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租房小区初步设计说明_第1页
公租房小区初步设计说明_第2页
公租房小区初步设计说明_第3页
公租房小区初步设计说明_第4页
公租房小区初步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46页第一章总说明一设计依据1用地红线图。2XX市规划局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3XX市规划局关于“XX公租房小区”项目方案设计的批复。4XX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四川同轩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所签定的建筑工程设计合同。5XX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XX公租房小区”311楼)项目设计任务书。6XX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其它设计要求、资料和相关市政、地质勘察资料。7相关技术规范规定(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5)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6)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7)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9)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10)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9年版)(1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12)四川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51/50272008(1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14)XX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二设计规模及设计范围1设计规模规划建设净用地面积5490443311楼及地下室总建筑面积20274758其中3楼建筑面积1265544楼建筑面积1265545楼建筑面积1265546楼建筑面积1186887楼建筑面积1186888楼建筑面积592279楼建筑面积18992410楼建筑面积12655411楼建筑面积1781841地下室建筑面积22389222地下室建筑面积1596312设计范围(1)本次设计包括一期(36楼)、二期(711楼)和地下车库。(2)各单体建筑、结构、给排水、建筑电气、采暖通风及总平面设计。(3)室内二次装修及室外景观由甲方另行委托设计。(4)本工程由专业设计单位设计,甲方另行委托,故本次设计不包括人防工程。三项目组成及子项名称1项目组成项目基地位于XX市科创园园艺山XX,场地南侧为五号公路,东侧与教育园区之间相隔一号公路。北侧和西侧为自然山体,场地内地势高差较大,且有一条220千伏的高压输电线穿过。规划用地面积5490443(其中净用地面积5001664、城市道路用地面积488779)。2项目子项组成与设计号第2页共46页(1)、项目由一期(36楼)、二期(711楼)及地下室组成。(2)、311楼及地下室设计号201131四建设单位及建设地点1建设单位XX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建设地点XX市科创园区五号路北侧,一号路西侧。五建筑类别及防火等级1地上部分(1)、3为高层住宅楼单元式;层数18层。属二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高度5430米。(2)、4、5、6楼为高层商住楼,层数18层属一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建筑高度5430米。(3)、7、8、9、10、11楼为高层住宅楼单元式,层数18层;属二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高度5430米。21地下部分一期负一层、负二层、负三层地下室设机动车停车位445辆,属类大型地下汽车库。地下室耐火等级为一级;32地下部分(二期)负一层、负二层地下室设机动车停车位450辆,属类大型地下汽车库。地下室耐火等级为一级;六设计使用年限工程设计使用年限均为50年。七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八抗震设防烈度7度。九设计指导思想1满足城市规划要求,注意环境设计。2明确功能分区,合理组织交通。3根据公租房建设要求,使户型做到平面合理、空间舒适。4精心设计,力求精细化、节约化,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社会发展观。5保持环境的整体性,使整个建筑群体既和谐统一又丰富多彩,为城市增光添彩。第二章建筑篇21总图设计一设计依据1红线图,XX市规划局;2XX市规划局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3XX市规划局关于“XX公租房小区”项目方案设计的批复;4XX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XX公租房小区”项目设计任务书;5XX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其它设计要求、资料和相关市政、地质勘察资料;6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现行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和四川省及XX市颁布的相关政策、技术规定。二场地概况项目基地位于XX市科创园园艺山XX,场地南侧为五号公路,东侧与教育园区之间相隔一号公路。北侧和西侧为自然山体,场地内地势高差较大,且有一条220千伏的高压输电线穿过。规划用地面积5490443(其中净用地面积5001664、城市道路用地面积488779)。311楼及1、2地下室总建筑面积20274758。三总体布局1平面布局1平面布局整个居住区包括点式高层住宅、板式高层住宅和多层商业两类型。板式高层住宅布置在第3页共46页场地南面,建筑外立面公建化处理。沿一号公路即场地东侧结合点式高层住宅布置配套商业,形成完整街道商业立面。在中部设置小区主入口,结合场地高差布置场地主要交通道路,根据小区主要规划和场地高差把小区分期。并按场地高差和高压线退让布置点式高层,建筑高低错落、空间有序。高层在总体布置上充分考虑场地周边因素,在基地南侧设置两栋25层的板式高层强调道路转角的亮化,并通过对底层商业的有意布置形成小区的次入口以及建筑的围合感。同时根据周边道路的人流情况,在基地东侧设置的商业裙房也在层数上做出了变化,即满足看商业要求也丰富了街道立面。沿街建筑建筑为18层点式高层,并在道路红线做出了较大的退让以减小给人的压迫感,通过对高压输电线的退让和分期红线的划分在小区种形成较大的中心绿地景观。由于场地中部的自然高差较大在避免较大的土方开挖的前提下我们设计为小区的主要活动场地。住区主要入口设于用地东侧的城市大道上,形成近50米宽的中心景观轴,同时根据小区规模在南侧道路分别设有小区出入口,贯穿小区南北的两条主要景观轴线成为住区内连接人流主要来向,高层住宅列于林荫道一侧,又分别与中庭主体的景观空间相呼应。道路以外围大回环与内部步行小回环相结合,把住宅区既内聚又相互连通的组团。四道路系统及停车设施交通组织上采用了人车分流的模式,形成便捷的外部交通及小区内部安静宜人的居住环境。车行道由出入入口进入小区后随即进入地下车库或沿周边环行。人行道与内庭院为主干,小区级人行路以双侧人行道方式与车行路并行。次一级人行路与车行路分离,与外部景观链和流线相结合;宅间路穿插于组团绿化之中。地下停车考虑统一设计,分期建设的原则。利用地势满做地下停车库,电梯直达地下车库,通过高层楼内楼梯联系个楼栋。室外停车尽量靠近小区车行入口和小区内沿消防车道相对集中布置,以减少车辆穿行对小区住户的干扰。五建筑单体设计高层住宅为十八至二十五层,结合地形地下车库,通过建筑合理的布置围合形成主要内部景观的空间界面,通过阳台、凸窗等富有韵律的变化建筑造型也更加丰富而生动;形成了错落有致、丰富多姿的建筑外观。