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11T 24-2022乐山市山坪塘工程技术规范_第1页
DB5111T 24-2022乐山市山坪塘工程技术规范_第2页
DB5111T 24-2022乐山市山坪塘工程技术规范_第3页
DB5111T 24-2022乐山市山坪塘工程技术规范_第4页
DB5111T 24-2022乐山市山坪塘工程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坪塘作为我市丘陵区、山区的重要小型水利工程,对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改善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水利对山坪塘的建设、维护、管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好、用好、管好山坪塘是丘陵、山区水利建设的重要任务。为规范我市山坪塘在工程建设、管理、维护等方面的工作,使其更好地满足农田灌溉、水产养殖、工业蓄供水、生态园艺景观等需求,按照现行水利工程技术标准和管理要求,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程规范等规定,以及《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1-2014)等要求,编制本规范。本标准由乐山市水务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乐山市水利管理处、乐山市水利电力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曾智鸣、党杰、刘川、高大勇、冯玉容、朱若愚本标准参编人员:王忠、冉杰、刘彬、刘贵东、刘骏、黄璞玉、曾东财(按姓氏笔划排序)本标准主要审查人:李继福、楼豫红、刘世贵、杨俊、吴忠伦、王皓洁、黄正根本标准解释单位:乐山市水利管理处 12术语与定义 33建设任务与工程规划 6 6 64工程等级和设计标准 11 11 11 115基本资料 13 13 14 14 146地质勘察 16 16 17 18 19 22 237工程水文 24 24 248水工建筑物设计 25 25 25 29 31 349山坪塘维修整治 35 35 35 3510施工组织 37 37 37 39 4011工程管理 41 41 42 43 45 47 47附录A山坪塘病害整治设计图(典型一) 49附录B山坪塘病害整治设计图(典型二) 53附录C山坪塘病害整治设计图(典型三) 57附录D山坪塘工程管理记录表 6111.0.1为规范我市山坪塘工程的建设、管理、维护等项工作,以充分发挥其农业灌溉、水产养殖、生产生活供水、生态环保、景观等作用,特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所指山坪塘,为丘陵、山区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总库容(V)在0.05万m3≤V<10万m3的小型蓄水工程。1.0.3本规范适用于乐山市行政区域内山坪塘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加固及运行管理等工作。1.0.4本规范性主要引用下列标准:GB/T11822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GB/T50979橡胶坝工程技术规范GB18306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SL189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51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252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3溢洪道设计规范SL282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SL319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SL/T792水工建筑物地基处理设计规范JTGD6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NB∕T35027水电工程土工膜防渗技术规范1.0.5本规范主要引用下列参考资料:2中小型水库设计(中)(辽宁省水利勘测设计院编)小型水库设计(四川省水利勘测设计院编)四川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设计图集(四川大学、四川省农水局)1.0.6乐山市山坪塘工程技术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32.0.1山坪塘指对当地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总容积在0.05万m3~10万m3的小型蓄水工程,本规范根据山坪塘的蓄水总库容和拦水坝高度按大塘、中塘、小塘区分。2.0.2大塘指蓄水总库容(V)在5万m3≤V<10万m3,或拦水坝高度(H)H≥15m的山坪塘。2.0.3中塘指蓄水总库容(V)在1万m3≤V<5万m3,或拦水坝高度(H)15m>H≥5m的山坪塘。2.0.4小塘指蓄水总库容(V)在1万m3>V≥0.05万m3,且拦水坝高度(H)H<5m的山坪塘。2.0.5集雨面积:即指山坪塘挡水坝以上雨水汇集平面面积。2.0.6总库容对应山坪塘校核洪水位(最高水位)时的库容,为最大蓄4水库容。2.0.7正常库容对应山坪塘正常蓄水位(通常为溢洪道堰顶高程)时的库容,为蓄满水时的库容。2.0.8死库容对应山坪塘死水位(通常为放水设施最低放水位)时的库容,通常为山坪塘不可利用的库容。2.0.9兴利库容兴利库容即有效库容,为山坪塘死水位至正常水位之间的库容,这部份库容的蓄水量才能够发挥兴利作用。2.0.10挡水坝指修建在天然河道或山谷中,拦截水流、抬高水位、调蓄水量的挡水建筑物。2.0.11溢洪道从蓄水工程中专门用于向下游泄放洪水,以保证工程安全的水工建筑物。2.0.12放水设施指从蓄水工程中向外泄放兴利用水,以发挥工程效益的水工建筑物。52.0.13水利工程管理指对已成水利工程的运用、操作、维修和保护工作,以充分发挥工程作用。2.0.14维修养护指在不改变原有规模和标准的情况下,对已建成交付使用的水利工程进行维修、保养和修复,恢复、维持或局部改善原有工程面貌,保持工程的设计功能。