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河南省许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河南省许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河南省许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河南省许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CS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求达不求闻”,是孔子赞赏的立身行事的信念和原则,其间也包含了孔子所期许的君子品性与特质。《论语》载,子张问孔子,士怎样做才可以称得上“达”呢?孔子反问子张;你所问的“达”何所指呢?子张说:我所理解的“达”,是知名于国家,知名于乡邦。孔子说:这是“闻”啊,哪里是“达”?孔子强调,“达”为“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而“闻”则与此大相径庭,是“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闻”指社会知晓度,而“达”则指“质直好义”,包含道德的成熟和品格的完善之意。诚如朱熹所注:“达者,德孚于人而行无不得之谓。”显然,“达”是向内的,追求的是自我的成长与“成人”。故朱熹又说,“达”要“主忠信”,行为合宜,谦虚低调,处事慎重,皆自修于内,不求人知。与此相对,“闻”则是向外的,务求人知,博取名声,其间难免务虚矫饰,表里相违。“达”与“闻”不同,故孔子舍“闻”而取“达”。孔子认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只应反省、自责自己的能力不够,而不要担心、顾虑不被人知,更不应焦虑自己的名声不足。显然在孔子看来,求“达”的君子,是内在自足的,也是内向务实的,故无意于外在的虚名。因此,孔子特别主张君子应忠厚笃实,少说多做;君子还应言实相符,言而过其行,在君子那里是可耻的,要做到言出有物,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说,说过的事情则必须做到,“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所谓“无所苟”,意即力戒虚浮,更拒绝为了所谓“闻”而虚张其词,夸诞其语。孔子之所以强调君子应求“达”不求“闻”,在逻辑上与他倡导的君子“为己之学”密切相关。“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在上述语境中,“为己”即实事实做,治学是为自己的学问和道德进步,而“为人”,则只是做样子给别人看的,即只意在邀誉而已。孔子借古讽今,欣赏“为己”,鄙薄“为人”,而前者是“君子”应有的品性,后者则是“小人”的机巧和敷衍,即“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所谓“求诸己”,在孔子的思想中,首先意味着主动而自觉地追求道德之善,这种追求不是被迫或受利禄诱惑的,而是自觉自愿的,是一种内在的需要。其次,“求诸己”意味着乐观进取,“为己”之学不在博取外在的名声或功利,而专注于“闻道”和“怀德”,寄意于“为圣成贤”,故洋溢着向上向善的追求,它是充实而快乐的。再次,“求诸己”还意味着严于律己,时刻坚守君子的操守与德行,不会在外在虚荣的牵制下俯仰迎合、弄虚作假。因为,君子“求达”而学在“为已”,必然要求内在的真实和诚实,即“吾日三省吾身”,在自我检视与反思中,严于律己。不论身处何种境况,“求达”的君子,会自觉为仁,并以此为信念,不在意浮名虚誉,永远做个真诚、纯粹的人。(摘自胡发贵《君子“求达不求闻”》)材料二: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这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个人是对团体而说的,是分子对团体。在个人主义下,一方面是平等观念,指在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一方面是宪法观念,指团体不能抹煞个人,只能在个人所愿意交出的权利上控制个人。这些观念必须先假定了团体的存在。在我们中国传统思想里是没有这一套的,因为我们所有的是自我主义,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自我主义并不限于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的杨朱,连儒家都该包括在内。杨朱和孔子不同的是杨朱忽略了自我主义的相对性和伸缩性。他太死心眼儿一口咬了一个自己不放;孔子是会推己及人的,可是尽管放之于四海,中心还是在自己。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展,居是所,而众里拱之。”这是很好的一个差序格局的譬喻,自己总是中心,像四季不移的北斗星,所有其他的人,随着他转动。