识别2个长度L;每帧接收的字符数为用户数据长度L8;帧校验;结束字符;校验出一个差错时,校验按C)的线路空闲间隔;若这些校验有一个失败,舍弃此帧;若无差错,则此帧数据有效。43传输服务传输服务类别,见下表2表2数据传输服务类别类别功能用途S1发送/无回答启动站发送传输,从动站不回答S2发送/确认启动站发送复位命令,从动站回答确认S3请求/响应启动站请求从动站的响应,从动站作确认、否认或数据响应431非平衡传输过程4311适用信道半双工通道和专用无线通道应采用非平衡传输规则。4312S1服务在前一次传输服务的传输过程结束后,并且至少间隔33个空闲位,才开始新一次发送传输。4313S2服务在前一次传输服务结束后,才能开始新一次发送帧传输。从动站正确收到启动站发送的命令或数据,并能执行命令或数据有效,则回答确认;否则回答否认4314S3服务在前一次传输服务结束后,才能开始新一次请求帧传输。从动站正确收到启动站发送的请求数据,如所请求的数据全部无效,回答否认;否则,回答有效的被请求的数据。4315传输出错处理启动站在规定的等待时间内没有正确收到回答帧,应按超时处理,放弃该次传输服务。在发送下一帧之前,需等待一个超时时间。等待时间应考虑信道网络延时、中继环节延时、终端响应时间等因素。从动站若检出帧出错,则不回答。432平衡传输过程4321适用信道全双工通道和数据交换网络通道可采用平衡传输规则。4322S1服务启动站允许建立一个或多个传输服务。当同时建立多个传输服务时,由启动站进行数据流控制。4323S2服务启动站允许建立一个或多个传输服务。当同时建立多个传输服务时,由启动站进行数据流控制。在同一对启动站与从动站之间,启动站必须在完成当前的传输服务后,才能发起一次新的传输服务。从动站正确收到启动站发送的命令或数据,并能执行命令或数据有效,则回答确认;否则回答否认4324S3服务启动站允许建立一个或多个传输服务。当同时建立多个传输服务时,由启动站进行数据流控制。在同一对启动站与从动站之间,启动站必须在完成当前的传输服务后,才能发起一次新的传输服务。从动站正确收到启动站发送的请求数据,如所请求的数据全部无效,回答否认;否则,回答有效的被请求的数据。4325传输出错处理启动站在规定的等待时间内没有正确收到回答帧,应按超时处理,放弃该次传输服务。等待时间应考虑信道网络延时、中继环节延时、终端响应时间等因素。从动站若检出帧出错,则不回答。44长度域、控制域和地址域的规范441长度L长度L表示用户数据长度,由2字节组成,如图3D7D6D5D4D3D2D1D0D15D14D13D12D11D10D9D8图3长度定义D0D15编码表示用户数据区长度L,L是控制域、地址域、链路用户数据(以下简称“用户数据”)的字节总数,数值范围065535。442控制域C控制域C表示报文传输方向和所提供的传输服务类型的信息,定义见图4D15D14D13D12D8D7D4D3D0传输方向位DIR启动报文位PRM备用启动帧序号PSEQ响应帧序号RSEQ帧功能码图4控制域定义AD15传输方向位DIRDIR0表示此帧报文是由主子站向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发出的下行报文。DIR1表示此帧报文是由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向主子站发出的上行报文。BD14启动报文位PRMPRM0表示此帧报文来自从动(响应)站,从动站(响应站)向启动站传输报文。PRM1表示此帧报文来自启动站,启动站向从动站传输报文。CD12D8启动帧序号PSEQ启动帧序号PSEQ用编码表示031,用于区别和对应传输帧,以及防止信息传输的丢失或重复。每一对启动站和从动站之间均有1个独立的计数器,用于记录当前PSEQ,启动站向同一从动站发起新的传输服务时,PSEQ1。若超时未收到从动站的报文,或接收出现差错,则启动站不改变PSEQ,重复原来的传输服务。DD7D4响应帧序号RSEQ响应帧序号RSEQ在PRM0时,即从动帧中有效,用编码表示015,用于多个从动帧对应一个启动帧的传输。每一对启动站和从动站之间均有1个独立的计数器,用于记录当前RSEQ,当只需一帧从动帧回应启动帧的,RSEQ0;当需用N(N16)帧回应的,RSEQ从N1起递减计数,每回送一帧减1,直至最后一帧RSEQ0。ED3D0帧功能码,固定帧和可变帧的帧功能码定义不同。固定帧的功能码定义见表3表3固定帧帧功能码定义PRM功能码帧类型功能0备用1发送确认建立链路、登录系统2发送确认拆除链路、退出系统3发送确认保持链路、在线心跳1415备用0确认确认0115备用可变帧的功能码定义见表4表4可变帧帧功能码定义PRM功能码帧类型服务功能0发送无回答发送数据1发送确认发送数据2请求响应请求用户数据1315备用0确认链路用户确认1响应以用户数据响应请求0215备用443地址域AA地址域格式地址域由行政区划码A1、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地址A2、主子站地址和组地址标志A3组成,格式见表5表5地址域格式地址域数据格式字节数行政区划码A1BCD3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地址A2BIN4主子站地址和组地址标志A3BIN1B行政区划码A1行政区划码按GB22602007的规定执行。本部分BCD码是指压缩BCD码。