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昭通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7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_第1页
云南昭通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7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_第2页
云南昭通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7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_第3页
云南昭通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7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_第4页
云南昭通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7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昭通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0年)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那么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那么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那么生而有不用也,由是那么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韭独贤董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那么生,弗得那么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那么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2.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2)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万钟那么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本文开头从“鱼”和“熊掌”说起,有什么好处?(2分)文中作者肯定的是哪种人?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2分)【参考答案】(2分)(1)通“德”,感激。(2)天性,天良。(4分)(1)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2)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与义就接受优厚的俸禄,这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2分)作者用“鱼"比喻"生"用"熊掌"比喻“义"通过类比,形象生动地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2分)答题例如:作者肯定的是舍生取义的人。现实生活中,舍生取义、见义勇为的人会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而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人会遭到人们的唾弃。(言之有理即可)(2015云南昭通)老妪与虎曾有老妪①山行,见一兽如大虫,羸然蚌步②而不进,假设伤其足者(A)o妪因即③之,而虎举前足以示妪(B)o妪看之,乃有芒刺在掌下,因为拔之。俄而虎奋迅阚吼(C)④,别妪而去,似婢⑤其恩者。及归,翌日,自外掷麋鹿狐兔至于庭者,日无阙⑥焉。妪登垣⑦视之,乃前伤虎也,因为亲族具言其事,而心异之。一旦,忽掷一死人,血肉狼藉,乃被村人凶者呵⑧捕,云杀人。妪具说其由,始得释缚。乃登垣伺⑨虎至,而语之日:“感那么感矣,叩头大王,己后更莫抛人来也。”(选自《唐语林校证》)①老妪:老妇人。②羸(1闻)然:瘦弱的样子。腔步:半步,相当于今天的一步。③即:靠近,走近。④奋迅阚(hdn)吼:大吼一声。⑤婢(kui):同"愧"愧感。⑥阙:空。⑦垣(yuan):矮墙。⑧呵:大声呵斥。⑨伺:等待。4.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1)有老妪山行山行(2)假设伤其足者假设••••••TOC\o"1-5"\h\z(3)乃前伤虎也乃(4)妪具说其由由••••5.以下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老虎因为老妇人替自己拔出脚掌上的芒刺,对老妇人心存感激,每天将捉到的麋鹿、狐狸、野兔等丢到老妇人家中报恩。.村里的凶徒杀了人,官府怀疑老妇人是凶手,欲将其抓捕,老虎来救老妇人,老妇人担忧老虎被抓,就登上矮墙对老虎说:“我很感激你,请你不要来救我了,赶快走吧。”C.文中的老虎通人性,懂得感恩,但它好心却办成了坏事。所以,我们感谢别人也要讲究方法,注重效果,防止适得其反。D.《黔之驴》中的虎让我们明白这样的道理:面对貌似强大的对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能取得胜利。