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师大附中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安师大附中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安师大附中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安师大附中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安师大附中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打开中国画的天地,在烟云腾迁、古木逶迤之后,总有一种幽幽的寒意。明文徵明说:“古之高人逸士,往往喜弄笔作山水以自娱,然多写雪景。”中国画家又爱画寒林,秋日的疏木,冬日的枯槎,春日的老芽初发,都被笼上了一层寒意。王维就是大量以寒入画的画家,也可以说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将雪景作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画家,《宣和画谱》卷十著录的王维雪景图就有26幅。在唐代,开创泼墨之体的王洽的画,也使人有“云霞卷舒,烟雨惨淡”之感;另一位水墨创始人项容,其作《寒松漱石图》,也表现出对荒寒境界的重视。五代时,荒寒趣味成了山水画家的自觉审美追求。生于南方的董源,画作重秋的高远和冬的严凝之境,使得他在少雪之乡而多画雪,于温润之地而多出冷寒。宋代山水画家得荒寒骨气的,最可称范宽、郭熙二人,范的雪景足称高格,从其《雪景寒林图》中,可见雪意中混莽而又荒寒的韵味;而郭特工山水寒林,于营丘寒林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清代黄公望以苍莽、王蒙以细密、吴镇以阴沉湿漉的气氛,共筑冷的世界;如王蒙的《夏日山居图》,写夏山之景,丝毫没有浓郁葱茏之感,相反使人感到阴沉冷寂,气氛苍莽。中国画的荒寒韵味,也体现在其他画科。在竹画中,竹的寒痕冷意素为画界所重,如吴镇自题竹画云:“亭亭月下阴,挺挺霜中节,寂寂空山深,不改四时叶。”画梅又以墨梅、雪梅为尚,如扬补之的墨梅,清气冷韵,令人绝倒,黄庭坚以“嫩寒清晓,行孤村篱落间”许之。菊画也不忘求冷追寒,画史中有所谓冷菊之称。中国画对于荒寒的推重,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将荒寒作为一种审美趣尚,喜欢作寒景,出寒意,使得雪景屡出,寒林叠现;二是将荒寒作为典型气氛,不仅于雪景寒林中寻其荒寒寂寥之趣,也给不同的题材笼上寒意;三是将荒寒作为最高境界,绘画境界有多种,而荒寒雄视众境之巅。鉴于荒寒感在中国画中的独特位置,它理应成为探讨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选自朱良志《论中国画的荒寒境界》,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荒寒”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荒寒是中国画所推崇的一种审美观,主要体现在山水画家都喜欢画雪景,同时画春夏秋冬的山林之景,也会点染一种幽幽的寒意。B.唐朝王维、王洽、项容三位画家都以寒入画,在绘画艺术的天地独树一帜,对中国画荒寒特色的形成作出了突出的贡献。C.山水画家们从五代开始,虽然画的题材不同,画的时空迥异,但荒寒趣味成了自觉的审美追求。D.荒寒在中国画中有独特的位置,它是构成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从情趣、风格、境界三个方面来探讨其精髓。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王维诗歌的特色,他也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喜欢画雪景的画家,《宣和画谱》就收录其大量雪景图。B.《寒松漱石图》重冬的严凝之境,因为董源生于南方,过于追求荒寒趣味,使得他在少雪之乡有而多画雪,于温润之地而多出冷寒。C.一些山水画在雪景寒林中笼上典型的荒寒气氛的同时又极富个性,如宋清两代的画或高格,或灵奇,或苍莽,或细密,或阴沉湿漉。D.吴镇的竹画、扬补之的墨梅以及菊画中的冷菊均能体现荒寒韵味,黄庭坚用“嫩寒清晓,行孤村篱落间”一语加以称赞。3.根据本文信息,下列诗词意境与画家们的审美趣尚不吻合的一项是(3分)()A.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B.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二、(3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上欧阳内翰第一书[宋]苏洵洵布衣穷居,尝窃有叹,以为天下之人,不能皆贤,不能皆不肖,故贤人君子之处于世,合必离,离必合。往者天子方有意于治,而范公在相府,富公为枢密副使,执事与余公、蔡公为谏官,尹公驰骋上下,用力于兵革之地。方是之时,天下之人,毛发丝粟之才,纷纷然而起,合而为一。而洵也自度其愚鲁无用之身,不足以自奋于其间,退而养其心,幸其道之将成,而可以复见于当世之贤人君子。不幸道未成,而范公西,富公北,执事与余公、蔡公分散四出,而尹公亦失势,奔走于小官。洵时在京师,亲见其事,忽忽仰天叹息,以为斯人之去,而道虽成,不复足以为荣也。既复自思,念往者众君子之进于朝,其始也,必有善人焉推之;今也亦必有小人焉间之。今之世无复有善人也矣,如其不然也,吾何忧焉?姑养其心,使其道大有成,而待之,何伤?洵少年不学,生二十五年,始知读书,从士君子游。年既已晚,而又不遂刻意厉行,以古人自期。而视与己同列者,皆不胜己,则遂以为可矣。其后困益甚,然后取古人之文而读之,始觉其出言用意,与己大异。时复内顾,自思其才,则又似夫不遂止于是而已者。