C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地址A2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地址A2选址范围A200000000H为无效地址,A2FFFFFFFFH且A3的D0位为“1”时表示系统广播地址。D主子站地址和组地址标志A3A3的D0位为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组地址标志,D00表示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地址A2为单地址;D01表示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地址A2为组地址;A3的D1D7组成0127个主子站地址MSA。主子站启动的发送帧的MSA应为非零值,其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响应帧的MSA应与主子站发送帧的MSA相同。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启动发送帧的MSA应为零,其主子站响应帧的MSA也应为零。45链路用户数据451链路用户数据格式A固定帧链路用户数据格式定义见图5协议标识图5固定帧链路用户数据格式定义B可变帧链路用户数据格式定义见图6协议标识应用控制域AC数据单元标识1数据单元1数据单元标识N数据单元N附加信息域AUX图6可变帧链路用户数据格式定义对于需要加密的用户关键数据进行数据加密。加密的数据区包括应用控制域、数据单元标识及数据单元部分。452协议标识协议标识由一字节组成,格式定义见图7D7D6D5D4D0协议标识协议版本图7协议标识定义D7D5表示协议标识,置“1”表示为本协议,其他备用。D4D0表示标识协议的版本号,取值范围“031”,其中“1”表示本协议版本,“0”保留。453应用控制域AC应用控制域AC由一字节组成,格式定义见图8D7D6D5D4D0时间标签有效位TPV请求访问位ACD备用应用功能码AFN图8应用控制域AC定义AD7时间标签有效位TPVTPV0表示在附加信息域中无时间标签TP;TPV1表示在附加信息域中带有时间标签TP(TP定义见本部分45324)。BD6请求访问位ACDACD1表示有重要事件数据等待访问,且附加信息域中有EC(见45323);ACD0表示无重要事件数据等待访问。CD4D0应用功能码AFN应用功能码AFN,用编码表示031,具体定义见表6表6应用功能码定义应用功能码AFN应用功能定义0确认否认1复位4设置参数5控制命令6身份认证及密钥协商8请求被级联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主动上报10查询参数12请求(定时上报)任务数据13请求实时数据14请求(主动上报)事件记录15文件传输16数据转发其他备用4531数据单元标识45311数据单元标识定义数据单元标识由信息点标识DA和信息类标识DT组成,表示信息点和信息类型,格式见图9DA1D7D6D5D4D3D2D1D0信息点DADA2D7D6D5D4D3D2D1D0DT1D7D6D5D4D3D2D1D0信息类DTDT2D7D6D5D4D3D2D1D0图9数据单元标识定义45312信息点DA信息点DA由信息点元DA1和信息点组DA2两个字节构成。DA2采用二进制编码方式表示信息点组,DA1对位表示某一信息点组的18个信息点,以此共同构成信息点标识PN(N12040),格式见图10信息点组DA2信息点元DA1D7D0D7D6D5D4D3D2D1D01P8P7P6P5P4P3P2P12P16P15P14P13P12P11P10P93P24P23P22P21P20P19P18P17255P2040P2039P2038P2037P2036P2035P2034P2033图10信息点格式当DA1和DA2全为“0”时,表示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信息点,用P0表示;当DA1“FFH”、DA2“0”时,表示所有有效信息点PN(不含P0)信息点标识PN对应于不同信息类标识FN可以是电气测量点号、非电气测量点号、监测终端号、任务号。45313信息类DT信息类DT由信息类元DT1和信息类组DT2两个字节构成。DT2采用二进制编码方式表示信息类组,DT1对位表示某一信息类组的18种信息类型,以此共同构成信息类标识FN(N1248),格式见图11信息类组DT2信息类元DT1D7D0D7D6D5D4D3D2D1D00F8F7F6F5F4F3F2F11F16F15F14F13F12F11F10F92F24F23F22F21F20F19F18F1730F248F247F246F245F244F243F242F241255未定义图11信息类格式45314数据单元数据单元为按数据单元标识所组织的数据,包括参数、命令等。数据组织的顺序规则先按PN从小到大、再按FN从小到大的次序,即完成一个信息点PI的所有信息类FN的处理后,再进行下一个PI1的处理。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在响应主子站对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的参数或数据请求时或者主动向主子站上报数据时,如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没有所需的某个数据项,则将上行报文中DT的对应标志位清除;如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仅是没有某个数据项中的部分内容,则应将该数据项中的所缺部分内容的每个字节填写“EEH”。