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考点详解)-2021年高考物理_第1页
考点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考点详解)-2021年高考物理_第2页
考点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考点详解)-2021年高考物理_第3页
考点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考点详解)-2021年高考物理_第4页
考点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考点详解)-2021年高考物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0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要高考(全国卷)三年命题情况对照分析

考点内容

求201720182019命题分析

参考系、质点I卷II・T:根1.高考命题以选

19

位移、速度和加卷j~实据V-t图象分卷I以扣篮择题和实验题为

II

速度验:水滴计时析追及相遇问为背景的竖直上抛主,以计算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器、瞬时速题运动副。

II

及其公式、图象度、加速度卷in-T:卷【I・T:实验:2.命题热点为

1822

卷n•T:实x-t图象的理求瞬时速度和加速运动学基本规律

22

验:平均速解及应用度的应用和图象问

实验一:研究匀

度、速度公T:自由落体卷川•T:实验:题,实验题以测

变速直线运动2222

式、v-t图象运动及相关的测重力加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

知识点度为主。

物理观念:参考系、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

体运动。

科学思维:在特定情境中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模型、公式、推论及图象解决

问题(如2018全国卷H・T、III)。

核心素养1918

科学探究: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如2017全国1卷•T2019II

22,

卷・T)。

22

科学态度与责任:以生产、生活实际为背景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如

2019全国I卷•T)。

18

J考点考向)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关系式;

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必备知识】

1.概念:沿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2.分类

(1)匀加速直线运动:。与v方向相同。

(2)匀减速直线运动:。与v方向相反。

3.基本规律

(1)速度一时间关系:土且初速度为零’=更

(2)位移一时间关系:x=v[f+-jan\\x=^at2

—即%=0—

【规律总结】

1.重要公式的选择

题目中所涉及的物理量(包括已知量、待求量没有涉及

适宜选用公式

和为解题设定的中间量)的物理量

v=vQ+at%、V、tX

,1

x=vQt-t-yat2%、a、t、XV

V2—vg=2or%、V、4、Xt

尸守

VQ>U、t、Xa

2.运动学公式中正、负号的规定

一般情况下,规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物理量取正值,相反的取负值。

3.两类特殊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1)刹车类问题:指匀减速到速度为零后立即停止运动,加速度。突然消失,求解时要注意确定其实际

运动时间。如果问题涉及最后阶段(到停止运动)的运动,可把该阶段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

线运动。

(2)双向可逆类:如沿光滑斜面上滑的小球,到最高点后仍能以原加速度匀加速下滑,全过程加速度大

小、方向均不变,故求解时可对全过程列式,但必须注意X、V、。等矢量的正负号及物理意义。

【典例】基本公式的应用

1.(2020年台州市模拟)如图所示,一小球从/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到达8点时速

度为V,到达C点时速度为2。,则N8:8C等于()

A

2u/C

A.1:B.1:2

C.1:3D.1:4

【答案】C

【详细解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02-畤2=2公知,XAB=第,xAc=~2a<所以:AC=\:

4,则AB:BC=1:3。故C正确,A、B、D错误

【名师点睛】通过考察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然后通过比值法,得到二者加速度之比,在结合平均速度表达

式求出平均速度。

2.(2020•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期中)某物体做直线运动,位置x(m)随时间心)变化的关系为尤=2〃-6/+

3(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做变速运动,加速度随时间逐渐增大

B.f=0时,物体的速度为零

C.f=1.5s时,物体的速度为零

D.物体始终朝一个方向运动

【答案】C

【解析】物体的位置x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为x=2/2-6/+3(m),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对比可

知物体的初速度为%=—6m/s、加速度为a=4m/s2、出发点的位置为%=3m,显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

动,A错误;/=0时物体的速度为。0=-6m/s,B错误;由于开始时物体的初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反,因

此物体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时间/=匕料=1.5s物体的速度减为零,C正确;f=1.5s时物体的运动方

向发生改变,D错误。

【典例】汽车“刹车问题”

1.(2020•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高三三模)在平直的公路上,某汽车正以54.0km/h的速度行驶,突遇紧急情

况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汽车以4.0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刹车后第5s末汽车离

刹车点的距离为()

A.220mB.28.13mC.25.00mD.364.50m

【答案】B

Av1515

t==——s——s

【解析】汽车刹车到停止所需的时间:"4,汽车刹车后经4停止运动,汽车5s内的位移与

1515V2152

X=——=--m--=28.13m

44

内的位移相等.汽车内的位移2a2x4,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o

0法技巧'・

“一画、二选、三注”巧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

根据题意画出物体运动示意较复杂的运动一

图.他运胭僵直观清晰/定要吻返国

匀变速立线运动常可•题多妙用运动公式会

二选斛,要灵活选择合适的公式/事半功倍

注意列运动学方程时,方程

中每一个物理量均对应同一明确运动过程.

