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隔离技术(护理基本技术) -_第1页
第7章隔离技术(护理基本技术) -_第2页
第7章隔离技术(护理基本技术) -_第3页
第7章隔离技术(护理基本技术) -_第4页
第7章隔离技术(护理基本技术)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第7 7章章 隔离技术隔离技术第第1节节 医院建筑布局隔离要求医院建筑布局隔离要求第第2节节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要求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要求第第3节节 标准预防标准预防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教教学学目标目标1.掌握隔离的相关定义掌握隔离的相关定义2.熟悉隔离原则熟悉隔离原则3.掌握穿脱隔离衣、洗手方法掌握穿脱隔离衣、洗手方法4.学会戴口罩、戴护目镜等方法学会戴口罩、戴护目镜等方法第第1节节 医院建筑布局隔离要求医院建筑布局隔离要求v知识点知识点1:隔离技术的相关定义与隔离原则:隔离技术的相关定义与隔离原则1.感染源感染源:病原体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或场:病原体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

2、或场所。所。2.传播途径传播途径:病原体从感染源传播的易感人群的途径:病原体从感染源传播的易感人群的途径3.易感人群易感人群:对某种病或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对某种病或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4.隔离隔离:采用各种技术和方法,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采用各种技术和方法,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染给他人的措施。携带者传染给他人的措施。5.清洁区清洁区(clean area) 是指未与传染病病人直接是指未与传染病病人直接接触,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接触,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第第1节节 医院建筑布局隔离要求医院建筑布局隔离要求6.潜在污染区潜在污染区(half contaminated

3、area) 是指未与传染病病人直接接触,但有可能被病原是指未与传染病病人直接接触,但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7.污染区污染区(contaminated area) 是指与传染是指与传染病病人直接接触,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病病人直接接触,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8.负压病房负压病房:通过特殊通风装置,使病区的空气:通过特殊通风装置,使病区的空气由清洁区向污染区流动,病房内的压力低于室外由清洁区向污染区流动,病房内的压力低于室外压力,排出的空气需经过处理,确保对环境无害压力,排出的空气需经过处理,确保对环境无害9.终末消毒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对疫源地进:传染源离开

4、疫源地后,对疫源地进行一次彻底消毒,如患者出院、转院、死亡。行一次彻底消毒,如患者出院、转院、死亡。第第1节节 医院建筑布局隔离要求医院建筑布局隔离要求二、隔离原则:二、隔离原则:1.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医院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结合本院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医院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2.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用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采用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3.隔离室应有隔离标识,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隔离室应有隔

5、离标识,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未飞沫隔离,蓝色为接触隔离的隔离,粉色未飞沫隔离,蓝色为接触隔离4.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5.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一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一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6.建筑布局要符合相应的规定。建筑布局要符合相应的规定。第第2节节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要求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要求知识点知识点1: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经接触传播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接触经接触传播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

6、的患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染、皮肤感染等的患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和预防还应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和预防(一)患者的隔离(一)患者的隔离 1.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2.应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应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第第2节节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要求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要求(二)医务人员的防护(二)医务人员的防护 1.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

7、病室前,接触污染物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时应戴双层手套。 2.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接触甲类传染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

8、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防护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第第2节节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要求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要求知识点知识点2: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水痘等,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水痘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与预防。(一)患者的隔离(一)患者的隔离 1.无条件收治时。应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呼吸无条件收治时。应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机构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道传染病的医疗机构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

9、医务人员的防护。中医务人员的防护。 2.当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当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范围。;并限制其活动范围。 3.应严格空气消毒应严格空气消毒. 第第2节节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要求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要求(二)医务人员的防护(二)医务人员的防护 1.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 正确处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理使用后物品。 2.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

10、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应戴手套。 第第2节节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要求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要求知识点知识点3: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飞沫

11、传播的隔离预防。,还应采用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 (一)患者的隔离(一)患者的隔离 1.遵循的要求对患者进行隔离和预防遵循的要求对患者进行隔离和预防 2.应减少转运;当需要转运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应减少转运;当需要转运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 3.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换。应限制患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换。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者的活动范围。 4.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相隔距离在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相隔距离在1m以上,探视以上,探视者应戴外科口罩。者应戴外科口罩。 5.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的消毒。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的消毒。 第第2节节 不同传播途径

12、疾病的隔离要求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要求(二)医务人员的防护(二)医务人员的防护 1.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使用后物品。 2.与患者近距离(与患者近距离(1m以内)接触,应戴帽子、以内)接触,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

13、物质时应戴手套。戴手套。 第第3节节 标准预防标准预防知识点知识点1:标准预防的定义与基本特点:标准预防的定义与基本特点:一、标准预防一、标准预防: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第第3节节 标准预防标准预防二、基本特点:二、基本特点:

