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社会学中的运用_第1页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社会学中的运用_第2页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社会学中的运用_第3页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社会学中的运用_第4页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社会学中的运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在社会学中的应用社会学研2015211536李敏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在社会学中的应用摘要

通过六周的系统的学习,深入浅出的对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本次学习六个专题,分别为,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和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笔者的研究方向为社会学中的社会政策,因此本文着重介绍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在社会学—社会政策中的应用。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是当今各个学科普遍运用的研究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社会学研究就是将社会政策与理论结合在一起,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社会政策理论研究,并以理论指导实践。本文首先阐释了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内容及该方法的应用,进而结合当代中国政策进行了实际现状分析,最后指出了实践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是人类首要的基本活动,她不仅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同样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同样,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都是通过对原有的思想变革实现的。实现这种变革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就是通过实践。用实践的方法来重新定义以前的经验,并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创造出新的思想理论。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毛泽东也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重要论断。调查研究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本质属性,它贯穿着社会学调查研究的始终,是我们参与调查的不二法门。我国著名人类学教授,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学特派教授杜靖先生,他的每一篇论文都是他亲身实践到所研究的事物中,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使用田野志,民族志的方法,几乎跑遍了中国大陆的各个省区,认真调查,然后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深刻揭露社会事实,阐述社会文化。社会科学研究的成果应该是符合相对真理或尽量接近相对真理,否则,就是一种没有真正社会价值的东西。杜先生的文章深刻,真实,没有现在学术中的假大空。可见,实践对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性。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提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可见,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指,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出真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样要经受实践的检验.要防止离开正确理论指导的盲目实践和脱离实践的空洞理论两种错误倾向.也就是说我们对真理的认知是来源于实践,我们所做的正确的认知和判断都是要深入到实际生活中去体会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1)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的本质决定了实践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基础和根本的地位,实践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实践是人类生命的特殊运动形式。实践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实践使人成为“社会存在物”,“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和“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创造出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把人类从动物界提升出来。实践是人类的特殊生命形式,即它是社会生命的运动形式。正是在实践过程中,人成为一种自我创造的主体性存在。(2)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1.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现实性:实践的要素,过程和结果都是客观的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具有目的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这种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也是实践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孤立的个人的活动,而是社会活动,并受着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2.实践的基本形式:①生产实践。也就是处理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活动,即物质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根本前提。②社会关系实践。是处理和变革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实践,即人类的社会交往以及组织、管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在阶级社会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的实践。③精神文化创造实践。首先包括科学实验,它是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专门为认识世界而进行的探索性活动。此外,艺术和教育活动也属于以生产精神文化产品为直接目的的精神文化创造实践。三.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在社会学中的应用社会存在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所构成的社会生活本身。而社会是人们在物质生产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交往关系的产物,社会生活在本事上实践的,现实的个人是在历史中从事实际活动的个人,而物质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活动,人们的任何活动最后都会受到物质生产活动的制约,因为,社会关系是客观必然的。宫留记在其《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中认为,布迪厄的实践概念是构成社会世界的社会结构和行动者的心态结构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是双重结构获得不断重建和更新,并进行同步同质双向互动的动力源泉。我们可以把布迪厄的实践概念理解为:行动者在一定的场域中凭借各自拥有的资本,在特定的惯习指导下,为提高自己在场域中的位置以及资本的数量和质量所采取的活动。布迪厄强调:我要向你们指出,我从来没有用过实践(praxis)这个概念,因为这个概念,至少在法语中,多多少少带有一点理论上的夸大说法,甚至有相当多成分的吊诡性,而且常用这个词去赞赏某些马克思主义、青年马克思、法兰克福学派和南斯拉夫的马克思主义等等。布迪厄并通过行动者的实践空间:场域,行动者的时间观念:惯习和行动者的实践工具:资本来阐述社会学中的实践的观点。