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人文库网! | 帮助中心 人人文档renrendoc.com美如初恋!
人人文库网
全部分类
  • 图纸下载>
  • 教育资料>
  • 专业文献>
  • 应用文书>
  • 行业资料>
  • 生活休闲>
  • 办公材料>
  • 毕业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人人文库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研究及国外经验借鉴.doc

    • 资源ID:113072       资源大小:37.5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积分
    扫码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支付宝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下载

    请使用微信 或支付宝 扫码支付

    • 扫码支付后即可登录下载文档,同时代表您同意《人人文库网用户协议》

    • 扫码过程中请勿刷新、关闭本页面,否则会导致文档资源下载失败

    • 支付成功后,可再次使用当前微信或支付宝扫码免费下载本资源,无需再次付费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1积分=1元)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研究及国外经验借鉴.doc

    发展与对策研究董艳女成人教育处讲师1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研究及国外经验借鉴董艳文章摘要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高等职业院校的产学研结合有利于高职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高职院校的改革与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本文分析总结了部分发达国家产学研结合的成功经验,以期对我国高职教育的产学研结合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借鉴一、对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理论认识在教育部高教司20002号文件中,明确把“产学研结合”作为高职高专教育的6条基本特征之一,“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的召开,明确了: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一)产学研结合有利于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可以看出:仅依赖学校的条件,学校的教育教学难以培养出企业急需的人才,必须通过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与企业紧密结合,依靠企业的参与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使培养的人才更贴近市场,贴近企业,借助企业的资源,充实学校的办学实力。只有将教育资源和企业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有效利用,才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二)产学研结合有利于高职院校的改革与发展通过产学研合作,能够引入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导学校科学而准确地确定自身的角色和功能,转变办学思路和理念,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职业人才,促使高职院校各项工作的改革;通过产学研合作,根据企业提供的人才需求计划,可以很好地预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从而有针对性的调整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通过产学研合作,可以弥补教学经费不足,改善办学条件,购置先进仪器设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学校自身的办学实力。(三)产学研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就业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毕业生在求职面试时常遇到这样一种现象:主考官在阅读简历的同时总少不了要问,是否有工作经历。用人单位反映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真正发挥作用都需要一个不短的适应期,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工作经历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大多是一种单一校园环境的办学模式,主要以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为主,教学中虽然安排有一定时间的实验和实习环节,学生直接接触社会和实践的机会较少,学生很难获得将来就业所需要的工作经验和竞争力。而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恰恰能为学生提供一种接触实际,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的机会。因此,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有利于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四)对高职产学研结合的新认识一般意义上,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我们所讨论的产学研结合实际上是产学合作教育。其核心和根本目的不在于生产、科研而是侧重于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实践动手能力的人才。其中,校企合作为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合作对象为:产学部门(企业);合作内容: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合作的目的:为企业提供优秀人才、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为毕发展与对策研究2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当前,对产学研结合的讨论非常热烈。笔者认为,对产学研结合的讨论应有一个整体框架,这个框架就是将产学研分为三个层面进行讨论,分别是:宏观、中观、微观。宏观的产学研结合是指国家的方针、政策,如:教育部长周济在2002年10月全国高职高专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强调“产学研结合是高职高专发展的必由之路和重要的指导性方向,这不是一般性的措施,而是一条必由之路、根本之路”。中观的产学研结合是指高职院校、产业部门、科研机构之间的协作,常见的表现形式就是校企合作。微观的产学研结合是指高职院校内部的产学研结合。当前,从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的现状看,在宏观层面,缺乏必要的制度环境及经费保障;在中观层面,企业缺乏积极性,高等职业院校跟进乏力;在微观层面,高等职业学校内部,定位不准、专业设置与市场脱钩、师资力量薄弱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总结研究了发达国家产学研结合的成功经验,以期对我国高职院校的产学研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二、发达国家产学研结合的成功经验(一)发达国家产学研结合形式介绍1、德国“双元制”。德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由两类高等教育机构实施,一是专科高等学校,一是职业学院。两类学校均以“双元制”为基本模式,校企合作贯穿办学的全过程。所谓“双元制”,一元是企业,另一元是学校。就是指学生既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又有部分时间在职业学校里接受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将企业与学校、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是世界上比较成功的产学合作典范。受训者在企业接受培训的时间约占整个学业时间的70%左右,职业学校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学时间约占整个学业时间的30%左右。