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训练《后汉书卓茂传》_第1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训练《后汉书卓茂传》_第2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训练《后汉书卓茂传》_第3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训练《后汉书卓茂传》_第4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训练《后汉书卓茂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专题训练…《后汉书・卓茂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元帝时学于长安,习《诗》《礼》及历算究极师法称为通儒

性宽仁恭■爱乡党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焉。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

者。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茂问日:“子亡马几何时?”对日:“月余日矣。”茂有

马数年,心知其谬,默解与之,挽车而去,顾日:“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

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后以儒术举为侍郎,给事黄门,迁密令。劳

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初,茂到县,有所废

置,吏人笑之,邻城闻者皆蚩其不能。河南郡为置守令,茂不为嫌,理事自若。数年,教

乃大行,道不拾遗。平帝时,天下大蝗,河南二十余县皆被其灾,独不入密县界。善而言

之,太守不信,自出案行,见乃服焉。是时王莽秉政,置大司农六部丞,劝课农桑,迁茂

为京部丞,密人老少皆涕泣随送。及莽居摄,以病免归郡,常为门下掾祭酒,不肯作职

吏。更始立,以茂为侍中祭酒,从至长安,知更始政乱,以年老乞骸骨归。时光武初即

位,先访求茂,茂诣河阳谒见。乃下诏目:“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

人所不能为。夫名冠天下,当受天下重赏,故武王诛纣,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今以

茂为太傅,封褒德侯。”复以茂长子戎为太中大夫,次子崇为中郎,给事黄门。建武四

年,薨,赐棺椁冢地,率勿素服亲临送葬。论曰:建武之初,雄豪方扰,城呼者连响,婴

城者相望,斯固位傅不暇给之日。卓茂断断小宰,无它庸能,时已七十余矣,而首加聘

命,优辞重礼,其与周、燕之君表闾立馆何异哉?于是蕴愤归道之宾,越关阻,捐宗族,

以排金门者众矣。夫厚性宽中近于仁,犯而不校邻于恕,率斯道也,怨悔曷其至乎!

(节选自《后汉书•卓茂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习《诗》《礼》及历算/究极师/法称为通儒/性宽仁恭爱/乡党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

慕欣欣焉

B.习《诗》《礼》及历算/究极师法琳为通儒/性宽仁恭爱/乡党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

慕欣欣焉

C.习《诗》《礼》及/历算究极师/法称为通儒/性宽仁恭爱/乡党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

慕欣欣焉

D.习《诗》《礼》及历算/究极师法/称为通儒/性宽仁恭爱/乡党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

慕欣欣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门,秦汉时宫门多漆成黄色,故称黄门,给事于宫门之内的郎官为皇帝近侍之臣。

B.督邮,汉代各郡重要属吏,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为一郡最高长官。

C.薨,用于表示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高等级的妃嫔及所育皇子公主。

D.车驾,马驾的车,也指帝王所乘的车,故而也会用作帝王的代称,文中即指代皇帝。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卓茂与人不争,能以仁德感化他人。卓茂明知对方误认而仍然还马,后来马主寻到了

自己丢失的马,于是又把卓茂的马送还给他,叩头表示歉意。

B.卓茂担任密县县令时,劳心尽职谆谆恳切,视民如子,举善政以教化民众,一开始的

时候还有人笑话和质疑他,但后来官吏百姓都对其敬爱有加。

C.卓茂在任时有大蝗灾发生,河南二十多县都遭了蝗灾,但惟独密县没有被入侵。太守

听说后本来不信,后来亲自到县考察,看到真实情况才信服。

D.卓茂知道更始政乱,以年老为由请求辞职回家。这时光武帝刚即位,先去访求卓茂,

亲自到河阳谒见卓茂,下诏赞许他,并封其为太傅和褒德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心知其谬,默解与之,挽车而去,顾日:“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

(2)夫厚性宽中近于仁,犯而不校邻于恕,率斯道也,怨悔曷其至乎!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性宽仁恭爱。乡党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

欣焉。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茂问曰:“子亡

马几何时?”对口:“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默解与之,挽车而去,顾

日:“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茂

性不好争如此。

后以儒术举为侍郎,给事黄门,迁密令。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

爱而不忍欺之。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遣者,茂辟左右问之日:“亭长为从汝求乎?