6根据当地的用水需求,新建山坪塘工程的建设任务一般为农业灌溉、水产养殖、生产生活供水、生态环保、景观等。供水主要为周边群众生产生活供水及小型工业企业供水,灌溉一般为塘周区域农业灌溉,通常与水产养殖结合,生态景观为近年来通过水塘为城乡生活区、休闲区提供水面及湿地景观。应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提出工程的开发建设任务,多任务综合利用时还应分清供、用水主次顺序。山坪塘整治或改扩建工程一般仍应维持原有建设任务,若有新的用水需求,可变更其建设任务。3.2.1应概述河流(河段)及所在区域的水利规划成果,简要说明本工程在地区水利建设中的任务和作用,说明其建设来源及规划的符合性。3.2.2区域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分析由于山坪塘工程一般规模较小,蓄水量不大,分析的区域和范围以县域和工程所在设计流域为主,确保体现工程建设地点的具体特性。区域水资源现状应在项目区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最新调查和收集的资料,简述山坪塘工程供水范围内水资源概况及其开发利用情况,主要包括地表水与地下7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供区现状供、用水量状况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等。在区域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基础上,分析项目区水资源可利用水资源量及供区范围内用水量要求,提出直观的丰、平、枯、特枯年型水资源供需平衡成果,为山坪塘建设及河流水资源配置提供依据。对山坪塘来水分析,通常采用丰、平、枯设计代表年法。其中灌溉为主的山坪塘平、枯、特枯年型一般选择来水频率为P=50%、P=75%和P=90%年份,特殊供水要求下,特枯水年型也可选择P=95%。3.2.3山坪塘水源分析山坪塘水源一般可分为当地河流(湖泊)水源及引调水源,当地水源分析应包括山坪塘坝址以上多年平均来水量及不同频率年来水量。引调水源应包括调水工程基本情况及不同条件下的调水计划,即可引调水天数和引调水量等。来水水源分析应包括水量及水质,以及蒸发、冰情等。来水量计算时,当有较长系列水文资料时应按水文分析计算要求,将分析结果按时间情况修正后比拟移用于设计流域。当缺乏水文资料时,可利用地区水资源调查评价等成果,按实际情况修正后借用其成果资料。水质评价可按用水水质要求,采用相对应的水质评价标准和方法,对取水水源的水质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价。泥沙应简要提出坝址以上流域多年平均悬移质和推移质输沙量成果。83.2.4库容的确定1山坪塘建设依据其具体的地形地质条件及可能的库容空间,进行简单的兴利调节计算或枯水年供需分析,考虑一定的蒸发和渗漏损失,经方案比较后可确定其库容及特征水位。2对于大塘和中塘,山坪塘兴利调节计算或调节库容分析应依据下列资料:1)库容曲线和库容面积曲线。2)山坪塘死水位及死库容。3)供水量、供水过程及供水保证率。4)年入库水量及径流计算成果。5)引调水源应有引调水天数、引调水量及过程。3对于小塘的库容确定,可适当简化。3.2.5塘址选择及工程布置1新建山坪塘1)塘址选择:塘址即山坪塘所在地址,包括集雨区域中坝址以上,校核洪水以下的面积范围,由坝址决定。应当根据山坪塘建设任务,水资源量,供用水情况,地形和地质条件,以及蓄水淹没情况,建设投资,运行管理等因素进行综合比较,选定合适塘址(坝址)。2)工程布置:工程布置的主要内容是根据水文、地形、地质、供用水等条件,对组成山坪塘枢纽工程的挡水坝、溢洪道、放水设施及附属设施等位置和功能进行合理布置。首先应根据地形、地质、水文、筑坝材料、交通、经济等条件选定挡水坝的类型(土坝或混凝土坝等在塘址位置进9行挡水坝工程布置,再按工程的防洪标准结合挡水坝和坝址处地形地质情况布置溢洪道,如塘址周边有合适垭口及排洪通道,可考虑溢大坝与洪道分开单独布置;无此条件可将溢洪道布置在岸边,但要考虑溢洪对大坝的安全影响并采取加固措施。放水设施应根据用水要求和挡水坝情况,选定合适的平面位置和放水型式,尽可能将放水设施布置在主坝体以外,不与坝体发生关系。新建山坪塘应修建与周边道路连接的上坝通道,其宽度应不小于挡水坝坝顶宽度;中塘和大塘应在坝址设水位观测水尺,大塘应设挡水坝位移观测桩,并配置管理用房,用于管理人员暴雨期间防汛值守和存放运行管理物质。2维修整治山坪塘1)病害情况调查:对于需要进行整治的山坪塘应认真进行病害情况调查,包括挡水坝是否防洪达标,结构是否安全等;溢洪道、施水设施是否满足防洪和运行要求,以及结构是否安全;管理设施(上坝道路、观测水尺、管理房等)有无破损失修等。2)工程布置:山坪塘的整治维修原则上保持现有工程布置状况,但可根据病害情况,以及整治设计补充调查的水文、地质情况,并结合整治后的用水要求,整治投资情况等,对溢洪、放水、管理设施等适当调整位置和功能。3扩、改建山坪塘扩、改建山坪塘的塘址选择与工程布置基本与新建山坪塘一致,但在工程布置中应充分利用现有工程的相关设施(挡水坝、通道、管理设施)进行整合,以提高经济效益,并在补充水文、地质、用水调查等资料基础上进行合理布置。山坪塘的工程等别按照SL252确定,对于大塘,可参照V等工程,小(2)型规模。山坪塘的永久性和临时性水工建筑物级别,应参照水库工程进行选择,根据SL252规定,在工程等别低于V等时,永久性和临时性水工建筑物级别按5级。山坪塘类别总库容坝高(H)设计洪水重现期(年)校核洪水重现期(年)土石坝混凝土坝、浆砌石坝大塘5≤V<10H≥15202001≤V<515>H≥55020小塘1>V≥0.05H<52020山坪塘类别总库容坝高(H)设计洪水重现期(年)校核洪水重现期(年)土石坝混凝土坝、浆砌石坝注1:山坪塘类别应根据总库容和坝高中的其中一项按最高指标确定,当山坪塘位于城市、社区、村庄或重要防洪目标等上游500m以内时,除按上述标准外,其洪水标准应不低于下游影响区域的防洪标准。注2:山坪塘的消能防冲标准由永久性泄水建筑物级别决定,5级建筑物的消能防冲按10年一遇洪水标准确定。5.1.1流域概况1应收集流域自然地理概况、河流特征及人类活动情2收集流域或工程地区气象站分布与观测资料,提出具体气象特征值。5.1.2基本资料1调查流域及周边水文测站分布、观测情况,以及设计依据站、参证站的水文测验和资料整编情况。2简要说明水文测站和资料整编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基本资料质量作出评价。5.1.3径流在对设计依据站径流系列及其代表性分析后经修正移用,提出山坪塘坝址处径流计算成果,并分析成果的合理性。