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T 2365-2021并网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高清版)_第1页
DB45-T 2365-2021并网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高清版)_第2页
DB45-T 2365-2021并网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高清版)_第3页
DB45-T 2365-2021并网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高清版)_第4页
DB45-T 2365-2021并网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高清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160CCSF12 45广西壮族自

治区地

方标准DB45/T2365—2021电站设计规范Specificationfordesignofgrid-connectedphotovoltaicpowerstation2021-09-27发布2021-09-27发布2021-10-31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IDB45/T2365—2021I 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归口并宣贯。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声付、李展、李伟远、马岗权、黄德智、郑小鹏、吕东霖、陈荣、窦广元、孙韵琳、陈思铭、禹中文、张跃火、李林、徐敏、李冰之、周兵、何志利、刘明超、袁伯文、容晓晖、班正超、代洲洲、蒋海永、陈义桃、田素峰、赵刚刚、刘淑娜、赵显光。IIDB45/T2365—2021DB45/T2365—2021DB45/T2365—2021DB45/T2365—2021并网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并网光伏发电站消防、给排水设计、环境保护及安全防护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西行政区域内地面光伏发电站面光伏发电站及建筑屋面光伏发电站的设计适用于漂浮式光伏发电站和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项目的设计。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的引用文件新版(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2536电工流体变压器和开关用的未使用过的矿物绝缘油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6451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GB7251.1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总则GB/T10228干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GB/T12325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T12326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13912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T14285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14549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5543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GB/T17468电力变压器选用导则GB/T19862电能质量监测设备通用要求GB/T19964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20047.1光伏(PV)组件安全鉴定第1部分:结构要求GB20052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4790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T29319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GB/T33593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要求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7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