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煤矿安全验收评价报告_第1页
xx煤矿安全验收评价报告_第2页
xx煤矿安全验收评价报告_第3页
xx煤矿安全验收评价报告_第4页
xx煤矿安全验收评价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目录第一章概述1第一节安全评价对象及范围1第二节安全评价依据2第二章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28第一节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方法和过程28第二节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危险性分析28第三节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场所28第三章安全管理评价28第一节安全管理体系概述28第二节安全管理体系适应性评价方法和过程28第三节安全管理体系适应性评价结果与分析28第四章安全设施“三同时”评价28第一节安全设施“三同时”情况说明与分析28第二节安全设施确保安全生产可行性评价28第五章安全检测检验评价28第一节安全检测检验概况28第二节安全检测检验评价28第六章生产系统与辅助系统评价28第一节生产系统与辅助系统的评价方法及过程28第二节生产系统与辅助系统的评价结果28第七章矿井综合评价28第一节矿井综合评价方法28第二节生产综合评价结果28第八章重大危险、有害因素定性、定量评价28第一节重大危险、有害因素分类28第2页第二节对重大危险、有害因素的危险度评价28第三节重大危险源的辨识28第九章安全措施及建议28第一节事故隐患存在情况28第三节安全管理措施及建议28第四节安全技术措施及建议28第十章安全评价结论28附件1、XX县XX乡XX煤矿安全专篇(变更)2、关于对XX县XX乡XX煤矿安全设施设计(变更)的批复3、XX县XX乡XX煤矿开采方案(变更)设计说明书及审查批复4、XX省XX县XX乡XX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及备案证明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6、XX省XX县XX乡XX煤矿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7、重庆煤科院提交的煤与瓦斯突出鉴定报告及省能源局的批复文件8、XX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提交的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和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9、XX省能源局对XX县XX乡XX煤矿的瓦斯等级鉴定报告批复文件10、XX县XX乡XX煤矿提供的相关资料和证照第3页第一章概述第一节安全评价对象及范围一、安全评价对象本次安全验收评价的对象是XX县XX乡XX煤矿的煤炭生产系统,矿山设计生产能力30万T/A,矿井设计服务年限131A。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抽出通风方式。评价项目为安全验收评价。二、安全评价范围XX县XX乡XX煤矿开采深度为17001370M,开采面积约14379KM2。开采范围,根据XX省国土资源厅2011年3月颁发的XX县XX乡XX煤矿采矿许可证(副本,证号C5200002011031120108111),井田共由10个拐点圈定(拐点坐标见表122),矿区为不规则多边形,面积约14379KM2,开采标高由1700至1370M,走向长046088KM,倾斜宽1420KM。表122井田范围拐点坐标表拐点号XY03012442045355824214221301209204335582571422230120820423558295642433011772043558309142443011777038355836714275301186003935583681427630118600373558442143173012742042355844214348301274204335583771439301269704335583676429面积14379KM2开采深度由1700M至1370M标高第4页注上表为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第二节安全评价依据一、法律法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70号2002年6月29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主席令第28号1994年7月5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主席令第75号1996年8月29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主席令第65号1992年11月7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主席令第74号1996年8月29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第22号1989年12月26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主席令第6号2008年10月28日)8)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60号2001年10月27日)9)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主席令第69号2007年8月30日)10)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劳动部令第4号1996年10月30日)11)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296号2000年11月7日)12)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2004年1月13日)13)矿山安全监察工作规则(劳动部1995年11月6日)14)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66号2006