2、美国合作教育。合作教育源于19世纪初的美国。工学交替是美国实施合作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实施的办法是:大学生自入学起学习半年后,便将企业的实际训练和大学的教学以一定时间交替进行,到毕业前半年,集中于大学授课,最后完成毕业计划。美国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是社区学院。“合作教育”贯穿于社区学院的办学全过程。3、英国“工读交替制”。英国实施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学校为多科技术学院,主要采用工读交替制。工读交替制(“三明治”学制)主要分为长期和短期两种。长期的工读交替制指在学院学习和在企业工作的年限都较长。有4年制的课程,前两年在学校学习,第3年在企业工作,第4年又回到学院学习、考试、取得证书,即“2+1+1"。有5年制课程,第1年在企业工作,第二、三、四年在学院学习,第5年又回到企业,即“1+3+1”。短期的工读交替制更为常见,通常为6个月。(二)发达国家产学研结合的成功经验1、政府立法支持,经费保障产学研结合。为推进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的健康稳定发展,发达国家普遍重视相关的立法工作,使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有法律依据,有法律保障。德国联邦政府除了颁布堪称西方国家最严密、最详细的职业教育法为其职业基本法,在此基础上还制定了旨在明确规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权利和义务的企业基本法,为了保证职业教育质量和数量上稳定而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促进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了“双元制”教育的地位,强调规范“双元制”教育模式管理与运行机制。美国在1962年制定了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方向,1994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分别签署了2000年目标一美国教育法和学校一发展与对策研究3工作多途径法案,把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作为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的一条根本原则,促使工商企业与大学进行深层次合作。英国在1944年的教育法曾明确提出,用企业与职业教育机构合作的方式,对18岁以下的离校或在职青年实施职业培训。所有的这些法律措施,从根本上保障了产学研结合的顺利进行。各国政府在财政方面,都给与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一定的资金支持。美国1965年高等教育法中规定社区学院有资格从“院校发展”资金中获得22%的份额,用于推进与商业和雇主的合作活动。1976年国会通过的高等教育法独立设立了合作教育基金。英国政府还专门设立了与普通大学教育基金会并列、由政府拨款的职业教育基金会。学校每年的经费约有75%是政府通过职教基金会拨给的。2、社会支持资助,多渠道的经费、设备来源。1920年成立的美国初级学院协会(AAJC),1939年更名为终结教育委员会。1939-1943年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的通识教育委员会(GEB)向终结教育委员会赠款十多万美元,用于半专业劳动市场和与雇主的合作。1970-1975年16家基金会赠款终结教育委员会AAJC,平均每年达到100多万美。大约一半的资金是用于职业训练项目的。社区学院办学经费主要是社区税收投入,约占50%,社区内各界人士捐款、捐物赞助办学,其捐助部分可免交所得税。社区学院教学实践环节所用的相当一部分设备如汽车、机床等即由此而来。在德国,企业直接投资或无偿捐赠各种仪器、机床和工具,用于学生实训。3、办学理念上都坚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国外实施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其起因都十分简单而现实,那就是解决学生毕业后就业难的问题,因为校企联合使学生于在校期间便有大量时间走出校门参加实际工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历史的事实告诉我们,以学生就业为方向是国外产学合作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4、企业积极投资并参与职业教育。德国职业教育总花费的85%为企业负担,15%由州政府支付。企业非常愿意承担职业教育中的实践教学部分,有的企业建有培训车间,大型企业则建有培训中心或拥有自己的职业学校(如西门子公司、大众公司等)。在英国,企业从以下几方面积极参与职业教育:雇主在一些教育基金会等关键机构中任职;雇主直接参与学校领导班子;企业参与制定职业资格标准;企业参与对学校的评估;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学校提供资助;与学校建立合作办学制度,提供实训设备、场地。5、设置专业委员会。许多国家的技术学院都设置了顾问委员会,使学院保证在社会各部门、各工商企业指导下确定课程的实施目标。如社区学院与当地的企业一般都有协作关系,学校与工商业界广泛实行“合作教育”,把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既为学生掌握必要的职业训练和做好就业准备提供了条件,又可以把在工作岗位上接触到的各种信息反馈给学生,使学校不断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6、满足实际需求的专业及课程设置。各国在专业及课程设置上都有着非常相似的特点,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按照社会及企业需要设置专业及课程,并且要多方参与,论证共同完成。如:德国,每个专业都设有专业委员会,其成员主要由企业和学校的代表构成,负责本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实施、检查和调整,也即学校的课程设置、实验安排、实训实习次数及时间的确定、考试的组织和毕业论文(设计)的要求等等,都是学校和企业共同研究决定的,因而所培养的学生很有针对性,毕业后可以直接上岗。英国多科技术学院的专业完全是根据当地的工业、商业、服务业的实际需要而确定的。设置发展与对策研究4哪些专业和开设哪些课程,事先要多次调查,反复征询有关企事业单位的意见,然后进行评价,再报地方委员会批准。有的专业每年招生,有的专业隔年招生,有的专业隔两年招生。总之,为本地区的经济与社会需要服务,针对本地区工、农、商等各行业的需求,安排教学计划,提供适应本地区的职业教育课程,使学生毕业后能马上就业,做到学以致用,这是多科技术学院专业设置的出发点。7、合理的师资队伍。国外高职教育在师资队伍方面有一些共同特点:兼职的多,来自生产一线的多。在国外,专业类、实践类课程的教学主要由兼职教师承担。兼职教师除少部分来自大学外,绝大多数来自企业。他们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相当长时间的企业工作经历,而且能把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及技术改进等方面的最新情况及时地带进学校,与学生所学的内容紧密、及时地结合起来,真正体现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而且在办学规模和教学计划调整时,可及时调整外聘教师,不致于造成学校教师的过剩或不足,从而提高办学效益。这种教学模式使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受益。学校依靠兼职教师获取大量社会人才需求信息,加强了课程的针对性,同时降低了办学成本。兼职教师以此为第二职业,增加了收入,并将所积累的经验系统化、理论化。学生所学即将来所需,提高了学习效益,增强了学习积极性。8、完善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发达国家为职业教育的发展确立了一整套完备的人事保障机制,这些机制对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双方都有约束力。如许多国家推行职业资格制度,没有这种资格的个人找不到工作,没有这种资格的人员企业不能录用;学校培养的学生取不到这种资格就没有就业竞争力,就不能顺利进入人力资源市场。参考文献1周济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办让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2004.2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2000.1.17

    注意事项

    本文(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研究及国外经验借鉴.doc)为本站会员(ab****e)主动上传,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