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读课文十分钟(模拟课堂)试讲稿教学设计参考(第1-8单元共19篇课文)_第1页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读课文十分钟(模拟课堂)试讲稿教学设计参考(第1-8单元共19篇课文)_第2页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读课文十分钟(模拟课堂)试讲稿教学设计参考(第1-8单元共19篇课文)_第3页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读课文十分钟(模拟课堂)试讲稿教学设计参考(第1-8单元共19篇课文)_第4页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读课文十分钟(模拟课堂)试讲稿教学设计参考(第1-8单元共19篇课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语文教师面试招聘暨赛课十分钟试讲(模拟课堂)教学设计参考精编版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8单元全册精读课文此文档结合最新部编教材,依据新课程标准,基于本人发布的试讲通用模板,按照模板下的“教学五环节”流程,对四年级下册的精读课文进行细致解读,提出合理化的十分钟左右的试讲教学指导建议,有理论可依,有模板可循,有建议可直接为我所用,与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高度吻合。教学设计紧扣课后思考题,落实语文要素,对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参加试讲教学活动有很好的指导价值和借鉴意义,同时还特别适合于报考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和小学语文教师编的学员学习使用。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1-8单元)19篇精读课例部编版小

2、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读课文(模拟课堂)试讲稿教学设计参考基于模板下的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试讲(十分钟左右)重点课文教学设计参考说明此文档结合最新部编教材,依据新课程标准,基于本人发布的试讲通用模板,按照模板下的“教学五环节”流程,对中高年级的精读课文进行细致解读,提出合理化的试讲教学指导建议,有理论可依,有模板可循,有建议可直接为我所用,对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参加试讲教学活动有很好的指导价值和借鉴意义,同时还特别适合于报考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和小学语文教师编的学员学习使用。具体模板可在百度文库搜索以下文件名:1.小学语文试讲通用模板精编超越梦想版(适用于教师考编逆袭和一线教师赛课)2.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

3、试(教师考编)模拟课堂(试讲)通用模板(绝对实用)3.小学语文教师考编试讲不同文体通用模板(精编版内部使用)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精读课文“五环节”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精读课文,深入感悟四、研读品读,体会表达五、总结迁移,尝试运用1/117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读课文(模拟课堂)试讲稿教学设计参考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读课文试讲稿目录第一单元.42乡下人家试讲教学设计.43天窗试讲教学设计.10第二单元.165琥珀试讲教学设计.166飞向蓝天的恐龙试讲教学设计.217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试讲教学设计.27第三单元.329短诗三首试讲教学设计.3210绿试

4、讲教学设计.3811白桦试讲教学设计.43第四单元.4813猫试讲教学设计.4814母鸡试讲教学设计.5415白鹅试讲教学设计.61第五单元.6716海上日出试讲教学设计.672/117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读课文(模拟课堂)试讲稿教学设计参考17记金华的双龙洞试讲教学设计.73第六单元.8018小英雄雨来试讲教学设计.80第七单元.8722文言文二则之囊萤夜读试讲教学设计.8722文言文二则之铁杵成针试讲教学设计.9223“诺曼底号”遇难记试讲教学设计.98第八单元.10525宝葫芦的秘密(节选)试讲教学设计.10526巨人的花园试讲教学设计.1113/117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读

5、课文(模拟课堂)试讲稿教学设计参考第一单元2乡下人家试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构、冠”等10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会写“屋檐、构成”等14个词语2.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文内容,能和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一处景致。3.能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试讲环节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歌曲音乐导入:1.【播放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2.师:同学们听过这首歌吧,这首歌叫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今天我们就踏上乡间小路,哼着乡间小曲,嗅着乡间花香,开始我们的乡间之旅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出

6、示课件,检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落实识字目标。】1.自学反馈识字写字。(1)强调字音。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预习,老师来检查一下。请看这些词语,谁来读一读?你读。好,字正腔圆,声音洪亮,平翘舌区分的很清楚。4/117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读课文(模拟课堂)试讲稿教学设计参考同学们注意,“率”这个字是多音字,在文中“率领”表示带领、带头,读“shuai(四声)”。不要读错,跟老师齐读两遍。好,铿锵有力!(2)指导书写。注意写字要细心,短撇位置要留心,如,“谐”“白”字短撇不能丢:“饰”,右边短撇要盖住横。2、整体感知(1)教师提出初读要求:请大家打开课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读后思考,乡下人家

7、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个词说说你的感受?预设:美好朴素别有风趣舒适独特迷人(2)教师追问: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你能从文中找到这句话吗?预设:文中第七自然段:“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三、精读课文,深入感悟【落实思考练习题一】1.师:课文中,作者用优美的文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又一幅的乡村风景画,同学们默读课文1-6自然段,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想一想,如果给课文配画,你觉得可以画几幅?试着给每幅画取个名字。2.生自读自悟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引导相机梳理预设:一是可以按照景物位置来提炼关键词,给场景配画、取名,如,“屋前瓜架,门前鲜花,屋后绿竹

8、,林中鸡群,河中戏鸭”院落晚餐、月夜睡梦等;二是可以抓景物特征给场景配画、取名,如,“瓜藤攀架,鲜花绽放,绿竹成荫,雨后春笋、鸡鸭觅食、谈天说地、月明人静”等。3.教师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指着板书),一下子就找出了风景画中的主角,而且同时把课文的内容也梳理清楚了。同学们看(指板书),这些事物在乡下是很常见的,但他们在作者的笔下却变得那么不平常,难怪作者会在课文最后说:“(出示最后一句话)”,我们再来一起读!5/117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读课文(模拟课堂)试讲稿教学设计参考四、研读品读,体会表达(二)【落实思考练习题二】1.过渡:那我们沿着乡间小路去寻找你所喜欢的独特、迷人的风景吧。2.