涂尔干一身致力于将社会学学科独立化,因此在界定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认为,任何科学都要经历从主观意识极端到客观实际阶段的发展过程,在主观意识阶段,人们往往在有限的经验基础之上形成了某个学科的一些观念,即是首先有了一些思考,思考总是先于科学而存在。人们对周围事务的思考形成了一些观念,然而再用观念来代替实际事物,有时甚至把自己的想象当作事物的实质。按科学的分析方法,人们应当先去观察事物,然后得出结论,可人们往往先有思想,而事实在后,引证事实只不过是为了验证人们事先得出的观念或结论,并非将事实放在首位来研究。在这种方法中认为这一事实仅仅是作为思想验证的东西,而不是科学的对象,人们用观念估量事物,而不是从事实归结观念,这明显带有主观唯心论,因而,迪尔凯姆强调,要客观的观察事物,坚决反对先入为主,用事物套理论。《自杀论》成于1897年,它标志着社会研究进入现代阶段,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其中包含着对自杀现象的精辟论述,而且还在于它是孔德实证主义思想在社会研究中第一次得到完备的经验的体现,是理论与经验结合的首次范例。因为以往的社会研究或理论缺乏经验检验,或是经验调查缺乏理论指导。此外,它还证实了迪尔凯姆关于社会事实独立于个人之外的说法,促进了社会研究从单变量、描述性的研究转向多变量、解释性的研究,充分体现了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方法的规则。当代中国政策中实践研究方法的应用及现状分年段统计后发现,近5年来采用“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论文比例明显上升,更多地采用实地参与观察、访问的方法进行较为深入的学术性研究。此外,这种变化还反映出研究者对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的重新认识。在实证研究中,高级统计分析的运用情况,往往是考察学科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指标。虽然在研究论文中,采用高级统计分析的论文所占比例并不高(占27.3%),但是采用高级统计分析的论文比例有明显增长。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各项制度建设的逐渐深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开始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国民潜在的各种社会保障需求日益显性化,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刚性较强的保障需求。特别是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全覆盖目标实现在即,如何增加制度的灵活性和可协调性,提高制度的整体管理服务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业已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社会各项保障体制机制建设的重要一环。此外,在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涉老”支出快速增加的趋势已日渐明显,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财务可持续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如何实现保持社会预算收支中长期平衡的目标,以适应人口老龄化对社会预算管理提出的要求,业已成为我国社会保障预算管理政策实践的重中之重。在这个改革和发展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过程中,医疗.卫生,就业,住房,教育等问题,已经日益凸出,因而我们必须充分应用实践的方法,为中国探求经济协调发展之路提供正确有用的思想来源,使社会政策真正起到维护社会公平,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中国处于转型时期,在面对改革开放的浪潮下和加入世贸组织的环境中,一方面促进了本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同时,在经济与文明发展的不想匹配下,各种问题也相应显现出来。在这个攻坚问题的特殊事件,牢牢把握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深入认识,是很有必要的。在中国发展的这些年来,中国梦和中国道路仍然是一个极具时代性的课题,五中全会的召开,在更加深刻的对我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下,使我党可以更加有力的向着第一百个百年目标迈进。在关于未来中国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的思考下,我们要明确,这是名族复兴史上特殊而又关键的五年,要以实践的方法,微观调研把握宏观中国,以战略思路观照现实国情,为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做出的重要贡献,因而要加强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学习和研习,促进各个学科的相互交流和渗透,促进对外学术交流和合作,使我国进一步加快走出去步伐。五.实践研究方法在我国应用中的不足任何科学理论都要靠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支撑,对于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历程来看,不得不承认,我国在实践的研究调查方法中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不仅吸收国外优秀的传统方法,还结合本国的实际,来不断发展我国的理论研究。现在,调查研究,定量分析,经验研究,个案分析等等具体的实践方法都在或多或少的被应用。但是我们还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我国在研究方法中仍然处在一种比较落后的状态,同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国在学术上、在马克思认知能力上尤其在实践调查研究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笔者浅显的认为,实践研究方法在社会中的不足,有:社会学目前尚未形成自己独特的学科化的研究方法。大多都是在吸收了西方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稍微加以改进,而且此方法在有关大多数学科都可以应用,而恰恰缺乏了社会学具有本学科特色的实践研究方法。其实这个问题的存在,也恰恰由于社会学本为一种交叉的学科,可以涉及很多学科的内容,这一点就不得不承认,其在研究方法上没有自己独特的实践方法。可是,这并能证明社会学就不会有自己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因此,作为一名社会学人,这正是我们以后所要诉诸的地方。我国社会学在实践研究方法上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分析方法的过于流于形式化。值得肯定的是,我们现在遵循的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但是一味的追求马克思主义形式化,导致我国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中大多都是在经典解释证明,定性研究规范,各种制度的探求上有所建树,但是真正需要时间的观点中,例如精准定量研究分析,经验研究和来源,却往往少之又少。3.在实地调查研究中,由于大量使用官方文献而缺乏自己亲身实践研究而得出的数据,使得大量的论文数据并不总是那么的真实有效,也没有很强的说服力。并不能真正反映出我国社会学所要研究的某一方面的现状。当代社会,面对知识经济、网络社会和社会学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蓬勃发展,世界各国都面临着21世纪的人类社会将向何处发展的重大问题,作为社会学人,我们应当对与此相关的各种理论问题提供本学科的、扎根于本土社会的回答。在迫切需要马克思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来解决目前我国所面临的新问题和新困难下,一定要不断加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引导正确的社会主义思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建的有效途径,丰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内容,改进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努力提高我们的创新水平和学术水平,增加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推动我国的更好的繁荣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参考文献: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毛泽东,《实践论》\o"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有限公司"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2宫留记,《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