建筑外墙大部分采用高级外墙面砖,阳台、露台之格架、凸窗等局部构件,构成本设计极具特色的造型元素。本案风格设计均采用现代简约国际风格设计,将住宅的阳台、凸窗统一在纵横交错的构架中,使整个建筑显得十分简洁。立面上突出的竖线条直通屋顶,使整个建筑显得挺拔;底部商业虚实相接,加上巨幅的商业海报更添商业气息。建筑立面从比例尺度出发,精心的推敲不论从分段还是线脚等细节均表达到位。同时造型摒弃了过于繁杂的元素,尽量简洁明快,适整个建筑造型呈现出一种经典的现代简洁风情。在材料的运用上,大量使用象牙白面砖及深灰色氟碳漆,清玻及灰色窗框以突显建筑明快的气质。在基座部分采用深咖啡色大块面砖以强调建筑的品质感,这将是简洁的充满现代气息的高档住宅社区。六综合经济技术指标1规划建设用地面积54904432规划总建筑面积202747583地上计入容积率的建筑面积1668344231一期公租房建筑面积834304332一期商业建筑面积154153933一期物管配套建筑面积730934二期公租房建筑面积6725774三、地下建筑面积359131641一期地下建筑面积199500642二期地下建筑面积1596315居住户(套)数262451一期居住户(套)数1436套52二期居住户(套)数1188套6建筑占地面积11294737容积率3348建筑密度2258第4页共46页9绿地率3510机动车位1195101地下停车位995102地面停车位200本次初设范围为311楼及地下室车库,上部建筑面积为16683442平米,其中地下车库面积为3591316平米。22单体建筑一设计依据1XX市规划局关于“XX公租房小区”项目方案设计的批复。2甲方提供的设计要求资料。3本工程使用的主要规范、标准(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4)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5)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6)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7)汽车库设计规范JGJ10098(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9)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J1142001(10)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11)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1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13)四川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51/50272008(14)外墙内保温工程技术规程(15)住宅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应用技术规程DG/TJ082062002(16)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7107(17)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1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二平面设计公租房房原则上单套建筑面积控制在4050平方米区间,5160平方米区间和略大于60平方米,配建商业、物管、社区等服务用房;1户型设计适应XX市气候特点及居住习惯,重视自然的采光通风与南北向的空气对流,享受充足的阳光和良好的景观朝向。平面以方整、实用、合理为原则。2户型设计时尚合理,力求通风、日照、景观等方面均能有较好条件,每一个户型做到明厨明卫,动静干湿分区明确。3建筑分类及耐火等级一期4、5、6楼均为一类高层商住楼,耐火等级均为一级。3楼为二类高层住宅,耐火等级均为二级。二期7、8、9、10、11楼均为二类高层住宅,耐火等级均为二级。1、2地下室为三层、两层,主要为车库和设备用房,耐火等级为一级;5防火分区1地下车库共分为5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面积均小于4000平方米,均设自动灭火系统;符合高层建筑防火规范(2005年版)的相关规定。2地下车库共分为2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面积均小于4000平方米,均设自动灭火系统;符合高层建筑防火规范(2005年版)的相关规定。4、5、6楼为一类高层商住楼,每个标准层1000平方米,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3、7、8、9、10、11楼为二类高层商住楼,每个标准层1500平方米,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第5页共46页6安全疏散及消防电梯4、5、6楼下部设置商业用房,商业部分单独设置4部疏散楼,商场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满足疏散距离和疏散宽度要求。4、5、6楼为单元式住宅,上部住宅标准层1000平方米,为一个防火分区,每个单元设置一部防烟楼梯和两部消防电梯。3、7、8、9、10、11楼塔式住宅,上部住宅标准层1500平方米,为一个防火分区,每个塔楼设置一部防烟楼梯和两部消防电梯。1、2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均有不少于2个直接对外的疏散楼梯(安全出口),且室内最远工作点至疏散楼梯距离均不超过60米。3、7、8、9、10、11楼高层住宅每个住宅塔楼均设有一座防烟楼梯从地面直达屋面,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每个塔楼一层均设有直接对外出入口。住宅各塔楼均设有两台客梯兼作消防电梯到达各层。部分住宅开向前室的入户门均为乙级防火门,住宅上下相邻套房开口部位设置高度大于08米窗槛墙。楼梯间和电梯厅窗口与相邻套房窗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小于1米,所有单元与地下室共用楼梯间在一层均用乙级防火门和耐火极限不低于200小时的隔墙作了分隔,并设明显标志。4、5、6楼高层住宅每个住宅单元均设有一座防烟楼梯从地面直达屋面,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每个单元一层均设有直接对外出入口。住宅各单元均设有两台客梯兼作消防电梯到达各层。部分住宅开向前室的入户门均为甲级防火门,住宅上下相邻套房开口部位设置高度大于12米窗槛墙。单元与单元之间通过屋面连通。楼梯间和电梯厅窗口与相邻套房窗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小于1米,所有单元与地下室共用楼梯间在一层均用乙级防火门和耐火极限不低于200小时的隔墙作了分隔,并设明显标志。三立面设计建筑立面呈现简洁的现代风格以反映现代生活。同时,强调竖向线条以及适度突出装饰效果。方案力求在现代语言和装饰风格之间取得平衡,只在顶部稍有强调装饰效果,墙身则是简洁的现代语言。建筑外墙大部分采用高级深咖啡色外墙面砖,阳台、露台之格架、凸窗、遮阳板、转角窗、以及色彩较为鲜艳的局部构件,构成本设计极具特色的造型元素。层层挑出大阳台,获得了更好的沿江视线,并形成丰富的空中花园。四建筑构造及装修标准房间名称部位做法内墙面混合砂浆喷涂料地面楼面耐磨高级地坪漆顶棚混合砂浆喷涂料地下机动车库踢脚水泥豆石踢脚板商业用房内部天棚、地面墙面二次装修内墙面无机涂料墙面消防控制室、监控室地面楼面防静电地板顶棚无机涂料顶棚消防控制室、监控室踢脚踢脚砖内墙面乳胶漆墙面地面楼面水泥砂浆楼地面顶棚乳胶漆顶棚物管用房踢脚水泥砂浆踢脚内墙面无机涂料墙面楼梯间地面楼面水泥砂浆楼地面水泥砂浆楼面顶棚无机涂料顶棚踢脚水泥砂浆踢脚水泥砂浆楼梯间第6页共46页内墙面无机涂料墙面(局部墙砖)地面楼面地砖楼地面顶棚无机涂料顶棚(局部吸音矿棉板吊顶)住宅门厅、电梯厅踢脚地砖踢脚板内墙面乳胶漆墙面地面楼面卧室水泥砂浆楼地面、客厅餐厅地砖楼面顶棚乳胶漆墙面住宅房间踢脚地砖踢脚板内墙面面砖墙面地面楼面防滑地砖楼地面住宅厨房、卫生间顶棚轻钢龙骨PVC扣板楼梯间、电梯机房二道防水屋面(不上人屋面)地下室屋面一道防水屋面(上人无保温层)入户阳台、生活阳台、露台一道防水楼面(无保温)商业楼、住宅屋面二道防水屋面(上人有保温层)商业楼、住宅外墙面砖商业楼、住宅外墙面外墙漆、氟碳漆商业楼、住宅空调房间多腔塑料型材中空玻璃住宅非空调房间、电梯厅窗单框单玻塑料型材单元门厅入口单元防盗门室内房间门成品套装门平面图中FM甲、FM乙、FM丙防火门平面图中FJM门特级防火卷帘门五电梯选型311楼所有电梯均为消防电梯。