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人曰:“往遗之耳。”茂曰:“遗之而

受,何故言邪?”人曰:“窃闻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今我畏吏,是以遗

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茂曰:“汝为敝人矣。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

相敬事也。今邻里长老尚致馈遗,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况吏与民乎?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

求耳。凡人之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

在人间邪?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人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日:

“律设大法,礼顺人情。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何所措其手足乎?一门

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也。且归念之!”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

初,茂到县,有所废置,吏人笑之,邻城闻者皆蚩■其不能。河南郡为置守令,茂不为

嫌,理事自若。数年,教乃大行,道不拾遗。是时王莽秉政,置大司农六部丞,劝课农

桑,迁茂为京部丞,密人老少皆涕泣随送。

(节选自《后汉书•卓茂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木定辅的一项是

A.默解与之,掠车而去挽:牵引

B.聿至丞相府归我幸:希望

C.乃诣府送马,叩头偷之谢:感谢

D.吏顾不当朝威力强请求耳乘:凭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于是秦人拱手市取西河之外

B.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冰,水为之,而寒宇水

C.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7.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

B.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

C.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

D.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木定阖的一项是

A.卓茂任密县县令期间,十分爱护当地吏民。当有人告发他属下的亭长接受馈赠时,他

很谨慎地问明情况,并用礼义教育告发者,妥善解决了此事。

B.卓茂斥责告发者是“敝人”,因为告发者话中有话地指责他没有管好属下官吏,他觉得

告发者的行为如同禽兽,毫无仁爱可言。

C.卓茂认为那亭长向来是好官吏,如果百姓出于敬爱而赠送他礼物,他也可以接受,虽

然法律禁止此类事情,但这样做是顺从人情,并不违背礼义。

D.卓茂教育告发者的一番话,也表明了他为政的基本思想,那就是与人为善,慎用刑

法,注重以礼义教化百姓。

9.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

(2)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

(3)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性宽仁恭爱。初辟丞相府史,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茂

问目:“子亡马几何时?”对日:“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默解与之,挽

车而去,顾日:“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叩

头谢之。

后以儒术举为侍郎,迁密令。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人尝有言部乏长受其

米内遗者茂辟左右问之日亭夫为从汝求壬为汝壶岂嘱委而受乎人日:“往遗之耳。”茂

目:"遗之而受,何故言邪?”人曰:“窃闻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今我畏

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茂日:“汝为敝人矣。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

有仁爱,知相敬事也。今邻里长老尚致馈遗,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况吏与民乎?吏顾不当

乘威力强请求耳。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

礼也。”人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设大法,礼顺人情。今我以礼教

汝,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何所措其手足乎?”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数年,教化

大行,道不拾遗。

时光武初即位,乃下诏日:“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

为。今以茂为太傅,封褒德侯。”论目:卓茂断断小宰,无它庸能,而首加聘命,优辞重

礼,其与周、燕之君表闾立馆①何异哉?夫厚性宽中近于仁,犯而不校邻于恕,率斯道

也,怨悔曷其至乎!

(范晔《后汉书•卓茂传》)

臣光目:孔子称“举善而教,不能则劝”,是以舜举皋陶,汤举伊尹,而不仁者远,

有德故也。光武即位之初,权略诡辩之士,方见重于世,而独能取忠厚之臣,旌循良之

吏,享祚久长。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四十》)

①注:表闾立馆,指旌表闾里,以彰显功德

10.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辟左右问之日/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

B.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辟左右问之曰/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

乎?

C.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辟/左右问之曰/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

D.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辟左右问之曰/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误把卓茂的马认为是自己丢失的,卓茂也不解释,就把马给了那人,那人找到丢

失的马后,把马送还了卓茂,并感谢卓茂的大恩大德。

B.卓茂担任密州令时,有人告发一位亭长私自把他遗失的米肉占为己有。卓茂问明情

况,原来是那人惧怕亭长而不敢向亭长索要,并非亭长逞威凌弱。

C.卓茂认为律条的设定要合乎大的准则,礼制的理顺要合乎人间真情。他在注重准则律

条的同时,也注重礼教人情对百消的教化作用。

D.范晔和司马光都认为,卓茂受重用是因为其性情忠厚仁爱,懂得以礼教化百姓,光武

帝相信他有能力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1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

(2)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

答案

1、D句子翻译:学习《诗》、《礼》及历算,穷尽老师学术,被称为通儒。性宽仁恭爱。

乡党故旧,虽行为才能与卓茂不同,对他都爱慕欣与交往。

“《诗》《礼》及历算”都是“学”的具体内容,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C;

"究''的宾语是“法”,而不是“师”,“师”修饰“法”,所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A;

“行能”的意思是“行为和才能”,与茂不同的是“行为和才能”,所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

项B。

2.B“为一郡最高长官”错误。督邮不是一郡最高长官,在一郡中最高的行政长官是郡

守。

3.D“亲自到河阳谒见卓茂”错误。由原文“时光武初即位,先访求茂,茂诣河阳谒见”可

知,这时光武初即位,先去访求卓茂,卓茂到河阳谒见。由此可知,光武帝访求卓茂,是

卓茂到河阳谒见光武帝,而不是“光武帝亲自到河阳谒见卓茂”。

4.(1)(卓茂)心里知道他错了,默默地解下马给他,拉着车走了,回过头说:“如果不

是您的马,请到丞相府归还给我。”

(2)性情厚道心胸宽广近似于仁,受到冒犯而不计较接近于恕,遵循这个道理,埋怨悔恨

怎么会来呢!