年5月10日)15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2002年1月26日)16)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第5号令2003年7月4日)17)XX省安全生产条例(2006年7月19日)18)XX省矿产资源条例2000年3月24日)19)XX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2006年11月24日20)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原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2004年4月27日)21)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协调字2005125号2005年9月16日)第5页22)关于进一步加强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黔安监管办字2009159号2009年8月26日)23)关于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调200795号)24)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所有煤矿必须立即安装和完善井下通讯、压风、防尘供水系统的紧急通知(安监总煤行2007167号)25)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在小煤矿推行专用回风井、壁式采煤方法和支护方式改革的通知(安监总煤行2007216号)26)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意见(黔安监管办字2007345号)27、关于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调200795号)28、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所有煤矿必须立即安装和完善井下通讯、压风、防尘供水系统的紧急通知(安监总煤行2007167号)29、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在小煤矿推行专用回风井、壁式采煤方法和支护方式改革的通知(安监总煤行2007216号)30、关于修改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二十八条的决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令第18号31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总局令第30号)32)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通知(安监总煤2010146号)33)关于进一步加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通知(国发【2010】23号)二、主要行业规范依据1、煤矿安全规程(2011版)2、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3、安全验收评价导则(AQ80032007)4、煤矿安全评价导则(安监管技装字2003114号)5、煤矿建设工程安全设施竣工验收规范(AQ10552008)6、XX省贯彻实施煤矿安全评价导则的指道意见(黔煤安监办字200452号7、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8、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GB5039920069、煤炭工业技术政策(99年版)10、工业企业卫生设计标准(GBZ12010)第6页11、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定(GBJ8785)12、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国土资源部)13、矿井防灭火规范煤技字1998第237号14、煤矿用爆破器材管理规定(1996版)15、煤矿井下爆破作业安全规程(1996版)16、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AQ10282006)17、煤矿井下热害防治设计规范(GB504182007)18、矿井抽放瓦斯工程设计规范(MT501896)19、矿井瓦斯抽放管理规范(煤安字1997第189号)2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0112001)21、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令第19号22、煤矿救护规程2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L6200624、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2000年版)25、煤矿采掘工作面及主要通用安全检测规范(LD/901996)26、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管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6号)27、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实施手册28、矿山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J70)29、煤矿生产场所空气中全尘控制浓度的规定(MJ20089)30、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31、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32、从事技术工种劳动者就业上岗前必须培训的规定33、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员管理办法34、劳动部颁布的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