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浙江省绍兴市蕺山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解析】浙江省绍兴市蕺山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解析】浙江省绍兴市蕺山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解析】浙江省绍兴市蕺山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解析】浙江省绍兴市蕺山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绍兴蕺山外国语学校2019学年第二学期学业水平考试试卷高二语文试题命题人:徐怡敏说明: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采用闭卷考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A.猝然(cù)拓本(tuò)狙击(jū)残羹冷炙(zhì)B.倔强(jiàng)跌宕(dàng)鬈曲(quán)茕茕孑立(qióng)C.打夯(hāng)拮据(jù)搭讪(shàn)锱铢必较(zī)D.憎恶(zèng)慰藉(jiè)炮烙(luò)冠冕堂皇(guān)【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A项,“拓本”的“拓”应读“tà”;C项,“拮据”的“据”应读“

jū”;D项,“憎恶”的“憎”应读“zēng”。故选B。【点睛】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考查的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本题考查形声字的读音,与所学的教材贴近。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辟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沧凉。B.角落里的画架上绷着一幅空白的画布,它在那儿静侯杰作的落笔,已经有二十五年了。C.凝神一看,貌似平静的海面却有海浪拍打着礁石,溅起几尺高的洁白晶莹的水花。D.为有效控量、妨堵、治霾,天津实施无偿摇号与有偿竞价相结合的汽车限牌措施。【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A项,“辟如”中“辟”应改为“譬”,“沧凉”中“沧”应改为“苍”;B项,“静侯”中“侯”应改为“候”;C项,全部正确;D项,“妨堵”中“妨”应改为“防”。故选C。【点睛】往往在同音字、近义字上出错。考查许多词语出自课本,平时多采用义辨法,可以减少错别字。不恰当的一项是A.眉山苏氏一门才俊当然不错,而“苏小妹三难新郎”纯属虚构,然而这个浪漫故事却至今流传。B.这个学校受权于当地政府,向学生收取了教育附加费。C.戴望舒的《雨巷》哀而不伤,有一种中性美,在新年朗诵会上,他对《雨巷》的朗读,恰到好处地诠释了这首经典的意蕴。D.《人民的名义》中戏骨级演员获得观众认可,无独有偶,老演员惠英红击败周冬雨,获得第36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误用、语意重复、自相矛盾、谦敬错位、不合逻辑。正确辨析成语,要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透彻成语的含义,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A项,流传:传下来或传播开,对象是神话传说、故事、消息等。使用正确。B项,受权:接受委托行使做某事的权力。使用正确。C项,哀而不伤:忧愁而不悲伤。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与句意吻合。D项,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几(多用于贬义)。使用错误。故选D。【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网友看过“打点燃洒有汽油的锡箔纸”视频后纷纷表示再也不敢在加油站打了。B.他的脸上是一张晴雨表,喜怒哀乐总是挂在表面上,让人一眼就可以看明白。C.在昨天的学习经验交流会上,李小璐介绍了三条学习方法,具有很大的启发性。D.夏天如何护肤?黄瓜与鸡蛋混合使用,兼具补水与软化角质效果,特别适用于各种肤质。【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B项,主宾不搭配,“脸上”不能是“晴雨表”,应改为“脸”。C项,成分残缺,“具有很大的启发性”前缺主语“这些方法”。D项,不合逻辑“特别”和“各种”矛盾,删掉“特别”。故选A。【点睛】解答病句方法如下:1.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注意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如以修改。2.紧缩法。去掉句子的枝叶部分(定、状、补)紧缩出主干,看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无问题,再检查枝叶部分。比如本题的B项,“他的脸上是一张晴雨表”压缩为“脸上是晴雨表”,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同时句中出现判断词“是”,应该看主语和宾语所指是否一致。3.造句类比法,仿照原句的结构造日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有无问题便清楚了。4.逻辑意义分析法。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各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即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法考虑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儒家与道家是中国哲学的两大支柱。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应当说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中体现的集大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②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③他们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④他们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⑤从某种程度上看,他们是反对音乐的,究其实质,主要是反对艺术形而下的层面,强调艺术形而上的境界部分⑥“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古琴首先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A.