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院教学工作基本规范_第1页
大学学院教学工作基本规范_第2页
大学学院教学工作基本规范_第3页
大学学院教学工作基本规范_第4页
大学学院教学工作基本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XXXX学院教学工作基本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教学管理,严肃教学纪律,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顺利完成学校各项教学工作,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特制订本规范。第二条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全校师生员工都应当关心和支持教学工作。教学工作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围绕高等教育的任务进行。第三条教学工作基本规范是实施教学管理,开展教学活动,评估教学工作和考核教学业绩的重要依据。第四条本规范所称的教学工作人员是指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学校、各教学单位等各级教学管理人员。第二章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文件第五条人才培养方案(以下简称“培养方案”)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也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第六条制订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一般程序是:在征求各院系及有关方面的意见、组织专家论证的基础上,由教务处根据学校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办学特色、发展规划等,提出学校修(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各教学单位根据原则性意见,组织本单位教学(学术、学位)委员会成员和相关专业教师,在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修(制)订本单位各专业的培养方案。经院(系)教学(学术、学位)委员会讨论审议通过后报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分管校领导签发后执行。第七条培养方案应具有相对稳定性,一般情况下,培养方案每四年进行一次全面修订。培养方案一经确定,必须认真组织实施。第八条培养方案的内容包括:专业名称及代码、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要求)、主干学科、学位课程、学制与修业年限、毕业条件、授予学位、专业教学周历表、专业教学计划表、专业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表、专业课程结构比例表等。第九条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执行专业培养方案、实现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各门课程选用与编写教材、组织教学、进行教学评价和管理的主要依据。第十条各教学单位必须针对列入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含任选课)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修(制)订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包括:课程简介、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建议、学习策略及指导、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教材和主要参考书、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教学内容等。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由主讲教师和课程负责人制订,报本单位教学(学术、学位)委员会研究审批后执行。第十一条所有课程的主讲教师授课前均须填写教学进度表与实验教学安排表。教学进度表与实验教学安排表要在授课前交到教师所在教学单位存档备查。第十二条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是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各教学单位应将其文本及执行记录完整存档。第三章教材管理第十三条任课教师应积极参与选订或编写教材,教材管理部门应确保课前到书。各门课程应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优先选用获奖教材、教育部规划或推荐教材和国家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所选用的教材原则上必须是近3年出版的教材。若没有适合的正式出版教材,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管理有关规定组织编写供内部使用的教材、讲义或实(见)习、实验指导书等,经各教学单位教学(学术、学位)委员会审定、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批准后使用。学校提倡编写具有我校特色的各类选修课教材,尤其是面向全校开设的体现综合素质要求的综合教育类课程教材。第十四条教材一经选定,必须严格按选用计划执行,任何人不得随意更换。第十五条教材征订、发放由教务处统一管理。第四章课堂教学第十六条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理论阐述准确、概念清晰、条理分明、逻辑性强、重点突出;不断更新授课内容,反映本学科或相邻学科的新成果、新进展;语言准确精炼,板书工整、图表正确;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倡采用启发式教学;随时注意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并及时在授课过程中进行调整。第十七条任课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好坏,各教学单位应选聘教学思想先进、工作态度端正、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与教学水平较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担任主讲教师。1.主讲教师。课堂教学实行主讲教师负责制。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或讲师及以上职称,通过岗前培训并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的教师符合主讲教师资格,主讲教师必须承担一半以上的课程教学时数。主讲教师除担任讲课外,还应参与辅导、批改作业、指导实验及与本门课程有关的其它实践性环节,并组织好本门课程的考核工作。2.新上岗教师。首次担任授课任务的教师,正式开课前应通过所属教研室组织的试讲,并经本单位审核同意,人事处审批,教务处备案后方可正式授课。试讲未通过者,不得承担授课任务。3.开新课教师。开新课教师是指在原讲授的课程之外首次开设其他课程的教师,开新课教师应对该新课程领域有较系统的了解和研究,积累相当数量的资料,熟悉课程标准(教学大纲),选定或编写了有一定质量的教材或讲义。