《老妪与虎》中的虎让我们明白这样的道理」即使怀着美好的愿望做事,也要权衡利弊,考虑后果。.请把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5分)(1)妪看之,乃有芒刺在掌下,因为拔之。(2)因为亲族具言其事,而心异之。根据情境,在文中A、B、C三处各写一个句子,将虎此时要对老妇人说的话表达出来。(6分)【参考答案】(4分)(1)沿着山路行走(2)好像(3)竟然是(4)缘由、原因(3分)B(“凶者”不是指“村里的凶徒”,而是指老妇人被村里人当成凶犯。“老虎来救老妇人”以及老妇人对老虎说的话都不正确,应是老妇人登上矮墙等着老虎来,对老虎说“我对你的回报已是感激不尽,我现在要向你叩头,请以后千万不要再把咬死的人扔进来了。”)(5分)(1)老妇人看虎的前爪,脚掌上面扎了芒刺,就替它拔掉了芒刺。(2)老妇人就把这件事全部告诉了家族里的人,大家都感到非常奇怪。(6分)(A)例如:唉!自从脚上扎了刺,我连捕食都困难了。要是能遇上好人,我一定要请他帮我看看。(B)例如:您能帮帮我把脚掌上面的刺拔掉吗?(C)您是我的恩人,我一定会报答您的。(符合情理即可)【参考译文】曾经有个老婆婆在山里行走,看见一只野兽很象老虎,羸弱地迈着小步不能前进,好象是它的脚受伤了。婆婆因此靠近它,老虎举起前脚给婆婆看。婆婆看它的脚,是有芒刺扎在脚掌上,因此为他拔刺。不久老虎迅速地跃起高声吼叫,拜别婆婆离去,似乎有感谢恩德的意思。回家后,第二天,从外面丢进些麋鹿狐狸和兔子到庭院里来,没有一天空缺的。婆婆登上墙看,是以前受伤的那只虎,因此给家族亲戚详细地说那件事,心里觉得老虎很是奇异。一天,忽然丢进一个死人,血肉模糊,于是被村里的人们呵责并抓捕起来了,说她杀了人。婆婆详细说明老虎知恩报恩的事,才得以被松绑。便登上墙等老虎来到,对它说:“感恩就感恩吗,叩头大王,今后不要再抛人进来啊!”(2013云南昭通)【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那么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许衡①字仲平,怀之河内②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悟非凡,他日必有大过③者,吾非其师。”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④三师,稍长,嗜学饥渴,然遭乱世,且贫无书。尝从日者⑤家见《书》⑥疏义⑦,因请寓宿⑧,手抄归。既逃难徂彳来山,始得《易》王辅嗣说⑨。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而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假设。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注释:①许衡:元初大臣。官至集贤大学士。②怀之河内:怀,怀州。治所在河内(今河南沁阳)。③过:过人之处。④更:更换。⑤日者:古时称占卜的人。⑥《书》:也叫《尚书》,《书经》。⑦疏义:指为古书旧注所作的阐释。⑧寓宿:指在别人家借宿。⑨《易》王辅嗣说:王辅嗣对《易》的解说。11.解释以下加点词的意思。(2分)TOC\o"1-5"\h\z(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2)师谓其父母曰谓••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2分)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两那么短文的主人公幼时读书的经历极为相似:因家贫,都做过的事。因求名师难,【甲】文中的“余”曾经;【乙】文中的许衡曾经“更三师”。因遭逢乱世,许衡又多了的经历。两人都格外珍惜学习的机会,发奋读书,最后都学有所成。(3分)如果将【乙】文第二段删去,是否会影响我们对许衡的优秀品质的认识?请说说你的意见。(3分)【参考答案】(2分)⑴假(借)⑵谓(对,告诉)••(2分)抄完后,小跑着送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3分)抄书学习到百里外求师(或“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逃难(或“离乱”)(每空1分)(3分)会影响。因为第二段表达了许衡宁愿忍受口渴的煎熬,也不愿意偷摘路旁树上的梨解渴这件事。表现了许衡正直、严于律己,、绝不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的高尚品质,也才能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许衡的优秀品质。(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参考译文】【乙】许衡,字仲平,怀州河内人,世代务农。自幼就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七岁入学,老师交给学生剖章析句,许衡问他的老师说:“读书是为了干什么?”老师说:“为了科举考试中举!”许衡说:“就为了这个吗?”老师大为惊讶。每次叫他读书,他都要问书文的旨义。时间长了,老师对他的父母说:“这个孩子聪明非凡,将来有一天肯定能远远超出常人,我不适合当他的老师。”于是告辞离去,许衡的父母极力挽留也没能留住。像这样共换了三任老师。逐渐长大之后,许衡嗜好读书如饥似渴,可当时遭遇天下大乱,且家里贫穷,没有藏书。后来逃难到徂徐山,才开始得到王辅嗣对《易》的解说。许衡曾经在酷暑天路过河阳,渴得很厉害,道旁边有棵梨树,大家都争着摘梨吃,唯独许衡在树下正身独坐,神情自假设。