由是尽烧曩时所为文数百篇,取《论语》、《孟子》、《韩子》及其他圣人、贤人之文,而兀然端坐,终日以读之者七八年矣。方其始也,入其中而惶然,博观于其外,而骇然以惊。及其久也,读之益精,而其胸中豁然以明,若人之言固当然者,然犹未敢自出其言也。时既久,胸中之言日益多,不能自制,试出而书之,已而再三读之,浑浑乎觉其来之易矣。然犹未敢以为是也。近所为《洪范论》、《史论》凡七篇,执事观其如何?嘻,区区而自言,不知者又将以为自誉,以求人之知己也。惟执事思其十年之心,如是之不偶然也而察之。(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集》,有删改)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洵也自度其愚鲁无用之身度:思量B.今也亦必有小人焉间之间:离间C.而视与己同列者,皆不胜己胜:超过D.然犹未敢以为是也是:这样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体现苏洵“读书益精”的一组是()(3分)①姑养其心,使其道大有成,而待之②然后取古人之文而读之③若人之言固当然者④胸中之言日益多⑤浑浑乎觉其来之易矣⑥惟执事思其十年之心A.①②⑤B.③④⑤C.②③⑥D.②④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欧阳修与范公、富公等被贬谪到各地的时候,作者的道德学问还未修成;当他亲眼见到这些事情后,就经常神情恍惚地忧愁仰天叹息,非常失望。B.作者认为,以前众多的君子因有好人推荐才被朝廷任用,所以只要世上有好人,自己就可以修好心性,使道德学问有所成就,等待任用,不会有遗憾。C.作者在年轻的时候,不学无术,一直到二十五岁才读书;此时,他明白自己年纪大了,于是用古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总是认为自己的学问差得太远。D.作者在求学过程中,曾经烧光以前写的几百篇文章,再取出论语孟子,韩愈等圣人、贤人的文章整天阅读,时间长了,读得更加精通,胸中豁然明朗。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尹公驰骋上下,用力于兵革之地。(2)如其不然也,吾何忧焉?(3)不知者又将以为自誉以求人之知己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浣溪沙•洞庭张孝祥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红蓼①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注:①红蓼,指生在水边的红色蓼草。8.这首词的上阙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4分)9.词的下阙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出两例作简要赏析。(4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1)背绳墨以追曲兮,。(《离骚》屈原)(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荀子)(3)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贾谊)(4),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陶渊明)(5)山原旷其盈视,。(《滕王阁序》王勃)(6),砯崖转石万壑雷。(《蜀道难》李白)(7),唯有幽人自来去!(《夜归鹿门歌》孟浩然)(8)岁暮阴阳催短景,。(《阁夜》杜甫)三、(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如果你为四郎哭泣龙应台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可能找得出一百个方式来回答“文化为什么重要”这个问题,但是我可以从一场戏说起。有一天台北演出《四郎探母》,我特别带了八十五岁的父亲去听。从小听他唱“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我好比虎离山,受了孤单;我好比浅水龙,困在了沙滩……”,老人想必喜欢。遥远的十世纪,宋朝汉人和辽国胡人在荒凉的战场上连年交战。杨四郎家人一一壮烈阵亡,自己被敌人俘虏,娶了敌人的公主,在异域苟活十五年。铁镜公主聪慧而善良,异乡对儿女已是故乡,但四郎对母亲的思念无法遏止。悲剧的高潮就在四郎深夜潜回宋营探望老母的片刻。卡在“汉贼不两立”的政治斗争之间,在爱情和亲情无法两全之间,在个人处境和国家利益严重冲突之间,已是中年的四郎跪在地上对母亲痛哭失声:“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我突然觉得身边的父亲有点异样,侧头看他,发现他已老泪纵横,泣不成声。父亲十六岁那年,在湖南衡山乡下,挑了两个空竹篓到市场去,准备帮母亲买菜。路上碰见国民党政府招兵,这十六岁的少年放下竹篓就跟着去了。此后在战争的炮火声中辗转流离,在两岸的斗争对峙中仓皇度日,七十年岁月如江水漂月,一生不曾再见到那来不及道别的母亲。他的眼泪一直流,一直流。我只好紧握着他的手,不断地递纸巾。然后我发现,流泪的不只他。斜出去前一两排一位白发老人也在拭泪,隔座陪伴的中年儿子递过纸巾后,将一只手环抱着老人瘦弱的肩膀。谢幕以后,人们纷纷站起来,我才发现,啊,四周多得是中年儿女陪伴而来的老人家,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坐着轮椅。他们不说话,因为眼里还有泪光。中年的儿女们彼此不识,但是在眼光接触的时候,沉默中彷佛已经交换了一组密码。是曲终人散的时候,人们正要各奔东西,但是在那个当下,在那一个空间,这些互不相识人变成了一个关系紧密、温情脉脉的群体。