60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1GB/T50064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GB5008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21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6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36建筑中水设计标准GB50394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429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GB50794光伏发电站施工规范GB50797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T50866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设计规范DL/T572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DL/T620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5044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5136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DL/T5222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DL/T5352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JGJ102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203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NB/T32004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光伏组件PVmodule阳电池组件。3.2光伏组件串photovoltaicmodulesstring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将若干个光伏组件串联后,形成具有一定直流电输出的电路单元。3.3光伏发电单元photovoltaic(PV)powerunit压器升压,成符合电网频率和电压要求的电源。又称单元发电模块。3.4光伏发电系统PVpowergenerationsystem利用太阳电池的光伏效应,将太阳辐射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系统。3.5光伏发电站PVpowerstation以光伏发电系统为主,包含各类建(构)筑物及检修、维护、生活等辅助设施在内的发电站。23.6并网光伏发电站grid-connectedPVpowerstation直接或间接接入公共电网运行的光伏发电站。3.7光伏方阵PVarray由若干个光伏组件在机械和电气上按一定的方式组装在一起并且有固定的支撑结构而构成的直流发电单元。3.8光伏组件倾角tiltangleofPVmodule光伏组件所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3.9并网光伏逆变器Grid-connectedPVinverter并网光伏发电站中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的设备。3.10中国效率Chinaefficiency逆变器不同输入电压下反映中国日照资源特征加权总效率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加权总效率,即中国效率,计算公式见式(1)。

∑××(1)式中:

ηCGC——中国效率,即平均加权总效率;αCGC,I——某负载点下的加权系数;ηconv,i——某负载点下的转换系数;ηMPPTstat,i——某负载点下的静态MPP效率;N——不同电压测试数据个数。4基本规定并网光伏发电站设计应综合考虑环境气象条件、土地和建筑条件、运输与施工条件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环保美观、安装与施工方便、便于系统运行和维护的要求。并网光伏发电站应安装经检定合格的电能计量装置。建筑屋面上安装的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不应降低相邻建筑物的日照标准。新建建筑的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应纳入建筑工程设计,统一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程同步投入使用有建筑物上增设光伏发电系统光伏发电站的系统设计,除执行本文件规定外,其他方面应按照国家、南方电网及地方电网的5规划设计一般规定并网光伏发电站的站址选择应综合考虑所在地区地理纬然气候土地性质交通运输、接入电网、消纳条件、国防设施等外在条件。