参考译文:

卓茂字子康,南阳郡宛人。元帝时在长安学习,学习《诗》《礼》及历算,穷尽老师学

术,被称为通儒。性宽仁恭爱。乡党故旧,虽行为才能与卓茂不同,对他都爱慕欣与交

往。起初被征召为丞相府吏,侍奉孔光,孔光称他为长者。曾出行,有人相认他的马。卓

茂问道:“你的马丢了多久?”那人答道:“丢了一个多月了。”卓茂的马跟他已有数

年,明知他认错了,却坦然解下马给了他,自己挽车而去,回头对那人道:“如果此马不

是你丢的马,希望你把它送到丞相府还给我。”后来,马主寻到了自己丢失的马,于是把

卓茂的马送到丞相府归还他,叩头表示道歉。后来以儒术被推举为侍郎,供职黄门,迁密

县县令。劳心尽职谆谆恳切,视民如子,举善政以教人,口无恶言,官吏民众亲爱而不忍

心欺他。起初,卓茂到县,对政令有所废置,官吏们笑话他,邻城听到的都鄙视他无能。

河南郡为此设置了一位守令,卓茂不嫌此事,仍与过去一样处理政务。几年后,教化大

行,路不拾遗。平帝时,天下发生大螳灾,河南二十多县都遭了蝗灾,惟独不进入密县县

界。督邮上报,太守不信,亲自到县考察,看到真实情况才服。这时王莽秉政,设置大司

农六部丞,劝导考核农桑,迁卓茂为京部丞,密县的百姓不论老少都哭泣相送。到王莽居

摄时,以病免归郡,常为门下掾祭酒,不肯作职吏。更始立,以卓茂为侍中祭酒,跟至长

安,知道更始政乱,以年老请求辞职回家。这时光武初即住,先去访求卓茂,卓茂到河阳

谒见。光武下诏书说:“前密县令卓茂,约束修养自身,执节敦厚稳固,能做别人不能做

到的事情。名冠天下的人,理应受到天下重赏,所以武王诛商纣,封比干之墓,命毕公旌

显商容的闾里。现在封卓茂为太傅,封褒德侯。”又以卓茂长子卓戎为太中大夫,次子卓

崇为中郎,供职黄门。建武四年(28)去世,赐给棺椁墓地,光武素服亲临送葬。史官评论

道:速武之初,群雄方在扰攘,啸呼者连响,据城自保者相望,这正是日促事多不暇给足

之时。卓茂以一名小小的县令,并无其他奇能,而且已经七十多岁,而能首加聘命,接受

优词重礼,这与周武王封比干表商容和燕昭王为郭傀筑宫而师事的事有什么区别呢?于是

那些蕴藏义愤希望归于正道的宾客们,越关山险阻,捐弃宗族,以排阔金门绣户者就多

了。性情厚道心胸宽广近似于仁,受到冒犯而不计较接近于恕,遵循这个道理,埋怨悔恨

怎么会来呢!

5、C“谢”应该解释为“道歉”。

6.A题中,A项:①连词,表因果;②连词,表修饰;B项:均为介词,表示比较;C

项:均为连词,表示目的,以便,用来;D项:均为副词,于是,才。

7.C本题句意是:那人辛勤劳动,像自己的儿子一样对待别的,对那些坏蛋悉心教导,

不讲粗言烂语,别人对他亲近而不欺负他。再根据主谓或动宾关系及文言虚词断句。“劳

心”作主语,“谆谆”是谓语,所以要在“谆谆”后断开。排除D。“吏人”作后句“亲爱而不忍

欺之”的主语,所以应在其前停顿。排除A、Bo正确标点为: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

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

8.B卓茂指责告发者为“敝人”,是因为他感到这种告发行为不妥当不高尚;”觉得告发

者的行为如同禽兽”之说也不符合文意。

9.(1)起初卓茂被征召为丞相府史,奉事孔光,孔光称赞他是长者。

(2)大凡人类之所以比禽兽尊贵,是因为有仁爱之心,知道互相尊敬的事理啊。

(3)唯独你不想(要)学习这些,难道能高飞远走,不住在人间吗?