在那以后,我陪父亲去听过好几次的《四郎探母》,每一次都会遇见父老们和他们中年的子女;每一次都像是一场灵魂的洗涤,感情的疗伤,社区的礼拜。从《四郎探母》,我如醍醐灌顶似地发觉,是的,我懂了为什么《伊底帕斯》能在星空下演两千年仍让人震撼,为什么《李尔王》在四百年后仍让人感动。文化,或者说,艺术,做了什么呢?它使孤独的个人为自己说不出的痛苦找到了名字和定义。少小离家老大失乡的老兵们从四郎的命运里认出了自己不可言喻的处境,认出了处境中的残酷和荒谬,而且,四郎的语言──“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为他拔出了深深扎进肉里无法拔出的自责和痛苦。艺术像一块沾了药水的纱布,轻轻擦拭他灵魂深处从未愈合的伤口。文化艺术使孤立的个人,打开深锁自己的门,走出去,找到同类。他发现,他的经验不是孤立的而是共同的集体的经验,他的痛苦和喜悦,是一个可以与人分享的痛苦和喜悦。孤立的个人因而产生归属感。它使零散的、疏离的各个小撮团体找到连结而转型成精神相通、忧戚与共的社群。“四郎”把本来封锁孤立的经验变成共同的经验,塑成公共的记忆,从而增进了相互的理解,凝聚了社会的文化认同。白发苍苍的老兵,若有所感的中年儿女,或者对这段历史原本漠然的外人,在经验过“四郎”之后,已经变成一个拥有共同情感而彼此体谅的社会。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而公民社会,因为不倚赖皇权或神权来坚固它的底座,因此文化便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11.本文设题巧妙,请你说说作者以“如果你为四郎哭泣”为题的用意。(5分)12.作者从《四郎探母》想到《伊底帕斯》、《李尔王》在千百年后仍让人感动。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6分)13.理解下列语句的含义。(6分)(1)每一次都像是一场灵魂的洗涤,感情的疗伤,社区的礼拜。(3分)(2)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3分)14.这篇散文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试探究文中如何运用这一手法。(8分)第Ⅱ卷表达题(84分)四、(24分)15.下列各组词语中,斜线“/”前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A.造诣/逃逸梗概/田埂祓除/坚忍不拔B.甄别/斟酌蛊惑/商贾船舷/扣人心弦C.联袂/抉择整饬/炽烈辍学/风姿绰约D.徘徊/脚踝戏谑/琐屑惬意/锲而不舍16.下列各选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英勇而机智的荆轲,筹划了一个有始有终的行动方案,为了吸引秦王赢政上钩,就必须砍下樊於期的头颅,作为晋见时奉献的礼品。B.有关部门整顿房地产市场,那些八字还没一撇就热热闹闹售房的开发商,终于尝到了自己酿造的苦酒。C.文化领袖的形成,不只需要本人的天赋和努力,还需要一个让公众认同的过程。任凭一两件事,不足以积累起文化领袖所需的声望。D.漫步万盛石林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朴的苗家风情及丰姿绰约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17.下列句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随着各种高效储能技术的成熟和智能电网的兴起,太阳能携手海浪和海风,向我们输送源源不断的电力。②同时,化石能源的燃烧导致了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这已经是公认的全球性头号环境问题.③说不定人们会用墙体太阳能发电系统为自己的电动汽车充电,我们的住宅和办公楼更为节能、舒适④而新能源在不远的将来会大踏步走进我们的生活⑤工业化国家通过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提高了自身的福利水平,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需要不断提高能源消费水平,存量有限的化石能源其实是在加速消耗中。A.⑤②④①③B.④①③⑤②C.④①⑤②③D.⑤②③④①18.下面文字中每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5分)①近些年,为了治理水土流失,全国大兴植树造林,人工造林以7000万亩以上的速度每年推进,人工林保存总面积达到8亿多亩,人工造林速度和面积均居世界第一。②各省森林覆盖率也均有明显提高,但悬殊很大。③森林覆盖率是增强了,但“远看青山在,近看水土流”的景象却随处可见。④从遥感影像上看,这些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似乎不低,水土流失依然严重的原因是由林下缺少灌木或草本植被覆盖,土壤表面裸露程度高造成的。⑤这种现象,被专家称它为“林下水土流失”。序号修改①