3GB50797A。对于光伏方阵可能引起的二次光反射进行预测,对可能造成的光污染采取相应措施。土地资源占用管理规划门、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进行备案管理;——在既有农林设施或养殖大棚上安装的并网光伏系统,光伏组件敷设应满足:最低沿高于地面2500mm4000mm6000mm;600mm。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站规划设计在既有建筑屋面增设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前6系统设计一般规定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中材料强度设计值和其它物理、力学性能可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执行。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中所选用的电气设备,在其外壳的显著位置应有防触电警示标识。GB500164并网光伏发电站向当地交流负载提供电能和向电网发送1MWp的光伏系统,应配置小型气象设备。材料与设备光伏组件GB/T20047.1晶体硅光伏组件、薄膜光伏组件、聚光光伏组件的性能要求应符合行业规范的认证晶硅组件衰减率首年2.5%,后续每年0.6%,25年17%;双面电池组件的功率衰减1年正面年14.5%,30年薄膜组件衰减率首年5%,后续每年0.4%,25年15%。所有组件工作温度范围为-40℃~+85℃,初始功率(出厂前)不应低于组件标称峰值功组件型号应具备相关国际国内产品认证。汇流箱汇流箱的额定电压和电流应满足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使用的要求。应具有下列基本保护功能如下:——每一输入回路具有短路保护功能;——输出回路设置具有隔离功能的断路器。汇流箱宜设置组串监测装置,其监测信号需传送到监控装置。户IP54;户IP20。外壳正面应有铭牌、安全警示标识等,箱内应附电路原理图和接线图、使用说明书及产品绝缘强GB7251.1电气间隙和爬电距1表1电气间距和爬电距离额定直流电压V最小电气间隙mm最小爬电距离mm≤250610250<≤690816690<≤10001432逆变器选用逆变器时应该综合考虑如型侧超配能力、相冷却功温功率点PID功双绕术条件。选用的并网逆变器的要求如下:型96.5%,不含变压器型的并网逆变器中国效率不单项二级拓扑结构的光伏逆变器相关指标分别94.5%微型逆变器相关指标分别95%95.5%;52逆变器在各负载点的加权系数逆变器负载点5%10%20%30%50%75%100%所占权重系数0.020.030.060.120.250.370.15——使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接入公共连接点的谐波注入电流应符合GB/T14549的规定;——使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接入电网后,公共连接点的电压偏差应符合GB/T12325的规定;——使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公共连接点的电压波动和闪变应符合GB/T12326的规定;GB/T15543定;RS485Ethernet(以太网)远程通讯接口,应实现局域监控和远程监控功能;35kV10/20kVNB/T32004PID组变压器的载波同步能力等技术条件进行选择;NB/T32004有报警功能的绝缘监视器,在配置防反二极管的系统中应考虑其对绝缘阻抗监测的影响;——并网逆变器应具有防孤岛运行保护功能;——并网逆变器应具备在环境温度45℃时过载10%的情况下长期安全稳定运行的能力;PIDPIDmA宜采用散热效率更高的智能风冷方式并选择重量更轻的逆变器方案;——逆变器室宜采用主动通风,室内使用的逆变器宜具备防凝露功能。6.2.4主变压器GB/T17468GB/T6451、GB/T10228、GB20052、DL/T572及GB24790的规定。GB2536330kV新型变压器应经过技术经济指标比较,确认技术先进合理可选用。宜优先选用环保、节能的电力变压器消防方式(如充氮灭火等)。城市变电站宜采用低噪声变压器。光伏方阵6光伏组串设计光伏方阵中同一光伏组串中各光伏组件的电性能参数应保持一致,组件的串联数量计算见式(2)~(5)。 N≤ (2)式中:N——光伏组件的串联数(N取整数);Vdcmax

——逆变器允许的最大直流输入电压,单位为伏(V);VOC——光伏组件的开路电压,单位为伏(V);t——光伏组件工作条件下的极限低温,单位为摄氏度(℃);KV——光伏组件的开路电压温度系数(%/K)。 ≤N≤

