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损机理三.
摩擦副的一方或双方与中间物质或环境介质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并生成反应产物的过程。还有机械作用使反应产物脱落。也称为磨料磨损。磨粒磨损示意图三、磨粒磨损磨粒磨损又称磨料磨损或研磨磨损。
磨损机理三.Tag内容描述:<p>1、磨损机理(三),腐蚀磨损 磨蚀磨损是在摩擦促进作用下,摩擦副的一方或双方与中间物质或环境介质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并生成反应产物的过程,与此同时,还有机械作用使反应产物脱落,这种以腐蚀为主导的磨损即称为腐蚀磨损有时也称为摩擦化学磨损。,单纯的腐蚀现象不能定义为腐蚀磨损,只有当腐蚀现象与机械磨损过程相结合时才能形成。 腐蚀磨损和上述三种磨损的机理不同,它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磨损过程,经常发生在高温或潮湿的环境中,更容易发生在有酸、碱、盐等特殊介质条件。,应当指出,化学或电化学反应与机械摩擦作用是交替。</p><p>2、磨损机理(一),磨损机理(一) 磨损机理 黏着磨损Adhesive wear 两个固体表面接触,由于表面不平,实际上是微凸体之间的接触,在相对滑动和一定载荷作用下,接触点发生塑性变形或剪切,摩擦表面温度增高,严重时表层金属局部会软化或熔化,使接触点发生黏着或焊合。然后出现黏着剪断再黏着再剪断的循环过程,形成了材料的转移,造成了黏着磨损。,从微观角度解释其机理,则是高的接触应力,造成表面相互嵌入,破。</p><p>3、磨损机理 二 表面疲劳磨损Fatiguewear表面疲劳磨损是循环接触应力周期性地作用在摩擦表面上 使材料疲劳而引起材料微粒脱落的现象 摩擦表面材料微凸体积受循环接触应力作用 产生重复变形 导致裂纹和分离出微片或颗粒 形成了疲劳磨损 这种形式的磨损常出现在滚动轴承 齿轮等高副中 当接触表面受到很大的循环变化接触应力 经过一定工作循环次数以后 可能在局部表面形成小块的甚至是片状的麻点或凹坑 进而导致。</p><p>4、第三章 磨损及磨损机理 概 述 物体摩擦表面上的物质,由于表面相对运动而不断损失的现象称磨损。 在一般正常工作状态下,磨损可分三个阶段: a.跑合(磨合)阶段:轻微的磨损,跑合是为正常运行创造条件。 b.稳定磨损阶段:磨损更轻微,磨损率低而稳定。 c.剧烈磨损阶段:磨损速度急剧增长,零件精度丧失,发生噪音和振动,摩擦温度迅速升高,说明零件即将失效。(如图3.1) 磨损量 跑合 稳定磨损阶段 剧烈。</p><p>5、第三章 磨损及磨损机理 第三章 磨损及磨损机理 概 述 物体摩擦表面上的物质 由于表面相对运动而不断损失的现象称磨损 在一般正常工作状态下 磨损可分三个阶段 a 跑合 磨合 阶段 轻微的磨损 跑合是为正常运行创造条件 b 稳定磨损阶段 磨损更轻微 磨损率低而稳定 c 剧烈磨损阶段 磨损速度急剧增长 零件精度丧失 发生噪音和振动 摩擦温度迅速升高 说明零件即将失效 如图3 1 磨损量 跑合 稳定磨损。</p><p>6、第三章 磨损及磨损机理 概 述 物体摩擦表面上的物质,由于表面相对运动而不断损失的现象称磨损。 在一般正常工作状态下,磨损可分三个阶段: a.跑合(磨合)阶段:轻微的磨损,跑合是为正常运行创造条件。 b.稳定磨损阶段:磨损更轻微,磨损率低而稳定。 c.剧烈磨损阶段:磨损速度急剧增长,零件精度丧失,发生噪音和振动,摩擦温度迅速升高,说明零件即将失效。(如图3.1) 磨损量 跑合 稳定磨损阶段 剧烈。</p><p>7、第三章磨损及磨损理论 一 概述1 磨损定义 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中 表层材料不断损失 转移或产生残余变形的现象称为磨损 它是伴随着摩擦而产生的必然结果 有些磨损是有益的 如 研磨 可使零件表面粗糙度减小 使刀。</p><p>8、硬的颗粒或硬的突起物在摩擦过程中引起物体界面材料脱落的现象称为磨粒磨损,也称为磨料磨损。,磨粒磨损示意图,三、磨粒磨损,磨粒磨损又称磨料磨损或研磨磨损。是摩擦副的一方表面存在坚硬的细微凸起或在接触面间存在硬质粒子(从外界进入或从表面剥落)时产生的磨损。前者称两体磨粒磨损,如锉削过程;后者称三体磨粒磨损,如抛光过程。依据磨粒受的应力大小,磨粒磨损可分为凿削式,高应力碾碎式,低应力擦伤式3类。,磨粒。</p><p>9、第三章 磨损及磨损机理 第三章 磨损及磨损机理 概 述 物体摩擦表面上的物质 由于表面相对运动而不断损失的现象称磨损 在一般正常工作状态下 磨损可分三个阶段 a 跑合 磨合 阶段 轻微的磨损 跑合是为正常运行创造条件。