4532附加信息域AUX45321附加信息域AUX定义附加信息域可由消息认证码字段PW、事件计数器EC和时间标签TP组成,格式见图12消息认证码字段PW(下行)事件计数器EC(上行)时间标签TP图12附加信息域定义消息认证码字段用于重要的下行报文中;事件计数器用于具有重要事件告警状态需上报的上行报文中;时间标签用于允许同时建立多个通信服务传输服务。45322消息认证码字段PW消息认证码字段PW用于重要下行报文中,由16字节组成,PW是由主子站按系统约定的认证算法产生,并在主子站发送的报文中下发给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由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进行校验认证,通过则响应主子站命令,反之则否认。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在收到带有PW的报文,必须在认证通过后,才能响应命令。45323事件计数器EC事件计数器EC用于ACD位置“1”的上行响应报文中,EC由4字节组成,分别为重要事件计数器EC1和一般事件计数器EC2。计数范围065535,循环加1递增。格式见表7表7事件计数器格式事件计数器EC数据格式字节数重要事件计数器EC1BIN2一般事件计数器EC2BIN2每发生1个事件,相应的计数器自动加1。45324时间标签TP时间标签用于交换网络通道中,对采用同时建立多个通信服务的传输服务,进行辅助判决接收报文的时序和时效性。时间标签TP由5字节组成,格式见表8表8时间标签格式数据名称数据格式单位字节数启动帧发送时标见附录A3秒分时日4允许发送传输延时时间BINMIN1A启动帧发送时标记录启动帧发送的时间。B允许发送传输延时时间指启动帧从开始发送至从动站接收到报文之间启动站所允许的传输延时时间。从动站的时效性判断规则如从动站的当前时间与TP中的启动帧发送时标之间的时间差大于TP中的允许传输延时时间,从动站则舍弃该报文;如时间差不大于TP中的允许传输延时时间,则做出响应;如TP中的允许传输延时时间为“0”,则从动站不进行上述两项的判断。5传输接口51串行通信传输接口字节传输按异步方式进行,它包含8个数据位、1个起始位“0”、1个偶校验位P和1个停止位“1”,定义见图130D0D1D2D3D4D5D6D7P1起始位8个数据位偶校验位停止位图13串行通信传输接口定义52TCP和UDP传输接口该类接口所需的链接登录、退出和保持,通过442中提供的控制命令来实现。6报文应用及数据结构61确认否认(AFN0)611下行报文6111报文格式确认否认报文下行报文是主子站对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的上报报文文中需要被确认(CON1)的回答,格式见图1468HLL68HCA协议标识AC(AFN0)数据单元标识数据单元TP(见本部分45324)CS16H图14下行确认/否认报文格式6112FN和PN定义FN和PN定义见表9表9确认/否认FN定义FN名称及说明PNF1全部确认/否认对收到报文中的全部数据单元标识进行确认/否认P0F3F248备用6113FN的数据单元格式61131F1全部确认/否认数据单元格式见表10表10全部确认否认数据单元格式数据内容数据格式字节数确认或出错信息(见附录F)BIN1612上行报文6121报文格式确认否认报文上行报文是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对接收报文中需要被确认(CON1)的回答,以及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对所请求的数据不具备响应条件的否认回答。格式见图1568HLL68HCA协议标识AC(AFN0)数据单元标识数据单元EC(见本部分45323)TP(见本部分45324)CS16H图15上行确认/否认报文格式6122FN和PN定义FN和PN定义见表11表11确认/否认FN定义FN名称及说明PNF1全部确认/否认对收到报文中的全部数据单元标识进行确认/否认P0F2按数据单元标识确认和否认对收到报文中的全部数据单元标识进行逐个确认/否认P0F3F248备用6123FN的数据单元格式61231F1全部确认/否认数据单元格式见表1061232F2按数据单元标识确认和否认数据单元格式见表12表12确认/否认F3数据单元格式数据内容字节数AC(AFN要被确认的报文的AFN)1数据单元标识14确认或出错信息1(见附录F)1数据单元标识24确认或出错信息2(见附录F)162复位命令(AFN1)621下行报文复位命令的下行报文应采用密文的形式进行数据下发。6211报文格式复位命令下行报文格式见图1668HLL68HCA协议标识AC(AFN1)数据单元标识(DA0)PW(见本部分45322)TP(见本部分45324)CS16H图16复位命令下行报文格式6212FN和PN定义FN和PN定义见表13表13复位FN定义FN名称及说明PNF1硬件初始化P0/监测终端号F2数据区初始化P0/监测终端号F3参数及全体数据区初始化(即恢复至出厂配置)P0/监测终端号F4参数(除与主子站通信有关的)及全体数据区初始化P0/监测终端号F5指定数据清零P0/监测终端号F6F248备用6213F1硬件初始化无数据单元6214F2数据区初始化无数据单元6215F3参数及全体数据区初始化(即恢复至出厂配置)初始化无数据单元6216F4参数(除与主子站通信有关的)及全体数据区初始化无数据单元6217F5指定数据清零数据单元格式见表14表14指定数据清零数据单元格式数据内容数据格式字节数数据单元标识数NBIN1数据单元标识1见45314数据单元标识N见45314数据单元标识同请求实时数据报文中的数据单元标识。