35、建筑物防雷设计(GB500572000版)36、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37、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38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62006)39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报告(AQ10182006)三、企业提供的技术资料第7页1、XX县XX乡XX煤矿安全专篇(变更)2、关于对XX县XX乡XX煤矿安全设施设计(变更)的批复3、XX县XX乡XX煤矿开采方案(变更)设计说明书及审查批复4、XX省XX县XX乡XX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及备案证明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6、XX省XX县XX乡XX煤矿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7、重庆煤科院提交的煤与瓦斯突出鉴定报告及省能源局的批复文件8、XX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提交的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和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9、XX省能源局对XX县XX乡XX煤矿的瓦斯等级鉴定报告批复文件10、XX县XX乡XX煤矿提供的相关资料和证照第8页第三节煤矿建设项目概况一、井田概况1、矿井所在地理位置XX县XX煤矿为整合矿井(黔煤呈20073号),位于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中部,直距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管理中心仅3KM。地理坐标为东经10549581055110,北纬271255271326。图141交通位置图2、交通情况矿山有简易公路经普(底)百纳与326国道相接,距XX县城约40KM,距黔西县城约35KM,交通方便。图141交通位置图3)地形地貌矿区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六冲河支流下洞河上游西溪河。所处位置属赤水河和六冲河之分水岭地带,为侵蚀剥蚀低中山地貌,受六冲河支流下洞河的切割影响,地形相对较陡,冲沟发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自然坡度820,相对高差300M。区内最高处位于矿区内南西部山头,海拔标高19114M,最低处位于矿区内松林冲沟,海拔标高15850M,相对高差3264M。4)水系河流矿区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六冲河支流下洞河上游西溪河。井田内无河流、山塘和水库等地表水,东部和西部发育有两条季节性冲沟和少量的泉眼。冲沟流量受大气降水的控制变化幅度较大,雨季暴涨,枯季干涸。东部发育的松林冲沟由西向东径流。西部发育的岩脚冲沟由东向西径流。5)气象条件矿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根据XX县气象局资料,7月份最高气温为223,1月份最低气温为45,年平均气温223,无霜期为每年265天,年平均降雨量为1181MM,雨季多集中在5月9月,此段时间内降雨量累计可达670MM680MM。12月至次年3月为旱季。平均风速为23M/S,最高风速为200M/S。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左右。2、环境状况(1)自然经济矿区内居民以汉族为主,主要从事农业、牧业及小煤矿务工。农业以粮食作物玉米、第9页洋芋、小麦、稻谷、部份烤烟、油菜、辣椒及养殖业等,粮食基本自给。现区内工业有火电厂、小煤矿等,农村经济有了较大变化,农村劳动力较富余。(2)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L83062001,矿区及附近地区地震烈度不超过度,属稳定类型,对矿山建设危害性不大。(3)地质灾害现状矿山范围内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工业广场及其周边也未发现潜在的地质灾害,矿山及工业广场遭受现有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小,地质环境条件较好。(4)地表水污染现状煤矿开发可能对水环境造成污染的因素主要有矿井水和工业场地生产、生活废水。这些废水如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地下水体造成污染。(5)大气污染现状大气污染物,主要是工业场地内锅炉排放烟气中的烟尘和二氧化硫以及煤炭的卸、装、运、筛分过程中的烟气和粉尘。3、主要自然灾害矿区主要自然灾害有顶底板、瓦斯、粉尘、火灾、水害、地表崩塌、滑坡、冰雹、凝冻等。二、安全条件1、地层(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有第四系、三叠系下统夜郎组一二段、二叠系上统长兴大隆组、龙潭组;二叠系中统茅口组。现由新到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Q)为深灰、灰黑、褐黄色砂砾、砂土、粘土、亚粘土及腐植土,零星分布于缓坡及地势低洼地带。厚05M。2)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覆于二叠系上统长兴大隆组之上,为一套开阔台地相碳酸盐岩与泥岩组成。底部为黄绿色薄层粉砂质泥岩,由于受构造影响,区内仅出露一二段地层,上部为灰色薄中厚层状泥质灰岩。厚200M。3)二叠系上统长兴大隆组(P3CD)第10页深灰色薄中厚层生物碎屑硅化灰岩、燧石灰岩夹深灰、灰绿色泥岩。燧石呈层状分布,层间见沥清质。厚2535M。平均厚度2944M4)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矿区内主要含煤层位,厚度128145M,平均13634M。按含煤岩性组合特征分为上部长兴底至M11煤层的顶部,岩性以灰、深灰色薄中厚层状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夹泥岩,岩层层理清晰,夹煤线。