每栋塔楼电梯载重量为800KG/台,速度175M/S小机房消防电梯,速度从首层至顶层不超过60秒。第三章结构篇31工程概况项目基地位于XX市科创园园艺山XX,场地南侧为五号公路,东侧与教育园区之间相隔一号公路。北侧和西侧为自然山体,场地内地势高差较大。本次设计包括311及地下室。311楼楼高均为543M,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体系。32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321本工程设计遵循的标准、规范、规定及规程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7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2008年版8四川省抗震设防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界定标准DB51/T505820089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10建筑结构抗震设防分类统一标准GB5022320081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1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程GB50108200813建筑、水、电、暖通提供的条件图33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和安全等级第7页共46页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2008年版)第105条及第108条、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311条、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301条,本工程的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和安全等级见下表结构的安全等级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甲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地下室防水等级二级抗震设防类别丙类34自然条件341风荷载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风载体形系数WO035KN/M2B类130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高度处的风振系数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取用。342抗震设防的有关参数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332条及附录A,本工程抗震设防的有关参数见下表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设计地震分组建筑场地类别7度010G第二组II类场地343场地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四川正基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进行结构初步设计。本工程地质条件如下3431场地,地形本工程拟建场地位于XX市科技创业园区,地处科创园区一社境内。本工程3楼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5533米,4楼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5555米,5、6楼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5597米,7楼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5617米,810楼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5743米,11楼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5644米,。3432地层土质概述本工程拟建场区自然地面下的地层,基本如下表层为粉质粘土,下部为卵石土,泥质粉砂岩,见表34323433地下水情况本次勘察未见有地下水。3434地基土承载力标准值、压缩模量表3432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压缩模量土层编号土层岩性土层厚度M压缩模量ESM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KPA淤泥质粉质粘土18273650粉质粘土0537631501松散粘土质卵石1601802稍密粘土质卵石2503003中密粘土质卵石3504004密实粘土质卵石281654006501强风化泥岩2630300300第8页共46页2中风化泥岩30005003435地基基础方案的分析1、根据地勘报告,拟采用平板式筏形基础,天然地基,以粉砂质泥岩层作为持力层;2、纯地下室部分拟采用独立基础,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C30。3、地下室部分采用后浇带结合加强带解决结构超长问题,具体详初设图纸。35荷载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第411条,本工程屋面及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取值见下表序号荷载类别标准值KN/序号荷载类别标准值KN/1住宅207楼梯352商场358消防车道2003车库259入户花园304电梯机房7010屋顶花园305阳台2511上人屋面206不上人屋面05其它未例荷载详现行规范、规程及标准363楼单体结构分析3楼为两栋单体,18层,主要屋面高度543M;361、结构整体分析本工程使用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CAD工程部编制的结构分析程序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SATWE(2008年10月版)进行结构整体分析,主要计算结果如下3611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435条“结构平面布置应减少扭转的影响。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本规程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本规程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本工程位移比、周期比、位移见下表计算软件位移比周期比位移SATWE13607931/1692满足规范要求。3612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541条“在水平力作用下,当高层建筑结构满足下列规定时,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1、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EJD27H2GI”本工程EJD/27H2GI满足规范,可以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3613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544条“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应符合下式要求EJD14H2GI”本工程EJD/14H2GI满足规范,稳定符合规范要求。362主要计算参数取值3621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521条“在内力与位移计算中,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或剪力墙结构中的连梁刚度可予以折减,折减系数第9页共46页不宜小于05。”