622上行报文复位命令的上行报文为确认否认报文,详见本部分612。63设置参数(AFN4)631下行报文设置参数命令的下行报文应采用密文的形式进行数据下发。6311报文格式设置参数下行报文格式见图1768HLL68HCA协议标识AC(AFN4)数据单元标识1数据单元1数据单元标识N数据单元NPW(见本部分45322)TP(见本部分45324)CS16H图17设置参数下行报文格式6312FN和PN定义FN和PN定义见表15表15设置参数FN定义FN名称及说明PN组1F1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上行通信口通信参数P0F2主子站参数P0F3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上行通信消息认证参数P0F4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组地址P0F5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IP地址和端口P0F6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级联通信参数P0F7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下行以太网端口通信参数P0组2F9事件记录配置P0/监测终端号F10设备状态量输入参数P0/监测终端号组3F17监测终端上行通信参数配置监测终端号组4F25电气测量点配置参数电气测量点号F26电气测量点基本参数电气测量点号F27电气测量点电能量限值参数电气测量点号F28电气测量点功率因数越限值参数电气测量点号F29电气测量点谐波畸变率越限定值电气测量点号F30电气测量点闪变越限参数电气测量点号组5F33非电气测量点配置参数非电气测量点号F34非电气测量点数据参数非电气测量点号F35非电气测量点越限数据参数非电气测量点号组7F49冻结数据任务参数任务号其他备用6313FN的数据单元格式63131F1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上行通信口通信参数数据单元格式见表16表16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上行通信口通信参数数据单元格式数据内容数据格式单位字节数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作为启动站允许传输延时时间BINMIN1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作为启动站等待应答的超时时间和重发次数BIN秒、次2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作为启动站需确认应答的传输服务标志BS81心跳周期BINMIN1A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作为启动站允许传输延时时间具体说明同45324中的“允许传输延时时间”确认超时时间B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作为启动站等待应答的超时时间和重发次数格式如下图18D7D6D5D4D3D0确认超时时间(单位秒)备用重发次数确认超时时间(单位秒)图18超时和重发次数格式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作为启动站等待应答的超时时间由上图中的第一字节的D0D7和第二字节的D0D3组成,表示04095秒范围的超时时间,以供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判别从动站响应帧的超时。重发次数由第二字节的D4D5组成,取值范围为03,为0表示不允许重发。C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作为启动站需确认应答的传输服务标志按位表示对应的通信服务,置“1”允许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需要主子站确认,置“0”不允许,各对应的通信服务定义如下D0实时数据;D1任务数据;D2事件记录;其他备用63132F2主子站参数数据单元格式见表17表17主子站IP地址和端口数据单元格式数据内容数据格式字节数本次设置的主(子)站数NBIN1主子站1的编号BIN1主子站号1的有效性标志BS81主子站号1的参数设置排他性标志见45314主子站号1的主要IP地址见附录E15或17主子站号1的端口地址BIN2主子站号1的备用IP地址见附录E15或17主子站号1的端口地址BIN2主子站号1的APNASCII16主子站号1的用户名ASCII32主子站号1的密码ASCII32主子站N的编号BIN1主子站号N的有效性标志BS81主子站号N的参数设置排他性标志见45314主子站号N的主要IP地址见附录E15或17主子站号的N端口地址BIN2主子站号N的备用IP地址见附录E15或17主子站号N的端口地址BIN2主子站号N的APNASCII16主子站号N的用户名ASCII32主子站号N的密码ASCII32本次设置的主(子)站数N表示本次设置的主(子)站数,取值范围0255,其中0表示删除所有的主子站参数。