孔子并不像耶稣,耶稣是有超于个人的团体的,他有他的天国,所以他可以牺牲自己去成全天国。孔子呢?不然。孔子的道德系统里绝不肯离开差序格局的中心,“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因之,他不能像耶稣一样普爱天下,甚至爱他的仇敌,还要为杀死他的人求上帝的饶赦——这些不是从自我中心出发的。孔子呢?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是差序层次,孔子是决不放松的。孔子并不像杨朱一般以小己来应付一切情境,他把这道德范围依着需要而推广或缩小。他不像耶稣或中国的墨翟,一放不能收。(摘自费孝通《乡土中国》)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求达不求闻”是孔子所认可立身行事准则,也符合孔子对君子品性与特质的期许和要求。B.“闻”是向外的,务求人知,博取名声,因此求“闻”之人必定致力于虚无的、外在的装扮,表里不一。C.在孔子看来,实事实做是君子应当拥有的品性,为了求取声誉而做样子给别人看的则是小人的机巧。D.君子虽“求达”,但学在“为己”,他们时刻坚守君子的操守与德行,不会在外在虚荣的牵制下弄虚作假。2.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开门见山,开篇直接提出节选文段的中心论点“君子求达不求闻”,总领全文。B.材料一主要从闻与达的内涵以及君子为何求达两方面展开论述,条理清晰。C.材料二第一段运用对比的手法,旨在论证中国传统思想是以“己”作为中心的自我主义。D.两则材料都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及比喻论证的方法,增强论证说服力。3.下列选项不能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B.“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C.“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D.“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4.在孔子看来,君子应该如何立身行事?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分析。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引用“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作用有何不同?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二者的差别。(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金宝娘马烽一九四七年冬天,我被分派到店头村领导土地改革。我住在中农刘拴拴院里。一天下午,我趴在炕桌上整理材料,拴拴在后炕捻羊毛线。忽然听到门口一个女人的声音说:“这就是工作团那马先生吧?”我一回头,见进来个年轻媳妇,后边跟着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子。那小孩名字叫“金宝”。那媳妇一进来,就坐在了炉台上,和我正对面。①这时我才看清她并不是个年轻媳妇:惨白的脸上有很多皱纹,眼圈发黑;剪发头,宽裤腿,还穿着一对破旧了的红鞋。她这一身和年龄十分不相称的打扮,引起我一种厌恶的感觉。我继续看材料,没有去理睬她,只有刘拴拴,杂七杂八地和她胡扯。只听那女人低低地说:“不要瞎说了,我早就不啦。”她走后,刘拴拴对我说:“老马,你看这女人怎样?”我说:“不是个正派女人!年纪那么大了,还那样打扮。”刘拴拴说:“以前还擦粉抹胭脂咧!自土地改革开始,才不敢了。”我问;“她有男人没有?”刘拴拴说:“原先是有,如今大概死了!”我又问:“靠甚过活?”刘拴拴笑着说:“靠甚过活?田不耕,地不种,腰里就有米面瓮。这女人,嗨!做什事不能赚碗饭吃,为甚要挑这种丢人败兴营生?”正说间,门“吱——”的一声,金宝又进来了,对我说:“老马,我娘请你去我家坐坐!”还没等我开口,刘拴拴抢着说:“你妈瞎了眼啦!老马不是那号人!”我也很起火,我记得我把手一挥说:“快滚!”金宝吓得跑了。我收拾起材料,要到贫下中农代表会去,代表们见我脸色不对,问我因为什么,我讲了一遍。代表主任田老大说:“我看她没那胆量,怕是真有些说的!”开会的人还没到齐,大家谈起了金宝娘的身世。金宝爹叫李根元,家里很穷,租种着本村地主刘守忠的二十多亩地。根元三岁的时候,从绥远逃来一家难民,生下个女孩子,养活不起。根元娘花了五升米,就把她买下了,准备奶大以后给根元作媳妇。她给奶媳妇起了个名字叫翠翠。地主刘守忠的儿子叫刘贵财,贵财早就看上了翠翠。翠翠十八岁结了婚以后,比闺女时更好看了,脸就像一朵桃花。第二年,翠翠生了个小子,刘贵财仍然没死了心,还是常去根元家闲蹓。根元知道自己惹不起刘贵财,只好安抚翠翠:“不要答理他!”一九三五年,冬天各村都成立“防共保卫团”。刘贵财家有钱有势,就当了村团长。第二年春天,各地抓共产党,刘贵财说根元是共产党,就把根元捆去了。