</p><p>10、第三章磨料磨损 3 4典型零件的失效分析 目录 3 1概述1 定义磨料磨损 磨粒磨损Abrasivewear 一般指磨粒或硬的微凸体与材料表面相互作用过程中 造成材料表面损耗的现象或过程 在欧洲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编定的摩擦学术语中对磨料磨损所下的定义为 由于硬颗粒或硬凸起物使材料产生迁移而造成的一种磨损 对磨料磨损的分类方法也很多 许多文献中经常引用的是Avery和Rigncy的分类方法。</p><p>11、2、单向稳定变应力时的疲劳强度计算:=C、m=C、min=C的疲劳强度校核。,作业:,P45,3-2,3-4,3-5,1、有一机械零件,其 -1 =390MPa, 0 =600 MPa , S =600 MPa ,K=2.5,求: (1)材料常数; (2)画出零件的极限应力线图; (3)设工作应力为 a =200MPa, m =300 MPa ,=常数,在极限应力图上。</p><p>12、第四章 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本章重点 摩擦的分类及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的基本原理,摩擦的分类及机理 磨损的种类及过程 流体动力润滑的基本知识,本章难点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内容提要:,本章主要内容是对摩擦学所研究的主要对象(即摩擦、磨损及润滑的基本问题)作简单扼要的介绍,重点在于阐述摩擦和磨损的分类和机理,形成油膜的动压和静压原理,以及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的基本知识。,学习目标。</p><p>13、第三章 摩擦、磨损和润滑 摩擦磨损润滑和密封失效是现代机械 系统的主要失效原因。,消极影响:消耗能源; 破坏精度(包括磨损和爬行); 增大噪声 积极作用:驱动(摩擦轮、无级变速) 缓冲,如宇航员座椅; 自锁,如钉子等,3.1 摩擦与润滑状态,摩擦分类:外摩擦(存在于两物体表面之间) 内摩擦(流体内部产生的粘剪力),按照两表面的润滑状况,摩擦分为: 1)干摩擦-无润滑状态 2)边界摩。</p><p>14、在第三章,磨削机理和磨削几何参数,以及磨削和其他切削方法的比较中,为了描述磨削过程,我们必须找到一些能清楚地表征主要输入或输出参数的输入或输出参数。表征输入条件的参数有:刃口几何参数、有效刃口数、切屑层(最终变形)截面尺寸、接触弧长和砂轮当量直径等。表征输出条件的参数有:材料切削率、砂轮磨损率和磨削比、比法向力、功耗和比能量、加工精度和表面完整性指数等。其中,磨削刃几何参数、有效磨削刃数、切屑尺寸。</p><p>15、第三章 一般有机化学反应机理,一、基元反应与反应机理 二、活泼中间体与过渡态结构 三、自由基反应机理 四、亲电反应机理 五、亲核反应机理 六、消除反应机理 七、氧化还原机理,1、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包括由反应物向产物的转化,反应主要 以单分子或双分子反应进行。 反应机理是由反应物转变为产物的途径,若为基 元反应,则为一步反应得到产物;若不为基元反应, 则可以分解为多步基元反应过程。反应机理就是将。</p><p>16、第3章摩擦,磨损和润滑,摩擦学),31摩擦,摩擦:1。要求摩擦阻力小,功耗低;减少磨损的材料。2、要求较大的摩擦阻力和动力传递;耐磨材料。摩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另一个物体运动或有运动趋势时,在摩擦面上产生的切向力(静摩擦、动摩擦),金属摩擦副的滑动摩擦力:干摩擦是最不利的,边界摩擦(润滑)是最低要求,流体摩擦(润滑),混合摩擦(润滑),1。干摩擦,摩擦理论:库仑公式,简单粘附理论:2。</p><p>17、第三章磨削机理和磨削几何参数,磨削与其他切削加工方式的比较,为了描述磨削加工过程,必须找出一些能明确表征主要的输入或输出参数。,表征输入条件的参数有:磨刃几何参数、有效磨刃数、切屑层(末变形)断面尺寸、接触弧长度和砂轮当量直径等。,表征输出条件的参数有:材料切除率、砂轮耗损率和磨削比、比法向力、功率消耗和比能以及加工精度和表面完整性指标等。,其中:磨刃几何参数、有效磨刃数、切屑层断而尺寸和磨削比等。</p><p>18、,1,第三章磨擦、磨损及润滑,摩擦学(Tribology),31摩擦,摩擦:1要求摩擦阻力小,功耗少;减磨材料。,2要求摩擦阻力大,传递动力;耐磨材料。,摩擦力:在外力作用下,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摩擦表面上所产生的切向力(静摩擦,动摩擦),.,2,金属摩擦副的滑动摩擦:,干摩擦最不利,边界摩擦(润滑)最低要求,流体摩擦(润滑),混合摩擦(润滑),.,3,一、干摩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