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摘梨吃,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而拿来吃,是不可以的。”那人说:“世道混乱,这棵树是没有主人的。”许衡回答:“梨树无主,我的内心难道也没有主人吗?”(2013云南昭通)食喻国朝尚书刘南垣公①,告老家居。有直指使②者,以饮食苛求属吏③,郡县患之。公日:“此吾门生,当开谕之。”俟其来款④之,日:“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饭,能对食乎?”直指以师命,不敢辞。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少顷,佳肴美耘,罗列盈前,不能下箸⑤。公强之,对日:“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日:“可见饮馔原无精粗,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直指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飨⑥责人。【注释】①刘南垣公:指曾任明朝尚书的刘麟。②直指使:官职名。③属吏:部下。④款:款待。⑤箸:筷子。⑥飨(sun):本指晚饭,这里指饭食。.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1)俟其来款之(2)无人治具••(3)自朝过午(4)直指谕其训(1(1)俟其来款之(2)无人治具••(3)自朝过午(4)直指谕其训治具:朝:谕:.以下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刘南垣公曾在朝中担任尚书,后告老还乡,当他听说自己的一个学生做官以后常因饭菜不合口味而责难部下时,他就出面开导,让其知错而改。B.直指使食甘履肥、挑剔饮食是因为他没有挨过饿,刘南垣公让他饿了一个上午,才拿出粗食给他吃,他照样吃得很香甜。C.本文人物描写非常精彩,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手法,寥寥几笔就将刘南垣公的老成持重、直指使的年少轻狂刻画得栩栩如生。D.这篇文章启示我们,从来没有吃过苦的年轻人,应该有意识地把自己放在艰苦的环境里锻炼,这样有利于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2)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刘麟教育学生的过程及结果,并对他的教育方法进行评价。(6分)过程:结果:评价:【参考答案】(4分)(1)等(2)下厨张罗(或做饭.)(3)早晨(4)明白、悟出(2分)(C)(6分)(1)(3分)对饮食特别讲究,百般挑剔,常因菜饭不合味责骂部下,郡县长官接待他都感到担忧。(2)(3分)饥饿时饭菜易做易食,饱时饭菜难做难吃,美味也不易下咽啊。这是所处不同才这样的啊!(6分)过程:诚恳挽留直指使吃一顿饭,故意拖延时间,让直指使感到非常饥饿时,用粗糊的饭食招待他。当他吃饱后对着丰富的美食再也无法下咽时,不失时机地开导他。结果:直指使明白老师这样做的良苦用心,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后来再也不敢因为饮食而责难部下了。评价例如:刘麟的教育方法非常独特,他巧妙地让学生亲身经历先挨饿再饱食的过程,自己悟出错误,然后虚心改过。这种方法比严厉批评或直接指出错误更容易让人接受。【参考译文】曾任工部尚书的刘麟,告老还家。(当地)有位直指使,对饮食特别讲究,他百般挑剔,常常因此苛求部下,郡县的长官(每逢接待他)都感到担忧。刘麟说:“这个人是我的学生,应该开导他,让他明白事理J等到有一天直指使前来拜访,刘麟招待他,说:“老夫本想设宴款待,又怕误你公事,就只备了一顿便饭。不过老伴出门去了,无人下厨张罗,家常饭,吃得下么?”因为是师命,直指使不敢推辞。从早等到过午,饭也没端出来,直指使饿得实在难忍。等到饭菜端出,只有一盆脱壳粗米和一盆豆腐。直指使一连吃了三碗饭、三碗豆腐,觉得吃的很饱。不一会儿,金盘玉碗,里面盛着海味山珍,摆满一桌,放在(直指使)面前,(但因为刚才吃饱了,)无法下筷。刘麟执意劝菜,直指使(为难地)说:“我确确实实已经吃得过饱了,再也不能吃了。”刘麟微笑着说:“可见饮食原本没有精致和粗劣的区别,饥饿时容易吃出饮食的美味来,饱时就很难吃出美味了,这是具体情形所造成的J直指使认为老师教训的很对,从此,他再也不敢因为饮食而责难他的部下了。(2012云南昭通)【甲】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那么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愁愁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口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乙】蜘蛛杀蛇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蛇复昂首待之。蜘蛛引丝疾上,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下①,踞②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蹙③其脑,果腹而去。③蹙(gu)③蹙(gu):吸饮。【注释】①飙下:带着一股风跳下。②踞:趴。.解释以下加点词。(2分)A.A.有好事者船载以入••B.虎大骇,远遁C.果腹而去••D.蜘蛛引丝疾上A.有好事者船载以入A.