主子站有效性标志表示对应的主子站的参数有效性,其中“D0”1有效,“D0”0删除,其他备用。主子站号的参数设置排他性标志数据格式对应设置参数的数据单元标识,见表15。置“1”表示其他主(子)站不能设置相应的参数,置“0”表示允许其他主(子)站设置相应的参数。本部分ASCII字符指“USASCII”(即“ISO646US”)字符集所定义字符。暂不考虑双字节字符。对ASCII字符进行发送时,按字串字面顺序,由左到右依次发送,即最左面的字符最先发送。如果字串长度少于标准中要求长度,则在后续字节上补0H。若每个主(子)站只有一个排他性标志,则最多只能设置同组8个FN具有排他性。因此特在此进行规范当需要屏蔽其它主(子)站部分参数设置功能,且这些功能对应FN不在同一组时,则增加本次设置的主(子)站数N,增加的数据部分同主子站N的编号相同的那个数据单元,排他性标志按照所需进行更改。63133F3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上行通信消息认证参数数据单元格式见表18表18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上行通信消息认证参数数据单元格式数据内容数据格式字节数消息认证方案号BIN1消息认证方案参数BIN2消息认证方案号用于表示由系统约定的各种消息认证方案,取值范围0255,其中0表示不认证,255表示专用硬件认证方案,1254用于表示各种软件认证方案。63134F4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组地址数据单元格式见表19表19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组地址数据单元格式数据内容数据格式字节数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组地址1BIN4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组地址2BIN4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组地址8BIN4组地址由4字节组成,每个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可设置8个组地址。组地址为0时,表示不设组地址。63135F5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IP地址和端口数据单元格式见表20表20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IP和端口数据单元格式数据内容数据格式字节数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侦听端口BIN2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IP地址见附录E15或17子网掩码地址见附录E15或17网关地址见附录E15或17代理类型BIN1代理服务器地址IP地址见附录E15或17代理服务器端口BIN2代理服务器连接方式BIN1代理服务器用户名长度MBIN1代理服务器用户名ASCIIM代理服务器密码长度NBIN1代理服务器密码ASCIIN代理类型数值范围03,“0”表示不使用代理、“1”表示HTTPCONNECT代理、“2”表示SOCKS4代理、“3”表示SOCKS5代理。代理服务器连接方式数值范围01,“0”表示无需验证、“1”表示需要用户名/密码。用户名长度M数值范围020,当为0时,表示无用户名,当为非0时,表示连接方式需要用户名验证。密码长度N数值范围020,当为0时,表示无密码,当为非0时,表示连接方式需要密码验证。63136F6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级联通信参数数据单元格式见表21表21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级联通信参数数据单元格式数据内容数据格式单位字节数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级联接入方式BIN1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级联通信控制字见图191接收等待报文超时时间BIN100MS1接收等待字节超时时间BIN10MS1级联方(主动站)接收失败重发次数BIN次1级联巡测周期BINMIN1级联/被级联标志、及其对应的被级联/级联的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个数NBIN1第1个被级联/级联方的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