运动过程切忌乱套公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关系式

【必备知识】

1.两个导出式

(1)速度一位移关系:v2—v^=laxV2=2ax

初速为零

(2)位移一平均速度关系:》=:/=吟1v

%=0

2.三个重要推论

(1)位移差公式:©=0一/=三一,=_=二一人|=4],即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

为一恒量。可以推广到X—X=(〃?一〃)“2c

-v+V

(2)中间时刻速度L=U=二4,即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还等

2

于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半。

(3)位移中点的速度3=

2

3.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个常用推论

v

T

如V\th

(1)17末、27末、37末…瞬时速度的比为

999•_1•c•r・♦

.v9.v3..........v=1・2•3•…・〃。

(2)17内、2r内、37内…位移的比为

X•X•X:・・・:x=\2:22:32:…:〃2。

IIIIIIN-----------------------------------

(3)第一个T内、第二个7内、第三个7内…位移的比为Xj:x2:x3:...:%=1:3:5:…:(2”-1)。

(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为

t}:t2:t3:...:t“=l:(也一1):(S-、⑵:…:(S-x/^T)。

【规律总结】

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常用的六种方法

【典例】

1.(2020•北京高三二模)从固定斜面上的。点每隔0.1s由静止释放一个同样的小球。释放后小球做匀加速

直线运动。某一时刻,拍下小球在斜面滚动的照片,如图所示。测得小球相邻位置间的距离〃=4cm,%=8cm。

ADOC

已知。点距离斜面底端的长度为/=35cm。由以上数据可以得出()

A.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12m/s2

B.小球在4点的速度为0

C.斜面上最多有5个小球在滚动

D.该照片是距第一个小球释放后0.3s拍摄的

【答案】C

x-x0.04

a=一at——4=-----m/s2=4mzs2

【解析】A.根据山=。72可得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Ti0.12选项人错误;

x+x

V—~~m/s=0.6m/s

BD.小球在8点时的速度110.2小球在A点的速度为

v=v_"=0.6—4x0.1m/s=0.2m/s4=?二券=。际人

AB则A°4即该照片是距第一个小球释放后0.05s

拍摄的,选项BD错误;

x=J-6zr2=£x4x0.12m=0.02m=2cm

C.若最高点的球刚释放时,则最高处2球之间的距离为I22

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知,各个球之间的距离之比为1:3:5:7……,则各个球之间

的距离分别为2cm,6cm,10cm,14cm,18cm....,因为。点与斜面底端距离为35cm,而前5个球之间

的距离之和为32cm,斜面上最多有5个球,选项C正确。

故选C0

2.(2020•陕西省渭南中学高三三模)建筑工人常常徒手向上抛砖块,当砖块上升到最高点时被楼上的师傅

接住。在一次抛砖的过程中,砖块运动3s到达最高点,将砖块的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砖块通过第2s内

11-2-

位移的后3用时为外通过第1s内位移的前5用时为q,则{满足()

11111

—<-2-<—一<与<一—<-3-<—

A.54d43C.32D.2t

1B.1

【答案】C

【解析】竖直向上抛砖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经过3s减为0,可以从最高点开始逆向思维,把上升过程反过

,1

h-_g"

来看作白山落体运动。根据自山落体运动的公式zc,得第Is内,第2s内,第3s内的位移之比为

6•q■q-1•3•5

I2.*3从最高点开始,设第IS内位移为X,则第2s内为3x,第3s内为5x。所以从最高点开

11

始,砖块通过上抛第2s位移的后3的位移为第2个x,通过第1s内位移的前5的位移即为第9个x,按照

自由落体公式可得

-J9-.

=0.41

37所以ABD错误,C正确。

故选Co

............Jj法技万............................

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两个技巧

(1)把减速到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转化为反向的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列方程将非常简便,如

果可以进一步利用比例关系解题则更简单。

(2)若已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通常优先考虑应用平均速度公式,求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知识必备】

(1)物体只受重力作用

运动条件

(2)由静止开始下落

运动性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1)速度公式:

体运动(2)位移公式:%=;g/2

运动规律

(3)速度一位移公式:V2=2gh

运动性质匀减速直线运动

(1)速度公式:口=%_卬

(2)位移公式:h=v^—^gt2

/(3)速度一位移关系式:v2—vg=-2g/?

运动规律

V2

L(4)上升的最大高度:H=n

V

竖直上抛父生动(5)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E=q

8

【规律总结]

1.两种运动的特性

(1)自由落体运动为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竖直上抛运动的重要特性

①对称性

如图所示,物体以初速度%竖直上抛,A,8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为最高点,如图所示,则:

___________物体上升过程中刈翎C所用时

O-M:同t"和下降过程中从C鼠4的所

时间?蟀性八用时间而等出以片仙

_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

而而研1降过程经过,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物体从,到a和从HSU重力势

能属对称性l-i能变化用的绝对值相等.均等于

\ingltA,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多解性: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个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造成多解,

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这个特性。

2.竖直上抛运动的研究方法

上升阶段:a=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分段法

下降阶段:自由落体运动

初速度%向上,加速度g向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V=V0—gZ,〃=%£—4双向上方向

全程法为正方向)

若v>0,物体上升,若v<0,物体下落

若〃>0,物体在抛出点上方,若X0,物体在抛出点下方

【典例】

1.(2020•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高三其他)从地面以大小为匕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皮球,经过时

间/皮球落回地面,落地时皮球速度的大小为与。已知皮球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的大小与速度的大

小成正比,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下面给出时间,的四个表达式中只有一个是合理的,你可能不会求解/,

但是你可以通过一定的物理分析,对下列表达式的合理性做出判断。根据你的判断,,的合理表达式应为

()

of

77777777777

vvvv+vv-v

A.t=-^-B.t=—C.t=-i---3-D.t=^——3-

Sggg

【答案】C

【解析】

m2

vvTT

A.公式,=4单位为±~=mA答案的单位为米,而实际上时间的单位为s,A错误;

gm

S2

v2vv

B.如果不考虑空气的阻力,则丫=口,<=<二口故运动的总时间£=一,所以运行总时间一不合

।2上下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