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用油加工行业分析报告_第1页
我国食用油加工行业分析报告_第2页
我国食用油加工行业分析报告_第3页
我国食用油加工行业分析报告_第4页
我国食用油加工行业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食用油加工行业分析报告王萌食用油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粮油市场的逐步开放,食用油行业的发展也呈现出勃勃生机。无论是食用油的品种、质量,还是生产能力、加工工艺、设备和技术水平等都得到了相当水平的发展。伴随着食用油新标准的实施,未来食用油的行业格局将会发生较大改变,几大食用油巨头获得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一、2004年7月底行业基本现状(一)行业主要经济指标概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食用油的市场容量高达1200亿人民币,其中小包装食用油(以品牌油为主)的年增长速度超过15。2004年7月底累计产成品11465178万元,同比增长6632,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截至2004年7月底,规模以上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1320家,亏损企业326家,占全行业的25,累计亏损金额768196万元,同比增长13824,行业亏损程度。累计产品销售收入9207057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75;实现利润总额1193683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10,行业利润率降低。食用油行业是一个集中度较高的行业,据资料显示,国内约有70的销售收入集中在占总数75的企业,但是与世界食用油大国相比,我国食用油行业的集中程度还不够高,存在着数量众多的小型厂家。在未来,大型厂家的兼并和众多小型厂家的灭亡,必然使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02000000400000060000008000000100000001200000014000000食用植物油加工行业销售收入(万元)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至12月末累计值)2004年(至7月末累计值)2004年7月底食用油加工行业累计销售收入92070576万元,比2001年全年销售收入额7595194万元增长了2122,占到2003年全年累计金额的6863,食用油市场需求增长迅速。据保守估计,至2004年12月底,全年累计销售收入将超过1900亿元,食用油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二)行业利润率下降市场竞争激烈大大压缩了食用油加工行业的利润率,各企业都在纷纷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2004年7月食用油加工行业资金利润率为15,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33,相对于去年同期分别降低045和055个百分点。(三)价格变化多受外界环境影响进入9月上旬以来,国内食用油市场受“双节”采购高峰等因素的影响,市场价格出现稳中有升的态势,市场交易明显好转。笔者分析认为,虽然近期国内食用油市场基本呈现全线上升态势,但受整体行情大环境的影响,预计后期食用油市场价格依然面临不小压力,市场价格大幅走低的时间应该在10月份。据估计,到10月份国内食用油因消费者购买数量已备齐,销售数量将大幅回落,食用油行业销售收入变化趋势图(万元)0200000400000600000800000100000012000001400000160000018000002000000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2003年2004年食用油加工行业利润率变化趋势图01234562003年2月2003年3月2003年4月2003年5月2003年6月2003年7月2003年8月2003年9月2003年10月2003年11月2003年12月2004年2月2004年3月2004年4月2004年5月2004年6月2004年7月资金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再加上大量豆油、菜籽油、棉籽油、花生油的全面上市,将促使国内食用油市场价格明显下降。(四)行业集中度比较高累计至2004年7月底,山东省食品油加工行业销售收入17976307万元,约占全国总收入的20。销售排名前5位的地区总收入约占全国的60,食用油加工行业地区集中度比较高。目前全国有食用油品牌600多个,但“金龙鱼”、“福临门”和“鲁花”这三大品牌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大品牌所占份额已接近市场垄断。随着食用油行业新标准的实施,品牌集中度还将继续提高,食用油行业将步入垄断时代。