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心得_第1页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心得_第2页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心得_第3页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心得_第4页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心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心得RevisedbyPetrelat2021补 中 益 气 汤 临 床 应 用 心 得章依然记忆犹新。原文如下:[摘要]笔者试图通过总结近年来中医领域关于补中益气汤的物为补气、升阳药物为主,主治脾胃气虚诸证。补中益气汤所治大都是在脾胃气虚的基础上所引起的疾下垂;胃下垂或其它内脏下垂者。1李东垣学术思想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最着名的处方之一,物组成。本方重用黄芪为君,主要起到补中益气、升阳固表的作用,陈皮理气化湿,当归补血活血,使人参、白风药,而且用量不大。因为脾胃本虚,应少固太阴而为之,如若用大量的升举之药,恐就成了壮火食气了。2补中甚。气虚多见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脉象,《脾胃论》里提到是“脉洪”,是“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的脉象。周慎斋提出“左脉沉细而涩,右脉浮大而数”,认为“枯而脉细涩也;右脉浮大为虚,盖饮食伤胃,劳役伤脾,脾无转运,胃不生发,是为土虚,土不能生金,肺气亦虚,故脉见浮大”释。以上两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运用该方的脉诊指征,是经典的指征,但不是不可逾越的标准。我们只要掌握东垣的思想,以及补中益气汤的方义,自可探索出此方的临床使用标准。既然是中气不足,有下陷之势,脉象应该是弱脉类,尤其是两手寸脉弱为标准。至于洪脉也非白虎汤证的洪脉,应该是虽洪而来势无力,如果临床辨证不清,恐犯虚虚实实之弊。3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3.1气虚发热李东垣称这种虚火,虚热叫作阴火。机制:清阳下陷,脾湿下流,郁遏阳气,化火上攻。这种燥热多上午发生,遇劳动活动一下,一阵燥热,伴随汗出,休息好些,这种热往往不是以体温升高为特点,往往手背好些,手心热为主。脾胃为水谷之源,脾胃本脏一虚,则湿浊内生,湿浊下流于少阴,郁遏肾中阳气,则生内热。男,52岁。患者午后发热1年,1985 12赴汉就诊,经拍片、造影、CT等项检查,诊断为“后肺中段肺不张”(不排除)“肺癌”,并在汉访问的英国医生会诊,建议作肺叶切除术或用大剂量抗生素的治疗,1986年元月回当地某医院住院,用青霉3治疗,先投化湿和营,养阴清热等法症情无好转。5月初组织会诊症见:发热体温波动在37.4℃左右,午后热势较为明显。面如重枣,形体消瘦,长期卧床不起,动则眩晕,纳差,失眼,口渴不饮,大便溏泻,3~4次/d,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濡。根据证情分析似属脾胃气衰,湿困中阳,相火乘其土位。《内经》指示“……肺”。脾气既虚,水谷精微不能上归于肺,可能与“肺不张”有关。同时少阳升发之气,每因中气下陷,郁而不伸,导致营卫不和,又是低热长期存在的原因。甘温除热,古有成法可循。治拟补其中,升其阳,调其枢机,则升降自如,气血和而热自去。方用补中益气汤加百合、红枣。服剂热势减轻,续服15剂体温恢复正常。坚守原方3个月,诸证消除,精神饮食如常人。3.2脱发男,30岁。患者两年前因胃穿孔作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纳较差,营养不良,近半年头发脱落,曾用胱胺酸、首乌片等药无效。现症发秃,面色白,纳谷不香,神疲乏力,自汗,四肢欠温,舌体胖大,质淡,苔白厚,脉缓。