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机制.
抗菌药的4种主要作用机制。抗菌药的4种主要作用机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抗菌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分子机制。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分子机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作用机制 量效关系 临床适应证。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作用机制。七 酶的作用机制和调节。
作用机制.Tag内容描述:<p>1、第二章 药效学 (pharmacodynamiacs, PD),2,药效学定义,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作用机制 量效关系 临床适应证,3,第一节、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4,一、概念和分类,1.药物作用 与 药物效应 (drug action) (drug effect) 原发作用- 机体机能和形态改变,血管收缩 血压升高,NA,-R,药物作用,药物效应,5,2. 药物作用分类,按用药目的 对因治疗 对症治疗 按作用部位 局部作用 吸收作用 按作用先后顺序 原发作用直接作用 继发作用间接作用,6,2. 药物作用分类,按作用机制 调节(+、-) 例:阿托品 抗病原体及抗肿瘤 补充不足,7,二、 选择性(selectivit。</p><p>2、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作用机制,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瑞金临床医学院 洪秀华,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抗菌素抑菌杀菌作用,抗菌素抑菌杀菌作用,抑制细胞壁合成 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破坏细胞膜 抑制DNA复制,青霉素类抗生素构效关系,四个原子的 -内酰胺环和五个原子噻唑环 有天然青霉素、氨基组、羧基组青霉素、脲基组青霉素三组 引入不用的基团有不同的效应,青霉素类抗生素作用机制(1),作用于细胞壁合成后阶段的酶: 转糖基酶 转肽酶 D-羧肽酶 内肽酶 青霉素结合蛋白,青霉素类抗生素作用机制(2),抑制转肽酶活性。</p><p>3、七 酶的作用机制和调节,(一). 酶的活性中心(active center),1、活性中心的概念,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和酶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区域叫酶的活性中心(active center)或活性部位(active site)。,结合部位(Binding site):酶分子中与底物结合的部位或区域一般称为结合部位。,催化部位(Catalytic site): 酶分子中促使底物发生化学变化的部位称为催化部位。 通常将酶的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总称为酶的活性部位或活性中心。 结合部位决定酶的专一性, 催化部位决定酶所催化反应的性质。,一些酶活性中心的氨基酸残基,酶 残基总数 活性中心。</p><p>4、抗菌药物概论 General discussion of Antimicrobial Agents,教学要求,1、掌握化学治疗及有关抗菌药物的基本概念, 抗菌药的4种主要作用机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 2、熟悉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联用后的可能效果与原因。 3、了解药物、宿主和致病病原体三者的相互关系;抗菌药的发展简史。,执业药师考试要求,1、常用术语:抗菌谱、抗菌活性、化疗指数和抗菌后效应的概念。 2、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 3、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分类及产生机制。 4、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Antimicrobial Agents,化学治疗(chemothe。</p><p>5、,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Anti-EGFR的作用机制,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简述,HER2高表达导致信号传导增加,作用机制:一个靶点,四种途径,作用机制:一个靶点,四种途径,细胞信号传导的模式图,L。</p><p>6、 抗生素作用机理与分类 1 抗生素作用机理 抗生素等抗菌剂的抑菌或杀菌作用 主要是针对 细菌有而人 或其它高等动植物 没有 的机制进行杀伤 有5大类作用机理 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导致细菌在低渗透压环境下膨胀破裂死亡 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主要是 内酰胺类抗生素 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 不受这类药物的影响 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 增强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 打开膜上的离子通道 让细菌内部的有用物质漏出。</p><p>7、卡托普利抗高血压作用机制 主讲 制作 卡托普利抗高血压作用机制 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 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 是由肾素 血管紧张素及其受体构成的重要体液系统 广泛存在于人体内 参与调控血压 心血管系统发育 维持心血管功能稳态 电解质和体液平衡 血管紧张素原肾素血管紧张素 ACEI血管紧张素 ATreceptorantagonistAT1receptorAT2receptor 血管紧张。</p><p>8、 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损伤细菌细胞膜,破坏细胞膜的屏障作 用 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细菌丧失生长 繁殖的物质基础 影响细菌核酸代谢 其他 磷霉素-抑制细胞壁粘肽合成第一步 环丝氨酸抑制细胞壁粘肽合成第一步 第一步细胞质内完成, 万古霉素主要抑制细胞壁粘肽合成第 二步 杆菌肽主要抑制细胞壁粘肽合成第二 步 第二步在细胞膜内完成。 -内酰胺类抗生素抑制粘肽合成的第三 步,阻止粘肽链的交叉连接,细胞不能形 成坚韧的细胞壁。 抑制内肽酶-中隔细胞壁合成,丝状体, 如氨苄西林 抑制糖苷酶-外周细胞壁合成,不能伸长 抑制内肽酶与糖。</p><p>9、抗菌药物概论 General discussion of Antimicrobial Agents,-,教学要求,1、掌握化学治疗及有关抗菌药物的基本概念, 抗菌药的4种主要作用机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 2、熟悉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联用后的可能效果与原因。 3、了解药物、宿主和致病病原体三者的相互关系;抗菌药的发展简史。,-,执业药师考试要求,1、常用术语:抗菌谱、抗菌活性、化疗指数和抗菌后效应的概念。 2、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 3、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分类及产生机制。 4、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Antimicrobial Agents,化学治疗(ch。</p><p>10、抗菌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赣州市肿瘤医院 黄刚,2019,-,1,细菌的结构,2019,-,2,细菌的致病性,致病性:细菌对寄主的侵犯,包括细菌吸附于体表,侵入组织或细胞,生长繁殖,产生毒素,乃至扩散蔓延以及抗拒寄主的一系列防御机能,造成机体损伤。 吸附:细菌能以它表面的特殊成分和结构附着于寄主体表或各器官的上皮粘膜,如大肠杆菌的某些菌株借其表面抗原(K88)吸附于肠上皮,淋球菌借其表面丝状突出物吸附于尿道上皮,化脓性链球菌借其表面特异性M蛋白吸附于咽部粘膜等。,2019,-,3,细菌的致病性,侵入机体:分三种不同现象: 1细菌在表面。</p><p>11、糖皮质激素,简介,糖皮质激素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药物,对多种炎症性疾病及免疫性疾病治疗有效。 起效快,但其应用受限于全身各系统的副作用。,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分子机制,慢性炎症性疾病,包括了许多炎症细胞及免疫细胞的浸润和活化,这些细胞能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影响和激活炎症位置上的实质细胞,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分子机制,由于不同的细胞、介质的参与,使慢性炎症性疾病炎症反应的方式明显不同,但全都是以多种炎症性蛋白表达的增加为特征,这些炎性蛋白中有些是在全部炎症性疾病中普遍存在,而另一些就仅限于某一种特定的疾病。,大部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