无资料地区可根据当地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经修正后比拟移用于工程地区,成果仍需进行合理性分析。5.1.4洪水1概述流域暴雨洪水特性。2有实测洪水流量资料时,应在代表性分析基础上进行频率计算,比拟移用后提出设计洪水成果(包括设计洪峰流量、洪水总量及洪水过程线并根据施工要求提出分期施工洪水成果。3无水文资料地区,可采用四川省水文局编制的“四川省暴雨统计参数图集”,采用推理公式计算洪水方法计算不同频率洪水流量。5.1.5泥沙提出坝址以上流域多年平均输沙量、多年平均含沙量及颗粒级配成果。5.1.6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提出坝址(下)天然情况下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简述工程场地区域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区域稳定性及地震动参数。应有现状年山坪塘的塘址和坝址实测地形图,塘址地形图包含坝址以上的集雨区域,比例按1∶10000或1:2000;坝址地形图比例应采用1∶500或1:200,高程系统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坐标系统应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山坪塘位置图以坝址为基点,所在区域通常以县级行政区域图为底图,准确到所在镇(乡)、村,大塘可在位置图上补充注明山坪塘的河流水系。对于大、中塘工程,应调查现状年的山坪塘所在区域(应以山坪塘发挥兴利作用的区域为单位,通常以其所在镇、乡或村为单位)的社会经济状况,如面积、人口、耕地、农作物种植状况、已成水利工程状况、群众年均收入等,以及区域的交通、通信等状况。6.1.1山坪塘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宜遵守下列要求:1工程地质勘察前,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及工程特点,因地制宜有针对性有针对进性进行工程地质勘察。2以地质测绘为主,优先采用坑探、物探、轻型勘探和现场简易试验,坝高15m以上机械勘探,钻孔揭示地下岩土性质、渗透吕荣值,综合利用重型勘探,加强资料的综合分析。3选择工程场地应尽量避开存在严重渗漏(岩溶发育地段)和大型滑坡体、泥石流、崩塌体等重大不良地质问题地段,重视采用工程地质类比和经验分析方法。4应根据山坪塘规模,对大塘细化,小塘简化地勘工作。6.1.2工程地质勘察,宜符合下列要求:1勘察方法应以收集分析资料和地表地质调查为主,必要时可进行局部地质测绘和勘探。对重要的或地质条件复杂的山坪塘,则应进行全面地质测绘和必需的勘探。2根据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确定建筑物区的勘察深度,地质条件简单的场地,可只进行剖面地质测绘和必要的物探或坑(槽)探。3场地岩、土地基的物理力学参数,可采用工程地质类比和经验判断方法确定,必要时应进行室内试验或现场试验。6.1.3工程地质勘察内容,主要包括下列内容:1调查区域构造稳定性,对工程场地的构造稳定性作出评价,确定地震动参数。2查明山坪塘周边水文地质条件及岸坡稳定性,蓄水后对渗漏及稳定问题,提出工程处理措施建议。3查明坝址枢纽区各类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提出建筑物设计及地基处理方案地质资料及建议。4初步确定天然建筑材料再进行详细勘察。天然建筑材料勘察储量按实际设计需用量的不小于2.0倍控制。5勘察资料应及时整理和分析,编制相应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图件。6.2.1区域构造稳定性调查包括下列内容:1收集本区已有的区域地质资料,确定工程区所属大地构造部位、单元、位置,对区域及场地的构造稳定性进行评价。2根据GB18306确定工程区的地震动参数。6.2.2区域构造背景评价宜符合下列要求:1收集与利用区域地质图,调查研究山坪塘坝址区周围半径不小于25Km范围内的区域性断层及其活动性,综合分析工程场地地质构造稳定性。2按GB18306规定,确定工程区地震动参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在0.2g及以上的地区,地震地质条件特别复杂,坝高15m以上,可重点复核工程场地地震动参数。6.3.1山坪塘蓄水区勘察主要包括下列内容:1查明蓄水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对可能渗漏问题作出评价。2查明蓄水区岸坡稳定性,对潜在不稳定岸坡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评价,提出处理措施方案建议。6.3.2山坪塘蓄水区渗漏勘察包括下列内容:1查明相对隔水层及主要透水层(带)的岩土性质、厚度、产状和延伸分布情况,相对隔水层的封闭条件和连续性。2查明渗漏层(带)的地下水位、透水性、渗透稳定性,评价因渗漏可能引起的危害。3查明渗漏地段泉井分布位置、高程及地下水补排关4查明天然铺盖层的物质组成、厚度以及渗透特性。5估算可能渗漏地段的渗漏量,对防渗处理措施提出建议。6提出防渗处理范围、深度和工程措施的建议。6.3.3不稳定边坡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1查明岩质边坡或土石混合边坡的地层岩性、岩体结构、地质构造、岩体风化、卸荷和节理裂隙切割状况,特别是控制性结构面的产状、性质、延伸情况及其组合关系。2查明土质边坡的土体类型、各类土层的分布、厚度、颗粒级配和物理力学性质,蓄水位以下土体浸水软化崩解特性,河岸水上、水下天然稳定坡角及浪击带稳定坡角。3查明边坡地下水的赋存特点和水流活动情况。4进行岸坡工程地质分类,预测和评价蓄水位的岸坡稳定性和可能变形破坏或塌岸的范围、规模、方式,以及变形失稳后可能产生的影响。6.3.4山坪塘蓄水区勘察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1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可选用l:1000~1:500,近坝岸不稳定边坡应单独进行工程地质测绘,测绘范围应包括渗漏层(带)的可能入渗、出逸区和渗漏量估算所必须的范围在内、边坡稳定性评价有关的地区。