行政区划码BCD3第1个被级联/级联方的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地址BIN4第1个被级联/级联方的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通信地址BIN5或17第1个被级联/级联方的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端口地址BIN2第N个被级联的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行政区划码BCD3第N个被级联的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地址BIN4第N个被级联的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通信地址BIN5或17第N个被级联的端口地址BIN2A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级联方式数值范围02,如为“0”,表示不启用本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有线级联功能,如为“1”,表示RS485级联,如为“2”表示以太网级联。B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级联通信控制字定义见图19。C级联方(主动站)接收失败重发次数数值范围03,如为“0”,表示不重发。D级联巡测周期,取值范围为160分钟。E级联/被级联标志、及其对应的被级联/级联的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个数ND7按位表示本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为级联方或是被级联方,D70“0”表示级联方,“1”表示被级联方;D6D4备用;D3D0编码表示被级联的或是级联的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个数N,当D70时,N数值范围03,N0表示被级联的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数为0(即无被级联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当D71时,N数值范围1,表示有且只有1个级联方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主动站)。F被级联/级联方的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通信地址,在级联方式为以太网级联时,表示IP地址,数据格式见附录EG被级联/级联方的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端口地址,在级联方式为以太网级联时,表示端口地址。63137F7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下行以太网端口通信参数数据单元格式见表22表22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下行以太网端口通信参数数据单元格式数据内容数据格式字节数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的下行通信端口号BIN1主用IP地址见附录E15或17端口地址BIN2备用IP地址见附录E15或17端口地址BIN2APNASCII16用户名ASCII32密码ASCII3263138F9事件记录配置数据单元格式见表23表23事件记录配置数据单元格式数据内容数据格式字节数事件记录有效标志位BS648事件重要性等级标志位BS648重要事件记录条数BIN2一般事件记录条数BIN2A事件记录有效标志位D0D63按顺序对位表示事件代码ERC1ERC64所定义的事件,置“1”需要对该位所对应的告警事件进行记录;置“0”不需要记录。B事件重要性等级标志位D0D63按顺序对位表示事件代码ERC1ERC64所定义的事件。置“1”该位所对应的告警事件为重要事件,该事件发生后,如通道具备主动上报条件,应主动上报事件记录,如不具备主动上报条件,通过ACD位上报;置“0”该位所对应的告警事件为一般事件,该事件发生后,只需要进行事件记录;C重要事件记录条数指需要记录的重要事件条数,默认值为255;D一般事件记录条数指需要记录的一般事件条数,默认值为255。63139F10设备状态量输入参数数据单元格式见表24表24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状态量输入参数数据单元格式数据内容数据格式字节数状态量接入标志位(对应18路状态量)BS81状态量属性标志位(对应18路状态量)BS81状态量接入标志位D0D7按顺序对位表示第18路状态量输入,置“1”接入,置“0”未接入。状态量属性标志位D0D7按顺序对位表示第18路状态量输入,置“1”常开触点。置“0”常闭触点。