①③④②⑤⑥ B.①⑤④②③⑥C.②③⑥①④⑤ D.②⑥⑤①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由横线前一句“古琴应当说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中体现的集大成者”可知,后文应先说儒家,后说道家,据此排除A项、B项。在分别论述时,则先说其自身的观点主张,再说其提倡的音乐形式以及对古琴或音乐的认知与态度,据此排除D项。故选C。不同的一项是A.贝多芬的交响曲气象万干,细腻处如溪流涓涓,粗犷时似地裂山崩,震撼人心。B.灯笼火把,沿着大堤从南到北燃烧着,如一条长长的火龙,把河水照耀得通红。C.三面都是高山,紧紧地围着寺院,寺院就暖暖和和、舒舒坦坦地安卧在里面。D.菖蒲花朵纤秀,叶子却像短剑般挺立着,花和叶不同的特质得到很好的平衡。【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修辞手法。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考生要看清考题的具体要求,细心辨析作答。A项,“细腻处如溪流涓涓,粗犷时似地裂山崩”,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为“交响曲”,喻体为“溪流涓涓”“地裂山崩”,相似点为“细腻”“粗犷”“震撼人心”。B项,“如一条长长的火龙”,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为“灯笼火把”,喻体为“火龙”,相似点为“长长的”。C项,“紧紧地围着寺院,寺院就暖暖和和、舒舒坦坦地安卧在里面”,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暖暖和和、舒舒坦坦地安卧”属于人的行为、状态、感觉,赋予了寺院,亲切生动。D项,“叶子却像短剑般挺立着”,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为“叶子”,喻体为“短剑”,相似点为“挺立”。故选C。【点睛】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引用、反问、设问、对比、借代等。7.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自余为僇人”——僇人”同“戮人”,指受过刑辱的人,罪人。B.“壬戌之秋”——“壬戌”是古代采用天干地支的纪年方法。C.“项羽季父也”——“季父”指伯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季(伯)、仲、叔。D.“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儿童长到15岁的年龄要束发为髻,称为“束发”。【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兄弟排行等等。C项,“季父”的意思是最小的叔叔之称。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故选C。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B.望美人兮天一方C.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D.攀援而登,箕踞而遨【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A项,可,可以;以,凭借;两个单音节词。今常用于表示可能、能够或许可之义。B项,美人,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比作圣主贤君或美好的理想。今形容容颜漂亮。C项,养生,这里指供养活着的人。现在指保养身体。D项,“攀援”古义和今义都是攀登的意思。故选D。【点睛】古今异义词主要有以下几种:(1)词义扩大,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本来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所发展,应用的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2)词义缩小,词义的缩小,是指词义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变得狭小。词义缩小主要有两类:A.程度减弱。如:“病”,古义指严重的疾病,已达到受死亡威胁的程度(君之病在肠胃);而今天的“病”一般指所有疾病,程度减弱了。B.范围缩小。如:“臭”,古代指气味(左佩刀,右备容臭);现在则仅仅指臭味(3)词义转移,古汉语中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为表示另外一种对象,这就叫词义的转移。主要有以下几种:A.由表示甲事物转化为表示乙事物。如:“颜色”,古义指容颜、脸色(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今义指色彩。B.由表示甲动作转化为表示乙动作。如:“去”,古义指离开、距离(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今义是“到……地方”。C.由表示甲义的范围转化为表示乙义的范围。如:“鲜美”,古义有“鲜艳美丽”的意思(芳草鲜美);今义则是形容词,指食物味道好。它所表示的范围就由表示事物外在的颜色转化为表示事物的味道。D.由表示甲义转化为表示乙义时,词性也发生了转移。如:“烈士”,古义指有远大抱负的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今义指“为了正义事业而献出自己生命的人”。(4)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古今词义在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褒贬义相互转化的现象,叫做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主要有三种情况:A.褒义词转化为贬义词或中性词。如:“风流”,古义指杰出、英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今义多指轻浮放荡,含贬义。