9、出示自学提示:默读1-6自然段,找到你最感兴趣的那一处乡村风景,把能表现这一处风景独特、迷人的语句勾画下来,在句子一旁做做批注。一会儿,交流一下自己勾画的句子,并谈谈喜欢的原因。3.学生自读自悟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点拨预设一:屋前瓜架生1:我特别喜欢这一句“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同学们先看书读,找到这个句子)师:说说你的感受?生2:我觉得作者将高楼前的冰冷、严肃、单调的石狮子、大旗杆与充满生命力的藤和叶对比突出了瓜的可爱。师:你不仅读懂了课文,还关注了作者的写作手法,真了不起,你把它美美地读一读。(生读)师:

10、这句话写得真好,谁还有补充?生3:我体会到乡下人家房前瓜架颜色丰富、数量多、种类多、形状不一,很有生活气息,让人很容易亲近。师:高楼大厦门前蹲着的石狮子,竖着的大旗也很可爱,我们要把它搬到乡下人家屋子前,你感觉怎样?(不协调)正因为有这别有风趣的装饰,我们才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独特和迷人,我们再来读读这些句子吧!(生齐读)师小结:乡下人家的景色是它所独有的,在其他地方是看不到的!所以作者赞叹道:(出示最后一句,齐读。)预设二:门前鲜花生1.我特别喜欢第二自然度第一句话描写门前鲜花的句子。门前不仅有瓜果还有许多鲜花盛开,景色更美了。6/117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读课文(模拟课堂)试讲稿教学设

11、计参考师:看来你已经被这些花给陶醉了。那谁能找到这句话中的一对反义词?作者为什么要说“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呢,“朴素”在哪?“华丽”在哪?生2:这些花在我们平时生活中随处可见,虽然不名贵很朴素,可是它们在农家开得很鲜丽,所以带着几分华丽。师:再仔细读一读这句句子,“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是什么意思?预设生:我感觉这些花是按照季节的先后,有顺序地开放的。师:同学们真厉害,能通过文字理解“依着时令,顺序开放”。仔细看;我们再一起来感受(出示有四幅花和句子的画面):春天来了,土墙边的(芍药花开了);夏天到了,泥土地上(凤仙花开放了)秋天到了,院落旁的(鸡冠花还在盛开),冬天来临,墙角边的(大丽菊叶绽开

12、了笑脸)。师:看了图片,你发现了什么?生1:一个季节一个季节地开放(是呀,原来这就叫做“依着时令”)生2:一种花开完,另一种花又开了。(这就是“顺序开放”)就是这样,按照不同的季节,不同的花依次开放,就是(学生读)(出示点红的字体:依着时令,顺序开放)。师:带着你的感受和理解,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齐读)预设三:屋后翠竹导入:乡下人家不仅门前有四季鲜花,屋后还有一片翠呢!有哪些同学特别喜欢这一处美景的?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屋后的翠竹?(出示句子)预设:A“探”字写出了春笋快速生长的样子。B用了拟人手法。C我似乎看到了一个个淘气、顽皮的“笋娃娃”。(那么多的“笋娃娃”一下子蹦到了我们面前,我们一起来

13、读读这个句子。生齐读)师:多有好奇心、多么可爱的笋娃娃啊!你真的只看到一个吗?生:不,有很多个。师:你是从书本上的哪个词语中体会到的?7/117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读课文(模拟课堂)试讲稿教学设计参考生:成群。师:这么多淘气、有好奇心的笋娃娃,一下子蹦到咱们面前啦。(请你来读一读这生动活泼的场面)预设四:谈天说地导入:刚才我们通过抓住“探”“成群”等关键词语字体会到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的风景,同时感受到句子的生动形象,那同学们请看这一句,你又有什么样疑问或感受?(出示文中句子: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生谈感受。师启疑:我们平时吃饭都是狼吞虎咽地吃,津津有味地吃,那老师想

14、问问大家,这里为什么说是“天高地阔”的吃饭呢?预设: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搬到门前,视野天高地阔。再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谈的内容天高地阔,吃的喝的天高地阔。所以不能换成津津有味,狼吞虎咽。师小结:在院子里吃饭,虽然是城市的人们无法实现的事情,但是在夏天的农村却经常见到,这真是一种天高地阔的享受啊!真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啊!同学们把这句话齐读一遍。五、总结迁移,尝试运用1.过渡:还有喜欢乡下人家别的风景的吗?预设:生1:我喜欢威武的鸡爸爸,带领着负责的鸡妈妈和好学的鸡宝宝嬉戏、觅食,感觉到连乡下的动物们生活的都很快乐,家庭很幸福。生2: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乡下人家