参考译文:

卓茂字子康,是南阳郡宛人。性格宽厚仁慈,谦恭友爱。乡里的老朋友,即使品行才

能与卓茂有所不同,也都真心诚意地敬爱仰慕他。起初卓茂被征召为丞相府史,奉事孔

光,孔光称赞他是长者。当时卓茂曾经出行在外,有人指认他的马是自己丢失的。卓茂问

道:"您丢失马多长时间了?"那人回答说:”一个月多几天啊。"卓茂拥有这马已经几年,

心里知道那人弄错了,但还是默默解开马给了他,自己拉着车离去,临行回头说:"如果

不是先生的马,希望您到丞相府还给我。"后来有一天,马的主人在别处找到了丢失的

马,于是到丞相府送马,磕头向卓茂道歉。卓茂本性不喜欢争执就像这样。

后来卓茂凭儒术被举荐为侍郎,供职于宫门之内,随又调任密县县令。他费尽心思教

化地方,对待人民如同子女,总是用善行来教导大家,口中从来没有恶言恶语,官吏百姓

亲近

爱戴他,因而不忍心欺骗他。曾经有人告发卓茂属下亭长接受了他赠送来的米肉,卓茂让

左右回避,而后问那人说:"亭长是向你索要了吗?是你有事托他而接受你的米肉吗?还

是平日自己因为恩情而赠送给他呢?“那人说:”是我自己去送给他的。"卓茂说:"你赠

送,他接受,为什么要告发呢?"那人说:"我私下听说贤明的君主,使百姓不害怕官吏,

官吏不收取百姓财物。现在我害怕官吏,因此送他米肉,官吏已最终接受,所以来告发

啊。"卓茂说:"你真是个糊涂人哪。大凡人类之所以比禽兽尊贵,是因为有仁爱之心,知

道互相尊敬的事理啊。现在邻里年长的人尚且送他们礼物,这是为人之道中用来使人互相

亲近的方式,何况官吏和百姓呢?官吏只是不应该凭借威势权力硬要索取礼物罢了。大凡

人出生以后,就成群聚居,混杂相处,所以有了纲常礼义,以便互相和睦交往。你岂不想

学习这些,难道能高飞远走,不住在人间吗?亭长向来是好官史,年节时赠送他米肉,是

礼节啊。"那人说:"如果像这样,那么刑律为什么禁止这种事呢?"卓茂笑着说:"刑律规

定大法则,礼义顺从人情。现在我用礼义教导你,你一定没有怨恨;如果用刑律来惩治

你,你将怎么放置手脚呢?这一大门之内,小错可以判罪,大恶可以杀头啊。暂且回家想

想其中道理吧。"于是那人接受了他的教诲,而那官吏则感激他的恩德。

当初,卓茂刚到密县,有些事务被他废置了,官吏百姓朝笑他,邻城听说的人也都讥

笑他没有才能。河南郡为他配置了代理县令,卓茂也不疑忌,处理事务同平常一样。几年

后,教化广泛生效,县中道不拾遗。这时候王莽执政,设置了大司农六部丞,勉励督促农

桑之事,调卓茂担任京部丞,密县百姓老老少少都流泪跟随着为他送行。

10、A“米肉遗者”为定语后置句,意思是赠送的米肉,在句中做宾语,主语是“部亭长”,

谓语是“受”,"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结构完整,从其后断开,排除BD。“左右”指身边的

人,做“辟”的宾语,二者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

这段话的意思是:有人曾告一亭长接受他赠送的米肉,卓茂屏退左右问那人:“是亭长找

你要的?还是你有事托付他而给的?”

11.c

A项,“并感谢卓茂的大恩大德”错误,原文说“叩头谢之”,意思是向卓茂叩头道歉,而非

“感谢卓茂的大恩大德

B项,“把他遗失的米肉占为己有“错误,原文说“往遗之耳”,“遗”的意思是赠送,而非“遗

失的

D项,“卓茂受重用是因为其性情忠厚仁爱,懂得以礼教化百姓,光武帝相信他有能力为官

一任造福一方”错误,卓茂被重用是因为“其与周、燕之君表闾立馆何异哉”“而独能取忠厚

之臣,旌循良之吏”,光武帝树卓茂为世人的榜样醇化世风。

12.(1)现在我害怕他,所以送他米酒,亭长既然最终接受了,因此我来告他。

(2)大凡人之比禽兽尊贵的原因,是因为人们讲求仁爱,懂得互相敬重。

译文:

卓茂字子康,是南阳宛人。性格宽厚仁爱谦恭。当初被朝廷征召出任丞相,当他从相

府走出来时,有人指认他骑的马匹是自己的。卓茂问说:“您的马遗失多久了?”那人答

道:“大约有一个多月!”卓茂有那匹马已经多年,他心里知道对方误认,仍默默解开缰

绳将马牵给对方,自己拉车离去时,回头告诉他:“如果发现这四马不是您的,请您来丞

相府还我!”隔了几天,那位马主另外找到遗失的那一匹马,于是他便来到丞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