(3)式中:Vmpptmin——逆变器MPPT电压的最小值,单位为伏(V);Vmpptmax——逆变器MPPT电压的最大值,单位为伏(V);Vpm光伏组件的工作电压,单位为伏(V);t——光伏组件工作条件下的极限低温,单位为摄氏度(℃);t'——光伏组件工作条件下的极限高温,单位为摄氏度(℃);KV'——光伏组件的工作电压温度系数(%/K)。 = +−20× (4) 式中:tcell——光伏组件的工作温度,单位为摄氏度(℃);Tamb——环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NOCTG——总辐照度。 t≤≤ (5)式中:t——光伏组件工作条件下的极限低温,单位为摄氏度(℃);t'——光伏组件工作条件下的极限高温,单位为摄氏度(℃);tcell——光伏组件的工作温度,单位为摄氏度(℃)。注1:光伏组件工作条件下的极限低温或高温,是指光伏组件在工作状态下(有光照)的极限温度。光伏组件的工作温度可根据环境温度和光伏组件(太阳电池标称工作温度参数简单估算得到。注2:由于极限最低环境温度往往出现在凌晨时段,因此通过常规手段获取的极限最低气温不适用于本计算中。为简化计算工作,可按照光伏组件工作状态下的极限最低温度比该地区极限最低温度高5℃考虑。注3:简单修正时,光伏组件工作条件下的极限低温按G=0.2kW/m计算;光伏组件工作条件下的极限高温按G=1.0kW/m7安装倾角设计B。对于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站,应同时结合太阳辐照度、风速、雨水、积雪等气候条件及建筑朝向、屋顶结构与安装容量等因素进行光伏方阵设计,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光伏方阵的方位角和倾角——平屋顶的水泥屋面如果有方位角,在方位角较小(20)角,方位角较大的情况下综合比较其与安装容量对最终项目收益的影响下选择合适的排布方式;对于既有建筑物,综合考虑安全性和经济性等因素选择光伏组件安装方式。光伏阵列布置地面并网光伏发电站光伏方阵布置的要求如下:——固定式布置的光伏方阵、光伏组件安装方位角宜采用正南方向;9:00~15:00(当地真太阳时)时段内前、后、左、右互不遮挡;300mm,并应考虑以下因素:当地50年一遇洪水水位;植被高度;组件下面农业或者渔业等作业需求。6.3.3.3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布置的要求如下:——平屋顶上安装光伏发电系统要求如下:应设置运维、人工清洗的设施与通道;采用支架安装的光伏方阵中光伏组件的间距应满足每天9:00~15:00(当地真太阳时)之间不被遮挡;光伏组件基础不应影响屋面排水功能;光伏组件基础与结构层相连时,防水层应铺设到基础和金属埋件的上部,并应在地脚螺栓周围作密封处理;光伏组件的引线线缆穿过平屋面处应预埋防水套管,并应做防水密封处理;安装光伏系统不应影响建筑物的消防通道,并根据消防疏散和保护人身安全等方面的需要,安装必要的照明设施。——坡屋顶上安装光伏发电系统的要求如下:光伏组件根据建筑物造型要求、屋面结构和构造形式,宜选择顺坡镶嵌或顺坡架空安装方式;设置在瓦屋面上的光伏组件支架应与埋设在屋面板上的预埋件连接牢固,并应采取防水构造措施;光伏组件与坡屋面结合处的雨水排放应通畅;8光伏组件采用顺坡镶嵌安装方式时,其与周围屋面材料连接部位应做好防水构造处理,不应影响屋面整体的保温、隔热、排水、防水、防雷、抗风及抗震等功能;坡屋面上光伏组件的各类电气管线需穿过坡屋面时,应做防水密封处理;顺坡架空安装的光伏组件与屋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应满足安装和通风散热间距的要求,通风散热间距不宜小于150mm; 宽度不小于400通道和阵列间距离不小于300mm。在没有女儿墙的屋面,需设置警示护栏,且不宜在屋面周边设置检修通道。6.3.4逆变器(室)的布置地面并网光伏发电站的集中式逆变(室宜结合光伏方阵单元模块化布置宜采用就(室宜根据工艺近主要通道处采变器的地面光伏发电站或屋面光伏发电站,组串式逆变器宜就近布置。清洗系统的设计取水清洁的方式宜采用就近取水满足光伏发电站生活、消防以及组件清洗需求。屋面光伏发电站在屋面布置清洗水管和水龙头时宜在15m×15m的范围内布置一个水龙头。地面并网光伏发电站,电站施工时已进行了场地平整,光伏场区站内道路可满足车辆进出要求场区设置清洗清洗光伏组件的用水可采用车辆较杂的山地电站,或者农光互补的地面电站,宜在发电场区设置清洗水管和水龙头,设计原则宜15m×15m的范围内布置一个水龙头。允许使用高压水枪进行组件清洗的,水质、水压可按以下的要求执行::0.5MPa<P≤0.7MPa;pH值:5.5≤pH≤8.5;硬度:<450mg/L。采用机器人清洗方式的设备要求如下:——具有出厂合格证书,清洁过程不应对光伏组件镀膜玻璃造成损伤;——具有远程控制功能,应能及时传输设备的运行状态;清洗机器人产生的附加压力值不宜0.6MPa。6.4结构设计一般要求并网光伏发电站结构设计应包括支架构件的强度、稳定性及变形计算,光伏组件与支架并网光伏发电站在进行结构设计时,使用年限的设计要求如下:年25年;锚栓、地桩和预埋件等难以更换的部件,其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宜50年考虑;跨度支架钢结构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应与主体结构相同。6.4.1.3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并网光伏发电站应具有良好并网光伏发电站的结构应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站应考虑结构布置对既有建筑的影响。9有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应按公式(7)计算。有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应按公式(7)计算。 