2宜采用坑探、物探方法、钻探综合勘探,探测透水层(带)分布位置及厚度,边坡可能失稳分布位置及厚度;渗漏勘察剖面宜垂直和平行地下水流向,不稳定边坡勘察剖面宜平行和垂直边坡可能失稳方向布置,钻孔数量及间距可根据地质情况确定,渗漏勘察孔内进行抽、压水相关实验,钻孔深度应进入相对隔水层或当地河流枯水位以下10m~15m或进入相对隔水层一定深度。3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可按工程地质类比法提供,必要时可进行室内物理力学性质试验。6.4.1岩基坝址区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1查明河床及两岸覆盖层的厚度、组成物质及分布情2查明坝址区地层岩性、岩体完整程度及物理力学性质,应重点查明控制性软弱岩层、软弱夹层等的分布、性质、厚度、产状、延续性和组合关系,评价其对坝址稳定的影响。3查明岩体风化带和卸荷带的厚度及其性状,查明边坡的稳定状况,对开挖边坡的处理提出建议。4查明坝址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提出防渗处理的建议。5对坝基岩体进行工程地质分类,提出各类岩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并对坝基的综合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价。6.4.2土基坝址区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1查明场地地形地貌特征、古河道、暗河、古冲沟、古塘、地下坑穴、埋藏谷等具体位置、范围及埋深。2查明坝址区土层分布、成因、厚度,重点查明粉细砂、软土、淤泥层、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等特殊土层的分布情况、厚度、结构组成特征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分层提出物理力学性质参数。3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在0.lg及以上地区的饱和可能液化土层,进行地震液化评价。4查明坝基透水层、相对隔水层的埋深、厚度、分布范围、地下水位及其变化规律,调查坝前表层土的性质、分布、厚度、颗粒组成、渗透性及渗透稳定性,研究其作为天然铺盖防渗的可能性。5查明基岩浅埋区河床和两岸基岩埋藏和风化深度,基岩面起伏变化情况及防渗线部位基岩透水性。6当坝基、两坝肩地层透水性较强而不能清除时,宜采用灌浆进行处理:基岩采用帷幕灌浆,第四系采用充填灌浆。防渗标准根据地层透水率(吕荣值lu由设计根据山坪塘功能决定。防渗标准建议值:5lu~10lu;其他10lu~6.4.3坝址区勘察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1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宜选用1:1000~1:200。测绘范围应包括坝(闸)址及其附近所有水工建筑物场地、坝肩绕渗部位和下游冲刷区及淤积区。2沿建筑物轴线或防渗线应布置主勘探剖面线,必要时可布置辅助勘探剖面线。各勘探剖面线宜采用物探方法探查,并应有坑探和钻孔控制。主勘探剖面上坑、孔间距,孔间距不宜大于50m,可根据地质条件变化加密或放宽孔距。辅助勘探剖面上的坑、孔间距可根据具体需要确定。3当基岩埋深小于1倍坝高或1倍坝底宽度时,钻孔深度应进入基岩相对隔水层;当基岩埋深很大时,钻孔深度宜为建基面以下1.5倍坝高。在钻探深度内如遇有对工程不利影响的特殊性土层时,还应有一定数量的控制性钻孔,钻孔深度应能满足稳定、变形和渗透计算要求。4土层的渗透系数和允许渗透比降宜由室内试验结合工程地质类比法提供,对坝址有影响的主要透水层应进行抽水试验或注水试验,必要时宜进行渗透变形试验,基岩钻孔应进行压水试验。当坝高大于15m时,应进行压水(注水)试验。5对河水、地下水和土体应取样进行腐蚀性分析,试样数不应少于2件。6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O.lg及以上的坝址区的可液化土层,应进行标准贯入、室内实验等试验,作出液化评价。7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应在试验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地质类比法提供。6.5.1勘察前应明确勘察精度,所需建材种类、数量和特殊要求。天然建筑材料勘察宜按SL251执行,根据工程特点和料场的具体条件,对某些技术要求可适当简化。对外购天然建筑材料的质量,应进行检验复核。6.5.2勘察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收集已开采天然建筑材料料场资料,如继续采用该料场天然建筑材料,应进行复核。2构造简单、岩性单一、岩相稳定块石料产地,经经验判断,岩石强度及质量指标远超过设计要求时,可用工程地质类比法提供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参数。3经现场调查,对分布广、表面覆盖少、有用层厚且稳定的天然砂、砾料产地,经验判断质量符合要求且较为稳定时,勘探工作应简化,取样试验工作可适当减少,每一料场取样不宜少于2组。4根据需要,对砾质土料、基岩全风化土料、开挖弃渣料等可筑坝建筑材料的勘察,应进行专项勘察。5当土料的需要量不多,而料场储量丰富且经普查类比其质量符合要求时,勘探取样和试验工作可适当减少。6天然建筑材料勘察成果资料包括,天然建筑材料的储量、质量、开采运输条件等问题评价,当天然建筑材料成为影响坝型选择的关键时,应进行专项勘察。6.6.1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应由正文、附图和附件三部分组1正文应全面论述本次勘察工作获取的各项成果,依据地质条件和试验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针对建筑物的特点进行工程地质评价。2要求附图准确、内容实用、数据可靠、图文相符。3附件及试验资料是报告重要内容的补充文件,应准确、清楚。6.6.2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正文应包括下列内容:1绪言应包括工程概况和设计主要建筑物布置方案、主要指标,勘察任务、勘察工作概况和完成的勘察工作量等。2区域构造稳定性及地震动参数。3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应包括水库区的地质概况和主要地质问题,对水库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评价等。