本工程剪力墙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取055。3622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522条“在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中,现浇楼面和装配整体式楼面中梁的刚度考虑翼缘的作用予以增大。楼面梁刚度增大系数可根据翼缘情况取1320。”本工程中楼面梁的刚度放大系数取20。3623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523条“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考虑框架梁端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对梁端负弯矩乘以调幅系数进行调幅,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装配整体式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取为0708;现浇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取为0809;2、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后,梁跨中弯矩应按平衡条件相应增大。”本工程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取085,并对梁进行活荷载不利布置。3624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3313条“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结构各楼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剪力应符合下式要求VEKIGI”本工程对薄弱层地震力取115的放大系数。363构造措施3631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481条”和“表482”。本工程抗震等级见下表楼号剪力墙3三级3632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719条“一般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8和底部两层二者的较大值。”本工程底部加强区高度取底部13层。3633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455条的规定本工程主要楼板厚度见下表楼号层号板厚(MM)地下室顶板160标准层1003屋面层120结构主要构件截面尺寸详见附图。3634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436条“当楼板平面比较狭长、有较大的凹入和开洞而使楼板有较大削弱时,应在设计中考虑楼板削弱产生的不利影响。楼面凹入或开洞尺寸不宜大于楼面宽度的一半;楼板开洞总面积不宜超过楼面面积的30;在扣除凹入或开洞后,楼板在任一方向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5M,且开洞后每一边的楼板净宽度不应小于2M。”本工程在平面有凹槽的地方采用加强的梁和板带连接。364抗震设防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界定根据四川省抗震设防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界定标准第412条,本工程扭转位移比大于12,属于扭转不规则;本工程仅属于四川省抗震设防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界定标准第41条中一条的界定,不属于超限高层。365本工程剪力墙最大轴压比为043。374楼单体结构分析4楼为两栋单体,18层,主要屋面高度543M;第10页共46页371、结构整体分析本工程使用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CAD工程部编制的结构分析程序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SATWE(2008年10月版)进行结构整体分析,主要计算结果如下3711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435条“结构平面布置应减少扭转的影响。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本规程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本规程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本工程位移比、周期比、位移见下表计算软件位移比周期比位移SATWE13607931/1692满足规范要求。3712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541条“在水平力作用下,当高层建筑结构满足下列规定时,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1、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EJD27H2GI”本工程EJD/27H2GI满足规范,可以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3713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544条“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应符合下式要求EJD14H2GI”本工程EJD/14H2GI满足规范,稳定符合规范要求。372主要计算参数取值3721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521条“在内力与位移计算中,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或剪力墙结构中的连梁刚度可予以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本工程剪力墙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取055。3722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522条“在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中,现浇楼面和装配整体式楼面中梁的刚度考虑翼缘的作用予以增大。楼面梁刚度增大系数可根据翼缘情况取1320。”本工程中楼面梁的刚度放大系数取20。3723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523条“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考虑框架梁端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对梁端负弯矩乘以调幅系数进行调幅,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装配整体式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取为0708;现浇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取为0809;2、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后,梁跨中弯矩应按平衡条件相应增大。”本工程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取085,并对梁进行活荷载不利布置。