631310F17监测终端上行通信参数配置数据单元格式见表25表25监测终端通信参数配置数数据单元格式数据内容数据格式单位字节数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的下行通信端口号BIN1监测终端侦听信端口号BIN2监测终端上行通信端口属性BIN1监测终端上行通信地址见4438监测终端上行通信协议类型BIN1监测终端上行IP地址见附录E15或17子网掩码地址见附录E15或17网关地址见附录E15或17代理类型BIN1代理服务器地址IP地址见附录E15或17代理服务器端口BIN2代理服务器连接方式BIN1代理服务器用户名长度MBIN1代理服务器用户名ASCIIM代理服务器密码长度NBIN1代理服务器密码ASCIIN监测终端作为启动站允许传输延时时间BINMIN1监测终端作为启动站等待应答的超时时间和重发次数BIN秒、次2监测终端作为启动站需确认应答的传输服务标志BS81心跳周期BINMIN1A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的下行通信端口号数值范围0255。B监测终端上行通信端口属性数值范围0255,其中0删除该监测终端号的配置参数;1串口;2以太网;其他备用C通信协议类型数值范围1255,其中,1GB/TXXX3220132100备用;101255为自定义协议。D监测终端作为启动站允许传输延时时间的单位为MIN,监测终端作为启动站等待应答的超时时间和重发次数为秒、次,心跳周期单位为MIN。631311F25电气测量点配置参数数据单元格式见表26表26电气测量点配置参数数据单元格式数据内容数据格式字节数所属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监测终端号BIN2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接入/监测终端接入端口号BIN1接入设备通信地址BCD8接入设备通信协议类型BIN1通信密码BIN6接入端口属性BIN1接入端口运行参数长度LPBIN1接入端口运行参数内容见LP接入设备侦听端口号BIN2接入设备IP地址见附录E15或17A所属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监测终端号数值范围0255,其中“0”表示电气测量点接入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其他表示电气测量点接入能效监测终端,对应的值为监测终端编号,监测终端的编号设置见631310。B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接入/监测终端接入端口号数值范围0255,其中“0”保留,其他表示电气测量点接入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监测终端的端口编号。C接入设备通信类型数值范围1255,其中,1GB/TXXX322013;2DL/T6451997;3DL/T6452007;4MODBUS,5127备用;128255为自定义。D接入端口属性数值范围0255,其中,1直流模拟量;2交流模拟量;3串口(RS485或RS232);4以太网;5ZIGBEE;0和6127备用;128255用户自定义。说明当接口属性为以太网时,接入端口运行参数的数据内容表示测量点的上行端口属性,其后的端口号及IP地址为监测终端或集中交互终端的下行端口属性。E接入端口运行参数长度LP接入端口运行参数长度因接入端口属性不同而不同,见表27。F接入端口运行参数内容接入端口运行参数因接入端口属性不同而不同,见表27。表27接入端口运行参数的数据内容格式接入端口属性接入端口运行参数长度LP接入端口运行参数的数据内容数据格式字节数1直流模拟量002交流模拟量003串口1接入设备串行通信控制字见图191接入设备侦听端口号BIN24以太网7或19接入设备IP地址见附录E15或17D7D6D5D4D3D2D1D0BAUD(BPS)编码表示,0表示无须设置或使用默认;17依次表示1200,2400,4800,9600,19200,384000/11/2停止位0/1无/有校验0/1偶/奇校验0358位数图19接入设备串行通信控制字定义631312F26电气测量点基本数据参数数据单元格式见表28表28电气测量点基本数据参数数据单元格式数据内容数据格式单位字节数有功电能示值整数位及小数位个数BS81电压互感器倍率BIN2电流互感器倍率BIN2额定电压见附录A8V2额定电流见附录A9A3电源接线方式BS81A有功电能示值的整数位及小数位个数D7D4备用D3D2编码表示有功电能示值的整数位个数,数值范围03依次表示47位整数。D1D0编码表示有功电能示值的小数位个数,数值范围03依次表示14位小数。B电源接线方式D0D1编码表示测量点电源接线方式,数值13依次表示三相三线、三相四线、单相表,0为备用;D2D3编码表示单相表接线相,数值03依次表示不确定、A相、B相、C相;D4D7备用。