《内经》云:“发乃血之余”,说明发之荣枯标志着气血盛衰。气血生化之源又在于水谷之海化生精微。所以又曰:“是为血”。今因术后胃气受损,脾气亦虚,受纳转输,两失其常,少阳升发之气,亦不能独自升降旋转。形成枢机愈窒,气血愈虚,无以“薰肤,充身,泽毛”,故见症如上。古人指出:“有形之血不易速生,无形之气所宜急固”,故采用健脾益气之法。补中益气汤加熟地、首鸟。连服16个月后,发始变黑,荣润如常。3.3淋证淋证:《灵枢·口问篇》云:“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床也容易见到,对于中气下陷的患者,有些会长期小便黄,甚至有较大的异味,少数还有灼热的感觉。这类患者常见神倦乏力,舌淡脉弱。这类患者在初用清热,利湿通淋药之后会有短期的好转,但不久会复发,而且愈演愈烈。这类患者需要以补气升阳为主,少佐通淋之品,则会有很好的疗效,此类患者多见于老年前列腺疾患者。患者,女,71劳累则诱发,经多方治疗,病情时好时坏,平素头晕乏力,食欲不振,形体消瘦,经常出汗,舌淡苔白脉细。血常规正常,尿镜检白细胞少许。证属脾气不足,肾元不固,治宜补益脾土,温肾降浊,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黄15g10g10g6g10g,党参10g10g10g15g15g,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剂。3剂后症状明显减轻,以上继续服用5剂症状基本消失,后改为补中益气丸二丸口服,每日2次,连服20天,追访1年未复发。3.4闭经闭经一证,或从补肾益精来治,或从养血柔肝来治,或活血,或化痰,或通络。但临床也有从补气升阳来治疗的。患者,张某,女,18岁,1997102016岁初潮,月事无规律,1个月~2个月一行,量少,色淡,经期伴腹痛、畏寒。近因学习紧张出现头晕眼花,纳少气短,神疲肢倦3属中气不足、气血虚弱。治以温中健脾、益气生血。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20g,人参8g,当归、白术、香附各10g,白芍、鸡血藤各15g6g3g5g3剂,诸7寒症除。后予原方每于经前服用,调治半年,月事渐趋正常。3.5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及形体消瘦之三多一少症状,多伴少气懒言,形疲神倦,心悸脘痞,舌淡苔白,脉细弱等症,此乃脾虚不运,湿浊中阻或痼疾已久,久服苦寒之品,消渴未止,脾胃反伤,湿痰中生,血糖无以调节利用而蓄积,尿糖无以固摄而外池,治当健脾益气,生津止渴,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疗效较佳。患者,男,47岁,患乙肝多年,糖尿病3年经多方治疗,效果欠佳,平时多饮多尿,自述每晚饮水二暖瓶(约4000~5000ml),夜尿频多,伴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血糖14.4mmol/L,尿糖(+++)。辨证为消渴,脾肾气虚,中阳不振,痰浊湿冷,津不上呈。治宜30g,人10g12g6g12g10g,白术15g15g15g15g。水煎服,11剂。5天后复诊患者口渴多饮明显减轻,每夜饮水减少一半,以5剂。三诊时症状基本消失,夜间睡眠6h可不饮6.5mmol/L,尿糖(-)10剂改1常。上药继服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无复发。3.6气虚外感气虚外感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多表现为感冒反复发作,汗出较多,劳累后加重,伴气短乏力等症,治疗以补气健脾增强抵抗力为主,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患者,女,50岁。近2年来发热怕冷反复发作,平时头晕乏力,咳嗽吐痰,口服中西药物后可减轻,但每于劳累后1好转。查双肺呼吸音粗,舌淡红,苔薄黄,脉细。为脾肺气虚,余毒未解。治宜益气扶阳,解毒祛邪,方用补中益15g15g10g,陈皮10g6g15g20g10g6g,15g,水煎服,11剂,3剂后症状明显减轻,唯感34盒以防感冒,增强抵抗力。