(五)食用油新标准抬高门槛部分食用植物油价格变化趋势图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2003年1月2003年2月2003年3月2003年4月2003年5月2003年6月2003年7月2003年8月2003年9月2003年10月2003年11月2003年12月2004年2月2004年3月2004年4月2004年5月2004年6月2004年7月花生油单价元/吨大豆油单价元/吨色拉油单价元/吨菜籽油单价元/吨葵花籽油单价元/吨食用油加工行业地区销售收入排名345077346415358843432398467204573537743118919851140168317976310500000100000015000002000000天津市湖北省上海市黑龙江河南省辽宁省河北省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万元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棉籽油、葵花籽油、油茶籽油、玉米油、米糠油等五项食用植物油产品国家标准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另外,还有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等8种食用油强制性国家标准也即将实施。食用油新标准要求生产企业必须在产品外包装上标明以下三项核心内容一是标明生产工艺是“压榨”还是“浸出”;二是按品质将所有食用油分为四个等级(分别相当于原来的色拉油、高级烹调油、一级油、二级油),禁止只标注“烹调油”、“色拉油”作为等级;三是原料中的大豆是转基因的必须说明。上述三项标准如不在产品外包装上标出,将被禁售。市场准入和转基因标识制度也是行业杀手锏。实际上,除了食用油新标准将加快该行业重新洗牌外,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和转基因标识制度也将进一步加剧食用油行业的优胜劣汰。今年7月18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首先对米、面、油、酱油、醋等类食品实施了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根据该办法,不准没有生产许可证的这5类食品进入市场,凡符合质量安全基本要求的食品,必须加贴或印有“QS”标志,自2004年1月1日起,只有贴(印)“QS”标志的食品才能在市场上销售。分析人士指出,准入制的实施将大大加速食用油行业进入寡头垄断时代,因为一大批不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中小油厂将因资金和技术实力不济而面临倒闭。另外,我国早在2002年3月20日就开始实施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要求对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进行标注,农业部并于今年上半年开始检查实施情况,北京、上海等市的农业局相继开展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监督抽查,由于目前国际上对于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是否有危害尚没有定论,所以出于为自身健康考虑的心理作用,贴上转基因标识的产品销售将受到影响,这也是许多用转基因大豆压榨的食用油生产企业不到万不得已时不会加上转基因标识的主要原因,但随着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实施力度的加强,不依法标识的产品将不准出售。这些企业最终也会被“逼上梁山”,接受市场的考验。(六)新标准引发食用油行业连锁反应1、提前囤货导致进口大幅飙升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17月期间,中国进口食用油数量达到38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565。据分析,根据我国最新发布的食用油卫生条例规定,从10月1日开始,我国将实行更为严格的豆油进口标准,要求进口豆油达到精炼油标准,而目前大量供应我国的南美豆油多为初榨豆油,不符合新标准的要求,因此,进口商抢在豆油进口新标准实施之前大量进口。当然,大量进口豆油并不排除由于国内需求加大导致豆油大量入区囤积。据悉,由于今年豆粕价格走低,国内部分油厂无利可图纷纷停产甚至转产,而今年国内食用油产需缺口在600万吨左右,对进口豆油需求量大幅增加。由于豆油进口的激增,导致国内食用油原料价格一路下跌调和油原料价格由前几个月的7500元/吨跌至目前的6500元/吨左右。2、食用油厂普遍削价抛售北京降幅在10至20之间;杭州最大降幅达到20;广州最大降幅达到20;福州降幅在812之间。据悉,最近以来不少食用油厂商竞相降价,拟在食用油新标准实施“大限”来临之前将不符合新标准的存货“清仓”处理。新的食用油标准表明,食用油产品被要求详细注明用料来源是否使用了转基因原料,生产工艺是“压榨”还是“浸出”。现阶段油厂所存食用油以及终端市场小包装油均未采用新标准,凡不符合新标准要求的食用油10月1日后将被禁售。业内人士分析,这不排除某些大品牌厂家通过降价方式挤压杂牌厂商,还有相当部分厂商以棕榈油勾兑降低食用油成本。加上天气转凉,9月份之后“勾兑”油销售旺季行将结束,市场存货被迫削价抛售。3、小精炼油厂走到生死关口业内有关人士表示,新标准引人注目的是豆油产品分为原油和成品油。增设“原油”使得原油贸易有章可循,不过实际上却将原来大量中小精炼油厂推向生死关口。数据显示,从2003年至今,国内转基因政策的出台实施,导致大豆进口被大型油脂企业所垄断,一大批中小压榨企业被迫停产、转产或破产。另有业内人士认为,新标准划分原油和成品油之后,中期以内原油进口可能呈现大幅下降趋势。因此,大批中小精炼油厂商要么采购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油进行加工,要么停产、转产或重组。显然,新增原油标准在控制原油进口的同时将行业洗牌和重组进一步扩展到精炼行业。基于这一背景,大豆货源将向大型油脂加工企业转移集中,目前业已存在的大豆货源相对垄断局面将进一步加剧,大型油脂加工企业在收购时将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二、食用油发展方向(一)小包装食用油潜力巨大专家预测,到2008年,我国小包装食用油市场销售额将增达500亿元。