15、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生3:我喜欢秋天纺织娘的歌声,因为它能送人们进入甜美的梦乡。2.师小结:这么多的独特迷人景物这是让人流连忘返,其实咱乡下的风景还多着呢!想看看吗?【多媒体展示:配合乐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出现图片:金灿灿的菜花、8/117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读课文(模拟课堂)试讲稿教学设计参考绿油油的麦田、流淌的小河、竞相开放的桃花梨花、扑鼻的花香、温情的小院别有风情的瓜架、悠闲的鸡鸭】3.布置作业:我们一起欣赏了乡村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色,想象乡下的冬季又会为我们呈现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课下请同学们用一段话写下来。这节课就上到这儿,同学们下课。

16、9/117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读课文(模拟课堂)试讲稿教学设计参考3天窗试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慰、藉”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卜”,会写“慰、藉”等11个字,会写“慰藉、扫荡”等12个词语。2.默读课文,理解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的原因。3.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天窗带给孩子们的快乐。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讲环节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落实思考练习题一】1.图片导入:课件出示江南老屋的天窗图片2.引语:(1)同学们,请看这一组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3)设疑:看到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吗?(什么是天窗?有什么用?)(4)引导:同

17、学们带着刚才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1-3自然段,读后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预设: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天窗”。开天窗是为了让屋子里光线更亮些。(5)过渡语:这样一扇简陋的,只能透些阳光和空气的天窗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茅盾爷爷写下这篇文章呢?这小小的一方空白又对他意味着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10/117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读课文(模拟课堂)试讲稿教学设计参考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学反馈【教师出示课件,检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落实识字目标。】识字写字。(1)强调字音。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预习,老师来检查一下。请看这些词语,谁来读一读?你读。好,字正腔圆,声音洪亮,

18、平翘舌区分的很清楚。同学们注意,“慰藉”的“藉”读作“ji”。不要读成j,跟老师齐读两遍。好,铿锵有力!(2)指导书写。鹰:半包围结构。广字头的横画不宜太长,“隹”的第一、四横笔右端超出“广”的右侧。“鸟”的头部需扁些,短撇起笔在横中线,第三笔点在竖中线,竖折折钩不宜太宽。2、整体感知(1)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2)指生回答预设: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3)引导学生理解“慰藉”是什么意思?(预设:安慰).三、精读课文,深入感悟【落实思考练习题二、三】(一)研读第五自然段1.引入:(课件出示: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这句话在

19、文中出现了几次?是什么时候?(指名交流)预设:两次,分别是下雨天和晚上。2.师:这位同学,你来读第4、6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孩子们此11/117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读课文(模拟课堂)试讲稿教学设计参考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把最能表现孩子们心情的词语标出来。(抓关键词句“顶、偏就不许、逼着、休息、忘不了,偷偷地,跟着木板窗的关闭,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等词语体会孤独、苦闷。)3.过渡:屋子,被关上了,天窗,却无法关上;身体,被锁住了,想象却无法锁上!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5、7自然段,请用横线和波浪线分别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生自读自悟4

20、.精读雨天,理解慰藉(1)师“”同学们看第5自然段,此时孩子们还是苦闷、孤独的吗?孩子们是怎样从天窗中获得“慰藉”?谈谈自己的感受。(2)组织交流雨:卜落卜落跳,体会到孩子情绪的“轻快”。教师引导相机点评:强调读音,联系上下文猜测,是一种怎样的跳?让学生尝试用双手弹击桌面的方式表现“卜落卜落”的声音,体验语言的节奏,让学生领悟到表示声音的词语中就蕴藏着情绪。闪电:一瞥,很快的瞄了孩子们一眼,体会闪电在和孩子们挤眼睛聊天,也可能是闪电在“戏弄”孩子们、“挑逗”孩子们教师引导相机点评观察字形,猜测“瞥”的意思,闪电一“瞥”写出了什么?引导学生想象:闪电可能会对孩子们说些什么?教师相机点评:表示动作

21、的词语中也藏着情绪。教师指导朗读,读出语言中的情趣和轻快,并相机小结:此时的天窗就像是一个瞭望口,让孩子们的情绪慢慢发生了变化。师引导:风雨雷电猛厉地扫荡作者没有具体描写,想象一下,这会是怎样的一个画面?你想象到:这雨,_这风,_这雷,_这电,_是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12/117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读课文(模拟课堂)试讲稿教学设计参考教师小结:此时的天窗就像是一个放大镜,让原本的无聊一扫而光,让孩子们内心充满了无比兴奋、激动!指导朗读,感受短句子的节奏感和力量感。此时孩子们的想象是怎样的?作者用了一个非常有意味的词语,结合学生回答,出示语句: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引导学生质疑

22、辨析:为什么通过天窗感受到的威力,要比露天真实感受到的大十倍百倍?你觉得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这种表达好,还是用“丰富”表达好?组织交流:因为想象是轻快的,所以用“锐利”;因为想象是威猛的,所以用“锐利”;因为想象将自己内心的苦闷完全释放出来了,所以用“锐利”向深处探究,鼓励学生个性化思考,体会到天窗中所见是有限的,但却给看不见的世界带来无限想象的空间;天窗就像放大镜,放大了我们的想象力,调动我们各种感官、使我们对风雨的感受更加敏锐、丰富。如果用“丰富”就不能将这些内在的情感表达出来。(3)教师总结:正是这样锐利的想象,让孩子们感受到天窗带来的快乐。所以,孩子们都认为(出示课件)齐