3724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3313条“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结构各楼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剪力应符合下式要求VEKIGI”本工程对薄弱层地震力取115的放大系数。373构造措施3731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481条”和“表482”。本工程抗震等级见下表第11页共46页楼号剪力墙4三级3732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719条“一般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8和底部两层二者的较大值。”本工程底部加强区高度取底部13层。3733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455条的规定本工程主要楼板厚度见下表楼号层号板厚(MM)地下室顶板160标准层1004屋面层120结构主要构件截面尺寸详见附图。3734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436条“当楼板平面比较狭长、有较大的凹入和开洞而使楼板有较大削弱时,应在设计中考虑楼板削弱产生的不利影响。楼面凹入或开洞尺寸不宜大于楼面宽度的一半;楼板开洞总面积不宜超过楼面面积的30;在扣除凹入或开洞后,楼板在任一方向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5M,且开洞后每一边的楼板净宽度不应小于2M。”本工程在平面有凹槽的地方采用加强的梁和板带连接。374抗震设防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界定根据四川省抗震设防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界定标准第412条,本工程扭转位移比大于12,属于扭转不规则;本工程仅属于四川省抗震设防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界定标准第41条中一条的界定,不属于超限高层。375本工程剪力墙最大轴压比为043。385楼单体结构分析5楼为两栋单体,18层,主要屋面高度543M;381、结构整体分析本工程使用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CAD工程部编制的结构分析程序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SATWE(2008年10月版)进行结构整体分析,主要计算结果如下3811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435条“结构平面布置应减少扭转的影响。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本规程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本规程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本工程位移比、周期比、位移见下表计算软件位移比周期比位移SATW足规范要求。3812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541条“在水平力作用下,当高层建筑结构满足下列规定时,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1、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EJD27H2GI”第12页共46页本工程EJD/27H2GI满足规范,可以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3813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544条“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应符合下式要求EJD14H2GI”本工程EJD/14H2GI满足规范,稳定符合规范要求。382主要计算参数取值3821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521条“在内力与位移计算中,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或剪力墙结构中的连梁刚度可予以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本工程剪力墙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取055。3822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522条“在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中,现浇楼面和装配整体式楼面中梁的刚度考虑翼缘的作用予以增大。楼面梁刚度增大系数可根据翼缘情况取1320。”本工程中楼面梁的刚度放大系数取20。3823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523条“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考虑框架梁端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对梁端负弯矩乘以调幅系数进行调幅,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装配整体式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取为0708;现浇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取为0809;2、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后,梁跨中弯矩应按平衡条件相应增大。”本工程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取085,并对梁进行活荷载不利布置。3824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3313条“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结构各楼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剪力应符合下式要求VEKIGI”本工程对薄弱层地震力取115的放大系数。383构造措施3831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481条”和“表482”。本工程抗震等级见下表楼号剪力墙5三级3832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719条“一般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8和底部两层二者的较大值。”本工程底部加强区高度取底部13层。3833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455条的规定本工程主要楼板厚度见下表楼号层号板厚(MM)地下室顶板160标准层1005屋面层120结构主要构件截面尺寸详见附图。3834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436条“当楼板平面比较狭长、有较大的凹入和开洞而使楼板有较大削弱时,应在设计中考虑楼板削弱产生的不利影响。楼面凹入或开洞尺寸不宜大于楼面宽度的一半;楼板开洞总面积不宜超过楼面面积的30;在扣除凹入或开洞后,楼板在任一方向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5M,且开洞后每一边的楼板净宽度不应小于2M。”本工程在平面有凹槽的地方采用加强的梁和板带连接。384抗震设防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界定第13页共46页根据四川省抗震设防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界定标准第412条,本工程扭转位移比大于12,属于扭转不规则;本工程仅属于四川省抗震设防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界定标准第41条中一条的界定,不属于超限高层。