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期末复习模拟检测(二)_第1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期末复习模拟检测(二)_第2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期末复习模拟检测(二)_第3页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期末复习模拟检测(二)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语文复习模拟检测(二)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换一句话说,社会和个人在这里通了家。“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这信任并非没有根据的,其实最可靠也没有了,因为这是规矩。西洋的商人到现在还时常说中国人的信用是天生的。类于神话的故事真多:说是某人接到了大批瓷器,还是他祖父在中国时订的货,一文不要地交了来,还说着许多不能及早寄出的抱歉话。——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学界对于信任的探讨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初期,韦伯便在对中国社会结构及文化的研究中将信任做出了两类区分:一种是特殊信任,即以血缘性社区为基础,建立在私人关系和家族或准家族关系之上,是中国人典型的信任行为;另一种是普遍信任,即以信仰共同体为基础,这是中国人所缺乏的信任形式。简单来说,特殊信任是对于特定群体的信任,譬如有血缘、地缘关系的“自己人”或“熟人”;而普遍信任是不指向特定群体的信任,信任的范围拓展到陌生人。前者主要是以关系网络作为基础,同属于一个关系网络的群体共享着全知性的信息,身处其中的群体受到名声的控制,要做出守信的行为;而后者则被认为是以社会制度为主要保证,社会中的所有人共享一套制度规范,用奖惩机制来规范人们的行动。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信任是由关系网络化方式制约还是制度化方式制约的。传统中国社会以特殊信任为主导。在农耕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乡土社会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形态,人们重视血缘、地缘等关系网络的存在,并发展出一套礼仪来影响关系的处理方式。人们从熟悉中获得信任感,习得可靠性规矩,并形成一种对行为规矩自觉的身体化遵守。但是有研究指出,特殊信任的运行逻辑是模糊和欠规范的,其文化背景就是非规范性的人情关系文化。熟人社会的信任是一种自觉的自我选择,也是一种有范围的信任。随着社会环境日益多样化、利益结构日益复杂化,中国的人际信任逐渐变得开放和包容,人们不再局限于血缘关系圈中的社会互动,并且大多认为社会上的其他人亦是值得信任的。这种对于其他人的信任,是传统信任方式的拓展。这一转变既受到社会结构变化的影响,又符合时代的发展价值。从社会结构来看,传统社会存在同质性群体内部的高度“粘连性信任”,熟人社会的关系网络具有规制的影响力;但由于城市化发展和社会流动性的增强,特殊信任的存在基础正被逐步削弱,人与人交往的短暂性、匿名性和易变性凸显,人们不得不迈向“陌生人社会”。异质性群体之间的交易、联系和互惠变得更为重要,特殊信任转向普遍信任。从时代发展的意义来说,特殊信任的信任范围狭小,社会交往的时空有限,很难适应开放的市场经济。因而有学者提出破除传统信任的空间局限,将信任的道德视野由调适熟人社会的“先赋性关系”转向构建陌生人社会的“获致性关系”,这种普遍信任的发展有益于社会进步。(摘编自杨慧《现代社会的信任重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土社会是一个没有陌生人的社会,乡民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须选择。B.乡土社会的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相互熟悉的人们在不逾规矩的前提下,可以得到从心所欲的自由。C.特殊信任是对于特定群体的信任,主要以关系网络为基础,这个基础随着社会流动性的增强被逐步削弱。D.普遍信任以社会制度为主要保证,信任的范围拓展到陌生人,这是人们对于信任的一种自觉的自我选择。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受地方性的限制,乡土社会里的个体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他们需要为谋生这一共同目标,有机地聚合在一起。B.乡土社会的信任是从相互的熟悉中得到的,没有社会制度的保障,所以这种信任是一种小范围的、可靠性不高的信任。C.由于特殊信任发生在“熟人”这个特定的群体内,所以任何失信的行为都很快为群体内的人所共知并受到相应的谴责。D.随着社会环境日益多样化、利益结构日益复杂化,现代社会应以普遍信任为主导,传统的特殊信任已失去存在的价值。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特殊信任表现的一项是(