19.新闻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它根据内容的需要而定,可概括,可总结,可评述,可警示。根据下面一则新闻,仿照划线部分语句,请你以报社编辑的身份为其他两份报纸各写一段结束语。(不要求句式相同)(6分)(1)《法制报》消息:上周末在上海,一刘姓女士因为“顶风闯红灯”且拒不接受处罚,破天荒被行政拘留10天。如何营造好的遵纪守法环境,需要市民的自觉配合,更关键的是我们的城市如何保持一贯的严格管理。(2)《教育报》消息:上周末在上海,一刘姓女士因为“顶风闯红灯”且拒不接受处罚,破天荒被行政拘留10天。(3)《市民晚报》消息:上周末在上海,一刘姓女士因为“顶风闯红灯”且拒不接受处罚,破天荒被行政拘留10天。20.汉字有很多形似字,因而也就有了很多有意思的对话。仿照下列例句,另选两组形似字,各写一句话。(4分)熊对能说:穷成这样了,四个熊掌全卖了。巾对币说:带上博士帽就身价百倍了。⑵⑵五、(6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下》)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其实,这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乐。请选择“三乐”中的一乐作文。要求:(1)角度自选(2)立意自定(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少于800字。安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A(A“都喜欢雪景”不对,第1段中说“然多写雪景”。)2.C(A太绝对化,“他也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喜欢画雪景的画家”错,文中是“可以说”和“将雪景作为主要表现对象”B张冠李戴,《寒松漱石图》不是董源的画作;D无中生有,黄庭坚评价的不是吴镇的竹画。)3.B(B描写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A、C、D描写秋或春的萧瑟凄凉,均显寒意,吻合本文所说信息。)4.D(是:正确)5.B(①是写自己的愿望;②是写自己开始读古人书;⑤是要欧阳修理解自己的苦心)6.C(后一个分旬表述有误,应该是“没有用古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看到别人不如自己,就认为自己的学问可以了”)7.(1)尹公在朝廷上上下奔走,在战场上效力。(得分点:驰骋、兵革、句式)(2)如果不是这样,我担忧什么呢?(得分点:如、然、句式)(3)不了解内情的人,又会以为我是在自卖自夸,用来求得别人的赏识。(得分点:知、以为、求人、知己)8.答案:上阕写了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峰、平静的湖面、停泊的晚舟等景物;描绘了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9.答案:①动静结合,“明”是跃出水面之鱼,在这样的安辞的环境中,静中见动。②比喻、对比,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既写出鱼的特征,也和“红蓼”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强烈的色彩感。③想象。停船之时是傍晚,而“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直接转入夜景,在想象中展现出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美境界。(只要任意举出两种手法即可)10.(1)竞周容以为度(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4)少无适俗韵(5)川泽纡其骇瞩(6)飞湍瀑流争喧豗(7)忽到庞公栖隐处(8)天涯霜雪霁寒霄11.本文由老父为《四郎探母》哭泣之事而引出对文化的看法,(1分)以假设句为题,既别具匠心,设置悬念,引发思考,(2分)又可以因事即理,层层深入,阐发观点(2分)。12.承上启下,自然过渡(2分),印证作者的观点,阐明文化的作用具有更为普遍的意义(2分),说明能引起归属感的、凝聚社会文化认同的文化艺术作品的生命力是永恒的(或“说明了凡是抒写永恒的人性、深入人类灵魂的文化艺术作品的生命力是永久的。”或“说明了作为公民社会里最重要的黏合剂的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2分)。13.(1)运用简单的比喻和排比,(1分)写出本不相识的听众们因为有共同的文化情感和经验,在昕戏的过程中灵魂深受震撼,感情得到抚慰,痛苦得以升华,并找到同类而拥有了归属(2分)。(2)以“细丝”“黏合剂”的比喻,形象的说明了文化的重要性。(1分)而“柔弱”和“强韧”准确的写出了文化的两个特点,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看似是柔弱无力的,(或“文化在强权政治、战争或命运面前往往柔弱无力”)但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能使人具有归属感,(2分)14.①仅仅是缘于一次看戏,杨四郎的一个举动,一句动情的话语,老父亲及其泪水就是代表着对故园以及远在故园的亲人的深切思念。②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写到其他在场的从大陆去的老兵也泪流满面,就可以说是此第二次高明地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③而接下来的从中国的《四郎探母》想到外国的《伊底帕斯》与《李尔王》,由此及彼,由中及外。④在此基础上作者再把笔力集中到由此引发的对文化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最后回答了一个抽象的哲学命题“文化为什么重要”,指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文化的力量”。(每点2分)15.B。读音分别为:zhēn、gǔ、xián。16.B(有始有终:指人做事能坚持到底。八字还没一撇: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任凭:听凭。丰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柔美的样子。)17.A(⑤和②句从两个方面提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