4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应包括选定坝址的工程地质条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其他建筑物区工程地质条件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及处理措施建议,5天然建筑材料应分述各料场储量和质量评价及开采、运输条件等。6结论和建议应包括水库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各建筑物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及处理措施建议、施工地质工作重点的建议。山坪塘的洪水标准按照大塘、中塘、小塘区分,见本规范表4.3山坪塘的洪水标准表。对大、中塘工程,应依据设计和校核洪水流量、洪水总量及相应入库洪水过程线,按照拟定的泄洪设施及泄流曲线,进行调洪计算,确定山坪塘工程的设计和校核洪水位,以及相应的出库洪水流量,并复核下游防洪安全要求。当山坪塘库容较小,属于小塘规模(总库容在0.05万m3~1万m3)时,可直接以设计、校核洪峰流量作为出库洪水流量,按满库时工况,确定溢洪道宽度,计算设计、校核洪水位。山坪塘的工程布置应按本规范第3章工程规划的工程布置内容确定主要建筑物布局。8.2.1挡水坝的类型主要采用土石坝、混凝土坝,部份生态景观水塘也可采用橡胶坝、闸坝等。8.2.2对于大塘(总库容5万m3~10万m3,或拦水坝高度大于15m)的挡水坝,应当参照SL189、SL319、SL282、GB/T50979等相关规范进行工程设计。8.2.3对于中塘(总库容1万m3~5万m3,或拦水坝高度5m~15m)和小塘(总库容0.05万m3~1万m3,且拦水坝高度<5m)可进行简化设计,通常采用土石坝、闸坝方案。1坝顶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坝顶高程按照校洪水位加风浪爬高和安全超高决定,校洪水位的安全超高按不小于0.3m,在缺少风浪计算资料时,风浪爬高可按0.5m~0.8m考虑;坝顶一般不建防浪墙,上游侧宜建1.1m高的安全护栏,下游侧宜设路缘石。新建挡水坝的坝顶应预留沉降超高,预留值应按SL189的规定计算,无土工试验资料时,预留沉降超高可按坝高1%~5%考虑,不计入坝的计算高度。2)坝顶宽度不应小于3.0m,坝顶兼作公路时,应按照JTGD60要求进行设计。3)坝顶路面宜采用C20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硬化,路面向下游倾斜3%。2坝坡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土石坝坝坡应根据填筑土石料特性并参照SL189的安全系数要求进行设计,坡比(多级坝坡指平均坡比)可按表8.2.3初步拟定,再经稳定计算复核确定;如果稳定分析计算后的坝坡陡于表中数值,仍应按照本表的最低坡比设置。坝坡类型坝高H(m)上游坝坡下游坝坡备注当地土料、土石料边坡5<H≤151:2.0~1:2.51:1.75~1:2.0坝坡可按坝高增加而放缓,按填土容重增大,强度增高而放陡。1:1.5~1:2.01:1.5~1:1.75石渣料边坡5<H≤151:1.6~1:2.01:1.5~1:1.8坝坡可按坝高增加而放缓;蓄水后易风化、软化石渣料坝坡应放缓。1:1.4~1:1.61:1.3~1:1.52)坝高超过12m时,宜在下游坡设置工程管护马道,宽度不小于1.0m,马道宜硬化并配置纵向排水沟,并与两坝肩排水沟连通。3防渗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粘土防渗。当地筑坝材料能够提供合格粘土料,且使用经济时,应参照SL189设置斜墙、心墙防渗。2)土工膜防渗。当周边无合适粘土料,筑坝土料压实后渗透系数达不到小于1×10-4cm/s时,应按照NB∕T35027要求,在内坡采用复合土工膜防渗。3)混凝土或砖砌体防渗。当坝高较小(H<3m使用粘土或土地工膜不方便、不经济时,可采用上游坡迎水面现浇仰斜式C20混凝土挡墙或采用M7.5水泥砂浆砌MU15实心砖仰斜式挡墙,外表用M10砂浆抹面压光防渗,但应注意对内坡夯实处理,防止不均匀沉降导致面板开裂失效。4)采用粘土、土工膜、混凝土(砖砌体)等方式防渗时,迎水面应全覆盖,防渗体周边必须与坝基、岸坡或其他建筑物形成封闭的防渗系统。5)防渗体顶部高程不能低于校洪水位,一般做至坝顶。4挡水土石坝上、下游均应设置护坡,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上游护坡一般采用C15预制混凝土板(厚度5cm~10cm)干砌防浪蚀,应在内坡先浇筑C15混凝土格栅条(断面大于0.20m×0.20m),将坡面分成网格后在,栅格内设置垫层上铺防浪板;低坝(H<3m)也可利用内坡混凝土或砖砌体防渗面板结合护坡;护坡范围应从死水位以下0.5m~1m直至坝顶。2)下游护坡宜采用草皮、碎石、块石或混凝土预制块等护坡,各型式护坡宜先在外坡浇筑C15混凝土格栅条(断面大于0.20m×0.20m),将坡面分成网格后设草皮、碎石、混凝土板等护坡。护坡范围从坝顶至坡脚排水,无排水的应设护脚。3)当坝轴线长度超过50m,或坝高超过10m时,宜在后坡中部设置C20现浇混凝土或M7.5浆砌实心砖管护梯步,梯步宽度1.0m~2.0m。4)下游坝坡为石渣料填筑时坡脚可只设置护脚,护脚可采用C15混凝土预制板或块石干砌,保护坝坡石渣料免受破坏,护脚高度按1m~2m。5排水应符合下列要求:1)坡面排水:下游坡左、右坝肩处应设置排水沟,其过水断面不小于0.25m×0.25m,可采用现浇C15混凝土或M7.5砖砌,如有马道排水沟应接通。2)坝体排水:下游坝坡为土料和或土石混合料填筑时,坝脚应设置排水设施,坝高10m以上宜采用棱体排水,10m以下可采用贴坡排水;棱体排水的顶部宽度根据坝高和浸润线高度采用0.5m~1.5m,顶高程应高出下游最高水位或地面(下游无水时)至少0.5m,棱体反滤层应外包土工布与坝体分开;贴坡排水的厚度(含反滤层)不应小于0.5m,高度应高于浸润线出逸点1.0m或高于1/2坝高,且高度不小于2.0m,其反滤层应外包土工布与坝体分开。3)排水体(或护脚)底部应设置排水沟,排水沟应低于坝体浸润线出逸点,断面尺寸不宜小于0.25m×0.25m,可采用现浇C15混凝土或M7.5砖砌。6坝体与岸坡和其他建筑物的连接坝体与岸坡及其他建筑物的连接应按SL189执行。1)坝体防渗体(粘土斜墙、土工膜、混凝土面板等)应嵌入坝肩的弱风化层不小于0.5m。