23、声朗读“唯一的慰藉”一句。(二)学法迁移,研读第七自然段,体会“慰藉”1.梳理学法,迁移运用:刚才,我们抓住语段中关键动词,体会到作者蕴藏在语句中的情感,这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这样读书,才会越读越有趣,越读越有味。2.过渡:在夜晚时,孩子们透过天窗的想象还是“锐利”的吗?同学们快速默读第7自然段,孩子们夜晚中的想象是怎样的?尝试用一个词来概括。预设:美丽神奇3.师:孩子们如何从一块小小的玻璃中看到“美丽神奇”的夜空呢?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体会到的?请同学们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抓住关键词批注自己的感受。学生自读自悟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预设:生1:从“一粒星”“一朵云”“无数星”“无数云彩”等

24、词语感受星空的神奇浪漫;从由一颗到无数的数量变化,感受乡下孩子想象的丰富、活泼以及想13/117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读课文(模拟课堂)试讲稿教学设计参考象时情绪的高涨。教师相机小结:表示数量的词语也蕴藏着情感。生2:从“闪闪烁烁”“可爱”“奇幻”等词语,由暗淡想到夜空的“可爱”与“奇幻”,体会到孩子们想象时的陶醉。教师相机小结:原来形容词中也能蕴藏着丰富的情感。生3:从三个“似的”“也许是”感受到孩子们想象时的新奇和神秘。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扩展想象:从“掠过的一条黑影”你还可以想象到“这条黑影”可能会是什么?4.同学们想象真是美丽而神奇啊!如果你就是夜晚在屋子里的一个孩子,你会透过天窗想象

25、到哪些?5.教师小结:此时的天窗就像是万花筒,读着课文中这些关键词句,孩子们那份陶醉、那份兴奋、那份新奇就流到我们心里了。难怪孩子们都认为(出示课件)让我们再来齐读“唯一的慰藉”一句。四、总结迁移,尝试运用1.情感升华师:刚才,我们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知道孩子们透过天窗想到了外面不一样的精彩世界。天窗让孩子们看到了更阔达、更复杂的雨景;天窗又让孩子们看到了更真切、更确实的夜景。所以,作者在课文的最后这样写道(出示课文最后一段),集体朗读。2.总结全文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一种古老的房屋设计天窗;感受了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慰藉;学习了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紧扣关键语句品悟情感。感谢茅盾爷爷为我们打开了一

26、扇人生的智慧之窗。希望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认识更广阔的的世界。3.布置作业(1)小练笔。雾天、雨天、雪天,透过玻璃窗看着外面的世界,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选择一个情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习运用第7自然14/117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读课文(模拟课堂)试讲稿教学设计参考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文段中用上“也许也许也许”的句式。(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15/117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读课文(模拟课堂)试讲稿教学设计参考第二单元5琥珀试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会写“怒、吼”等15个字,会写“怒吼、松脂”等15个词语。2.能提出自己

27、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3.理解作者推测这块琥珀形成的依据。4.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试讲环节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故事导入:1.(师复述课文14-17自然段):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天,在大海边,有个渔民带着孩子走过海滩,那孩子赤着脚,他踩着了沙里的一块硬东西,就把它挖了出来。“爸爸,你看这是什么?”他爸爸接过仔细地看了看,“这是琥珀(相机板书课题)”他高兴地说:“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个蜘蛛,一个苍蝇,这是很少见的。”2.(课件出示一组琥珀图片)这就是琥珀,其浑然天成的古朴庄重之美,温润中透出典雅之气,深受人们的喜爱,被誉为“蕴藏古史之宝”。它是怎样形成的呢?请

28、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19页阅读链接,从中寻找答案。3.师:同学们都读完了,想必都知道答案了。那这节课我们就随着作者的推测,去了解这块琥珀形成的传奇故事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6/117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读课文(模拟课堂)试讲稿教学设计参考【教师出示课件,检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落实识字目标。】1.自学反馈识字写字。(1)强调字音。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预习,老师来检查一下。请看这些词语,谁来读一读?你读。好,字正腔圆,声音洪亮,平翘舌区分的很清楚。同学们注意,“湃”字要与“拜”区分开来,读“pi”,不要读成“bi”,跟老师齐读两遍。好,铿锵有力!(2)指导书写。“番”字的上面部分不能

29、写成“采”。“辣”字左边“辛”的竖要变成竖撇。“餐”字笔画多,上部应缩小,下部“食”的撇捺舒展起到上托下覆的作用。跟老师一起书写一遍,把字形写对。2、整体感知师:学习了生字、词语后,再次走进课文。边默读课文边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预设:课文先写这块奇异的琥珀形成的过程,再写琥珀被发现,最后写琥珀的特点和价值。.三、精读课文,深入感悟【尝试提出问题,落实单元训练目标】1.(课件出示琥珀图片)引导: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看到这两只小动物,你能想象到怎样的情景?预设:透明;里面包裹着一只小苍蝇和一只蜘蛛;在它们的腿周围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挣扎了很久。2.过渡:这是你们的