第十八条教师应认真备课,备课中既要突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要抓好重点、难点,能够把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有机结合起来。第十九条教师授课时要有教案(提要本)或讲稿(备课本),注重仪表,使用普通话,将通讯工具关闭或置于无声状态。第二十条任课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不断改进授课方法和手段,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处理好本课程与先修课程、后续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第二十一条任课教师在执教期间应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做到不迟到、不提前下课、不自行更改上课时间或地点。因特殊原因须请人代课或调课时,必须经教学单位审核,教务处批准后方可实行,严禁擅自请人代课或调课。第二十二条任课教师必须确保课堂教学的严肃性、科学性,杜绝庸俗、不健康的内容进入课堂;在保证完成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所规定内容的前提下,可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和学科前沿问题进行适度拓展讲解新内容,但不得简单地将板书内容放到电子屏幕上。第二十三条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前,教师要精心准备好与多媒体显示配合的纸质教案,应通过屏幕显示与适当板书结合讲授。第二十四条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任课教师使用的课件应尽可能通过网络发布,供学生课后学习。第五章实验教学第二十五条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各教学单位应重视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积极开设一些具有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研究性的实验,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全面系统的培养。第二十六条实验课程应有完整的实验标准(试验大纲);应选用适当的实验教材或编写实验指导书,严格按实验标准(试验大纲)进行,指导教师不得随意减少实验项目或实验内容。第二十七条实验指导教师应在每学期首次实验前排出实验学生分组名单,并通知学生。指导教师应认真备课,做好预实验。实验前,指导教师应注意检查仪器设备的完好状况和药品的有效性,防止带故障操作,并进行相关安全教育。第二十八条实验进行时,教师必须现场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实验完成后,指导教师应督促学生按时写出科学规范的实验报告,并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等综合评定成绩。实验课程全部结束后,指导教师应将学生实验报告汇总成册,并交由实验室存档。第二十九条学校实验室按照理、工、医类和文科类(含音、体、美管辖专业)分类建设和管理。第六章作业和实验报告第三十条任课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给学生布置作业和实验报告。作业量应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而定,作业形式可多样化。每个实验项目应完成一次实验报告。第三十一条作业和实验报告原则上应全部批改。对配有辅导教师的课程,主讲教师应批改作业和实验报告的20%以上。第三十二条教师批改作业和实验报告要认真、细致、及时,对作业和实验报告中错误之处要督促学生予以纠正;对作业和实验报告潦草、马虎等情况应退回令其重做;对抄袭作业和实验报告者,除严肃批评外,还应给予每抄袭一次视作缺交一次作业和实验报告的处理,并加以记录。缺交作业和实验报告达全学期作业总量1/4的学生,不得参加该课程考试。第三十三条作业、实验报告成绩是评定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教师应做好平时作业、实验报告的成绩登记,并妥善保存。作业和实验报告成绩占平时成绩的比例,由各教学单位根据学校的要求并结合课程性质具体确定。第七章辅导答疑第三十四条辅导答疑是课堂讲授的重要补充环节,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全面掌握课堂讲授的内容。教师应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做好辅导答疑,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第三十五条辅导答疑一般以个别答疑为主,对普遍性的问题可以进行集体辅导。在辅导答疑时,要重视因材施教,注意发现与培养优秀人才;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热情鼓励,耐心辅导,并且对辅导答疑情况进行记录。第三十六条任课教师要认真做好辅导答疑工作,根据学科性质确定辅导答疑次数,辅导答疑的时间和地点应提前通知学生。第八章课程考核第三十七条课程考核分考试、考查两种方式。所有已开设的课程都应予以考核,考核方式必须符合培养方案的规定。考试课一般以闭卷笔试为主,也可采用开卷笔试、口试、机试等形式。考查课在课程结束后随堂安排考核,考查形式由任课教师设计并报请课程管辖教研室批准后执行。第三十八条每学期的课程考试一般安排在期末进行,即学期最后两周,具体考试时间由教务处统一安排。遇特殊情况,由各教学单位申报,教务处审核同意后方可安排考试。所有考试应按学校有关规定进行,以保证考试的严肃性。第三十九条每门课程的考试应编制A、B、C三套试卷及参考答案、评分标准,考试卷的选定由教研室在三套试卷中随机抽取或重新组配。第四十条命题要以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为依据,客观题型与主观题型要合理搭配,既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要考察学生的能力。命题数量应与限定时间相匹配,命题格式应规范化,统一使用教务处提供的格式。第四十一条开卷考试的试题不应含有可以从教材或其它允许携带的资料上直接抄录的内容;同一份试卷中不出现有重复的内容;不论开卷或闭卷考试,相邻两年试题的重复率不得超过20%。第四十二条命题工作按照《XXXX学院课程考核管理规定》执行。第四十三条试题(卷)在转送、印制、保管等过程中要遵守有关试卷的保密规定,确保试题(卷)安全性。第四十四条课程考试安排一旦确定,任课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改变考试时间或考试方式。第四十五条监考人员要严格履行监考职责,加强学生考试纪律教育。发现学生在考试中有不规或作弊行为,要当场取证。考试结束后把取证材料和书面报告一起报考生所在院(系),不得隐瞒或自行处理。第四十六条课程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卷面考试成绩折算而成。平时成绩一般占课程综合成绩的30%~40%,具体比例由开课各教学单位根据课程性质确定。平时成绩应以学生课内、课外完成学习任务情况评定,教师不能以调整平时成绩的做法降低或提高学生的课程综合成绩。第四十七条要坚持集体流水阅卷。阅卷教师要根据学校期末考试工作安排及时上报成绩,并将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原始成绩登记表、成绩登记表、试卷分析等课程档案报送课程所在教学单位教学秘书。各教学单位应将课程档案妥善保存,以便查阅。第四十八条各教学单位要组织对试卷的复核及抽检。查出问题应作好记录,由教务处及有关部门统一按相关规定处理。第九章第二课堂第四十九条第二课堂是指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各教学单位和学生组织的、面向学生主办的旨在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各类积极健康的活动。