厚3238M,平均厚度3574。不含可采煤层。中部从M11煤至M4煤层顶,岩性以灰色薄中层状泥岩、泥质粉砂岩不等厚互层,局部夹中厚层泥质灰岩,含可采煤层及煤线。厚66807850M,平均厚度7350M。含M11、M8两层可采煤层。下部从M4煤层至煤系底部,岩性以黄褐、灰白色薄中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夹粉砂岩薄层或透镜体,少量炭质页岩,含可采煤层及煤线。底部为13M厚的灰色、灰白色泥岩及凝灰质泥岩,是黄铁矿的主要产出部位。厚2531M,平均厚度2710M。含3层(M4、M3、M2)可采煤层。5)茅口组(P2M)浅灰、灰白色厚层块状微粒或致密灰岩。顶部夹条带状燧石结核,层间见沥清质。该段出露不全。厚100M。3、构造矿区位于太园向斜南端。矿区内构造为一向西南缓倾的向斜构造,轴向约NE20,两翼地层倾角平缓,倾角57,平均6;轴部地层为三叠系下统夜郎组,两翼依次出露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长兴大隆组、含煤地层龙潭组及二叠系中统茅口组,矿区地层完整,地表未发现断裂构造。矿区构造复杂程度类型应属简单类型。4、煤层(1)含煤性矿区龙潭煤系含煤性较好,含可采煤层5层,即M11(已采空)、M8、M4、M3、M2煤层,平均厚464M,龙潭组含煤岩系平均总厚120M,可采含煤系数为387。(2)可采煤层M11煤层位于P31上部,厚155165M,平均厚160M,平均倾角6,煤层结构较简单。顶板为粘土岩,伪顶为泥质粉砂岩,底板为砂质粘土岩。上距龙潭组顶界第11页40M,下距M8煤层20M,在矿区内已采空。M8煤层位于P31上部,厚130170M,平均厚150M,平均倾角6,煤层结构较简单。顶板为粘土岩,伪顶为泥质粉砂岩,底板为砂质粘土岩。上距M11煤层20M,下距M4煤层467M,在矿区内稳定可采,已部分采空。M4煤层位于P31下部,厚080110M,平均厚090M,平均倾角6,煤层结构较简单,为单一煤层。顶板为粘土岩,伪顶为泥质粉砂岩,底板为砂质粘土岩。上距M8煤层467M,下距M3煤层1011M,属稳定的可采煤层。M3煤层位于P31下部,厚080130M,平均厚105M,平均倾角6,煤层结构较简单,夹矸石23层,中部矸石厚005010M。顶板为粘土岩,伪顶为泥质粉砂岩,底板为砂质粘土岩。上距M4煤层1011M,下距M2煤层1095M,属稳定的可采煤层。M2煤层位于P31底部,厚120180M,平均厚150M,平均倾角6,煤层结构较简单。顶板为粘土岩,伪顶为泥质粉砂岩,底板为砂质粘土岩。上距M3煤层1095M,下距茅口组顶界510M,属稳定的可采煤层。表231煤层特征表顶底板岩性煤层名称层间距(M)煤层厚度M煤层结构稳定性煤层倾角度顶板底板M1115516515无夹矸稳定6粘土岩粘土岩20M813017015无夹矸稳定6粘土岩粘土岩4670M4080110090无夹矸稳定6粘土岩粘土岩1011M31095080130105含夹矸23层稳定6粘土岩粘土岩第12页M2120180150无夹矸稳定6粘土岩粘土岩5、瓦斯、煤层自燃倾向及煤尘爆炸性)瓦斯(1)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情况根据XX省能源局文件黔能源煤炭2011792号“关于毕节地区工业和能源委员会关于请求审批2011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报告的批复”XX县XX乡XX煤矿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48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2098M3/MIN,矿井瓦斯等级为高瓦斯。(2)煤矿投产后瓦斯预测分析根据经验公式和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AQ10182006)标准,预测矿井瓦斯涌出量。经预测一盘区、二盘区回采工作面相对瓦斯涌出量、掘进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生产采区相对瓦斯涌出量、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见表141142。表141一盘区各煤层最低开采标高时生产采区、矿井的瓦斯涌出量回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生产采区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煤层M3/TM3/MINM3/TM3/TM3/MINM8110073170122961449M41831062238629831883M31725076231728961828M2902077135916991072表142二盘区各煤层最低开采标高时生产采区、矿井的瓦斯涌出量煤回采工掘进工作生产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矿井绝对瓦斯涌第13页作面面采区出量层M3/TM3/MINM3/TM3/TM3/MINM811801021926261641M42097071273234152156M3196008426243282071M21027086154119261216(3)煤与瓦斯突出根据XX省能源局文件黔源能发2009151号“关于对毕节地区煤炭局关于请求审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XX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的报告的批复”,XX煤矿M4、M3、M2煤层1525M标高以上无突出危险。根据XX省能源局文件黔源能发2010502号“关于对毕节地区工业和能源委员会关于请求审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XX乡XX煤矿M8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的报告的批复”;XX煤矿M8煤层156961700M标高之内无突出危险,因此,该矿井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设计,M4、M3、M2煤层1525M标高以上和M8煤层156961700M标高之内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无突出危险区域进行管理。