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数量变化
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第1、2节 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第二节 种群的数量变化。建构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4.2种群数量的变化2。《种群的数量变化》教学评析。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种群数量变化Tag内容描述:<p>1、A A.ab B.ab C.a=b D.ab B 怎样建构种群数量增长的模型? 种群的数量是怎样变化的? 什么是环境容纳量?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 情况下,某种细菌每20分钟就通过 分裂繁殖一代。 时间( min) 20406080100120140160 180 分裂次数 细菌数量 (个) 24816 32 64128 256 512 1234 5 6789 1.填写下表:计算一个细菌在不同时间(单位为 min)产生后代的数量。 2n代细菌数量的计算公式是: 372小时后,由一个细菌分裂产生 的细菌数量是多少? N Nn n 2 2 n n 解:n 60 min 72 h20 min216 Nn2n 2 216 4.以时。</p><p>2、张某承包了一个池塘养殖草鱼,张某承包了一个池塘养殖草鱼, 正在因什么时候捕多少鱼而困惑。捕正在因什么时候捕多少鱼而困惑。捕 多了,不利于鱼类资源的再生;捕少多了,不利于鱼类资源的再生;捕少 了,又不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水了,又不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水 体资源和空间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体资源和空间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 第第2 2节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种群数量的变化 背景:背景:假如现有一种细菌,假如现有一种细菌,在营养和生存在营养和生存 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空间没有。</p><p>3、外界环境 性别比例 出生率、死亡率 迁入率、迁出率 年龄组成 决定密度大小 种群密度 预测变化方向 影响数量变动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 某种细菌每20min就通过分裂增殖一次 。 问题探讨 1.n代细菌数量的计算公 式是_______。 2.72h后,由一个细菌分裂 产生的细菌数量是 ______________。 Nn = 2n N = 2216 为了直观、简便地研究种群的数量变动的规律 ,数学模型建构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数学模型: 1. 概念: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p><p>4、种群数量的变化的教学设计南方中学 沈 正 412002一、教材分析必修三模块主要是在个体和群体水平揭示生命系统的稳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通过第4章的学习,学生应该获得关于群体水平的种群和群落的基础知识,深入理解“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道理,为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打基础。本章的重点知识有两个,“种群数量的变化”就是其中之一。从历年的高考试卷来看,“种群数量的变化”是考察的重点。这一节教材包括三个知识内容:第一部分是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第二部分是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包括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种群增长的。</p><p>5、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2015年广东,4)图1表示在一个10ml的密闭培养 体系中酵母菌的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菌数 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可用数学模型Nt=N0人t C 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K值约为120000个 D 一、种群: (一)概念: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二)要点: 、一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个体之间相互联系。 、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内的同种生物与界的个体隔离 5、种群也是群落的构成单位 3、种群也是物种的进化单位 4、种群也是物种的繁殖单位 1.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 2.。</p><p>6、种群数量的变化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种群和群落的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来谈谈这一节课。、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从第4章开始,学生将在群体水平上探讨生命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发展变化规律。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不仅可以获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基础知识,深入理解“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道理,而且可以领悟研究种群和群落的一些基本方法,还可以为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打基础。本章的重点知识有两个,“种群数量的变化”就是其中之。</p><p>7、学 习 资 料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一、知识结构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种群的数量变化 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二、教学目标1、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2、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3、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4、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解决方法遵循具体抽象再具体再抽象的轨迹教学。通过探究活动来验证。2。</p><p>8、第五章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铜鼓中学生物备课组 2课时一、教材分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新教材必修3第五章第4节的内容。研究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生态学新的研究领域,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方式多种多样,它的作用与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一样,都是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并且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但是目前人们只能模糊地认识自然界的这种“对话”,这一领域尚有许多问题有待发现和深入研究。如何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引导学生关注这种“对话”、理解这种“对话”,从而去研究这种“对话”?笔者通过让学生课前。</p><p>9、第2课时导入新课师 同学们好!上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种群增长的两种方式,是哪两种?生 一种呈“J”型曲线增长,另一种呈“S”型曲线增长。师 这两种曲线分别出现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生 当无环境阻力时,也就是食物、空间都是充裕的,没有天敌、气候适宜的情况下,呈“J”型曲线增长;当有环境阻力的情况下,呈“S”型曲线增长。