B.贬义词转化为褒义词。如:“乖”,原指偏执、不顺服(行为偏僻性乖张);现在是“听话”“安顺”之义。C.中性词变为褒义词或贬义词。如:“鄙”,古义表示“见识短浅”,是一个中性词(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今义指品质恶劣,成为贬义词。A.是岁,元和四年也。——是在元和四年。B.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学阶段就(留下)大的遗憾,我看不出他们的聪明。C.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凡这个州有奇异形态山水,都被我游览过了。D.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那么胜与败的次数,存与亡的道理……【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A项,“是岁,元和四年也”是说“这一年是元和四年”,“是”:这。B项,“小学”,小的方面学习。“大遗”,大的方面放弃。译文: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我看不出那种人聪明。C项,翻译正确。D项,“数”“理”,命运。注意互文的修辞。译文:那么胜负存亡的命运。故选C。【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10.下列对《琵琶行》节选部分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A.开头两句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并以“瑟瑟”秋风下的环境渲染离别的萧瑟落寞。B.第三、四句先用互文手法说主客下马上船饯别,再以“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出场作铺垫。C.第五句中“惨”字点出饯别的黯然凄凉,第六句进一步渲染环境,使心情显得更加沉郁感伤。D.最后两句叙写送者忘归。行者不发的事实,暗示音乐的美妙动人,更传递主客不忍分别之情。【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D项,“更传递主客不忍分别之情”错,无中生有,送者忘归,行者不发主要是暗示音乐的美妙动人。故选D。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节选自司马迁《鸿门宴》)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沛公日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从,率领B.令将军与臣有郤郤:同“隙”,嫌隙C.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D.若入前为寿若:如果12.下列句子中加点“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A.今者有小人之言B.吾属今为之虏矣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1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A.沛公的一番言辞,既表白了与项王同心协力攻秦的意愿,又轻描淡写地用“不自意”三字掩盖了自己先入关中夺取天下的野心。B.沛公深知自己势单力薄,所以他按时赴约,从“谢”和“东向坐”的行为举止上着意表现出白己的谦卑的态度,以求得项王的原谅。C.项王自恃人多势众,对沛公所言根本不加分析,又脱口说出“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这等于把绝密信息拱手交给了敌方。D.刘、项晤面,项羽“因善遇之”,与之同饮。但实际上,主宾各怀计谋。【答案】11.D12.B13.B【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D项,“若入前为寿”句意:你进去上前祝酒。其中“若”作代词,在句中作主语,译为“你”。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这道题重点考文言虚词“之”的意义和用法。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例句,“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句意:(范增)举起(他)所佩带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之”:代词,他,指项羽。A项,“今者有小人之言”,句意:现在有小人的流言。“之”:结构助词,的。B项,“吾属今为之虏矣”,句意:我们都将被他(刘邦)所俘虏。“之”:代词,他,指刘邦。C项,“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句意: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之”:动词,到。D项,“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句意: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恩德。“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能力。道题属于信息筛选。解答本题,要求考生认真审题,题干要求“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做题时要回归语境,对选项中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B项,“东向坐”错,原文,“沛公北向坐”,“项王、项伯东向坐”。故选B。【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然而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能够在这里再看到将军您。现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项羽说:“这是你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是这样的话,我怎么会这样呢?”项羽当天就留刘邦同他一起饮酒。项羽、项伯面向东坐;亚父面向南坐──亚父这个人,就是范增;刘邦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陪坐。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项羽默默地没有反应。