小包装食用油与其他食用油市场相比,显现出很多突出的优势首先,小包装食用油极大地扩大了食用油的销售范围,形成了一批包括金龙鱼、福临门等在内的全国性品牌;大多数散装油则由于包装原因,在运输、存储过程中容易变质,并产生对人身体有害的黄曲霉素、胆固醇以及各种杂质,使得其销售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其次,虽然目前我国小包装食用油的市场份额相对于散装油市场而言还较小,但小包装食用油企业的成长速度相当快,与大多散装食用油无人知晓、缺乏消费忠诚度的状况相比,小包装食用油不仅在消费者中拥有相当高的品牌知名度,而且还有相当高的品牌美誉度和忠诚度。调查显示在全国30个中心城市中,以金龙鱼、福临门等为首的小包装食用油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产生了较高美誉度和忠诚度。因此从小包装与散装油的竞争比较来看,形成了较大的差异散装油的竞争较为分散,以区域竞争为主,而小包装食用油市场的竞争则相当激烈,而且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有逐步进入寡头垄断的竞争趋向。第三,小包装食用油的工艺先进。小包装食用油一般要经过过滤、洗涤等多道工序,去除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大豆色拉油精选高蛋白大豆,需经过脱杂、脱酸等道工序,彻底清除了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并具有抗衰老、增强记忆等作用。因此,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食用油的健康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加之目前市场上不断出现散装油的质量问题,更使得人们增加了对小包装食用油的选择。目前,北京和青岛等一些大城市为了保证食用油的安全性,已经取消了二级油或散装油的销售。中国小包装食用油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之后,形成了以色拉油、调和油、花生油为主要食用油种类,粟米油、葵花籽油、橄榄油等各种天然保健食用油百花齐放的局面,食用油市场开始从卫生、安全用油阶段步入健康、营养用油的新发展时期。(二)健康油风行食用油是每个人每天必须摄入的,对人的一生健康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今天,健康、营养、美味已然成为食用油市场的概念主流。健康食用油推动中国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满足居民饮食与健康的双重需要。2004年是天然保健类食用油驰骋争霸的一年,各种种类的天然植物食用油远比往年丰富多样,其中具有保健功效的食用油备受消费者青睐。追溯其原因,不外乎有三原因一、健康的需求和消费能力的增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老百姓的食用油消费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人们选择食用油的标准已不再停留在符合卫生、安全标准的层面上,而是更加注重食用油的健康、营养。2003非典疫情的影响,更使人们的健康意识大大增强。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一个规模不断扩大、购买力旺盛的中产阶级正日渐形成,他们对健康类食品的强烈需求,也使高档食用油的市场潜力不断增大。原因二、企业竞争的需要。食用油市场的激烈竞争,在价格战、广告战、概念战之后,最终还是产品本身的功能、品质的竞争。食用油企业之间的竞争提升了消费者的需求,又反过来推动食用油企业为适应新的市场需求生产差异化的产品。以前由于消费观念的不同,人们对食用油认知度有限,所以人们较多注重中低档食用油。现在人们走过散装油、小包装食用油之后,对食用油的认识越来越深,购买能力也日益增强,对食用油功能也就有了更高需求。要适应对食用油有不同需求的消费者,就必须要进行市场细分。原因三、价格战造成利润空间缩水,食用油巨头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随着竞争加剧,中低档食用油如花生油、调和油、色拉油等品种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业内巨头急需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利润空间较大的高档油品种就是最好的选择。据有关人士介绍,各种高档食用油基本上都有自己的特殊功效性,价格较贵。与中低档食用油相比,他们的消费群体相对要窄,针对的是一些特殊的消费者,而这些特殊消费者是具有较高消费能力的一群。即使高档产品细分市场相对较小,但消费基础雄厚,其市场商机仍然很乐观。三、食用油竞争态势(一)行业竞争对于食用油行业来说,影响行业竞争的主要因素包括原材料、相关行业发展、国家政策等方面。原材料在食用油行业占据重要的地位,能否取得质优价廉的原材料对企业来说,是在竞争中生存的关键要素之一。尤其对于不具备油脂制备能力的精炼油厂,获取足够的毛油进口,可以使产品价格具有相当的竞争力。副产品和深加工产品,如豆粕、磷脂和脱溴馏出物、人造奶油、起酥油等,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该市场正处于导入期,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对食用油行业也会产生较大影响。国家政策方面,中国政府对食用植物油的进口进行关税配额管理,主要配额品种集中在棕榈油、豆油、菜籽油和花生油上。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进口关税总配额为5797万吨,这在我国油脂进口历史上是最大的一次,给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压力。