4结语补中益气汤虽然是一个治疗气虚为病的代表方,但如果掌握了本方的学术思想,并且灵活加减运用,对于提高医生的临床技能有很多的好处。因人体是气血流动的场所,所以有气虚血瘀,气虚亏虚,气不血等等。气与津液为互生互用的关系,同样有气虚津停,气不涩津等。再根据阴阳都是相对的,既然有气虚,那肯定就有气太过这一病机,所以临床只要医生稍加用心,有气虚夹痰的,稍佐祛痰理气之品,如二陈汤,温胆汤之类,临床效果依然不错。参考文献[摘要]笔者试图通过总结近年来中医领域关于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探讨补中益气汤的临床适应人群,明确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范围,为中医应用本方治疗气虚为病提供思路和理论支持依据。关键词补中益气汤气虚脾胃论补中益气汤出自金代名医李东垣《脾胃论》卷中,主要组成药物为补气、升阳药物为主,主治脾胃气虚诸证。补中益气汤所治大都是在脾胃气虚的基础上所引起的疾病,所以临床以脾胃气虚,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累,动则气短为主;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渴喜热饮,其脉洪大,按之无力,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头痛;或气虚下陷,久泻脱肛。现用于子宫下垂;胃下垂或其它内脏下垂者。1李东垣最着名的处方之一,其着名是因为该处方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至今仍是临床常用的处方。但笔者认为最能代表李东垣学术特色的,不仅仅是这首处方本身,而是补脾胃升清阳的思想。该方由黄芪、白术、陈皮、人参、柴胡、升麻、炙甘草、当归等药物组成。本方重用黄芪为君,主要起到补中益气、升阳固表的作用,陈皮理气化药习惯不同,像他的左归丸、右归丸,大力的补某一方药,恐就成了壮火食气了。2补中益气汤的辨证要点本方的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渴喜热饮,其脉洪大,按之无力,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头痛;或气虚下陷,久泻脱肛;或脏器下垂。补中益气汤的脉象,《脾胃论》里提到是“脉洪”,是“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的脉象。周慎斋提“左脉沉细而涩,右脉浮大而数”,认为“左为气中之血虚,阳气下陷,阳不能生阴,故血枯而脉细涩也;右脉浮大为虚,盖饮食伤胃,劳役伤脾,脾无转运,胃不生发,是为土虚,土不能生金,肺气亦虚,故脉见浮大”,这是周氏提出的脉象指征,并给出了解释。以上两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运用该方的脉诊指征,是经典的指征,但不是不可逾越的标准。我们只要掌握东垣的思想,以及补中益气汤的方义,自可探索出此方的临床使用标准。既然是中气不足,有下陷之势,脉象应该是弱脉类,尤其是两手寸脉弱为标准。至于洪脉也非白虎汤证的洪脉,应该是虽洪而来势无力,如果临床辨证不清,恐犯虚虚实实之弊。3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3.1气虚发热李东垣称这种虚火,虚热叫作阴火。机制:清阳下陷,脾湿下流,郁遏阳气,化火上攻。这种燥热多上午发生,遇劳动活动一下,一阵燥热,伴随汗出,休息好些,这种热往往不是以体温升高为特点,往往手背好些,手心热为主。脾胃为水谷之源,脾胃本脏一虚,则湿浊内生,湿浊下流于少阴,郁遏肾中阳气,则生内热。男,52岁。患者午后发热1年,1985 12赴汉就诊,经拍片、造影、CT等项检查,诊断为“后肺中段肺不张”(不排除)“肺癌”,并请在汉访问的英国医生会诊,建议作肺叶切除术或用大剂量抗生素的治疗,1986年元月回当地某医院住院,用青霉素、链霉素,氨基苄青霉素等药3等法症情无好转。5月初组织会诊症见:发热体温波动在37.4℃左右,午后热势较为明显。面如重枣,形体消瘦,长期卧床不起,动则眩晕,纳差,失眼,口渴不饮,大便溏泻,3~4次/d,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濡。