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水测量时间

用水测量时间 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通过一定的装置里 流水能够用来计时 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一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通过控制滴漏的速度 使水钟更加准确的计时 过程与方法 1 了解古代水钟的记时原理 2。

用水测量时间Tag内容描述:<p>1、渗透法制教育 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尚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记录 100 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根据 记录推测流 10 毫升、50 毫升、300 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观察的重要性;激发研 究用水计时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怎样用流水来制成计时工具,感受到时间就像流水一样 在流动,了解各种水钟的制作原理。 【教学难点】滴漏实验。 【教学准备】有关水钟的资料、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p><p>2、古人,除了利用太阳钟计时外,还发明了水钟计时器。他们是怎样设计这种计时工具的呢?,用水测量时间,3,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陈耀华,最早泄水型水钟,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根据水面的变化就可以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后来受水型水钟,水从最高的壶里,经过下面的各个壶滴到最低的壶里,滴得又细又均匀,来保持稳定的流速。,近代受水型水钟,这些水钟是怎样计时的?,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p><p>3、3 用水测量时间,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 五年级下册,日晷,圭 表,沙 漏,古代的水钟,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滴水记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我国的水钟,最先是泄水型的,后来发展到泄水型与受水型同时使用。,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泄水型水钟 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就可以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通过观察,你能解答下面。</p><p>4、嘉荫县第二小学孙成君,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五年级科学,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两种水钟的计时原理。2、理解怎样用流水来制成计时工具.,自学提示:2、阅读教材54页。2、思考、讨论。(1)教材介绍几种古代水钟,分别是什么类型的?(2)两种水钟分别是如何计时的?,“泄水型”水钟: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p><p>5、,用水测量时间,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五年级下册,.,课前回顾,一、时间在流逝1、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2、(“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p><p>6、用水测量时间,日晷,圭 表,沙 漏,古代的水钟,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滴水记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我国的水钟,最先是泄水型的,后来发展到泄水型与受水型同时使用。,通过观察,你能解答下面的问题吗? 1、古代的水钟分为几种? 2、它们是如何报时的? 3、“水钟”的制作必须解决什么问题?,受水型和泄水型。,通过水流保持固定的速度测量时间。,水流的速度、水量的多少、漏水孔的大小。,实验。</p><p>7、第四课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目的:1、知道古代几种常见的水钟,以及每种水钟的制作原理。2、经历记录100毫升水缓慢地流完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并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推测和验证。3、初步理解流水为什么能够用作计时工具,思考流水的快慢与时间快慢的关系。教学重点:知道水钟的制作原理。 教学难点:能记录好100毫升水流完所需时间。教学准备:各种类型的水钟图片,每一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一次性杯子、一个量筒、手表或者时钟。教学过程:一、引入你们觉得流水与时间有什么相似之处?流水可以作为计时的工具吗?古代人也想到了这一点,。</p><p>8、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日晷,圭表,沙漏,宋朝的苏颂、韩公廉等人设计制造的古代天文仪器,集天文与报时为一体,其中的报时装置是用水来测量时间的。整座仪器相当于一个四层楼高的木质建筑这台仪器的制造水平堪称一绝,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富于创造的精神。,水运仪象台:,水钟,这些水钟是怎样报时的?,泄水型水钟,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就可以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受水。</p><p>9、,3用水测量时间,笏石中心小学林晓红,.,日晷,.,圭表,.,沙漏,.,古代的水钟,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滴水记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我国的水钟,最先是泄水型的,后来发展到泄水型与受水型同时使用。,.,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p><p>10、用水测量时间单元(章)主题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任课教师与班级本课(节)课题第三节第 1 课时 / 共 1 课时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及设置依据【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过程与方法: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根据记录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观察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探究兴趣。【教学重点】滴漏实验【教学难点】滴漏实验教学准备有关水钟的资料、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p><p>11、水钟,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水是以固定不变的速度往下流的吗?,A、速度不变,(正好a秒),(多于a秒),B、速度变化,快,慢,(少于a秒),1。</p><p>12、单元 章 主题 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 任课教师与班级 本课 节 课题 第三节 第 1 课时 共 1 课时 教学目标 含重点 难点 及设置依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在一定的装置里 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p><p>13、2019 2020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用水测量时间 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用水测量时间 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 时间 单元第四课 古人计时的方法有很多 学生在原有认知上 作出一系列的想像 猜测水钟报时的方法 教材中画。</p><p>14、圭表 日晷 沙漏 宋朝的苏颂 韩公廉等人设计制造的古代天文仪器 集天文与报时为一体 其中的报时装置是用水来测量时间的 整座仪器相当于一个四层楼高的木质建筑这台仪器的制造水平堪称一绝 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p><p>15、用水测量时间 教案 学习目标 在一定的装置里 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根据记录推测流10毫升 50毫升 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情感 态度。</p><p>16、日晷 圭表 3用水测量时间 受水型水钟 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 使得浮标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 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泄水型水钟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 就可以测出过去了多少时 通过观察 你能解答下面的问题。</p><p>17、用水测量时间 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通过一定的装置里 流水能够用来计时 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一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通过控制滴漏的速度 使水钟更加准确的计时 过程与方法 1 了解古代水钟的记时原理 2。</p>
【用水测量时间】相关PPT文档
《用水测量时间》PPT课件
教科版科学五下《用水测量时间》ppt课件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ppt课件
《用水测量时间》课件3
五下科学《用水测量时间》
教科版科学五下《用水测量时间》.ppt
《用水测量时间》PPT课件.ppt
《用水测量时间》课件1
小学自然科学 用水测量时间 课件.ppt
用水测量时间 (1).ppt
五下科学《用水测量时间》ppt.ppt
五下科学《用水测量时间》ppt课件.ppt
《用水测量时间》 1ppt课件
【用水测量时间】相关DOC文档
小学科学《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用水测量时间导学案.docx
《用水测量时间》教案1.doc
《用水测量时间》教案3.doc
《用水测量时间》习题2.doc
《用水测量时间》习题1.doc
《用水测量时间》听课反思2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doc
五年级科学《用水测量时间》评课稿.doc
《用水测量时间》导学案.doc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反思
标签 > 用水测量时间[编号:588289]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 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