夜里,翠翠没合眼,她哭着,她想着,她想:“拼上命也要把根元救出来!”②这时有半夜了,天黑得很,冷风迎面扑来。她从村外绕到了村公所后面,找到那间炭房的后墙,便用锄头开始刨了起来,幸喜那墙是土打的,不一阵便刨下个洞。刘贵财见根元跑了,也没敢声张,怕自己受连累。但想翠翠的心更切了。刘贵财就打发刘顺义老婆,给翠翠来说媒,翠翠说:“顺义婶,我活着是李家的人,死是李家的鬼。我就是讨吃要饭,也要把我金宝抚养成个人,侍候我娘百年以后!”不久,刘贵财家就把地夺回去了。第二年秋天,日本人打进来了,敌人向村里要花姑娘,那时刘贵财当了伪村长,逼着把翠翠送给日本人。过了六七天,翠翠被抬回来了,脸色青白,嘴唇没一点血色,比死人只多一口气。恰巧婆婆又病倒了,翠翠挣扎着侍奉婆婆。婆婆病了两个月死了,翠翠埋葬了老人,家中更没法活了,粮没粮,地没地,索性就泼出身子,指那事过日月。③就这样,在苦海里漂流了七八年。开完代表会。我回到自己屋子里,心上好像压了一块石头,觉得非常沉重。第二天清早,我跑到了金宝家。那简直不像个家,炉灶里燃着一把毛柴火,冷得很,地下摆着些烂盆烂瓮。金宝娘见我突然进去,吓得不知该怎好,忙扫开炕让我坐。金宝拿着块窝窝头在啃。金宝娘悲惨地说:“我是个下贱女人,名声坏,活得还不如条狗!”说着不住拿袖子擦眼,我说:“我听人说过了,知道你的苦处!”停了半天她才又说道:“我找你,是想告诉你,等开斗争会,我想把这些事讲一讲。这能不能讲?”我说:“能讲。地主刘贵财已经扣起来了!”从她家里出来,我和代表们商议了一下,暂时借给了她几斗粮。大家都说:“寡妇孤儿可怜的,十来年工夫,把个好人糟蹋了!”在开斗争会时,金宝娘第一个控诉地主刘贵财的罪行,起初是一面讲一面哭,随后一下气昏过去了。④等人们拿冷水喷过来后,她忽然像疯了一样,跳了起来,头发散开了,她傻笑着,露出一口白牙齿,扑在地主刘贵财身上,用嘴乱咬。这个村工作我没参加到底,斗争会一结束,我就被调到了县上。今年农历七月十五,城里赶会。走到大门口,见站着一个三十大几的农民,手里提个白布包,一见了我,忙上前说:“你就是工作团的老马?我是金宝的爹,叫李根元。”我吃惊地说:“不是说你……”他抢着说道:“我那年逃到绥远,给人家当了长工。今春才听说,咱这里解放了,才讨上吃回来。现在甚也有了,分下房,分下地。我们一家人常念叨你。这是金宝娘给你做的一双鞋。”说着把那个布包递给我,打开白布包,有一对崭新的黑布鞋。这对鞋上,记载着一个女人苦难的经历,也标记着一个女人的新生。一九四八年十一月(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对“金宝娘”的外貌描写,暗示了“金宝娘”曾经的身份,为下文交代她的经历做铺垫。B.小说中“我”第一次与“金宝娘”见面,凭借衣着就对其产生厌恶的情感,说明了“我”思想的落后性。C.小说运用插叙的手法,借村民之口补充交代“金宝娘”的经历,使内容更加完整,并推动情节发展。D.小说结尾“一对崭新的黑布鞋”,具有象征意味,升华了小说的主题,体现了作者对新时代的讴歌。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运用细节描写和外貌描写的手法塑造了金宝娘的形象,该句中的冒号起到了解释说明的作用。B.句子②环境描写,交代了“金宝娘”深夜救夫的恶劣环境,侧面展现了她的有勇有谋、忠贞善良。C.句子③运用借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金宝娘”饱受生活的折磨,命运坎坷,内心痛苦不堪。D.句子④“跳”“傻笑”“扑”“咬”等动词,展现了人物情绪的爆发,可见动作描写比心理描写更具张力。8.文中“金宝娘”与《小二黑结婚》里的“三仙姑”都经历了新生政权的改造,请分析两人转变的异同点。9.马烽作为“山药蛋派”作家的代表,其作品真正做到了从农民的视角来写农民,请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流派特色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蹙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其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曰:“以齐王,由反手也。”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节选自《公孙丑·章句上》)材料二: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於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於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於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於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邹子之属。(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由汤至于A武丁B贤圣之君六七作C天下归D殷久矣E久则F难变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诚,确实、实在,与成语“诚惶诚恐”的“诚”意思相同。