S=+++ (7)式中:S荷载效应和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设计值;γEh水平地震作用分项系数;SEhK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效应;ψw风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应取0.6;ψt温度作用的组合值系数,应取0.2。有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位移计算采用的各荷载分项系数均应取1.04的规定。表4有地震作用组合载荷分项系数γ,当永久载荷效应对结构承载力有利时,应取1.0。10设计原则并网光伏发电站的结构构件应按规定验算承载力和挠度,并按最不利组合取值。无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应按公式(6)计算。 S=+++ (6)式中:S——载荷效应组合的设计值;SGK——永久载荷效应标准值;SwK——风载荷效应标准值;SsK——雪载荷效应标准值;StK——温度作用标准值效应;γG——永久载荷分项系数;γwγsγt——风载荷、雪载荷和温度作用的分项系数,取1.4;Ψwψsψt——风载荷、雪载荷和温度作用的组合值系数。无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位移计算采用的各荷载分项系数均应取1.03表3无地震作用组合载荷组合值系数载荷组合Ψ永久荷载、风荷载和温度作用1.0-0.6永久荷载、雪荷载和温度作用-1.00.6永久荷载、温度作用和风荷载0.6-1.0永久荷载、温度作用和雪荷载-0.61.0注:-表示组合中不考虑该项荷载或作用效应。载荷组合永久载荷和水平地震作用1.21.3--永久载荷、水平地震作用、风载荷及温度作用1.21.31.41.4注:-表示组合中不考虑该项荷载或作用效应。6.4.2.6由荷载标准值作用下产生的挠度计算应GB50797求执行;在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光伏组件支架的顶点水平位移不宜大于其高1/150。支架结构设计支架结构的设计应GB50017、GB50797GB50429求执行。开口型材应进行局部稳定验算,偏心受压柱应进行整体稳定性验算,受有轴向压力150。钢支架构件的截面厚度不应小于2mm据构件的截面厚度可小于2mm;构件钢种、牌号和质量等级及焊接性能要求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规定。钢支架应采取有效的防腐措施。当采用热浸镀锌防腐处理时,锌镀层厚度不宜小于55并GB/T13912采用度不宜小35气污染严重及海滨地区,涂层厚度不宜小45μm。采用防锈漆或其它防腐涂料时应遵照相应的技术规定。腐蚀严重地区的钢支架,必要6.4.3.4础上适当增加防腐蚀涂层厚度。由荷载标准值作用下产生的挠度6.4.2.6在既有建筑屋面增设的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其光伏支架结构应经过结构计算,确同时应验证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整体的稳在已建金属用跟屋面坡度平行安装倾角对原结构产生最不利影响。连接结构设计连接系统的设计和计算应GB50017GB50429求执行,或通过有限元分析进行结构验算。支架系统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应能承受光伏系统结构的内力设计值,并有效传递至主体结构。在钢结构金属屋面或瓦屋面上安装光伏发电系统,屋面板不应承受来自于光伏发电系统的光伏发电系统结构所承受的外力应通过连接件接件的受压和受拉连接支架系统与主体混凝土结构宜通过预埋件连接。预埋件应在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时埋入GB50010求执行,计JGJ102支架系统与主体混凝土结构采用后加锚栓连接时,要求如下:——产品应具有出厂合格证;——碳素钢锚栓应经过防腐处理,不锈钢锚栓的材质不低于S304XX;——应通过现场拉拔试验确定承载力标准值定其承载力设计值料分项系数不应小于每个连接2个,锚栓直径不应小10mm;——连接点全部采用化学锚栓时,不宜在锚板上进行连续的、受力的焊缝焊接;——在地震设防区应使用抗震设防型锚栓。6.4.5系统发电量估算并网光伏发电站系统发电量预测应根据场址所在地的太阳能资源情况,并考虑并网站布置和环境条件并网光伏发电站系统发电量计光伏系统发电量按公式(8)计算。 =× ×(8)11式中:EP——瓦时(Wh)HA——水平面太阳能总辐照量峰值日照小时数,单位为千瓦时每平方米(kWh/m);P(AZ)——组件安装容量,单位为千瓦峰值(kWp);K——综合效率系数;EE——标准条件下的辐照度(常数=1kW/m)S综合效率系数K修正系数;光伏组件转换效率修正系数。7电气一般规定并网光伏发电站系统电气设计应在保证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前提下,本着提高系统效率、技术进、功能完善、经济合理、供配电可靠和安装运行方便的原则进行。