30、想象,科学家们是怎样推测的呢?请看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1)比较“推测”与“知道”。17/117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读课文(模拟课堂)试讲稿教学设计参考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相机引导:“推测”和“知道”这两个词语能互换吗?为什么?生回答后师引导:不能互换。“推测”就是根据一种事实去想,要有理有据地想。“知道”是对于事实或道理有认识或明白。科学家对发生在几万年前的事情只能根据目前的事实去推测和猜想。现在我们来进行角色转换,假如你就是科学家,看到这块琥珀,你认为在推测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要有什么样的科学态度?2.理解形成过程及其推依据,体会语言的生动(1)师:

31、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你想描述哪个场景?是事情的经过、当时的环境还是故事的结果?你们为什么这样想?一会儿汇报时,其他同学可以随时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大家交流。(2)生默读,边读边想象大胆想象,全班交流。预设一:第3自然段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生读后交流:描写炎热的天气,为琥珀的形成做铺垫。师:这里想象的是小苍蝇来到树林的情景,连它快乐的心情都想象出来了它在快乐地飞舞。请你读出小苍蝇的快乐和天气的炎热来。预设二:第5自然段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生想象交流。师指导朗读:你们想象一下,蜘蛛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预设:高兴)那你能用高兴的语气读出来吗?预设三:第6自然段课件出示第6自然段。引导:为什么推测这个

32、故事发生在一个炎热的夏日呢?预设:因为天气炎热才会使松树滴出松脂,这是琥珀形成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预设四:第七自然段课件出示第7自然段。18/117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读课文(模拟课堂)试讲稿教学设计参考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你能在这段文字中找出体现事情发生得很凑巧的词语吗?(刚、突然、刚好、一齐)师指导朗读:多么凑巧的一件事情呀,让我们想象当时的情景,通过朗读真实的再现这一幕。过渡:请大家继续想象,还有怎样的情景出现?预设五:第10自然段课件出示第10自然段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关于这一自然段,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预设:为什么要用这么长的时间?梳理归纳:因为琥珀形成需要上万年的时

33、间,没有这么长的时间是不能形成琥珀的。师指导朗读:读出时间的漫长。预设六:第11自然段课件出示第11自然段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为什么要写地壳的变化呢?尝试解决:这个问题有点难,谁能找到根据。这个同学从阅读链接中找到答案,因为琥珀形成需要再高温和高压作用下才能形成,结合上下文由树林到海滩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推测发生地壳变化。(3)师生共同梳理:结合刚才的学习,同学们说一下,这块琥珀形成的条件有哪些?预设:生1:需要天气炎热、老松树、小苍蝇和小蜘蛛,松脂还要不断地往下滴。生2:还需要形成化石,包括要经历漫长的时间、地壳运动,海水淹没了那片松林,松脂球被掩埋在泥沙下面。(4)启发学生提出

34、问题,尝试解决。刚才同学们回答得特别好。现在请“大猜想家”进行互访:你可以向其他“猜想家”发问,从课题到字句以及其他相关的内容,只要有疑问,都可以问。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2)生试着发现问题19/117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读课文(模拟课堂)试讲稿教学设计参考预设:为什么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为什么说“约莫算来,总有几万年了。”?为什么说是“老松树”?为什么写“它们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终于不动了。”?为什么写“松脂继续滴下来”?(3)同学们,学贵有疑,刚才大家提出了问题都很有价值,大家解决的也都很好,这样看来,科学家的猜想都是有理有据的,这就是推测。四、研

35、读品读,体会表达师引导:你们的想象都很细致、合理、科学,德国作家柏吉尔就是根据这样的推测写成了这篇文章琥珀。请大快速地默读课文,再和“阅读链接”对比一下,两篇文章的表达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个?为什么?预设:琥珀中既有事实,又有想象,写得特别生动。五、总结迁移,尝试运用1.课堂总结你们都很有创作才能,都很了不起。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琥珀的知识?可以上网查一查,互相交流。我相信,只要本着科学的态度,学会大胆想象,合理推测,努力学习,不断进步,你们将来也会成为科学家或作家的。2.布置作业(1)小练笔:出示带有蚂蚁、螳螂、蜜蜂等生物的琥珀,选择其中一块,然后把形成过程推想写成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要

36、合理。(2)推荐阅读: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20/117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读课文(模拟课堂)试讲稿教学设计参考6飞向蓝天的恐龙试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钝、仅”等12个生字,会写“笨、钝”等15个字,会写“恐龙、笨重”等14个词语。2.默读课文,能写下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3.能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4.能体会课文准确的表达,学习用对比列举的方式介绍事物。【试讲环节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恐龙这种动物吗?了解它们吗?课前你们已查阅了许多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2.启疑:(出示恐龙和鸟的图片)从大家的交流中,我们知道