建议该矿井及时请具有资质的单位对M4、M3、M2煤层1525M标高以下、M8煤层15696M标高以下进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对矿井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提供科学的依据;经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后,按鉴定结论进行管理。2)煤尘爆炸性根据XX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和XX省地质矿产中心实验室提交提交的M8、M4、M3、M2煤层的煤尘爆炸危险性鉴定报告,M8、M4、M3、M2煤层的煤尘均无爆炸性。矿井按无爆炸危险性进行设计。煤矿开采生产过程中应坚持湿式作业,搞好防尘工作,确保安全文明生产和矿工的身体健康。3)煤层自燃倾向性根据XX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和XX省地质矿产中心实验室提交提交的M8、M4、M3、M2煤层的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M8、M4、M3、M2煤层为三类不易自燃煤层,矿井按不容易自燃矿井进行设计。第14页6、煤层顶底板情况M2煤层顶板为泥质粉砂岩,伪顶为泥岩,底板为泥岩或铝土岩。M3煤层顶板为泥岩,伪顶为泥质粉砂岩,底板为粉砂岩。M4煤层顶板为泥岩,伪顶为泥质粉砂岩,底板为粉砂岩。M8煤层顶板为泥岩,伪顶为泥质粉砂岩,底板为砂质泥岩。因此,在采掘过程中应加强底板软岩管理及破碎地段顶板的支护。在今后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作业规程,并根据顶板矿压显现及回采高度随时调整支护密度,以保证生产安全。综上所述,各煤层如果支护不良,易出现冒顶,片帮、支架下陷等工程地质问题,在开采过程中应加强巷道顶、底、帮的支护管理工作,预防不良事故发生。7、冲击地压地质资料中未提供冲击地压的相关资料,该矿井及周围矿井尚未有冲击地压情况的发生,本设计按没有冲击地压危险考虑。8、地温情况本井田属地温正常区,无热害影响。9、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一、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资料矿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根据XX县气象局资料,7月份最高气温为223,1月份最低气温为45,年平均气温223,无霜期为每年265天,年平均降雨量为1181MM,雨季多集中在5月9月,此段时间内降雨量累计可达670MM680MM。12月至次年3月为旱季。平均风速为23M/S,最高风速为200M/S。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左右。矿区位于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六冲河支流下洞河上游西溪河的地下水补给、迳流区。所处位置属赤水河和六冲河之分水岭地带,区内地形为侵蚀剥蚀低中山地貌,境内碳酸盐类岩石广泛分布,岩溶地貌如溶丘、洼地、峰丛、溶斗、伏流等分布普遍。矿区内岩层主要为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两大类,碳酸盐岩主要包括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组、二叠系下统梁山组、栖霞组、中统茅口组上统长兴组、三叠系下统关岭组、永宁镇组、夜郎组二段的灰岩等,碳酸盐岩分布面积广,分布区多属裸露及半裸露的基岩山区,地表岩溶洼地、落水洞、溶斗、岩溶潭、岩溶大泉等较发育,地下局部发育溶洞、暗河,大气降水容易通过地表大量的负地形渗入岩溶裂隙、管道、暗河之中,岩层中赋存着丰富的岩溶水,富水性强,这些岩溶水长途径流,最后以岩溶大泉、岩溶泉群或暗河等形式集中排泄于当地河谷中。区域的侵蚀基准面为北西面的马场河,河面海拔标高第15页885M,为最低侵蚀基准面。碎屑岩分布面积相对较小,主要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三叠系下统夜郎组一段、二段的粉砂岩、泥岩。碎屑岩靠近地表时风化作用较强烈,风化裂隙较发育,含风化裂隙水,深部发育构造裂隙地段,含构造裂隙水为主,碎屑岩区地下水运动受地形、地貌、岩性、构造控制,富水性总体较弱,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给,受地势影响,一般为近源补给、就近排泄。矿区内地下水以大气降水作为主要补给来源,地下水动态随季节变化明显,一般每年5月地下水流量、水位开始回升,610月为最高值,其间出现13次峰值,11次年2月份进入平水期,水位、流量开始逐渐递减,到次年45月降为最低值。矿区内龙潭组煤矿床上覆为长兴组中等岩溶含水层,是开采M8煤层的间接充水含水层,地下水通过节理裂隙、破碎带、采矿裂隙等导水通道向深部煤层井巷涌入。煤矿床下伏地层为茅口组强岩溶含水层,当开采下部的M4、M3、M2煤层时与矿床水力联系密切,下伏含水层将成为矿井的充水的主要来源,从而威胁到煤矿床的开采。随着煤矿开采深度加大,特别是在深部采煤时,岩溶水有突入矿井的危险,应严防茅口灰岩强含水层的地下水。二、主要含(隔)水层类型1)第四系(Q)矿区第四系,零星分布于井田内的冲沟附近,主要为残坡积层,由风化的岩石碎屑组成,由于分布面积小、厚度小等特点,厚度05M。富水性差。2)夜郎组T1Y大面积出露于井田中部的向斜轴附近,岩性主要为薄至中厚层灰岩夹砂泥岩,灰岩中岩溶发育。该组底部有1020M的薄至中厚层泥岩、砂质泥岩,是较好的隔水层,其上为100M左右的泥灰岩,使上部的岩溶含水层与龙潭组煤系地层水力联系不明显,但煤矿大面积开采形成裂隙后,将加强其间的水力联系,对煤层开采具有一定的影响。为矿井开采的间接充水含水层。属中等富水的含水层。3)长兴组(P3C)呈窄条状分布于向斜的两翼,岩性为中厚层燧石灰岩、泥灰岩、夹泥质粉砂岩。因其出露宽度及厚度有限,接受大气降水补给的条件及地下水的迳流条件较差,故其含水性中等,对煤层开采有一定的影响。为矿井开采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属中等富水的含水层。4)龙潭组(P31)分布于井田的东西两侧,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岩系,岩性由薄中厚层的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粉砂质泥岩等组成互层夹煤层。