范增站起来,出去召来项庄,对项庄说:“君王为人不狠心。你进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请求舞剑助兴,顺便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项庄就进去祝酒。祝酒完了,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娱乐,请让我用舞剑助兴吧。”项羽说:“好。”项庄就拔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项庄得不到(机会)刺杀(刘邦)。14.下列对《林黛玉进贾府》节选文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A.王熙凤出场的特点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表现出其在贾府的地位之特殊,性格之泼辣。B.黛玉“纳罕”和众人的“敛声屏气”,从侧面衬托了凤姐的放肆性格和受宠的程度。C.极力铺写服饰,表现了贾府的豪华和富贵,暗示了贾府上下的腐化生活。D.“三角眼”“吊梢眉”的肖像描写,刻画了王熙凤美丽和善背后隐藏着刁钻和狡黠。【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从文章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C选项,“表现了贾府的豪华和富贵,暗示了贾府上下的腐化生活”错误,王熙凤的服饰进行浓墨重彩地详描细写,一方面是借贾氏三姊妹的妆饰来衬托王熙风的与众不同;另一方面也是主要的方面,就是让读者从王熙凤的服饰中更好地认识她不但生活奢侈,而且恃宠骄人、争强好胜、颇有心计等。故选C。【点睛】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节选文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食与礼姚伟钧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这不仅培养了中国人民高尚文雅、彬彬有礼的精神风貌,而且使中国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称。在中国古代社会里,上自朝廷的军国大政,下至民间的日常饮食,无不是在礼的规范下进行,礼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有权威的制约因素。《礼记•礼运》中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这就是说,礼,最初产生于人们的饮食活动。中国先民把黍米放在火上烧熟,把剖开的小猪放在火上烤熟,在地上挖个坑贮存水,用双手捧着水来喝,用草扎成的槌子敲打地面当作鼓乐,好像用这种简陋的生活方式便可以向鬼神表示敬意,从而得到神的庇护和赐福。这样,最原始的祭礼也就由此产生了。《礼记》中认为原始的礼仪行为就是从人们的饮食活动中产生的,这便是所谓的“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人要吃喝,以为神也离不开食物,所以要将自己的食物也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中国的先民们想通过这种简单的仪式向神灵表达虔诚的崇拜心情,而当这种纪念仪式逐渐定型化,并取得较为固定的社会意义时,原始的礼便有了自己的雏形。这里,我们将“污尊而抔饮”之类的仪式称为“原始的礼”,主要是肯定了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这种源于饮食的祭礼,是中国先民顺应自然生活的文化创造。中国先民是按照人要吃饭穿衣的观念来构想诸神灵的生活的,以为祭祀就是让神吃喝,神吃好喝好以后才能保证大家平安。所以,“礼”与解为甜酒的“醴”字,音既相同,意义也有相通之处,亦非巧合。人们通过饮食来祭祀神,表现了中国先民重视现实和生命的原初心理。关于礼的起源,国外的一些学者也有浓厚的兴趣,其中以英国学者威廉•罗伯逊•史密斯的观点影响最大。史密斯认为,图腾制是由一种叫“图腾餐”的祭祀仪式发展而来的,“图腾餐”是神与神的崇拜者之间“共餐”,“共餐”的意思就是坐在同一张桌子上进餐。共餐本身就是一种礼貌的表现。世界上许多民族礼的起源大都与饮食有关,这对于理解中国礼的起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说,《礼记》中的“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与史密斯的“共餐”制的说法有相似之处。由此我们不难发现,人类关于礼的起源的认识与实践是十分类似的。他们都认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亲密莫过于“吃的是同一锅饭”,如中国先民们就将那种分立门户、自成一体的做法,视为另起炉灶、感情淡薄的表现,因而饮食筵宴就成了中国人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主要手段。在此基础上,各种饮食礼节也就产生了。(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5.下列关于“礼”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中国古代社会,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的“礼”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有权威的制约因素。B.“礼”最初产生于人们的饮食活动,先民们通过毫无保留地向神奉献自已的食物,用这种简陋的生活方式对鬼神表示敬意,来请求神的庇佑。C.《礼记》中认为原始的礼仪行为就是从人们的饮食活动中产生的。“原始的礼”指的是“污尊而抔饮”之类的仪式,它肯定了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D.关于“礼”的起源,世界上的许多民族与我国的看法十分类似,如英国学者威廉·罗伯逊·史密斯的“共餐”制之说,从而可以理解中国礼的起源。1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人民高尚文雅、彬彬有礼的精神风貌以及中国“礼仪之邦”的美称都来源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B.中国先民向神灵表达虔诚的崇拜心情的简单仪式逐渐定型化,并取得较为固定的社会意义时,原始的礼便逐渐形成了。C.《礼记·礼运》中记载,我国先民“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来表达对鬼神的敬意,希望得到神的庇护和赐福。D.