)A.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 B.心理焦虑的人向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C.在异乡打拼的同乡人设立“同乡会”。 D.家庭成员有矛盾找长辈来调解。4.“材料一”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5.为什么说普遍信任的发展有益于社会进步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9题。除夕的夜阿成漫天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天,整座城市变成了雪国。我总觉得夜里的雪下得静悄悄的,俨然背景音乐,令人有一点迷茫和感伤。老伴重病已住了半年多的医院。医生说,看能熬过这个年吧,要是能,或者有可能再延长一段时间。我暗自落泪,内心依然巴望奇迹发生。除夕,我请求回家过年,医生摇了摇头。回不了家,那就在病房里守岁吧。我想,无论如何也要过一个像点样的年啊。我知道老伴吃不下东西了,但哪怕是摆摆样子,让她看一看也好啊。于是,我上街寻找饭店,去买几个老伴爱吃的菜。大雪甫落之后,东北的除夕夜更加寒气袭人。我踏着雪向前走着,内心很凄凉。现在,这条十里长街上只有我一个人的脚印。边走边寻找着。街道两旁大商家、小商店、饭店,等等,都关门了。在如此清静的大街上,孤寂、凄凉和失落始终伴我一同寻找。但是,想到今年的除夕或许就是老伴的最后一个年了,我心里就不觉得冷了,我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十里长街寻遍。记得小时候,为了逃避父亲的打,离家出走,在下雪的夜里我躺在天棚上,看着从瓦隙中飘落下来的雪花,那种孤凄与今夜的感受是何其相似啊。现在自己有家了,就会深深地爱上这个家。这条路可真长呵,加上是难走的厚厚雪路。最后,路过一个胡同口,我看到几个流浪汉正在用小铁桶涮“火锅”,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对我说,兄弟,过来喝酒呀,咱们一块儿过年吧!我说,谢谢,不了,我还有事。大过年的有什么事啊?你看这么多吃的呢,都是区政府白给我们的,我们就喜欢在大街上造(吃),这才来脾气呢。说着,他们举起了啤酒瓶,兄弟,过年好!过来喝一杯吧!我说,过年好!你们尽兴吧,我真的是有事。对了,附近有还开门的饭馆吗?我想弄几个菜给住院的老伴儿。他们答道,往前走到头有一家小饭馆开门,我们的佐料就是她给的呢。我离开时,那几个流浪汉在喊,祝你老伴儿早日康复!我听了,眼泪就流下来了。自老伴儿患病后,我第一次听到陌生人祝福我老伴早日康复。老伴儿得了重病之后,我没有通知单位的任何人。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的困难永远是自己的,要自己去面对。雪愈下愈大。果然,在街的尽头我看到了那家小饭馆,我又禁不住热泪盈眶了。年轻的老板娘见我进来,便站了起来。我问,我想买几个菜带走可以吗?给医院的病人。饭馆的老板娘说,当然可以,你先选菜吧。然后她说,我给厨师打个电话。我点了几样老伴儿平时爱吃的菜。哦,只是不知道这家饭馆能不能做,这大过年的。老板娘说,没问题。厨师很快就回来了,他冲我点了点头。是啊,若是这时候对方的表情里稍微有一丝的不满,都会伤害到客人——这个除夕夜里脆弱的人哟。我问,今天的和平时还是一个价钱吗?老板娘说,大过年的,不能乘人之危,平时卖什么价还是什么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些才对呀。菜做好了,品相不错,我决计打车回医院。上车后,司机说,过年好!去哪儿?我说,第一医院。司机说,家里有人住院?我说,老伴儿。司机长叹了一声,这年哪,有人欢喜有人愁哇。刚才我拉了一位老大娘。我问,大娘咋才回家过年哪?老太太一听就抹眼睛。我就跟她说,大娘,大过年的,咱得高高兴兴的,对吧?临走时,那个老太太非要给我一百块钱。我说,我怎么能要您钱呢?您留着吧。老太太说,就当是我给你的压岁钱了。我一听,心里不是滋味。最后,我还是悄悄把钱塞到老太太的包里了,看她进了进站口才走……人人都有犯难的事呀。老哥,你看我,媳妇在家等着我呢,可我为了家人还在路上奔波哩!回到医院,病床上的老伴儿很高兴。看着一桌子的菜,她说,大年三十儿还有饭店开门?我说,这是托你的福,说明你的病很快就要好了,好事就从今天开始啦。老伴儿听了也蛮高兴的,她竟然慢慢地坐了起来。零点的钟声响了,我们老两口儿举起酒杯祝福彼此。老伴儿闪动着泪花说,难为你了。我说,别这么说,我愿意,高兴着哪。老伴儿说,好好活着。我说,什么?老伴儿说,你一定要好好活着。6.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交代“我”老伴的病情严重,既是“我”在除夕夜外出买菜的原由,也暗示了“我”在特定环境下的伤感心情。B.文中插叙“我”小时候逃避父亲的打而离家之事,意在用那时的感受来突出“我”现在的孤独无依以及对家的眷恋。C.出租车司机的感叹,意蕴丰富,既有对生活艰辛的感慨,又有对“我”的劝慰,更有对人生无常的哀痛。D.文章两次写“我”流泪,第一次突出了“我”受到陌生人祝福时的感动,第二次表达了“我”找到小饭馆时的感喟。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构思巧妙,以“我”买菜为线索,将所写人物及事件一一展现,使得文章既层次分明,又脉络清晰,浑然一体。B.文章开头点出“迷茫和感伤”,它是“我”心情的写照,又让读者产生疑问,从而自然引出对老伴病情的叙述。C.“街上商家、饭馆等都关门了”一句蕴含了“我”的失落、凄凉与孤寂之情,又与最后找到小饭馆形成了对比。D.本文采用第一人称,但叙述时却将其他人物推到前台,让读者来认识其言容笑貌,而“我”隐身其后,处于次要地位。8.文中对雪夜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从本文人物的身上可看到浓浓的人性之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一)潮州韩文公庙碑苏轼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信乎孔于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煮蒿凄怆,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二)公孙丑①:“敢问夫子恶②乎长?”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敢问何谓浩然之气?”孟子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③即于心,则候矣。我故曰告子④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公孙丑:“何谓知言?”曰:“诐辞⑤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选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注】①公孙丑:孟子的学生。②恶:同“乌”,疑问词,哪,何。③慊:同“惬”。快心,满意。④告子:孟子同时代人,两人所持观点不同,有过辩论。⑤诐辞:偏颇的言辞。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B.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C.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D.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11.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结合(一)(二)两段内容,全都能够体现孟子“浩然正气”之说的一组是(