并网光伏发电站系统的并网侧供配电形式及防雷设计应根GB50797、GB/T12325、GB/T12326、GB/T14549、GB/T15543、GB/T19862、GB/T14285、GB/T19964、GB/T29319、GB/T33593、GB/T50866、JGJ203、DL/T5044的规定。并网光伏发电站系统的电气设计应满足区域电网的设计要求。电气主接线并网光伏发电站发电单元接线及就地升压变压器连接的要求如下:局、光伏组件的类别件,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逆变器与就地升压变压器的接线方案;——一台就地升压变压器连接两台不自带隔离变压器的集中式逆变器时,可选用更具优势的双绕组变压器。并网光伏发电站母线上的短路电流超过所选择的开断设备允许值时,可在母线分段回并网光伏发电站内各单元发电模块与光伏发电母线的连并网光伏发电站母线上的电压互感器和避雷器应合用一组隔离开关,并组装在一个柜内。6kV~35kV采用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或小电阻宜采用经消弧线圈接地或小电阻宜400V阻抗要求和站用电容量当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时620110kV根据并网光伏发电站在电力系统的重回确定。7.2.8220kV互感器宜合用一组隔离开关,110kV~220kV宜12器不应装设隔离开关。7.3站用电系统应采用动力与照明网络共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站用电工作电源引接方式宜符合下列要求:——当并网光伏发电站有发电母线时,从发电母线引接供给自用负荷;——当技术经济合理时,由外部电网引接电源供给发电站自用负荷;压站(或开关站)站用电推荐本条上两条款的引接方式。站用电系统应设置备用电源,其引接方式宜符合下列要求:——当并网光伏发电站只有一段发电母线时,由外部电网引接电源;源。工作电源与备用电源间宜设置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站用电变压器容量选择宜符合下列要求:1.1直流系统220V110V,或根据设备的电压等级选择。DL/T5044配电装置并网光伏发电站的升压站(或开关站)DL/T5352GB5006010kV~35kV35kV当技术经济合理时,110kV电气二次系统并网光伏发电站宜符合无人值班或少人值守的设计要求。GB50797DL/T5136GB/T1428535kV13过电压保护并网光伏发电站系统升压变压器的过电压保护应符合GB/T50064及DL/T620的规定。7.8电缆敷设GB50217、GB50797直流电缆的选用要求如下:——组件连接电缆及组串连接电缆应选用光伏专用直流电缆;烟无卤阻燃交联聚乙烯力电缆,二类建筑内敷设的电缆应选用光伏专用直流电缆或阻燃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套电力电缆,二类建筑以下等级建筑内敷设的电缆可选用普通电力电缆;特殊场电缆,应根据有关规定选取;/截面应不小于与其连接的保护电器的长延损失2%;——电缆的额定电压应根据光伏系统连接方式选择确定。7.8.3交流电缆的选用要求如下:烟无卤阻燃交联聚乙烯选用阻燃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普通电力电缆;特殊场所内敷设的电缆,应根据有关规定选取;——电缆的电压等级不应低于系统最高电压;——电缆的载流量应符合GB50054、GB50217及DL/T5222的规定。水面并网光伏发电站中用于潮湿区域的电缆,其金属套、加强层、铠装上应有聚乙烯光伏电缆敷设采用的穿线管或金属槽盒应有不少于两点可靠接地。电缆沟或电缆由站外进入电气室的入口处,或电缆穿入控制室、配电装置室及有防火要求的间墙壁和地板处,其孔洞均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填封。电缆沟内应采取防火、排水和防止动物抓咬电缆的措施。电缆管进出口应设置防水及阻等动物进入管内的措施。700mm。监控系统并网光伏发电站的监控系统设计应按照国家规范和地方规范的要求执行。并网光伏发电站逆变器、跟踪器的控制应纳入监控系统。大、中型并网光伏发电站应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主要功能的基本要求如下:——应对发电站电气设备进行安全监控;——应满足电网调度自动化要求,完成遥测、遥信、遥调、遥控等远动功能;——光伏系统发电设备采集的数据应至少包括:光伏发电汇流设备、直流柜输出电压、电流、设备内温度;光伏组件表面上太阳辐照度;光伏阵列所在地区环境参数:气温、风速、湿度、水平面太阳总辐射等;光伏逆变器输出电压、电流、发电量、逆变器内部温度等;14GPS1h3kVA。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技术要求如下:1.22直流电流≤1.0%,直流功率≤2.0%。采用组串逆变器的光伏发电站直流参数监测点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配电柜的输入电流、电压和功率;变压器(就地升压变压器,以下同)1.2205直流功率≤1.0%;相不平衡等)和功率因数的实时监测应根据电网企业的要求设置;相不平衡等)和功率因数的实时监测应根据电网企业的要求设置;规定了数据的有效范围和无效数据的类型:表5有效数据范围注1:无效数据,是指数据固定在一个值、数据缺失、超有效范围的数据。