有好事者船载以入••B.虎大骇,远遁C.果腹而去••D.蜘蛛引丝疾上好事遁果腹疾.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4分)(1)驴不胜怒,蹄之。(2)蛇复昂首待之。.填空。(4分)(1)【甲】文中老虎对驴的认识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从“A”到“觉无异能者”,再到“B"o【乙】文"如是者三四次”中的“是”指代的具体内容是:“C”o(请用选文原句填空)(2)甲、乙两文都写了动物斗争的过程,但描写方法不同:甲文侧重描写虎的A;乙文侧重描写蜘蛛的B。.驴和蜘蛛的斗争过程,引人深思。请任选其中一种,说说你从它身上得到的启示。(2分)【参考答案】(2分)A.喜欢多事;B.逃跑;C.吃饱肚子;D.飞快(迅速)(4分)(1)驴不能忍受(或“禁不住”)愤怒,用蹄子踢虎。(2)蛇又昂着头等待着(吃)蜘蛛。(4分)(1)甲文:A以为神B技止此耳;(各0.5分)乙文:C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蛇复昂首待之。蜘蛛引丝疾上,还守其网。(1分)A心理,B动作。(各1分)(2分)例如:从驴的身上我们得到的启示:(1)生活中我们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弱点;(2)人有真才实学,才不至于使自己陷入困境。从蜘蛛的身上我们得到的启示:(1)只要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就能克敌制胜,弱者也可以战胜强者;(2)弱有所长,强有所短,弱者只要相机而动,善于斗智,攻其不备,也能出奇制胜。【参考译文】【乙】曾经看见一只蜘蛛,在墙壁之间布网,离地大约二三尺(高),一条大蛇从它下面经过,抬起头想吞食蜘蛛,(它顺势往上)而高度略微差一点。时间长了,蛇将要走了,蜘蛛忽然(垂丝)悬挂而下,将自己吊在半空中,好像要追赶蛇。蛇发怒,(又)回过头来想要吞掉它;蜘蛛便顺着丝飞快地往上爬。时间长了,蛇又要走了,蜘蛛又从蛛丝上悬下来,蛇又抬头想吃它,蜘蛛又回到它的网中。像这样做了三四次。蛇感觉稍微有点疲倦,将头趴到地上。蜘蛛趁着它不注意,迅速奋身下来,蹲在蛇的头上,拼死不动。蛇疯狂地跳跃颠颤摔打(身子),直到死掉。蜘蛛就吸饮它的脑髓,吃饱后(就)离开了。(2012云南昭通)【甲】陈涉世家(节选)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断。靳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靳以东,攻锋、赞E、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日:“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乙】信陵君窃符①救赵至邺②,矫③魏王令代晋鄙④。晋鄙合符,疑之,举首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⑤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⑥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⑦,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注释①符:兵符,征调兵将用的凭证。②邺:地名。③矫:假传,诈称。④晋鄙:魏国将领。⑤单车:指单单有乘坐的车辆,没有跟随的士兵,犹言单车匹马。⑥朱亥:市井一位屠夫,勇武过人。袖:在袖子里藏。⑦勒兵:约束,整顿军队。10.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4分)(1)广故数言欲亡亡:(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会计:••(3)公子遂将晋鄙军将:(4)独子无兄弟,归养归养:♦♦.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2)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甲】文中,吴广为什么“故数言欲亡”?(2分)请仿照例如,在【甲】文中找出陈胜所做的三件事,并简要说明陈胜作为领袖人物所具备的素质。(3分)例如:助广杀尉一一善于把握时机【甲】文中的吴广与【乙】文中的朱亥在性格上有什么共同点?(2分)【参考答案】(4分)(1)逃亡,逃跑(2)集会商议

(3)带着,率领(4)回去奉养父母(4分)(1)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2)于是他们就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为的是依从人民的愿望。(2分)刺激将尉责打自己,使戍卒站在自己一边。(3分)召令徒属一一善于发动群众;假托扶苏项燕一一善于利用有利因素;自立将军一一有决策能力;派部下开辟战场一一善于指挥(或有军事指挥才能);建立政权一一有政治才能。(写出三件即可)(2分)都勇武过人,处理问题坚决果断。【参考译文】【乙】到了邺城,假传魏王的命令代替晋鄙。晋鄙合了兵符,对此感到怀疑,举起手来注视着公子,说:“现在我统率十万大军,驻扎在边境上,这是国家交给的重任。如今你单车匹马来接替我,这是怎么回事呢?”想要不听从(命令)。朱亥拿出袖子里藏着的四十斤重的铁锤,用锤子打死了晋鄙。公子于是统率了晋鄙的军队。整顿队伍,给军中下了命令,说:“父子都在军中的,父亲回去。兄弟都在军中的,哥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