385本工程剪力墙最大轴压比为043。396楼单体结构分析6楼为两栋单体,18层,主要屋面高度543M;391、结构整体分析本工程使用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CAD工程部编制的结构分析程序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SATWE(2008年10月版)进行结构整体分析,主要计算结果如下3911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435条“结构平面布置应减少扭转的影响。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本规程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本规程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本工程位移比、周期比、位移见下表计算软件位移比周期比位移SATWE14007351/1597满足规范要求。3912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541条“在水平力作用下,当高层建筑结构满足下列规定时,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1、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EJD27H2GI”本工程EJD/27H2GI满足规范,可以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3913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544条“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应符合下式要求EJD14H2GI”本工程EJD/14H2GI满足规范,稳定符合规范要求。392主要计算参数取值3921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521条“在内力与位移计算中,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或剪力墙结构中的连梁刚度可予以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本工程剪力墙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取055。3922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522条“在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中,现浇楼面和装配整体式楼面中梁的刚度考虑翼缘的作用予以增大。楼面梁刚度增大系数可根据翼缘情况取1320。”本工程中楼面梁的刚度放大系数取20。3923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523条“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考虑框架梁端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对梁端负弯矩乘以调幅系数进行调幅,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装配整体式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取为0708;现浇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取为0809;2、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后,梁跨中弯矩应按平衡条件相应增大。”本工程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取085,并对梁进行活荷载不利布置。3924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3313条“水平地震作用第14页共46页计算时,结构各楼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剪力应符合下式要求VEKIGI”本工程对薄弱层地震力取115的放大系数。393构造措施3931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481条”和“表482”。本工程抗震等级见下表楼号剪力墙6三级3932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719条“一般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8和底部两层二者的较大值。”本工程底部加强区高度取底部13层。3933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455条的规定本工程主要楼板厚度见下表楼号层号板厚(MM)地下室顶板160标准层1006屋面层120结构主要构件截面尺寸详见附图。3934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436条“当楼板平面比较狭长、有较大的凹入和开洞而使楼板有较大削弱时,应在设计中考虑楼板削弱产生的不利影响。楼面凹入或开洞尺寸不宜大于楼面宽度的一半;楼板开洞总面积不宜超过楼面面积的30;在扣除凹入或开洞后,楼板在任一方向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5M,且开洞后每一边的楼板净宽度不应小于2M。”本工程在平面有凹槽的地方采用加强的梁和板带连接。394抗震设防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界定根据四川省抗震设防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界定标准第412条,本工程扭转位移比大于12,属于扭转不规则;本工程仅属于四川省抗震设防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界定标准第41条中一条的界定,不属于超限高层。395本工程剪力墙最大轴压比为043。3107楼单体结构分析7楼为两栋单体,18层,主要屋面高度543M;3101、结构整体分析本工程使用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CAD工程部编制的结构分析程序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SATWE(2008年10月版)进行结构整体分析,主要计算结果如下31011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435条“结构平面布置应减少扭转的影响。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本规程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本规程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本工程位移比、周期比、位移见下表计算软件位移比周期比位移第15页共46页SATWE13407361/1794满足规范要求。31012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541条“在水平力作用下,当高层建筑结构满足下列规定时,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1、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EJD27H2GI”本工程EJD/27H2GI满足规范,可以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31013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544条“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应符合下式要求EJD14H2GI”本工程EJD/14H2GI满足规范,稳定符合规范要求。