)①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②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③留将正气冲霄汉,著成信史照尘寰。④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⑤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⑥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语段(一)中,首段议论纵横捭阖,明写先贤的生死踪迹,暗写韩愈是参天地、关盛衰、生有来、死有为的非凡哲圣,可与先贤比肩为伍。B.所谓“天人之辨”,就是分清天意和人为两个方面的情况,苏轼认为韩愈受到贬谪、遭遇诽谤、不能安身于朝廷,全是天意的结果。C.有人认为在潮修建韩庙并无意义时,苏轼直接出面,以“如水之在地中”来比喻韩愈之神“无所往而不在也”,说明韩愈影响之广大深远。D.“浩然正气”是孟子对个人最后精神境界的描述,它对约束人心、塑造正直而坚毅的人格功莫大需。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2)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出自《谏逐客书》)14.结合语段(一),概括韩愈的“浩然之气”体现在哪些方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6题。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①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②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临风一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注】①本诗作于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中秋夜,时白居易因直言进谏,被贬为江州司马。②杏园:唐时朝廷举办庆宴的场所。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联都写了八月十五的月夜,表现的却是诗人今昔身处两地的不同感受。B.颈联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何处是”“几回圆”强化了思乡的孤苦。C.尾联运用了借代的手法写月亮,“清光”依旧而人却因官场失意无人理会。D.全诗表达诗人谪居生活的愁闷,感情基调与三年前创作的《琵琶行》相似。16.同样是写月,《琵琶行》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与本诗相比,作用有什么不同?名句名篇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赤壁赋》中“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两句意境开阔,胸襟旷达,这与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有异曲同工之妙。(2)《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劝谏唐太宗赏罚分明,不因喜怒而有所偏颇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阿房宫赋》用“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对偶句表明秦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毫不珍惜,突出其生活穷奢极侈。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壳成18~20题。在庆祝建党百年的历史时刻,______中国共产党创建历程的电视剧《觉醒年代》一经播出,即引发广大观众的热烈关注。该剧清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社会历史环境和思想文化土壤。《觉醒年代》以独特的艺术审美,让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具有了更加感人的艺术魅力。一是该剧所采取的叙事手法和史诗风格,与所讲述的历史内容,______,形质交融,让观众内心既感受到强烈的思想______,也获得了雄浑悲壮的审美体验。二是在历史的宏大叙事中,更加注重细腻、委婉、深情、动人的情感渲染、人性剖析和对人物独特性格的______。剧中众多风云人物纷纷登场,他们面目各异,代表着那个时代的纷繁和复杂:在厅堂里试穿龙袍的袁世凯,在紫禁城中张勋领兵复辟,辜鸿铭在讲台上拖着辫子讲国学……三是努力运用影视审美的方式,真实准确地呈现和还原历史环境,电影式镜头让作品充满艺术质感。18.下列填入文段横线上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反映

浑然天成

震动

揭示B.反映

浑然一体

震撼

揭示C.反应

浑然一体

震撼

揭露D.反应

浑然天成

震动

揭露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B.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C.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D.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2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修改为整句,可适当增减字数,但不得改变句子原意。(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21.下面是高一某班班长在班会上的发言,其中四处语言表达有问题,请指出句子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①随着期末考试临近,学习任务加重,②部分小组出现了随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