接受大气降水补给的条件及地下水的迳流条件较差,富水性较差。在井下的井巷工程揭露中,在节理裂隙发育地段有滴水,局部有淋水,进水方式为顶板进水。第16页该地层为矿井开采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含基岩裂隙水,属区内弱含水层。5)茅口组(P2M)该层位于开采层煤层之下,岩性以浅灰色至深灰色厚层、块状灰岩为主,岩溶管道发育,为区内强岩溶含水层。与M2煤层相距030580M,M3煤层相距层12M左右,M4煤层相距23M左右。此地层对M2、M3、M4煤层的开采影响较大,尤其在深部采煤时,有突水的可能。本次实地调查发现,地表岩溶洼地发育无积水,是雨季冲沟水的吸收通道,消水方向大致与是层倾向一致,即向向斜轴汇积。井下在新掘进的主井筒底部,该地层中的1520M标高,设有主、副两个水仓,未发现涌、漏水现象和岩溶发育;从川贵地财煤矿开采M2煤层的情况看,在1600M标高以上,未有茅口灰岩的突水。通过井上井下调查说明该层所含的岩溶水具有不均一性,具有典型岩溶管道含水层的特点。该含水层在侵蚀基准面以上,以垂直循环为主,形成较厚的垂直循环带,矿区东部有串珠状的岩溶洼地及落水洞;在侵蚀基准面以下,则以岩溶管道水为主,对下部M2、M3、M4煤层的开采影响较大。要引起高度重视。三、水文地质类型矿井核准采高为1700M1370M,最低采高1300M,矿区及其附近相对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为1200M。XX县XX乡XX煤矿地表水与地下水没有明显的水力联系,矿井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以及通过采掘破坏或岩石原生节理、裂隙的渗入,局部顶底板进水,其补给条件较好,补给水源较好;矿区内采煤历史悠久,储水空间大;预测矿井涌水量Q正常为173M3/H,Q最大为52M3/H。矿井充水水源主要有地下水、地表水、采空区积水以及大气降水。长兴大隆组灰岩富水性中等,矿井开采导致突水的可能性较大;矿井区域岩溶较发育,其防治水工作难度较大。综上,据煤矿防治水规定(2009年12月1日起实施)中的表21,得本矿区属于地表水、采空区积水和碳酸盐岩岩溶水充水为主的矿床,防治工作难度较大,因此,确定XX县XX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复杂类型。四、充水因素分析1、充水水源充水因素包括充水水源,充水通道,充水方式三个因素,矿井直接充水水源来自茅口组(P2M)、长兴组(P3C)及龙潭组(P3L)灰岩中的地下水。间接水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其补给(P3L)含水岩组并转化为地下水,然后以直接水源的形式涌入坑道。矿井第17页充水通道主要为风化和构造成因形成的裂隙。由于煤层本身富水差,其顶板以砂泥岩构成,矿井充水主要是因开采破坏上覆地层岩石完整性而产生的裂隙致地下水沿裂隙进入矿坑,属间接充水方式。五、井田临近矿井和小(古)窑涌水及积水情况以及地表水体、废弃的矿井、小窑老塘积水情况1、地表水体矿区范围内无大的河流,但沟谷发育。地表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其丰、枯取决于大气降雨量。矿区大气降雨量较为丰富,地表水除部分沿岩石裂隙或层间裂隙渗入地下外,大部分地表水通过片流的形式汇入溪水,再汇入江河。地表水排泄为区内的重要排泄途径。2、相邻矿井及小窑积水情况经过调查走访,当地村民在煤层露头附近进行采矿活动,形成零星的老窑,由于开采技术水平低,经济能力有限,一般开采规模较小,但矿井周围有证矿井较多,且规模较大,形成了大大小小的采空区,大部采空区均有积水,详见老窑及邻近矿井水文地质调查表。由于矿区老窑围岩均为龙潭组煤系地层,岩性主要以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夹薄层泥灰岩、石灰岩及多层煤层,属相对隔水层,透水性较差,加之老窑多为斜井开拓,故老窑无有效地渗透通道,一般均汇集着一定量的老窑积水,对矿山开采潜在一定的隐患。邻近矿井开采时限较长,开采规模较大,井下均有采空区,内有积水。六、封闭不良钻孔情况根据业主提供的XX县XXXX煤矿生产地质报告,如果矿区内钻孔封闭不良,将在钻孔内集存大量高压水,采掘头面一旦误穿钻孔,将会发生大的突水,因此,封闭不良钻孔水主要以突水方式出现,对矿井安全有一定影响。七、矿井主要含水层或积水区与主要开采煤层之间的关系1、含、隔水岩组特征及其对矿床充水的影响1)第四系(Q)矿区第四系,零星分布于井田内的冲沟附近,主要为残坡积层,由风化的岩石碎屑组成,由于分布面积小、厚度小等特点,厚度05M。富水性差。2)夜郎组T1Y大面积出露于井田中部的向斜轴附近,岩性主要为薄至中厚层灰岩夹砂泥岩,灰岩中岩溶发育。该组底部有1020M的薄至中厚层泥岩、砂质泥岩,是较好的隔水层,其上为100M左右的泥灰岩,使上部的岩溶含水层与龙潭组煤系地层水力联系不明显,但第18页煤矿大面积开采形成裂隙后,将加强其间的水力联系,对煤层开采具有一定的影响。为矿井开采的间接充水含水层。属中等富水的含水层。3)长兴组(P3C)呈窄条状分布于向斜的两翼,岩性为中厚层燧石灰岩、泥灰岩、夹泥质粉砂岩。因其出露宽度及厚度有限,接受大气降水补给的条件及地下水的迳流条件较差,故其含水性中等,对煤层开采有一定的影响。为矿井开采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属中等富水的含水层。4)龙潭组(P31)分布于井田的东西两侧,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岩系,岩性由薄中厚层的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粉砂质泥岩等组成互层夹煤层。接受大气降水补给的条件及地下水的迳流条件较差,富水性较差。在井下的井巷工程揭露中,在节理裂隙发育地段有滴水,局部有淋水,进水方式为顶板进水。该地层为矿井开采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含基岩裂隙水,属区内弱含水层。5)茅口组(P2M)该层位于开采层煤层之下,岩性以浅灰色至深灰色厚层、块状灰岩为主,岩溶管道发育,为区内强岩溶含水层。与M2煤层相距030580M,M3煤层相距层12M左右,M4煤层相距23M左右。此地层对M2、M3、M4煤层的开采影响较大,尤其在深部采煤时,有突水的可能。本次实地调查发现,地表岩溶洼地发育无积水,是雨季冲沟水的吸收通道,消水方向大致与是层倾向一致,即向向斜轴汇积。井下在新掘进的主井筒底部,该地层中的1520M标高,设有主、副两个水仓,未发现涌、漏水现象和岩溶发育;从川贵地财煤矿开采M2煤层的情况看,在1600M标高以上,未有茅口灰岩的突水。