2003年总配额上升到6437万吨,使得国内市场上国产油料、进口油料和进口毛油之间的竞争将更为激烈。2002年上半年,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将食用油列入第一批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被列入目录之内的产品,其生产企业要通过产品加工全过程多个环节的严格审查后方能获得为期3年的生产许可证。2002年5月,各有关部门对食用油生产标准做了较大修订,在杂质、水分等各项指标的要求方面比旧标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从2004年10月1日起,食用油生产将采取市场准入制度,实施新的食用油标准,进一步规范企业市场。其他方面,如企业的生产规模、消费者偏好变化等,也将会对食用油行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二)企业竞争在行业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食用油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表现在集团化、原材料、企业规模、加工成本、资金实力、品牌优势等几个方面。(三)品牌竞争市场份额忠诚度成长指数竞争力指数金龙鱼2667金龙鱼6628鲁花13117金龙鱼6313福临门1637鲁花5163花旗11306福临门2787鲁花890胡姬花5147福临门10540鲁花2258骆驼305福临门4308LAMSOON9909胡姬花492胡姬花262EAGLEBRAND3891胡姬花9719花旗217根据对国内食用油市场品牌分析,“金龙鱼”和“福临门”的市场分布较广,位居各大品牌市场占有率前列。顾客忠诚度与品牌的市场份额及品牌知名度密切相关。“金龙鱼”以绝对的优势位列食用油行业的第一品牌。食用油迎来品牌营销时代新标准和市场准入制度促使行业向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金龙鱼、胡姬花、花旗等知名品牌将继续引领行业发展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食用油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之势,一批日处理油料能力在1000吨以上甚至上万吨的大型生产企业陆续出现。以嘉里粮油为例,短短十数年,其在全国的生产基地发展到了8个,旗下金龙鱼累计销售已达275万吨,近10亿瓶,销售额达300亿元人民币。这些企业拥有先进的设备和管理,营销手段新颖,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不仅建立起中国庞大的粮油生产加工体系,而且有着庞大的粮油营销网络。与此同时,以色拉油、高级烹调油为主的高等级食用油在市场上所占比例不断提高,目前已达30多,而在1997年以前,这一数字还不到10;此外,以金龙鱼、胡姬花、花旗等为代表的知名品牌也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引领风骚,他们注重品牌的培育和推广,生产的小包装食用油已在大中城市超市占据了重要位置。(四)种类竞争从食用油的种类上分,大豆油最多,占到市场总量的40,其他依次为菜籽油、花生油、棉籽油。据专家分析,由于近几年,进口食用油的价值增幅远远超过数量增幅,说明进口食用植物油中,高价值食用油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进口量也越来越多,消费者对食用油的选择需求日趋多样化、细分化、高档化。而现实的市场利益也使这个共同阵营内部产生分化,在品牌竞争不相上下的时候,开始转向种类竞争。“天然花生油、粟米油、维A、E油、调和油”等新产品的问世在给消费者以更多选择的基础上,对企业的实力也是一种检验。以嘉里粮油为例,先后开发了玉米油、茶籽油、红花籽油、葵花籽油等,这些产品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可以充分满足消费者不同层次需求。嘉里粮油集团的八大油种、上百个产品规格中,不仅有传统的大豆色拉油、菜籽色拉油、调和油、花生油、浓香芝麻油等油种,还有玉米胚芽油、葵花油、山茶油等“健康功能型“食用油。(五)地区竞争现阶段我国食用油市场中,城市以食用精制油、农村以消费二级油为主。目前市场上的食用植物油品牌众多,除有限品牌的市场分布较广泛之外,其它品牌的分布也呈现明显的地域特征,说明中小食用油品牌的知名度具有显著的区域特征。从地域上分,东北、华北主要是大豆油,长江流域主要是菜籽油,西北主要是棉籽油,山东及两广、福建主要是花生油。四、食用油行业前景展望今天,健康、营养、美味已然成为食用油市场的概念主流。未来,全民健康的观念将深入人心,也对食用油产品提出更高的要求,粮油行业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伴随着食用油新标准的实施,食用油的质量给予了可靠的保证,同时也将会给整个食用油加工行业带来影响,产品质量不能达标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可预料的是,未来几年内,食用油的行业格局将会发生较大改变,市场将进入新一轮的洗牌时期。国内食用油行业垄断时代即将到来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食用油行业准入制度不完善,生产标准低,使得制造企业纷纷上马,导致食用油质量良莠不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食用油加工企业达5000家左右,其中多为中小企业。此外,还有大量手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