37、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灭绝了。然而谁会想到这庞然大物竟很有可能与小巧玲珑的鸟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想知道科学家是怎么发现的吗?这节课让我们到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中去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出示课件,检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落实识字目标。】1.自学反馈识字写字。(1)强调字音。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预习,老师来检查一下。请看这些词语,谁来读一读?你读。好,字正腔圆,声音洪亮,平翘舌区分的很清楚。21/117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读课文(模拟课堂)试讲稿教学设计参考同学们注意,“辟”读“p”,不要读成“b”,跟老师齐读两遍。好,铿锵有力!(2)指导书写

38、。“翼”为上中下结构,书写时要注意三部分匀称,“翼”中“羽”的横折钩要变为横折。2、整体感知师: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后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预设:这是一篇关于“鸟类起源于恐龙”假说的文章,介绍了恐龙的一支向鸟类演化的过程。.三、精读课文,深入感悟【落实思考练习题1】1.过渡并出示自学要求:学会了生字新词,了解了文章的内容后,让我们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读完后在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学生自读自悟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要求:先提出不懂的问题,再说说解决的方法)预设1:我不懂什么是中生代,通过查阅资料我弄明白了。预设2:我不明白什么是化石,小组交流的

39、时候,通过请教同学知道了。2.小结解惑方法。同学们真不错!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解决;也可以与同学讨论解决,这都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四、研读品读,体会表达【落实思考练习题二】(一)感悟欣喜若狂。1.师启疑:如此凶猛、笨重、迟钝的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演化成自在轻灵、五彩斑斓、凌空翱翔的鸟儿的呢?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写22/117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读课文(模拟课堂)试讲稿教学设计参考研究者们欣喜若狂的句子,在句子下面画横线。自读自悟指名回答(1)预设一: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们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课件出示恐龙和鸟儿

40、的骨骼图片。师:瞧!图片中恐龙和鸟儿的骨骼结构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一发现会让人感受如何?(欣喜若狂)学生阅读课文23页资料袋,感悟“欣喜若狂”。(2)追问:为什么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会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课件出示: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理解“点睛之笔”。(课件强调凸显“点睛之笔”)师:什么是“点睛之笔”?(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生小声读句子,结合课文内容想想:这些发现有什么作用?预设:这无疑为该项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加速了此项研究的进程。师指导朗读:这样

41、巨大的研究成果,会让人怎么样?让我们齐读这段话: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们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二)了解演化过程。1.过渡:那么恐龙究竟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访问中生代的地球,看看这一演化过程吧!同学们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思考:陆地的恐龙演化成天空中的鸟类要经历哪几个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的句子,根据课文内容列提纲。(1)自读自悟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点拨(师引导列提纲:先说说需要经历的几个阶段,再找出每个阶段最关键的23/117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读课文(模拟课堂)试讲稿教学设计参考一个词句。(2)师根据生的回答依次板书或

42、课件出示: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和狗一般大小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庞大家族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为了躲避敌害或具备了滑翔能力飞向蓝天(3)创设情境,练习说话:假如你是一个解说员,你根据这个提纲会怎样向大家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同位之间先自由练说,一会儿我们全班交流。同桌互说全班交流师生评价教师小结:同学们借助提纲并用上一些能够体现条理的词句,比如表示次序、时间的“第一种”“数千万年后”;表示范围的“有些有些”“其中”;表示转折的“不过,另一种看法是”等,用上这些词句,让演化过程显得更清晰,让表达更有条理。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尝试练习。(三)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性。1.导入:同学们,语句准确是科普类

43、课文的一个重要特点。大家对比体会一下,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个更好?为什么?课件出示: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科学家们希望能够揭示这一历史进程。2.指生回答预设:改后的句子意思变成了科学家希望揭示这历史进程,说明还没能揭示,而课文表明对恐龙向鸟类的演化过程已经有了大致的揭示,这样就矛盾了。用上“全面”二字表示科学家希望在大致揭示的基础上,对这一历史进程进行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揭示,获取更多的证据。因此,加上“全面”能让表述更加准确、严谨。3.学习迁移:文中体现表达谁确的句子还有不少,同学们自己到文中找一找,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预设:生1:课文第1自然段“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

44、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24/117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读课文(模拟课堂)试讲稿教学设计参考空翱翔的鸟儿”。省略句中的“一支”与原句进行比较辨析,明白并不是所有的恐龙都演化成了鸟类,只是恐龙中的一部分演化成了鸟类,因此“一支”不能省略,从而体会到语言表达的准确。生2:“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这句中的“一些”也不能省略,因为不是所有的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都逐渐变小,体现了语言表达的严谨。1.课堂总结(1)课件再次出示第5自然段: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2)师: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生交流感受。(3)师:这是科学家们的愿望。随着越来越多恐龙化石的发现,给科学家们

45、的研究提供了帮助,他们不断探索,通过科学技术手段,现在已经能够形象直观地再现恐龙生活的画面、演化的过程、灭绝的原因。这一切凝结着他们多少宝贵的心血啊!科学研究同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世界上有太多的奥秘等待大家去探索,就请同学们抓紧宝贵的学习时间,将来去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吧。2.布置作业(1)小练笔:课后练习的“小练笔”呈现的是一个总分结构的句段。围绕“形态各异”,用总分的方式介绍了恐龙家族的庞大。它的分写部分很有特点。关注句段中加点字的部分,发现分写部分,是从形态与行走;身型与体重;性情与食性三个从不同的方面对比着写的。课下,请同学们拿起你手中的笔,照样子也写一段话,介绍一种动物或植物吧!想想要