3102主要计算参数取值31021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521条“在内力与位移计算中,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或剪力墙结构中的连梁刚度可予以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本工程剪力墙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取055。31022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522条“在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中,现浇楼面和装配整体式楼面中梁的刚度考虑翼缘的作用予以增大。楼面梁刚度增大系数可根据翼缘情况取1320。”本工程中楼面梁的刚度放大系数取20。31023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523条“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考虑框架梁端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对梁端负弯矩乘以调幅系数进行调幅,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装配整体式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取为0708;现浇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取为0809;2、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后,梁跨中弯矩应按平衡条件相应增大。”本工程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取085,并对梁进行活荷载不利布置。31024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3313条“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结构各楼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剪力应符合下式要求VEKIGI”本工程对薄弱层地震力取115的放大系数。3103构造措施31031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481条”和“表482”。本工程抗震等级见下表楼号剪力墙7三级31032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719条“一般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8和底部两层二者的较大值。”本工程底部加强区高度取底部13层。31033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455条的规定本工程主要楼板厚度见下表楼号层号板厚(MM)地下室顶板160标准层1007屋面层120结构主要构件截面尺寸详见附图。31034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436条“当楼板平面比第16页共46页较狭长、有较大的凹入和开洞而使楼板有较大削弱时,应在设计中考虑楼板削弱产生的不利影响。楼面凹入或开洞尺寸不宜大于楼面宽度的一半;楼板开洞总面积不宜超过楼面面积的30;在扣除凹入或开洞后,楼板在任一方向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5M,且开洞后每一边的楼板净宽度不应小于2M。”本工程在平面有凹槽的地方采用加强的梁和板带连接。3104抗震设防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界定根据四川省抗震设防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界定标准第412条,本工程扭转位移比大于12,属于扭转不规则;本工程仅属于四川省抗震设防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界定标准第41条中一条的界定,不属于超限高层。3105本工程剪力墙最大轴压比为043。3118楼单体结构分析8楼为一栋单体,18层,主要屋面高度543M;3111、结构整体分析本工程使用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CAD工程部编制的结构分析程序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SATWE(2008年10月版)进行结构整体分析,主要计算结果如下31111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435条“结构平面布置应减少扭转的影响。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本规程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本规程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本工程位移比、周期比、位移见下表计算软件位移比周期比位移SATWE13407361/1794满足规范要求。31112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541条“在水平力作用下,当高层建筑结构满足下列规定时,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1、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EJD27H2GI”本工程EJD/27H2GI满足规范,可以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31113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544条“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应符合下式要求EJD14H2GI”本工程EJD/14H2GI满足规范,稳定符合规范要求。3112主要计算参数取值31121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521条“在内力与位移计算中,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或剪力墙结构中的连梁刚度可予以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本工程剪力墙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取055。31122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522条“在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中,现浇楼面和装配整体式楼面中梁的刚度考虑翼缘的作用予以增大。楼面梁刚度增大系数可根据翼缘情况取1320。”本工程中楼面梁的刚度放大系数取20。第17页共46页31123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523条“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考虑框架梁端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对梁端负弯矩乘以调幅系数进行调幅,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装配整体式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