源于饮食的祭礼,是中国先民顺应自然生活的文化创造,人们通过饮食来祭祀神,表现了对现实的重视和生命的原初心理。【答案】15.D16.B【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和分析比较的能力。说得通俗一些,就是“找”和“比”两种做法。一般说来分两步走:第一步,阅读题干和选项:要一字一句地读,找出考查的信息和设置题目的角度。然后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有重点地阅读全文,画出与选项有关的信息。第二步,比较选项和与选项有关的文中信息。必须掌握设置干扰项的方式,找准原文的关键词句,细心与题干对照。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真比对:①是否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混淆;②是否偶然、必然混淆;③是否指代混淆,是否主客颠倒,是否偷换概念;④是否现实和设想混淆;⑤是否肯定和否定、主要和次要关系混淆,是否无中生有;⑥是否条件和结果、原因和结果的关系颠倒。D项,“从而可以理解中国礼的起源”错,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最后一段是说“这对于理解中国礼的起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B项,“原始的礼便逐渐形成了”错误,未然变成已然。原文第三段说的是“原始的礼便有了自己的雏形”而不是“逐渐形成了”。故选B。【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二.填空题(本大题3分)17.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2)__________________?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3)天之苍苍,其正色耶?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4)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答案】(1).相逢何必曾相识(2).问君能有几多愁(3).其远而无所至极邪(4).一尊还酹江月【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逢”“愁”“邪”“酹”。【点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8题4分,第19题5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关子“物种起源”,如果一个自然学者,对于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它们的地理分布、地质上的连续以及其他的此类事实加以思考,就可能得到如下的结论: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然而这样的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也还是不充分的,除非等到能够说明世界上无数的物种曾经是怎样变化以获得如此完善地、正当地引起了我们赞叹的构造和相互适应。自然学者们常常把变异的唯一可能原因归之于如气候、食物等等外界条件,从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这是正确的,我们以后会论述到。但是要把像啄木鸟那样的构造,它的脚、尾、嘴及舌,如此巧妙地适应于提取树皮下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条件是不合理的。又如槲寄生的情形,它从某几种树木吸取养料,它的种子必须由某几种鸟为它传播,它的花雌雄分开,绝对需要借某几种昆虫的帮助,把花粉从一朵花带到另一朵花上。如果说这种寄生物的构造,以及它与其他数种不同生物的关系,是外界条件或植物的习性导致的结果,也同样是不合理的。(节选自达尔文《<物种起源>绪论》)乙英国伦敦大学的起源学教授史蒂夫·琼斯日前雄心勃勃地向物种起源学的开山鼻祖达尔文发起了挑战,并且发誓要写出一部比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更完美的学术著作来。1858年,达尔文在伦敦将他的进化论公诸于众,然而,这种150年后仍有科学意义的学说在当时不但没有引起任何的轰动,反而遭到当时科学界的冷嘲热讽,伦敦科学家协会的主席在当年的年会上说:“今年没有任何的发现。”当然了,神学界对这一学说更是恨之入骨。然而任何学说都有其时代的局限和不足之处,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学说也不例外。按琼斯教授的说法,达尔文最大的不足便是没有解释人类的起源这一最为人们关心,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中,有关人类起源的话只有一句:“人类的起源和它的历史总有一天会大白于天下。”此外,琼斯教授还认为,达尔文的学说在其广义理论上也有许多缺陷。(节选自《挑战达尔文》)18.请分别简要概括达尔文和琼斯教授的主要观点。(1)甲文:(2)乙文:19.科技小品文要运用正确的说明方法,请结合内容分析两篇选文各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1)甲文:(2)乙文:【答案】18.(1)甲文: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2)乙文:达尔文最大的不足便是没有解释人类的起源这最重要的问题,达尔文的学说在其广义理论上也有许多缺陷。19.(1)甲文:举例子。列举啄木鸟的例子说明不能把进化仅仅归因外界,列举槲寄生的例子说明我们想正确解释生物的构造,生物之间的关系,就不能归因于一个方面。(2)乙文:引资料。通过引用《物种起源》中人类起源的一句话,说明达尔文进化论并没有解释人类起源的问题。【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本信息,概括作品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简要概括达尔文和琼斯教授的主要观点”,观点句一般在首尾,但也可能在文中,找作者作结论的句子,如甲文:“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乙文:“按琼斯教授的说法,达尔文最大的不足便是没有解释人类的起源这一最为人们关心,也是最重要的问题”“琼斯教授还认为,达尔文的学说在其广义理论上也有许多缺陷”。【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能力。