46、写的对象有哪些不同的方面,然后说一说这个方面又可以从哪个不同角度对比着写。如“花坛里有各色各样的花”。学生想一想,可以从哪些方面去介绍花。如,从形态看:有的大,有的小;从花期看,有的长,有的短;从色彩看,有的淡,有的浓;从习性看,有的喜阳,有的喜阴。25/117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读课文(模拟课堂)试讲稿教学设计参考(2)结合自己的疑问或困惑,查阅恐龙相关资料,交流收集的资料,举办一次“恐龙世界”的展览。26/117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读课文(模拟课堂)试讲稿教学设计参考7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试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乒、乓”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率”,会写“纳、拥”等

47、15个字,写“纳米、无能为力”等16个词语。2.朗读课文,能把科技术语读正确。3.能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交流。4.能结合查找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到纳米技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纳米技术就在人们身边。【试讲环节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激趣导入同学们,1997年9月27日,北京大学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纳米科技中心。科学家们接到很多电话,其中有人就问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你猜是什么?(略微停顿)那个问题就是“听说你们研究出了一种新米,就是纳米(板书)。这个东西贵不贵,产量高不高?”如果是你接到这个电话,你会怎样回答呢?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

48、.释题质疑:读完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预设:纳米是什么?什么是纳米技术?纳米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变化?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出示课件,检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落实识字目标。】27/117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读课文(模拟课堂)试讲稿教学设计参考1.自学反馈识字写字。(1)强调字音。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预习,老师来检查一下。请看这些词语,谁来读一读?你读。好,字正腔圆,声音洪亮,平翘舌区分的很清楚。同学们注意,“率”是一个多音字,本课“死亡率”中读l,在“率领、轻率、直率”中读“shui”,跟老师齐读两遍。好,铿锵有力!(2)指导书写。纳、拥、碳、钢、隐、健、胞、防、灶”都是左右结构

49、的字,要写得左边窄一些,右边宽一些,教学时可以归类指导。“臭、蔬”两字的书写,要注意不能把字中的点丢掉。“蔬”字笔画多,教师可带领学生一起书写。蔬:草字头,横画需写长,左低右高。下部左边稍小,末笔提也向右上,与右边下部撇成穿插避让之勢。2、整体感知师:这是一篇科普小品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关于纳米的哪些知识?预设:全文围绕“纳米技术”,分别介绍了它的含义、运用以及对未来的影响。课文第1、2自然段介绍了纳米技术。第3、4自然段介绍了纳米技术的应用。第5自然段展望纳米技术的未来。.三、精读课文,深入感悟【落实思考练习题1】1.过渡并出示自学要求:学会了生字新词,了解

50、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后,让我们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就课题提出的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出示课件)从课文中寻找答案,画出有关的句子,想一想作者是用怎样进行说明的。28/117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读课文(模拟课堂)试讲稿教学设计参考学生自读自悟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问题1:什么是纳米?(1)什么是纳米?预设:纳米是很小的长度单位。(相机板书:纳米小)(2)感悟纳米的“小”。出示课件。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0亿分之一米。如果把直径为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同学们自由朗读者两句话,思考课文是怎样写出纳米的“小”的。预设:生1:通过重点词语两

51、个“非常”加深了程度,写出了纳米的“小”;生2:用具体的数字十亿分之一米,写出纳米的“小”;生3:通过“一纳米的小球放在乒乓球上”与“乒乓球放在地球上”作比较写出纳米的“小”。指导朗读,感受纳米的小。问题2:什么是纳米技术?师过渡:现在我们知道什么是纳米,那纳米技术指的又是什么?预设:生1:研究范围及特性:一是很小:纳米技术的研究对象一般在1纳米到100纳米之间,不仅肉眼根本看不见,就是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也无能为力。二是具有许多新奇的特性。生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并利用这些特性造福于人类。教师小结:作者用列数字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再次让我们感受到了纳米技术的“神奇”之处。让我们带着这种体会齐读

52、第二自然段。四、研读品读,体会表达【落实思考练习题二】1.过渡:刚才我们知道了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利用这些特性造福于人类的29/117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读课文(模拟课堂)试讲稿教学设计参考一门学问。那“纳米技术的优势(新奇的特性)有哪些?”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从中圈画处出答案。学生自读自悟指生回答教师相机点拨梳理(关注说明方法)预设:“纳米涂层”具有杀菌和除臭功能;举例子“碳纳米管”不仅结实,而且非常轻;作比较“纳米吸波材料”能够吸收雷达波;举例子“纳米检测技术”极其灵敏,实现疾病的早期检测与预防;举例子“纳米缓释技术”可让药效缓慢释放等。作比较,列数字2.追

53、问: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作者采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让我们明白纳米技术不但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而且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它就在我们身边,可以让我们更加健康!这就是神奇的纳米技术!那作者为什么举这些不同的例子?小组内讨论一下。(1)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引导预设: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作者列举了三个不同的例子,冰箱涂层、“碳纳米管”材料、隐性战机等都会用到纳米技术,从生活、航天科技和军事领域三个不同的方面可以反映出纳米技术应用的广泛,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由此可见,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纳米技术在医学上的运用,作者选取人类健康的头号敌人“癌症”,按照“检测与预防治疗药效“”的先后顺