B.以,辅佐,与《过秦论》“以为桂林象郡”“以”意思不同。C.通,精通,通晓,与《报任安书》“通古今之变”的“通”意思相同。D.从,同“纵”,与《屈原列传》“齐与楚从亲”的“从”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不喜欢被拿来和管仲相比,他认为管仲受到齐桓公的信任,行使国家政权那样久,然而功绩少。B.公孙丑疑惑周文王那样的仁德却没有能够统一天下,认为他不值得学习。孟子却认为没有人比得上周文王。C.孔子很少谈论功利,常常防范功利这个罪恶的根源,他认为事情都依据功利去处理,一定会招致怨恨。D.孟轲周游列国,到了大梁,梁惠王不实施他的主张,认为他的思想主张迁阔,不能处理实际问题。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2)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14.孟子的王道思想在当时没有被齐宣王、梁惠王采用,原因是什么?(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掷风·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潜,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爱居爱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闻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注】①镗(tāng):鼓声。②土国:挖土筑城。城漕:在漕地筑城。③孙子仲:人名,卫国将领。④爱(yuán):于何。⑤于嗟:吁嗟。阔:指远别。活:同“恬”,相会。⑥洵:远。信:守信,守约。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采用赋的铺陈手法,描述了一位士卒入伍、出征、思归、逃散的全过程。B.前两章写人伍出征的基本情况,从鼓声写起,交代了士兵南行远征的背景原因。C.第三章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通过设问表达了戍边士卒在战乱中的内心感受和精神状态。D.第五章承接第四章对往事的追忆,写生死不离的信诺难以实现的残酷现实。16.《无衣》和《击鼓》都是诗经中关于战争的诗,但两首诗又有不同,请从情感方面进行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离骚》的描写对象虽普通平常但旨趣博大,列举事例虽浅近但表意深远。(2)《将进酒》中,李白由自己的不得志联想到古圣先贤都不免失意孤寂,愤激地表示:“_____,_______。”(3)古诗词中常以流水暗示时间的流逝,比如“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来,有人大代表提出建议,改变体育副科的性质,将体育课纳入主科的范畴。社会各界应对学校体育有新的认识,应根据体育学科特点,在锻炼学生身体的同时,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教会学生热爱运动、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在这个过程中①。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态度。同时,要提高体育学科地位,也需要转变体育教材观。教材的编写应考虑现代化、理论化、结构化、多样化、趣味化,应有知识、能力、情感、教学思想和方法等多个层次,与培养学生能力和职业发展挂钩,②,能真正在实际生活中操作,以此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除此之外,还有必要进一步转变体育器材的使用观念。在体育教学中,器材因素对教学效果、学生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有着很大影响。总之,提高体育学科地位,③,而应从转变观念开始,激活学校体育的“一池春水”,进而加强对未来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不断探索创新,让运动成为每个人的终身习惯。18.下面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一池春水”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B.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即“有物有序”,指的是既要有内容,又要有条有理。C.像他这样自作聪明的“聪明人”,还是少一些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