2)其他建筑物(溢洪道、涵管等)在坝端与坝肩相连时,连接部位应设置混凝土截水墙嵌入坝肩的弱风化层不小于0.5m;其他建筑物(溢洪道、涵管等)与坝体连接时,进口端应与坝体防渗体(粘土斜墙、土工膜、混凝土面板等)应处理好接口,形成封闭。3)坝体与其他建筑物的结合部位应当有防止不均匀沉降措施。7坝基处理1)对砂砾石地基、岩石地基、软土地基等各类地基的处理应按SL189执行。2)当地基透水层较薄(深度小于3m)时,可设置截水槽处理,应将地基开挖至相对不透水层,将防渗体(粘土斜墙、心墙、土工膜、混凝土防渗面板等)延伸至相对不透水层内0.5m以上;当地基透水层较厚(深度大于3m)时,宜在地表设置与防渗体相连接的防渗铺盖,铺盖长度不小于正常水头的3~5倍,铺盖型式可与坝体防渗型式一致(如粘土铺盖、土工膜铺盖等)。8.3.1泄洪流量对于大塘(总库容5万m3~10万m3,或拦水坝高度大于15m)和中塘(总库容1万m3~5万m3,或拦水坝高度5m~15m),泄洪流量按照本规范第7章调洪计算确定的设洪和校洪下泄流量进行设计;小塘(总库容0.1万m3~1万m3,且拦水坝高度<5m),可不考虑山坪塘的滞洪作用,泄洪流量按洪峰流量考虑。大塘和中塘在溢洪道工程设计中进口堰宽、堰型有较大改变时,应按改变后的调洪计算重新确定泄洪流量。8.3.2对于大塘(总库容(V)5万m3≤V<10万m3,或拦水坝高度(H)H≥15m)和中塘(总库容1万m3≤V<5万m3,或拦水坝高度(H)15m>H≥5m)的溢洪道,应当参照SL253进行工程设计;对于小塘(总库容(V)在1万m3>V≥0.m3,且拦水坝高度H<5m)可进行简化设计。8.3.3溢洪道设计1溢洪道布置:溢洪道位置按本规范塘址选择及工程布置的要求确定,溢洪道一般由控制段、泄槽、消力池、排洪渠组成;通常采用开厰式正槽式溢洪道,特殊情况下可采用侧槽式、竖井式等其他形式;溢流堰型可采用实用堰、宽顶堰等型式。1)溢洪道应布置在稳定地基上,靠坝肩时不得影响坝肩及岸坡稳定,在土石坝中与土坝连接的进口段、泄槽等应安全可靠。2)泄槽平面宜采用直线、等宽、对称布置,如因条件限制必须设置收缩段、扩散段、弯曲段时,则收缩段的收缩角(泄槽中心线与边墙夹角)宜小于11.25°,扩散段的扩散角不宜超过8°,弯曲段转弯半径应大于10倍槽宽。3)泄槽纵坡宜为单一坡度,如受条件限制必须采用变坡的,变坡部位宜采用平滑曲线(可采用3~5倍槽宽半径的圆弧)连接。4)消能工布置应根据未端地形地质条件,选择底流、跌水、挑流等方式布置。5)溢洪道下游出口宜设排洪渠与天然河沟相连接,应保证出水通畅,泄洪时不冲刷坝脚,不危及坝体结构安全。2水力计算1)溢洪道水力计算主要包括泄槽过流能力计算和消能水力计算。应按山坪塘校洪下泄流量设计泄槽最大过流量,根据能量方程采用分段求和法计算泄槽的水面曲线。2)山坪塘的消能防冲标准一般按10年一遇洪水标准,消能流量按P=10%洪水下泄流量;消能方式应根据泄槽后的地形和地质条件选择底流、跌水、挑流等方式,消能计算要求可参考SL253或《水力计算手册》(武汉大学编)。3结构设计1)溢洪道边墙和底板一般应采用C20混凝土现浇(底板厚度>20cm部份槽宽较小(宽度<1.0m)的泄槽可采用M10水泥砂浆砌MU15实心砖(底板厚度>24cm,外表采用M10砂浆抹面,厚2cm边墙高度应高于校洪泄流水面线0.3m以上,且不低于相应部位坝体。2)消力池宜采用C25混凝土现浇。8.4.1放水方式。放水设施可采用卧管经涵管放水,或坝下涵管加出口放水闸阀型式,也可采用竖井闸阀放水。8.4.2流量及放水水位。放水设施的最小流量由用水需求(灌溉、供水、景观等)决定,放水范围从死水位至正常蓄水位。8.4.3结构设计。卧管通常采用阶梯形放水,管底顺地形布置(坡度一般为1:2~1:4),阶梯高度不宜大于30cm,宜采用内置钢管外包钢筋混凝土结构,放水孔一般为圆孔(孔径d>15cm),采橡皮木塞或预制混凝土塞孔,放水流量可由放水孔个数调节(为保证放水人员操作安全,宜单孔放水,不宜超过3孔放水)。卧管底部应设C20钢筋混凝土消力池再与坝下涵管相接,卧管与涵管的平面交角宜大于90°。放水卧管示意图见图8.4.3-1和图8.4.3-2。坝下涵管宜采用PE塑料管、球墨铸铁管等,管身应置于较坚实基础上;采用坝下涵管加出口闸阀放水时,在涵管进口应设不锈钢拦污网,闸阀出口宜设C20混凝土消力池;采用竖井闸阀放水时,竖井基础应置于基岩上,进口应设不锈钢拦污网,底部应设C20混凝土消力池再与坝下涵管相接。8.4.4卧管(圆孔)单孔流量参考《中小型水库设计》(辽宁省水勘院)按公式8.4.4计算:式中Q——流量,m3/s;μ——流量系数,与孔口形状有关,小孔μ=0.60~0.62;ω——孔口过水断面面积,m2;H——库水位至孔口的水深,m。8.4.5坝下涵管的断面应由水力计算决定,与卧管相接的涵管应按无压流涵管设计,流量参考《小型水库设计》(四川省水勘院)按公式8.4.5计算:(8.4.5)(8.4.5)式中Q——流量,m3/s;ω——过水断面面积,m2;C——谢才系数,可按C=1/n·R(1/6);R——水力半径,m;i——涵管纵坡。管内设计放水流速按1m/s以内控制,以此确定管径(管径宜大于20cm放水流量由闸阀控制。应在挡水坝肩修建与周边道路连接的上坝通道,用于工程经营管理,其宽度不小于挡水坝坝顶宽度(应大于3m宜采用C20混凝土(厚度>20cm)硬化;中塘和大塘应在坝址设水位观测水尺,大塘应设挡水坝位移观测桩,并配置管理用房(10m2~20m2)。对于大塘(总库容5万m3~10万m3,或拦水坝高度大 于15m)和中塘(总库容1万m3~5万m3,或拦水坝高度5m~ 15m)以及位置重要的山坪塘,宜参照《坝高小于15米的小(2)型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试行)》(水利部水运管[2021]6号发布)开展大坝安全鉴定,新建山坪塘可在竣工(或完工)验收后5年~10年内进行第一次安全鉴定,以后宜每10年内完成一次,在遭遇大洪水、强烈地震等或出现影响安全的异常情况后,应及时由山坪塘业主组织安全鉴定,由具有水利水电勘察和设计丙级以上资质的单位对挡水坝等主要建筑物进行安全评价,由山坪塘的县级行政主管部门审定大坝安全鉴定意见。对安全鉴定达到三类坝的大塘或中塘应当限制运用,并及时开展除险加固工作。对存在病害的大塘和中塘,应针对病害情况,参照第8章规定开展维修养护。9.3.1对于小塘(总库容0.05万m3~1万m3,且拦水坝高度<5m),可按照《四川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设计图集》(四川大学、省农水局2015.4)的典型设计进行病害治理(见附录A~附录C),典型之外的局部病害特殊情况,应进行针对性整治设计。9.3.2病害典型(一):1淤积严重,影响蓄水;2内坡无护坡,浪蚀严重,坝面不平整;3外坡凹凸不平,杂草丛生;4溢洪道防洪能力不达标,无衬砌;5放水卧管损坏,不能正常放水。