第五十条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各教学单位要按照《XXXX学院第二课堂管理办法》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第十章实(见)习第五十一条实(见)习教学的目的是巩固和加深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的掌握,训练专业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科学思维的能力。第五十二条实(见)习教学包括课程实(见)习、社会调查、教育实(见)习、生产实(见)习、毕业实(见)习等。各院(系)应认真制订年度实(见)习计划,落实实(见)习单位,选派实(见)习领队和指导教师并加以严格管理和考核。第五十三条实(见)习教学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和实(见)习场所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既可以班为单位集中安排,也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分散进行。无论采取何种形式组织实(见)习,都应当满足实(见)习大纲的要求,保证实(见)习质量,不得放任自流。第五十四条实(见)习领队必须由教学经验丰富,对生产实践熟悉、工作责任心强、有一定管理能力的教师担任。各院(系)必须提前确定实(见)习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第五十五条实(见)习出发前,指导教师应组织学生学习实(见)习大纲,介绍实(见)习计划及相关要求,并做好思想动员工作。第十一章课程设计与学年论文第五十六条课程设计是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正确的设计方法,树立正确的设计观点和设计思想,提高运算、绘图、文献检索、使用技术资料等基本技能和系统完整地表达设计成果的能力。各院(系)或教研室负责审定课题,做好课程设计指导的各项准备工作。学年论文是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年论文的写作,旨在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探讨和分析专业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撰写毕业论文进行必要的训练和准备。第五十七条指导教师负责编制、下达课程设计及学年论文选题,熟练掌握设计或创作的内容和方法,认真指导并对学生严格要求。第五十八条指导教师应仔细审阅学生的设计及创作,指导学生作好必要的总结,评定出成绩。第十二章毕业论文(设计)第五十九条毕业论文(设计)是人才培养的综合性教学环节。所有本科专业的学生都要在毕业前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各院(系)应根据《XXXX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规程》制订工作计划。各院(系)要根据专业特点,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和管理,要成立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组织与实施。第六十条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教师原则上应由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师担任,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要立足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基本教学要求,同时结合教育教学、生产、科研和社会的实际,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第六十一条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由院(系)负责组织具有指导资格的教师提供课题或由学生自主选题,经院系审核后形成课题指南,师生互选。课题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第六十二条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选题,拟定任务书,明确主要参考资料或社会调查内容,规定应完成的资料查询、文献综述、实验数据获取等。任务书应在开始毕业论文(设计)前下达给学生。第六十三条指导教师应负责指导学生做开题报告,开展调研、实验等各项工作;讲解收集素材的方法,提出设计撰写(设计)要求;提出毕业论文(设计)的修改意见;配合所在院(系)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中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保证工作进度和质量;检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包括设计说明书、计算统计资料、实验(社会调查)报告、图纸等是否符合学校规定;对所指导的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客观评价,写好书面评语及评定成绩,答辩前指导学生做好答辩准备等工作。第六十四条各院(系)应成立答辩委员会,制订具体的答辩规定,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答辩委员会按专业或学科设答辩小组,完成对学生答辩资格的审查,负责本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和成绩评定。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应在答辩前写好评语。第六十五条毕业论文(设计)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制评分,各院(系)要根据学校毕业论文(设计)标准,结合专业特点制订具体评分标准。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若有抄袭或剽窃,经院(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确认,取消其毕业论文(设计)成绩,并给予违纪处分。第六十六条各院(系)要在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结束后两周内,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登录及工作总结。同时院(系)按不超过毕业论文(设计)总量的5%评定院系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并报教务处,教务处负责汇编优秀毕业论文(设计)集。所有毕业论文(设计)资料由院(系)整理归档、妥善保存,并做好本院(系)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查工作。第十三章学籍管理第六十七条学籍管理包括入学与注册、课程修读、成绩考核与记录、学籍变动、毕业资格和毕业学位授予等。学籍管理要做到完整、准确、规范、及时。第六十八条教务处是学籍管理的职能部门,各院(系)负责做好本院(系)的学籍管理,并按教务处规定,按时上报学籍管理材料。第十四章教学研究第六十九条教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提高办学水平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学研究包括对教学规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教学管理等的研究。