54、序来写,介绍纳米技术在医学上的运用。“未来的”三字体现的是纳米技术的未来可能的应用,体现了语言表达的准确、严谨。写癌症的可怕,其实是表达纳米技术可以帮助人类攻克一些医学难题,更突出科技的重要。读课文要关注这些细微点,发现语言的秘妙。现在就美美的读一读这一部分。(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3-4自然段。五、总结迁移,尝试运用30/117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读课文(模拟课堂)试讲稿教学设计参考【思考练习题二的拓展深化和课后选做题】1.拓展深化是啊,作者举了这么多的例子告诉我们,纳米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其实啊,在生活的其他领域也有纳米技术的踪影。课前,同学们收集了这神奇的纳米技术在各个领

55、域的应用。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同学的学习成果。预设:生1:用纳米材料制成的自行车,重量只有几公斤;生2:将防水防油的纳米材料涂在大楼表面或窗玻璃上,大楼不会沾油污,玻璃也会永远透亮。生3:用防污的纳米材料织成的免洗涤衣物。生4:技术用于制药,可以制成导弹型药物,循着导引的方面直达病灶部位,疗效大大提高。2.课堂总结同学们,课上到这儿,现在看到“纳米技术”,你还觉得遥远吗?(不远),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3.布置作业(1)小练笔:如果让你用纳米技术,你会把它运用到生活中的哪些地方?先回忆生活中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然后再想如何通过纳米技术来解决。仿照课文三、四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2)办一期手抄报

56、。查阅资料,搜集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制作一份纳米技术小报。31/117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读课文(模拟课堂)试讲稿教学设计参考第三单元9短诗三首试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会写“繁星、藤萝、波涛”3个词语。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3.能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试讲环节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诗歌:繁星闪烁着深蓝的太空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沉默中微光里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2.师谈话导入:同学们,喜欢诗歌吗?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带来我国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诗人冰心奶奶的写的一首小诗。让我们一起

57、朗读欣赏。这首优美的小诗出自冰心的第一部诗集繁星,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这个集子里,对母爱、童心和自然的赞美是其永恒的主题。该诗集由164首短诗组成,这是诗集中的第一首。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冰心诗歌的意境,学习这部诗集中的第71、第131、第159首短诗,去感受一下自然的美好,母爱的伟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2/117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读课文(模拟课堂)试讲稿教学设计参考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出示课件,检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落实识字目标。】1.自学反馈识字写字。(1)强调字音。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预习,老师来检查一下。请看这些词语,谁来读一读?你读。好,字

58、正腔圆,声音洪亮,平翘舌区分的很清楚。同学们注意,“膝”容易读错,读x,跟老师齐读两遍。好,铿锵有力!(2)指导书写。学生齐读课题“繁星”。解释“繁星”,指导书写“繁”字,上下结构,注意下面的“绞丝底”写的宽一些,上面的部分写得扁一些。也可以重点指导“藤”和“膝”。藤”上窄下宽,上面的草字头的一横要写长一些。下面的部分是“滕”,不是“腾”。“膝”左窄右宽,右边的部分,需要注意,上面是个“木”,撇捺要注意避让穿插,下面不是“水”。2、整体感知【落实思考练习题一,读好诗歌,体会诗韵】(1)师范读:先听老师把这首诗读一遍,同学们仔细听,想想应该怎样读。(2)学生自读:请同学们自由大声的朗读课文,注意

59、读准字音、关注分行,正确停顿。,看谁比老师读得还好。(3)朗读展示-学生互评、教师提示环节一:朗读繁星(一五九)【出示课件】发现韵脚:发现“了”“里”,了解同字成韵。读出节奏:指导分句朗读,读出分句间的强弱对比,感受现代诗高低起伏的节奏。环节二:朗读繁星(七一)【出示课件】发现特点:发现无韵诗,句式相同,节奏相仿的特点。读出节奏:指导朗读“母亲的膝-上-”读出节奏,引发思考。33/117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精读课文(模拟课堂)试讲稿教学设计参考环节三:朗读繁星(一三一)【出示课件】比较思考:现代诗与古诗之间的异同,发现诗“韵”。读出节奏:感知“光”“香”“响”n的韵脚,了解同音成韵,关注问

60、号的语气,读出节奏。情境朗读:师生合作,接读“哪一?”排比句式,理解“思潮”。(4)“啊”的变音指导。过渡:读着读着,我们不仅发现了现代诗的节奏,还发现现代诗押韵的特点。这里有这样一个字“啊”同学们读的时候要注意,“啊”的发音要联系语境,也就是将前一个字韵母中的最后一个字母变为声母,与“a”相拼,例如”大海啊!”中的”啊”应该读作“ya”,“母亲啊!”中的“啊”应该读作“na”。三、精读课文,深入感悟.【落实思考练习题2.3.4】过渡:诗歌读好了,那我们继续跟随冰心先生走进诗歌的意境,去感受一下自然的美好,母爱的伟大。(一)繁星(七一)【出示课件】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