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引资料、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作假设。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甲文从“但是要把像啄木鸟那样的构……又如槲寄生的情形,它从某几种树木吸取养料,它的种子必须由某几种鸟为它传播,它的花雌雄分开,绝对需要借某几种昆虫的帮助,把花粉从一朵花带到另一朵花上。如果说这种寄生物的构造,以及它与其他数种不同生物的关系,是外界条件或植物的习性导致的结果,也同样是不合理的”显然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不能仅仅归因于外界,要多方面探究。乙文:“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中,有关人类起源的话只有一句:‘人类的起源和它的历史总有一天会大白于天下’,引用相关资料,从而说明“达尔文最大的不足便是没有解释人类的起源这一最为人们关心,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四、写作题(本大题40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某节目主持人在谈到时下人们的阅读状况时说到:“喜欢是和能力相关的,一个人能力有限,他能喜欢的东西也少。在我们还没有足够能力去喜欢之前,先要在不喜欢中提升自己的能力。而很多人的现状是,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又放弃了自己不喜欢的,所以就失去了提升自己的机会。”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主持人认为喜欢之前需要先提高能力,而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即便掌握了也无快乐感、成就感,而且学习、追求的过程中也会事倍功半,而有了兴趣则会事半而功倍。兴趣,大众的理解是某个人的爱好。但我们不妨拆开来看,“兴”就是高兴,“趣”就是有趣味的事,连起来就是高高兴兴地去做有趣味的事。兴趣会开启希望之门。儿时的爱迪生对科学特别感兴趣。一天晚上,爱迪生的母亲病了,医生说:需要马上开刀。可是爱迪生家里太暗了,如果等医生取来手术灯,爱迪生母亲的生命就会有危险。怎么办呢?看着母亲痛苦地呻吟,爱迪生急得团团转。忽然,他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只见他点燃家中所有的蜡烛和油灯,又找来四面镜子,然后调整镜子的角度,让反射的光聚在一起。这样一来,亮度就足够了,医生顺利地做完手术。可以说是爱迪生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救了母亲一命。这件事对爱迪生的触动很大,他想,为什么不制造一个很亮的东西来造福人类呢?于是他开始了学习、探索、研究,最后终于成功地发明了电灯。无数次的失败没有打垮他,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会开启智慧之门。大仲马是一位大众熟知的大作家。可是,你知道他成功的秘诀吗?他三岁时父亲病故,二十几岁独闯巴黎,后来遇到国家政变,他因为拥护共和而被流放,这时他对创作产生了兴趣,于是自学成才,完成了许多创世之作。《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都是他的代表作品。兴趣会开启成功之门。J.K.罗琳是一位知名的英国女作家,从小就喜欢写作,二十四岁那年,她在前往伦敦的火车上萌生了创作小说《哈利·波特》的念头,七年之后,魔法石问世,后来,她以每年一本的速度创作。其实作为单身母亲的罗琳,生活是极其艰辛的,但哈利·波特给她带来了巨大的荣誉和财富,让她成为一位成功的幸福女人。我觉得,她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对创作的无限热爱和兴趣,因为一个没有兴趣的人,也就没有追求。试问,这样的人怎么能成功呢?兴趣使人拥有希望,兴趣使人拥有智慧,兴趣使人成功。所以,兴趣是你我最好的老师。拥有兴趣,在你无助、烦躁时,它就会出来,为你排忧解难。【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一则暗含任务驱动的材料作文,题干问的是“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这就要求考生针对节目主持人的一段话来谈自己的感受;然后要把握材料的中心话题和主要对象,从中心话题和主要对象的角度思考立意是最为保险的办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考生要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的中心来源,考生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审题】材料讲述了主持人有关能力与喜欢的关系,材料中主持人的话语认为,培养兴趣、坚持学习、要拥有追求,不断的磨练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成功。对于主持人的话,考生可同意这位主持人的话,也可不同意主持人的话。然后结合着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以不喜欢作为不学习、不追求的借口,最后无所成就的社会现象来分析“喜欢与能力”的关系。顾名思义,喜欢可理解为兴趣,喜欢是需要先提高能力的,不深入学习就能喜欢的往往也很肤浅。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不喜欢的事物,即便掌握了也无快乐感、成就感,而且学习、追求的过程中也会事倍功半。因此也可从“兴趣与爱好”等角度立意。参考立意:同意主持人的话,侧重在能力,喜欢是需要先提高能力,而不深入学习就能喜欢的往往也很肤浅。不同意主持人的话,侧重在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不喜欢的事物,即便掌握了也无快乐感、成就感,而且学习、追求的过程中也会事倍功半。行文结构:首先拟一个醒目的标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其次借助材料引出观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文主体部分先阐释“兴趣”的意思,接着从“兴趣会开启希望之门”“兴趣会开启智慧之门”“兴趣会开启成功之门”三个角度阐释“兴趣”的价值。结尾总结全文,并强化观点——兴趣是你我最好的老师。素材:1、爱为学问之始。2、兴趣是不会说谎的。3、知识之岛越大,好奇的海洋线越长。——Pal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