根据证情分析似属脾胃气衰,湿困中阳,相火乘其土位。《内经》指示“……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脾气既虚,水谷精微不能上归于肺,可能与“肺不张”有关。同时少阳升发之气,每因中气下陷,郁而不伸,导致营卫不和,又是低热长期存在的原因。甘温除热,古有成法可循。治拟补其中,升其阳,调其枢机,则升降自如,气血和而热自去。方用补中益气汤515剂体温恢复正常。坚守原方3个月,诸证消除,精神饮食如常人。3.2脱发男,30岁。患者两年前因胃穿孔作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纳较差,营养不良,近半年头发脱落,曾用胱胺酸、首乌片等药无效。现症发秃,面色白,纳谷不香,神疲乏力,自汗,四肢欠温,舌体胖大,质淡,苔白厚,脉缓。《内经》云:“发乃血之余”血生化之源又在于水谷之海化生精微。所以又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今因术后胃气受损,脾气亦虚,受纳转输,两失其常,少阳升发之气,亦不能独自升降旋转。形成枢机愈窒,气血愈虚,无以“薰肤,充身,泽毛”,故见症如上。古人指出:“有形之血不易速生,无形之气所宜急固”,故采用健脾益气之法。补中益气汤加熟地、16个月后,发始变黑,荣润如常。3.3淋证淋证:《灵枢·口问篇》云:“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补中益气汤治疗治疗腹泻很好理解,临床也容易见到,对于中气下陷的患者,有些会长期小便黄,甚至有较大的异味,少数还有灼热的感觉。这类患者常见神倦乏力,舌淡脉弱。这类患者在初用清热,利湿通淋药之后会有短期的好转,但不久会复发,而且愈演愈烈。这类患者需要以补气升阳为主,少佐通淋之品,则会有很好的疗效,此类患者多见于老年前列腺疾患者。患者,女,71十多年,每于劳累则诱发,经多方治疗,病情时好时坏,平素头晕乏力,食欲不振,形体消瘦,经常出汗,舌淡苔白脉细。血常规正常,尿镜检白细胞少许。证属脾气不足,肾元不固,治宜补益脾土,温肾降浊,方用补中益气15g10g10g6g,柴胡10g10g10g10g15g,瞿麦15g5g1剂。3剂后症状明显减轻,以5剂症状基本消失,后改为补中益气丸二丸口服,每日2次,连服20天,追访1年未复发。3.4一证,或从补肾益精来治,或从养血柔肝来治,或活血,或化痰,或通络。但临床也有从补气升阳来治疗的。患者,张某,女,18岁,1997102016初潮,月事无规律,1个月~2个月一行,量少,色淡,经期伴腹痛、畏寒。近因学习紧张出现头晕眼花,纳少气短,神疲肢倦等症,月事已3个月未至,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缓。证属中气不足、气血虚弱。治以温中健脾、益气生血。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20g,人参8g,当归、白术、香附各10g,白芍、鸡血藤各15g,陈皮、柴胡各6g,升麻3g,甘草5g。先服3剂,诸症悉减。连服7剂,月事至,经色加深,量增多,腹痛、畏寒症除。后予原方每于经前服用,调治半年,月事渐趋正常。3.5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及形体消瘦之三多一少症状,多伴少气懒言,形疲神倦,心悸脘痞,舌淡苔白,脉细弱等症,此乃脾虚不运,湿浊中阻或痼疾已久,久服苦寒之品,消渴未止,脾胃反伤,湿痰中生,血糖无以调节利用而蓄积,尿糖无以固摄而外池,治当健脾益气,生津止渴,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疗效较佳。患者,男,47岁,患乙肝多年,糖尿病3年经多方治疗,效果欠佳,平时多饮多尿,自述每晚饮水二暖瓶(约4000~5000ml),夜尿频多,伴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舌14.4mmol/L,尿糖(+++)。辨证为消渴,脾肾气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