通过井上井下调查说明该层所含的岩溶水具有不均一性,具有典型岩溶管道含水层的特点。该含水层在侵蚀基准面以上,以垂直循环为主,形成较厚的垂直循环带,矿区东部有串珠状的岩溶洼地及落水洞;在侵蚀基准面以下,则以岩溶管道水为主,对下部M2、M3、M4煤层的开采影响较大。要引起高度重视。2、生产井和老窑水对矿床充水的影响经过调查走访,当地村民在煤层露头附近进行采矿活动,形成零星的老窑,由于开采技术水平低,经济能力有限,一般开采规模较小,但矿井周围有证矿井较多,且规模较大,形成了大大小小的采空区,大部采空区均有积水,详见老窑及邻近矿井水文地质调查表。由于矿区老窑围岩均为龙潭组煤系地层,岩性主要以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夹薄层泥灰岩、石灰岩及多层煤层,属相对隔水层,透水性较差,加之老窑多为斜井开第19页拓,故老窑无有效地渗透通道,一般均汇集着一定量的老窑积水,对矿山开采潜在一定的隐患。邻近矿井开采时限较长,开采规模较大,井下均有采空区,内有积水。八、矿井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矿山开采改变了地下水的补、迳、排条件,导致了矿区范围内及周围地下水的疏干,矿井的直接与间接充水对矿山深部斜井开采构成影响,导致其涌水量将进一步增加。矿区为一向斜构造,矿井开采为自两翼向深部轴部倾斜开采,矿井地下水将向向斜轴部汇集,致矿山开采至向斜轴部时地下涌水量大增,预计在开采底部煤层M2至向斜轴部1460M水平时,矿坑总涌水量为向斜两翼各煤层总涌水量之和,估算将增至7960M3/D。如遇断层或开采时沟通上部岩溶含水等其它导水因素,矿坑涌水量会进一步增加。据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矿坑涌水量与矿井开采深度及开采面积有关。由于缺少钻孔抽水试验资料,现仅采用比拟法计算矿坑涌水量。采用经验计算公式QQ11FS式中Q、Q1预算及实际矿坑涌水量(M3/D)F、F1预算及实际采空区面积(M2)S、S1预算及实际水位降低(M)比拟法矿坑涌水量计算参数统计计算表现矿坑涌水参数预测矿坑涌水参数煤煤层位置最低标高M最高高M降深M采空面积M2涌水量M3/D最低标高M降深M计算面积M2涌水量M3/D向斜东159016253583625240151065367875685M8向斜西1540157535138175200151065574600555M4向斜东164514801658184501630第20页注M4、M3、M2煤层尚未开采,现参数用M8煤层涌水参数替代,由于深部受季节影响小,在此仅取矿井一般涌水量值计算;各煤层间距较近,坑道穿过各煤层间的含水层厚度未予考虑。三、矿井设计概况盘江煤电(集团)2011年5月编制的XX县XX乡XX煤矿开采方案设计(变更)安全专篇,对矿井的开拓布置,开矿工艺,采矿方法,灾害预防与控制,矿井运输,供配电,通风防尘,防排水,监测监控和通讯等生产系统和辅助生产系统进行了统一规划设计1、工程性质XX煤矿为技改矿井,生产规模为30万T/A。2)井田境界根据XX省国土资源厅2011年3月颁发的XX县XX乡XX煤矿采矿许可证(副本,证号C5200002011031120108111),井田共由10个拐点圈定(拐点坐标见表122),矿区为不规则多边形,面积约14379KM2,开采标高由1700至1370M,走向长046088KM,倾斜宽1420KM。表122井田范围拐点坐标表拐点号XY0301244204535582421422130120920433558257142223012082042355829564243301177204355830914244301177703835583671427530118600393558368142763011860037355844214317301274204235584421434向斜西1560148080443800542向斜东164014701708380501674M3向斜西1560147090454325582向斜东163014601708529251689M2向斜西1555146095462275603合计7960第21页8301274204335583771439301269704335583676429面积14379KM2开采深度由1700M至1370M标高注上表为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3)储量1、勘探程度XX奇星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2007年6月提供的XX省XX县XX乡XX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已基本核实了区内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含煤地层的含煤性,大致查明了可采煤层的层数、厚度、结构及空间分布特征,初步划分了煤类,大致了解了区内各地层含水性,对矿床充水因素作了初步分析,分煤层进行了资源量计算,基本能满足矿井开采方案设计的编制要求,但矿井水文地质描述较为简单,建议该矿及时收集矿井水文地质资料,给矿井防治水管理提供科学的管理依据。2、资源/储量根据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及备案证明核实截止2007年8月2日,矿山整合后在采矿权属范围内M8、M4、M3、M2煤层尚保有资源储量122B3323338589万吨,其中122B2046万吨,332694万吨,3335849万吨。详见表234。表234资源储量估算汇总表类别编号122B资源量332资源量333资源量资源总量备注M806949741668M453712241761M363614662102M2873218530582046694584985894)服务年限根据矿井开采方案设计(变更),设计生产规模30万T/A,矿井服务年限为131年。5)井田开拓第22页1、井筒设置及功能(1)、开拓系统设计工业广场及井筒选择在井田东南部,采用斜井进行开拓,布置有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三个井筒。主斜井铺设皮带运输煤炭,副斜井铺设轨道作辅助运输,回风斜井安设主要通风机作专用回风,原煤通过皮带机运至工业场地,然后装车外运。主斜井从矿井东南部边界M4煤层底板以11坡度施工至揭穿M2煤层,然后顺煤层继续施工至1525M标高;副斜井从矿井东南部边界M4煤层底板以11的坡度施工至揭穿M2煤层,然后顺煤层继续施工至1525M标高;回风斜井从M4露头开口,然后顺煤层施工至1534M标高,贯通形成系统,通过斜巷揭穿M8、M4、M3、M2煤层,然后在M4煤层中布置回采工作面,在M8煤层中布置掘进工作面。