各教学单位应结合本学科的发展和实际情况,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精心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积极进行特色(重点)专业、精品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教学团队等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研究,积极探索多媒体在现代教学中的有效利用,努力推进考核方式的科学化和多样化,大胆推进教学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第七十条各教学单位应制订教学研究活动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每学期至少开展2次教学研究活动,并做好相关记录。各教学单位每学年应组织一次教学经验交流会,总结成果,提出下一学年教学改革计划和实施方案,表彰和奖励优秀成果。第十五章教学管理第七十一条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改进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研究并组织实施教学改革,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第七十二条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方案的管理、教学运行的管理、教学质量的管理与评价,以及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教学队伍、教学管理制度、本科教学工程等。第七十三条学校教学工作由院长全面负责,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主持日常工作,并通过职能部门统一调动学校各种资源为教学服务,统一管理教学工作进程及信息反馈,实现各项教学管理目标。学校党政一把手是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学校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教学工作,依据学校建设总体目标,编制学校教学改革和发展规划,确定学校各级教学管理目标。第七十四条教务处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在学校分管教学副院长领导下对全校教学工作进行组织和调度。学校各有关部门要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意识,明确各部门及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积极配合,互相协助,共同做好教学管理工作。第七十五条建立校、院(系)二级教学管理体制。学校侧重于目标管理和宏观管理,各教学单位侧重于过程管理和微观管理。教务处作为学校管理教学工作的职能部门,是一级教学管理机构,代表学校履行本科教学管理的职能;全面负责全校教学工作的目标管理和宏观管理,参与研究学校有关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负责制订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和有关教学规章制度;负责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负责教学经费的分配和管理;负责全校教学计划的组织实施、全校的考试管理、综合素质选修课的组织与管理;负责检查全校主要教学过程的实施、全校教学资源的调度,协调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各教学单位是二级教学管理机构,负责本部门教学管理、教学建设、教学研究等工作的具体执行和落实,依靠教研室等教学基层组织完成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及其他环节的教学任务,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各教学单位教学管理工作实行院长(主任)负责制,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是教学管理工作的直接责任人,教学秘书协助教学副院长(副主任)处理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第七十六条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要根据不同岗位的需要,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数量适中、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教学管理队伍;有计划地安排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和在职学习,掌握教学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提高管理的素质和水平;结合工作实际,有组织地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与实验;创造条件,开展国内外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相互考察、交流与研修,以适应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要求。原则上,一个教学单位至少配备教学秘书1名,较大规模的教学单位应增加1-2名。第七十七条教学文件、教务档案、教师业务档案、学生档案等是重要的教学档案,是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历史记录,是研究教育教学规律、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各教学单位都要重视教学档案的管理,按规定做好教学档案的收集、分类和保存。第十六章质量监控第七十八条教学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不断改善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内部因素(教师、学生、条件、管理等)和外部因素(方针、政策、体制等),通过科学的评价,分析教学质量,建立通畅的信息反馈渠道,从而营造并维护良好的育人环境,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第七十九条进行教学质量检查。要在学期始末和学期中间对教学工作进行常态化检查。制订有关教学质量项目的评估、评价、检查内容和办法,对各教学环节进行经常性检查,了解教学情况,并加强教学信息反馈过程的管理。第八十条全面开展教学工作评价1.教学工作评价主要包括学校、各教学单位总体教学工作评价;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见)习基地等专项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等。2.教学工作评价要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3.坚持教学工作评价经常化与制度化。把教学工作评价的目标与内容作为日常教学建设与管理的主要内容,实现教学工作评价与日常教学管理相结合。4.教学工作评价要和学校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相结合。通过评价调动教师和干部的积极性,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