师 自然界中,哪一种曲线出现得多呢?生 “S”型曲线增长。因为自然界中一般都是存在着各种环境阻力的。师 那么,我们在一定的培养液中,来培养酵母菌时,数量会是怎样变化呢?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能不能作出假设呢。</p><p>10、种群的数量变化教学评析大连市一0八中学 孟春环看过乔老师的课,既感到课堂设计的科学、严谨,又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感染,很受启发,现就自己的认识进行一下简单的评述。一、课堂导入新颖、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新闻入手,引用学生喜欢的大熊猫等作为新闻的素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自然过度并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种群的数量变化,使学生很快进入本节课。</p><p>11、种群数量的变化”说课稿江川二中 谭秋艳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种群数量的变化”,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说本节课的教学。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种群数量的变化”是人教版必修3第4章第2节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了解了种群数量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介入数学知识,用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发展变化。建立数学模型对于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界事物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2、教学目标课标对本课的具体内容标准是: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化。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知识、能力、情感。</p><p>12、复习回顾:,种群密度,预测变化方向,影响数量变动,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种群数量,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影响,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图,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假设你父亲承包了一个水库养鱼虾,如果一次投放的幼苗过多或延迟捕捞,由于环境的负载能力限制,都不能达到效益的最优化;相反,如果大量捕捞,使鱼虾数量大大减少,其种群往往要经过相当长的延滞期才能进入指数增长期,对生产极为不利。</p><p>13、1,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五、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2,问题的提出,中国水利网:宁波、昆明、武汉等地,人躺在铺满凤眼莲的湖面上,可以不沉;上海去年3万吨的凤眼莲打捞量,今年已翻了3倍有余,上升至10万吨;凤眼莲所带来的水体富营养化,让越来越多的水中生物痛失“家园”。,3,问题的提出,国家地理:在几百年前,金丝猴在许多地区广泛分布,人口的增加和山林的破坏使金丝猴的分布区越来越小。现在,黔金丝猴的数量只有50060。</p><p>14、种群数量的变化【基础题组】1.(2017全国卷,有改动)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解析:选D根据题图,种群数量约为环境容纳量的1/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有最大持续产量。与甲、乙、丙点相比,在丁点时捕获,捕获后使种群处于最大增长速率附近,能达到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的目的。2。</p><p>15、课题:种群数量的变化第一课时班级: 姓名: 小组: 评价: 【学习目标】1通过对本节的学习,掌握种群数量变化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2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3探究培养液中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重点难点】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导学流程】一、基础感知一、 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数学模型1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 的 形式。2研究方法或步骤:提出问题提出 根据实验数据,用 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检验或修正3表达形式:例: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某种细菌每20。</p><p>16、1,第二节 种群数量的变动,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五、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2,问题的提出,中国水利网:宁波、昆明、武汉等地,人躺在铺满凤眼莲的湖面上,可以不沉;上海去年3万吨的凤眼莲打捞量,今年已翻了3倍有余,上升至10万吨;凤眼莲所带来的水体富营养化,让越来越多的水中生物痛失“家园”。,3,问题的提出,国家地理:在几百年前,金丝猴在许多地区广泛分布,人口的增加和山林的破坏使金丝猴的分布区越来越小。现在,黔金丝猴的数量只有5006。</p><p>17、课题:种群数量的变化第二课时班级: 姓名: 小组: 评价: 【学习目标】1通过对本节的学习,掌握种群数量变化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2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3探究培养液中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重点难点】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导学流程】一、基础感知 一、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2K1/2K1、“S”型曲线分析: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 B点:出生率____死亡率 ;C点:出生率____死亡率;D点:出生率____死亡率;数量增长最快的是__________段,其原因是 ;C点时种群的数量为1/2K值,此时种群的。</p><p>18、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1(2019江西上饶中学高三开学考试)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种群数量的增长主要取决于出生率B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D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再发生波动解析:选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A错误;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即种群在空间上呈集群分布,B正确;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错误;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若受到气候、传染病等因素的影响,种群数量会发生波动,D错误。2(2019。</p><p>19、第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1(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知“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因此在用样方法调查时,取的样方过小或过少,都可能导致搜集到的数据较少,偶然性较大,因此需要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或者增加样方的数量,B正确,C、D错误。在使用样方法时不需要对样方内的个体进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