631313F27电气测量点电能量限值参数数据单元格式见表29表29电气测量点电能量限值参数数据单元格式数据内容数据格式单位字节数说明电压断相门限见附录A8V2电压断相判别参数连续失压时间限值BINMIN1电压失压时间判别参数电压上上限(过压门限)见附录A8V2越限持续时间BINMIN1越限恢复系数见附录A102过压判别参数电压下下限(欠压门限)见附录A8V2越限持续时间BINMIN1越限恢复系数见附录A102欠压判别参数相电流上上限(过流门限)见附录A9A3越限持续时间BINMIN1越限恢复系数见附录A102过流判别参数相电流上限(额定电流门限)见附录A9A3越限持续时间BINMIN1越限恢复系数见附录A102超额定电流判别参数零序电流上限见附录A9A3越限持续时间BINMIN1越限恢复系数见附录A102零序电流超限判别参数三相电压不平衡限值见附录A63越限持续时间BINMIN1越限恢复系数见附录A102三相电压不平衡超限判别参数三相电流不平衡限值见附录A63越限持续时间BINMIN1越限恢复系数见附录A102三相电流不平衡超限判别参数越限持续时间指被监测值越限后,保持越限状态所持续的时间。越限恢复系数指被监测值由越限恢复到越限值之内的百分比数。631314F28电气测量点功率因数越限值参数数据单元格式见表30表30电气测量点功率因数越限值参数数据单元格式数据内容数据格式字节数总功率因数分段参数1见附录A102总功率因数分段参数2见附录A102总功率因数越限告警定值见附录A102总功率因数分段参数1总功率因数分段参数2。631315F29电气测量点谐波畸变率越限定值数据单元格式见表31表31电气测量点谐波畸变率越限定值数据单元格式数据内容数据格式单位字节数A相电压总畸变率越限定值见附录A102A相电压奇次畸变率越限定值见附录A102A相电压偶次畸变率越限定值见附录A102B相电压总畸变率越限定值见附录A102B相电压奇次畸变率越限定值见附录A102B相电压偶次畸变率越限定值见附录A102C相电压总畸变率越限定值见附录A102C相电压奇次畸变率越限定值见附录A102C相电压偶次畸变率越限定值见附录A102A相电流总畸变率越限定值见附录A102A相电流奇次畸变率越限定值见附录A102A相电流偶次畸变率越限定值见附录A102B相电流总畸变率越限定值见附录A102B相电流奇次畸变率越限定值见附录A102B相电流偶次畸变率越限定值见附录A102C相电流总畸变率越限定值见附录A102C相电流奇次畸变率越限定值见附录A102C相电流偶次畸变率越限定值见附录A102631316F30电气测量点闪变越限参数数据单元格式见表32表32电气测量点闪变越限参数数据单元格式数据内容数据格式单位字节数短时闪变越限值见附录A102长时时闪变越限值见附录A102631317F33非电气测量点配置参数数据单元格式同631311631318F34非电气测量点数据参数数据单元格式见表33表33非电气测量点数据参数配置数据单元格式数据内容数据格式单位字节数非电气量类型BIN1量程(上)见附录A11标准单位4量程(下)见附录A11标准单位4非电气量类型1温度,2流量,3流速,4压力,5湿度,6照度,7转速,8420MA;其他备用631319F35非电气测量点越限参数数据单元格式见表34表34非电气测量点越限参数数据单元格式数据内容数据格式单位字节数非电气量类型BIN1越上限定值见附录A11标准单位4越下限定值见附录A11标准单位4631320F49冻结数据任务参数数据单元格式见表35表35冻结数据任务参数数据内容数据格式字节数冻结基准时间秒分时日月年见附录A16冻结周期BIN2冻结周期单位BIN1冻结周期数BIN1数据单元标识数NBIN1数据单元标识1见45314数据单元标识1见45314上报基准时间秒分时日月年见附录A16定时上报周期BIN1定时上报周期单位BIN1冻结基准时间以此设定的时间开始冻结,并按冻结周期循环。冻结周期为定时冻结的时间间隔,为0表示删除本项冻结任务。冻结周期单位用编码表示,其中1月;2日;3时;4分5秒;6毫秒,其他备用冻结周期数表示以冻结周期为间隔,需冻结的次数,为0表示无限次数。数据单元标识同请求实时数据报文中的数据单元标识。上报基准时间以此设定的时间开始上报,并按定时上报周期循环。定时上报周期数值范围14,依次分别表示分、时、日、月,其他备用。定时上报周期单位为定时上报数据的时间间隔,0为本项冻结任务内容无需定时上报。632上行报文上行报文为确认否认报文,详见本部分61。64控制命令(AFN5)641下行报文控制命令的下行报文应采用密文的形式进行数据下发。6411报文格式控制命令下行报文格式见图2068HLL68HCA协议标识AC(AFN5)数据单元标识1数据单元1数据单元标识N数据单元NPW(见本部分45322)TP(见本部分45324)CS16H图20控制命令下行报文格式6412FN和PN定义FN和PN定义见表36表36控制命令FN定义FN名称及说明PN组1F1校时命令P0F2临时冻结命令P0F3允许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主动上报P0F4禁止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主动上报P0F5激活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连接主子站P0F6命令信息集中与交互终端断开连接P0组2F9遥控跳闸P0/监测终端号F10允许合闸P0/监测终端号组3F17能效模型有效P0/监测终端号F18能效模型清除P0/监测终端号F19需求响应信息有效P0/监测终端号F20需求响应信息清除P0/监测终端号组5F25启动定时上报冻结数据任务任务号F26禁止定时上报冻结数据任务任务号F27冻结数据任务启动任务号F28冻结数据任务停止任务号其他备用6413FN的数据单元格式64131F1校时命令数据单元格式见表37表37校时命令数据单元格式数据内容数据格式字节数秒、分、时、日、星期月、年见附录A166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