9.3.3病害典型(二):1淤积严重,影响蓄水;2内坡无护坡,浪蚀严重,上游坡偏陡,存在垮塌现3外坡凹凸不平,杂草丛生;4溢洪道防洪能力不达标,无衬砌;5涵管损坏,漏水严重。9.3.4病害典型(三):1淤积严重,影响蓄水;2坝体渗漏;3内坡无护坡,浪蚀严重,坝面不平整;4外坡凹凸不平,杂草丛生;5无溢洪道,防洪能力不达标;6放水设施损坏。10.1.1施工单位应按照设计及施工程序组织施工。10.1.2项目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经监理或建设单位(不施行监理时)审查同意后实施。10.1.3工程所需的原材料、中间产品、金属结构、机电设备等,应符合本规程或相关标准的技术、质量要求,并经具有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资格的专业质量检测单位检测、检验合格。10.1.4工程施工时段尽量安排在冬季地表径流较小时段,合理设计导流方案。10.2.1坝基与岸坡的基础面清理及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1地基开挖达到建基面,应对基础面进行清理及处理。2清理软土地基时,应将地面上的草皮、竹、木、树根、乱石、淤泥、腐殖土、泥炭、坟墓及各种建筑物全部清除。对坡残积物、滑坡体等,应按设计要求清除。3岩石基础面的开挖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节理裂隙不发育、较发育、发育和坚硬、中等坚硬的岩体,水平建基面高程的开挖偏差,不应大于±20cm;在分台阶开挖时,其最下部一个台阶坡脚位置的偏差,以及整个边坡的平均坡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2)对节理裂隙极发育和软弱的岩体、不良地质地段的岩体,以及在坑槽部位和有特殊要求的部位,其开挖偏差均应符合设计要求。4基础面沿流向倾斜时,只应向上游方向缓倾,其坡度不宜大于1:10,岸坡基础如有反坡,应处理成为顺坡。尖角应处理成钝角。确实不易按此处理时,则应采取结构措施,用浆砌块石或混凝土填平补齐,以满足上述要求。5基础面上的松动岩块和破碎岩石以及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岩体,应清除或处理。6前期地质勘探和试验中遗留的钻孔、平洞、竖井和探槽等,应按设计要求回填和处理。7开挖之后基础暴露出来的裂隙、断层破碎带、溶洞、岩穴和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问题,应按设计要求及时处理。当设计无规定时,应参照下列措施处理:1)对一般节理裂隙可喷水泥砂浆或喷混凝土封闭。对于较宽的裂隙,应将裂隙充填物清除一定深度,再回填水泥砂浆或混凝土。2)对断层破碎带的处理,应视其具体情况,在清除一定深度后,宜先浇筑混凝土板、混凝土塞或用水泥砂浆砌石封堵,再作固结灌浆处理。3)对溶洞、岩穴宜用混凝土塞堵塞洞穴,再进行充填灌浆或固结灌浆。4)软弱夹层埋深浅,应将软弱层挖除。软弱夹层倾角较陡,嵌入较深,应在清除一定深度后,回填混凝土封闭。8基础面出现涌水或渗水,应妥善封堵和导排。不应因基础渗水而影响清基、回填或浇筑质量,更不应因渗水而进一步恶化基础条件。9对极易风化、软化和冻裂的软弱基础面,在上部结构暂不施工覆盖时,应及时用水泥砂浆或混凝土封闭,或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10基础处理结束后,应及时进行基础检查验收。基础验收合格以后,应及时测绘基础竣工地质图。未经验收签证,不应进行下一道工序的回填或浇筑等作业。11软土地基处理应按SL/T792进行施工。10.2.2坝肩岸坡应自上而下依次进行开挖、清理工作。边坡开挖应满足施工期边坡稳定要求。10.2.3坝体填筑应在坝基、岸坡及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进10.2.4防渗体土料应采用碾压机械压实。碾(夯)压应沿坝轴线方向进行。如特殊部位只能垂直坝轴线方向时,铺料和碾(夯)压应现场监控,不得超厚、漏压或欠压。10.2.5防渗斜墙应与上、下游反滤料及部分坝壳料平起填筑,骑缝碾压,宜采用先填反滤料后填土料的平起填筑法施工。防渗斜墙宜与下游反滤料及部分坝壳料平起填筑。10.2.6雨天不应进行坝体填土作业。为保证排水通畅,已完成的填土宜做成一定坡度。10.2.7用于坝体填筑的碾压、夯实设备,应按正确方法进行操作和保养。碾压、打夯时应有专人指挥。10.3.1溢洪道地基开挖应符合施工详图或设计要求。边坡开挖严格按照自上而下程序进行,同时作好危石清理、坡面加固工作。10.3.2混凝土浇筑前,应按照规范要求做好原材料和配合比的试验,并编写溢洪道施工方案,明确施工顺序、施工方法、质量和安全措施,提交监理签批。10.3.3溢洪道基础处理应严格按照设计技术要求进行。10.4.1放水涵管回填土尽量采用黏性土,黏粒含量宜为30%左右,可掺入5%~15%的水泥(没有黏土或黏粒含量少时应增加水泥的掺入量回填土压实度按不小于95%控制,渗透系数小于1×10-5cm/s。10.4.2放水涵管四周宜设C25混凝土结构的截水环。涵管相邻接头应保证其密闭性,防止管身漏水。10.4.3涵管基础底部宜用小型压实机具人工分层碾压密11.1.1管理组织1山坪塘应按相关规定在当地政府开展权证办理、在县级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注册登记,明确责、权、利;注册登记表格式可参考附录D表D-1。山坪塘运行管理实行安全管理责任制,山坪塘所有权人的法定代表人是工程安全管理责任人。2山坪塘所有权人应明确巡查管护、维修养护及蓄放水管理等工作内容,并落实相应管理人员。3管理人员应身体健康、责任心强,具有一定的山坪塘管理方面的知识。4巡查管护人员应由身体健康、责任心强、有一定水利工作经验的人担当。当山坪塘遭遇强降雨、地震等工况时,山坪塘必须有1名管理员及时开展巡查工作。5运行管理、工程维修养护工作可由主管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能力的管理人员兼任。6山坪塘租赁、承包给其他个人或公司从事经营活动时,不得随便改变山坪塘的用途,必须遵守现行法规,在确保工程安全、水质安全和正常运行条件下进行经营;山坪塘管理、安全责任由承包人和其他个人或公司负责。11.1.2管理范围1山坪塘的管理范围应根据《四川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划定:1)蓄水区:校核洪水位以下塘区范围;2)坝体:坝体两端向外水平延伸不少于10m的地地带。