主斜井井口坐标为X3011950,Y35584426,Z1602M,89,11。副斜井井口坐标为X3011996,Y35584408,Z1601M,89,11。回风斜井井口坐标为X3011972,Y35584382,Z1602M,89,6。主斜井位于工业广场内,净断面68M2,井口标高1601M,长度554M。平均坡度11度,装备800MM的强力胶带运输机一台;为辅助进风井。于2009年11月份施工完毕。副斜井位于工业广场内,净断面68M2,井口标高1601M,长度540M。平均坡度11度,装备16米绞车,单轨串车提升,担负矿井辅助运输任务,为主进风井。于2009年11月份施工完毕。回风斜井位于工业广场内,净断面75M2,井口标高1603M,长度571M。坡度为6度,装备两台FBCDZNO14型对旋式通风机。于2009年11月份施工完毕。由于M8与M4煤层之间的层间距为467M,M4与M3煤层之间的层间距为1011M,M3与M2煤层之间的层间距为1095M,因此,矿井采用联合布置,联合开采。矿井划分为2个水平,3个采区,其中,一水平标高为1525M,水平以上(M8煤层和向斜东翼一水平标高以上的M4、M3、M2煤层)为一采区,水平以下(向斜东翼的M4、M3、M2)为二采区;二水平标高为1473M,水平以上(向斜西翼的M4、M3、M2)为三采区。以一个普采工作面达到30万吨/年设计能力,该矿井煤层平均倾角为6,属近水平煤层,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2)、采区生产系统设计第23页、采区巷道布置首采区选择在一采区。主斜井从矿井东南部边界M4煤层底板以11的坡度施工至揭穿M2煤层,然后顺煤层继续施工至1525M标高;副斜井从矿井东南部边界M4煤层底板以11的坡度施工至揭穿M2煤层,然后顺煤层继续施工至1525M标高;回风斜井从M4露头开口,然后顺煤层施工至1534M标高,贯通形成系统,通过斜巷揭穿M8、M4、M3、M2煤层,然后在M4煤层中布置回采工作面,在M8煤层中布置掘进工作面。、采掘生产系统建设情况A、矿井已形成一个回采工作面(11401首采工作面),两个掘进工作面(11801运输巷、11801回风巷)。回采工作面走向长度430M,倾斜长度90M,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回采工作面采用MG100/111TPD单滚筒采煤机割煤,刮板运输机、皮带运输机运输;11801运输巷和回风巷采用电煤钻打眼爆破掘进,矿车运输。B、工作面顶板管理采用全部垮落法,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铰接顶梁支护顶板,“三四”排管理方式,排距10M、柱距07M,最小控顶距40M,最大控顶距50M,放顶步距10M。6)矿井主要设备选型1、提升运输设备设计选型和实际安装、主斜井运输设备主斜井选用1台STJ800/240型胶带输送机,其技术参数B800MM,Q400T/H,18,L800M,V20M/S,电机功率N240KW,电压380V。、副斜井运输设备选用JTK1615单滚筒防爆提升绞车,滚筒直径D1600,滚筒宽度D1500,最大静张力FJ40KN,最大提升速度VM20M/S,电机功率110KW。主机生产厂家配套供给电控设备。、井下运输主斜井选用DTL800/40255型固定式普通尼龙芯输送带,其主要参数运输能力400T/H,运距800M,运速20M/S,胶带宽度800MM,电机功率255KW,电压380V。采煤工作面选用SGB620/40型刮板转载机,运输能力150T/H,长度100M。采面运输巷选用SZB620/40型刮板转载机,运输能力150T/H,长度25M。第24页采面运输巷选用SSJ650/40型带式输送机1台,运输能力200T/H,运距1000M,运速16M/S,胶带宽度650MM,电机功率40KW,电压660/380V。11401运输斜巷选用SGB620/40型刮板转载机,运输能力150T/H,长度100M。在副斜井设置一套提升设备,完成人员、矸石、设备、材料的运输。设计选JTK1615型矿用提升绞车,绳速VP20M/S,最大张力FMAX40KN;配套电机功率110KW,电压660V。主机生产厂家配套供给电控设备。11轨道斜巷、12轨道斜巷、12回风斜巷、13轨道斜巷、M8煤层回风下山选用JTB08型矿用防爆提升绞车,绳速VP11M/S,最大张力FMAX12KN;配套电机功率22KW,电压660V。主机生产厂家配套供给电控设备。采面运输巷、回风巷、掘进工作面采用JD114调度绞车运输。2、排水设备、水仓建设情况按设计要求已建好,水仓断面、容水量达到设计要求,满足矿井涌水量需要。主水仓长60M,容量654M3,副水仓长50米,容量545M3。、排水设备安装情况排水管路选用15945的焊接钢管排水管二趟,一趟工作,一趟备用。水泵选用MD85453型离心泵3台,水泵流量85M3/H,扬程130M,防爆电机功率为55KW。正常涌水量时1台工作,1台备用,1台检修;最大涌水量时2台同时工作,1台备用。运行正常。3、压缩空气设备选用1台LGH22/8G螺杆式空压机可以满足要求,其技术参数为电机功率132KW,排气量22M3/MIN,排气压力080MPA,1台BG175A、24M3/MIN、08MPA、132KW。主斜井、副斜井选用DN75的钢管,其它地点选用DN50的钢管。4、通风设备选用FBCDZ6NO16B型防爆对旋式轴流通风机(一用一备)完全可以满足一、二采区的通风要求。其技术参数为风量283628M3/S,风压7022650PA,转数980R/MIN,电机功率为275KW。5、瓦斯抽放设备我矿已建成地面瓦斯抽放泵房,安装了水环式真空泵4台。其中高负压系统选用2BEA253型真空泵二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吸入绝压30KPA时,流量为42M3/MIN,660RPMMIN1,传动形式为皮带,供水量3034M3/H,电机功率为55KW,第25页电压660V/380V。其中低负压系统选用2BEA303型真空泵二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吸入绝压33KPA时,流量为52M3/MIN,565RPMMIN1,传动形式为皮带,供水量2029M3/H,电机功率为75KW,电压660V/380V。抽放管选型高负压主管采用200PE管、支管采用150PE管;低负压主管采用276焊接管。高负压采用在回采工作面运输巷和掘进工作面煤层中布置钻孔进行瓦斯抽放,低负压采用在采空区采面上隅角埋管进行瓦斯抽放。7)井下主要辅助运输方式及设备主斜井选用STJ800/240型固定式普通尼龙芯输送带,其主要参数运输能力400T/H,运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