注2:无效的突变数据,是指在气象环境参数稳定条件下,电气参数有超20%的突变。——光伏监测系统数据报表中应包含附录C中表C.1中的内容。7.10电力监控及安全防护系统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电力及安全防护系统设计应按照国家规范和地方规范的要求执行。8接入系统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接入系统设计应按照GB/T19964、GB/T29319、GB/T33593的要求执行,同时满足“就近接入、就地消纳”的原则。15监测数据辐照度W/环境温度℃组件温度℃风速m/s有效数据范围0~1300-40~+50-40~+800~40监测数据电流(A)电压(V)功率(W)击沉损失(%)有效数据范围0~(额定值+30%)0~(额定值+10%)0~(额定值+30%)0~1009防雷一般要求并网光伏发电站应根据雷电防护等级进行防雷设计。并网光伏发电站的光伏方阵、光伏发电单元其它设备以及综合楼等建(构)措施应满足表6表6光伏发电站各个防护目标的防雷措施防护目标防护措施防直击雷防雷击电磁脉冲光伏方阵√/汇流箱√√逆变器○√低压交流配电装置○√集电线路√√高压交流配电装置○√电气二次设备○√主变压器√√架空送出线路√/建(构)筑物√/注1:√:应设防直击雷保护/防雷击电磁脉冲措施。注2:○:当室外布置时,应设防直击雷保护/防雷击电磁脉冲措施。注3:/:不涉及相关要求。并网光伏发电站电气装置、设施的金属部件应进行等电位连接并接地。并网光伏发电站电气装置、设施的金属部件应进行等电位连接并接地。通讯及信号线路雷电防护宜采取屏蔽和合理布线措施。并网光伏发电站宜采用共用(联合)9.2光伏发电单元光伏方阵的防雷设计要求如下:——光伏方阵设备和线路应采取防雷击电磁脉冲的措施;——光伏方阵电气装置、设施的金属部件应与防雷装置进行等电位连接并接地;10Ω;——独立接闪器和泄流引下线应与地面光伏发电电气设备、线路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3000mm;——光伏方阵外围接闪针(线)宜设置独立的防雷地网,其它防雷接地宜与站内设施共用地网。1610消防系统设计一般要求(构筑物的消防设计应符合GB50016GB50794GB50116GB50140、GB50084以及GB50797的规定。建(构)筑物火灾危险性分类(构(构筑物及设备的防火GB50797(构(构(构筑物之间应设置防火墙。11给排水设计11.1一般要求并网光伏发电站给排水系统设计应符合GB50268、GB50014、GB50015以及GB50336的规定。11.2给水系统光伏组件安装场地宜设置固定水源,水源数量宜根据场地需要设置。光伏组件清洗系统和固定水源应保证与电气设施有足够安全距离。在非饮用水管上接出水嘴或取水短管时,应采取防止误饮误用的措施。在室外明设的给水管道,应避免受阳光直接照射,塑料给水管应有保护措施。排水系统排水管道最小覆土深度应根据道路的行车等级农光互补电站的雨水排水设施应充分考虑对光伏组件和大棚农业种植的影响,综合考虑设计12环境保护及安全防护环境保护GB3095GB3096光伏组件阵列不应造成周围环境光污染。光伏系统储能装置进行维护时,应考虑到对周围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应选用可回收利用、对环境无污染的材料。GB383817安全防护光伏系统的各项安全生产与工业卫生措施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执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室外电气设备应选取适用于本地湿热气候的产品。光伏系统的按照应牢固,并符合防风的相关规定。影响人身安全的光伏方阵安装场地应设置防滑格栅。GB503941818附录A(资料性)广西壮族自治区抗震设防烈度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级市抗震设防烈度见表A.1。表A.1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级市抗震设防烈度设区市烈度加速度分组县级及县级以上城镇南宁市7度0.15g第一组隆安县7度0.10g第一组兴宁区、青秀区、江南区、西乡塘区、良庆区、邕宁区、横县6度0.05g第一组武鸣区、马山县、上林县、宾阳县柳州市6度0.05g第一组城中区、鱼峰区、柳南区、柳北区、柳江县、柳城县、鹿寨县、融安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桂林市6度0.05g第一组秀峰区、叠彩区、象山区、七星区、雁山区、临桂区、阳朔县、灵川县、全州县、兴安县、永福县、灌阳县、龙胜各族自治县、资源县、平乐县、荔浦县、恭城瑶族自治县梧州市6度0.05g第一组万秀区、长洲区、龙圩区、苍梧县、藤县、蒙山县、岑溪市北海市7度0.10g第一组合浦县6度0.05g第一组海城区、银海区、铁山港区防城港市6度0.05g第一组港口区、防城区、上思县、东兴市钦州市7度0.15g第一组灵山县7度0.10g第一组钦南区、钦北区、浦北县贵港市6度0.05g第一组港北区、港南区、覃塘区、平南县、桂平市玉林市7度0.10g第一组玉州区、福绵区、陆川县、博白县、兴业县、北流市6度0.05g第一组容县百色市7度0.15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