4)背水坡脚:坝高不超过10m的,为背水坡脚向外水平延伸10m范围内地带;坝高超过10m的,为背水坡脚向外水平延伸至坝高值范围内地带。2山坪塘管理范围内不得从事堆放物料、爆破、违规建设建筑物等影响工程运行和危害工程安全的行为。确需新建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的,应经论证并由当地主管部门办理审批工作。11.2.1山坪塘蓄水应满足工程安全运行的要求,并服从当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调度要求。11.2.2山坪塘放水应根据山坪塘灌溉、供水、水产种养殖、生态景观用水等功能要求进行合理调度水量,充分发挥其工程效益。11.2.3山坪塘放水应由专人统一管理,放水前应对输水建筑物、启闭设施及进水口水面等进行检查,并做好放水工作记录,格式可按附录D表D-2。11.2.4土石坝山坪塘放水时宜控制水位下降速度每天不超过1.0m~1.5m。当溢洪道发生泄洪时,应结合实际需要对下游开展安全预警工作。11.2.5在山坪塘工况正常条件下,每年汛未(9月)应根据来年用水预测做好蓄水保水工作,争取蓄满,以发挥工程效益。11.2.6应在山坪塘适合的位置设置工程概况、安全警示等标识牌;坝顶用作交通的应该明确相应的安全注意事项。11.3.1一般规定1检查分类工程检查分为日常巡查、汛前检查、汛后检查和特别检2检查范围和内容检查范围主要包括坝体、坝趾区、泄洪建筑物、放水涵洞(管)、管理设施、蓄水区及岸坡、其它应该检查的内容。3检查方法和工具工程检查主要采用眼看、耳听、手摸、脚踩等直观方法,必要时辅以锤、钎、钢卷尺、放大镜等简单工具器材。4检查记录检查人员应做好检查记录并签名,检查记录格式可按附录D表D-3、附录D表D-4、附录D表D-5填写,特别检查应编制检查报告,并提交所在乡镇政府(街道办等)或县级行政主管部门。5问题处理1)工程检查发现的一般隐患或缺陷,应及时组织开展维修养护进行处理;难度较大或无法及时处理的问题,山坪塘所有权人应向乡镇政府或主管部门报告,择时进行专题整治。2)汛前检查发现的问题应在当年主汛期前解决或消除,汛后检查发现的问题应在下年度汛期前解决或消除,特别检查发现的问题应立即组织处理。3)巡查管护人员发现突发险情时,应立即向山坪塘所有权人和当地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包括发现险情时间、险情类型或特点、大致位置、严重程度及可能发展趋势等,山坪塘所有权人应配合上级部门做好抢险工作。11.3.2日常巡查1工作开展日常巡查由巡查管护岗位人员负责开展,以及时发现水工建筑物、边(岸)坡、管理设施等可能存在的隐患、缺陷、损毁或损坏。2检查频次对于大、中塘,在非汛期每15天不少于1次,汛期每周(7天)不少于1次;当山坪塘水位接近溢洪道堰顶高程(小于50cm)或山坪塘存在异常渗流、裂缝等问题时,应增加巡查频次,小塘可适当简化;当山坪塘所在地发生(局部)强降雨、地震等其他特殊情况时,应立即巡查。11.3.3汛前检查和汛后检查1检查时间汛前检查应在当年4月30日前完成,汛后检查应在当2检查内容1)汛前检查内容除第11.3.1第2款规定的内容外,还应包括上年度汛后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处理条;工程整体度汛面貌;应急管理措施制定及落实情况。2)汛后检查内容除第11.3.1条第2款规定的内容外,对于大、中塘还应包括日常巡查记录的完整性;本年度工程泄洪次数及情况;溢洪道下游冲刷情况;应急管理措施的执行情况。11.3.4特别检查当发生超历史高水位、水位骤变、极端低气温、有感地震以及其他影响坝体安全的特殊情况时,山坪塘所有权人及巡查管护人员应按规定参加上级部门组织开展的特别检查工作。特别检查应根据具体情况对工程损坏部位及周边范围进行重点检查,必要时可结合专业设备或委托专业单位开展检查工作。11.4.1一般规定1日常维护应做到及时消除检查中发现的各类破损和损坏,恢复或局部改善原有工程面貌,保持工程完整和正常运用。维修时段可分为汛期和非汛期,应根据蓄水情况和运行管理要求,选择合理时段开展维修,以减少对山坪塘正常运行的影响。2各水工建筑物结构的修复标准不得低于原设计标准,金属结构等养护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3日常维修养护工作应及时清除山坪塘管理范围内的荆棘、杂草、杂物等,保持工程及相关设备设施整洁。11.4.2日常维护要求1土石坝坝体1)坝顶及坝坡平整,无积水、杂草、弃物、雨淋沟2)护坡砌块完好,无松动、塌陷、脱落、风化或架空等现象。3)防浪墙、踏步结构完好。4)各种排水、导渗设施完好,排水畅通,排水沟无浑浊水渗出等。5)及时防治白蚁,清除白蚁繁殖条件。2混凝土、砌石坝坝体1)坝面和坝顶路面清洁整齐,无积水、杂草、杂物2)止水设施完好、无渗水或渗漏量不超过允许范围。3)各种排水、导渗设施完好,排水畅通。3泄洪建筑物1)进水渠边墙、溢流堰结构完好,堰面及底板平整。2)泄槽及消能设施结构完好,无影响行洪的障碍物,两岸边坡整体稳定。4输水建筑物1)进水口结构完整,附近水面无漂浮物。2)管(洞)身及出口结构、防渗设施完好。3)启闭机房结构安全可靠,室内干净整洁。4)闸门及启闭设施每年至少保养1次,且无变形、锈蚀,润滑良好;门槽无卡阻现象。5管理设施1)管理范围内无家禽、家畜养殖行为。2)抢险道路无阻碍物及明显破损现象,保持通畅。3)管理房结构完好,无漏水、安全问题。4)标识牌和界桩无损坏,结构完整、字迹清晰。5)水位、雨量观测设施能正常读取,遥测设施通信6)其他设备设施的维修养护应能满足正常运用。6蓄水区1)蓄水区水面应保持清洁,岸坡无明显滑坡迹象。2)管理范围内无侵占水域、乱挖乱倒、违规建造建筑物等行为。11.5.1山坪塘如果经扩改建总库容超过10万m3,达到小型水库工程规模,需由业主单位按照新建水库要求向县级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审批。11.5.2大塘规模的山坪塘如需报废,应参照《水库降等与部门审批后实施;中、小型山坪塘的报废方案应由业主单位向县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备案。11.6.1对于大塘和中塘应当开展档案管理,小塘可适当简化。11.6.2山坪塘所有权人可按GB/T11822的要求对工程设计、施工及日常管理中形成的资料进行立卷归档。档案包括下列内容:1工程建设、综合整治等设计、施工及验收等过程中形成的资料;2工程检查、蓄放水管理等工作的记录、报告;3维修养护、防汛抢险、工程隐患或险情处理等过程中形成的资料;4权证办理、注册登记、管理范围划定、安全认定与评估等工作过程中形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