14、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性因子的原则。-一视同仁一视同仁 1.强调强调双向预防双向预防,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护人员,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护人员,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病人,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病人2.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传播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隔离措施:接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隔离措施:接触隔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触隔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三种隔离三种隔离第第

15、3节节 标准预防标准预防知识点知识点2:标准预防的防护措施:标准预防的防护措施一、洗手与卫生手消毒一、洗手与卫生手消毒二、戴手套二、戴手套三、戴口罩、护目镜、防护面罩三、戴口罩、护目镜、防护面罩四、穿脱隔离衣四、穿脱隔离衣五、穿防护服五、穿防护服六、穿防水裙六、穿防水裙七、接种乙肝疫苗七、接种乙肝疫苗八、避免注射器针头或锐器损伤八、避免注射器针头或锐器损伤第第4节节 学与做学与做技术技术1:口罩的戴摘方法:口罩的戴摘方法一、口罩的种类:一、口罩的种类:1.纱布口罩纱布口罩2.外科口罩外科口罩3.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防护口罩第第4节节 学与做学与做二、口罩的使用原则:二、口罩的使用原则:1.应根据不

16、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2.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手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了体腔穿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了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用防护口罩。3.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毒,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更换遇污染时及时更换第第4节节 学与做学与做三、口罩得佩

17、戴方法:三、口罩得佩戴方法:1.外科口罩的佩戴方法外科口罩的佩戴方法(1)将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口罩下方带系)将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口罩下方带系于颈后,上方带系于头顶中部;于颈后,上方带系于头顶中部;(2)将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将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压,并逐步向两侧移动,根据鼻,用手指向内按压,并逐步向两侧移动,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梁形状塑造鼻夹;(3)调整系带的松紧度)调整系带的松紧度第第4节节 学与做学与做2.医用防护口罩的佩戴方法医用防护口罩的佩戴方法(1)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背向外;)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背向外;(2

18、)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紧贴面部;(3)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耳下;(4)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5)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用手指向内按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根据鼻梁的形状塑造鼻夹。根据鼻梁的形状塑造鼻夹。第第4节节 学与做学与做第第4节节 学与做学与做四、摘口罩方法四、摘口罩方法1.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污染面)。不要接

19、触口罩前面(污染面)。2.先解开下面的系带,再解开上面的系带。先解开下面的系带,再解开上面的系带。3.用手仅捏住口罩的系带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用手仅捏住口罩的系带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第第4节节 学与做学与做五、佩戴口罩的注意事项五、佩戴口罩的注意事项1.不应一只手提鼻夹。不应一只手提鼻夹。2.医用外科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医用外科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3.口罩潮湿后、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口罩潮湿后、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及时更换。4.每次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进入工作区域之前,应每次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进入工作区域之前,应进行密合性检查。检查方法将双手完全盖住防护进行密合性检查。检查

20、方法将双手完全盖住防护口罩,快速的呼气,若鼻夹附近有漏气应调整到口罩,快速的呼气,若鼻夹附近有漏气应调整到不漏气为止。不漏气为止。第第4节节 学与做学与做技术技术2:护目镜及防护面罩戴摘方法:护目镜及防护面罩戴摘方法一、定义:一、定义:1.护目镜:防止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具有感染性护目镜:防止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具有感染性物质溅入人体物质溅入人体眼部眼部的用品。的用品。2.防护面罩:防止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具有感染防护面罩:防止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具有感染性物质溅入人体性物质溅入人体面部面部的用品的用品第第4节节 学与做学与做二、护目镜及防护面罩的适应症二、护目镜及防护面罩的适应症:1.在进行诊疗护理

21、操作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分泌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物等喷溅时2.近距离接触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时近距离接触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时3.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插管等近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血液、体液、等喷溅时距离操作可能发生血液、体液、等喷溅时4.动脉穿刺要戴面部防护罩,因血液溅入眼中发动脉穿刺要戴面部防护罩,因血液溅入眼中发生率较高生率较高第第4节节 学与做学与做第第4节节 学与做学与做技术技术3:隔离衣与防护服穿脱方法:隔离衣与防护服穿脱方法:一、定义:一、定义: 用于保护医护人员避免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用于保护医护人员避免受到患者

22、的血液、体液等具有感染性物质污染的用品,或用于保护患者等具有感染性物质污染的用品,或用于保护患者避免感染的防护用品避免感染的防护用品。第第4节节 学与做学与做二、穿脱隔离衣方法二、穿脱隔离衣方法1.穿隔离衣方法穿隔离衣方法(1)穿隔离衣前要带好帽子、口罩,取下手表)穿隔离衣前要带好帽子、口罩,取下手表,卷衣袖过肘,洗手,卷衣袖过肘,洗手(2)手持衣领从衣钩上取下隔离衣,将清洁面)手持衣领从衣钩上取下隔离衣,将清洁面朝向自己。右手提衣领,左手伸入袖内,右手朝向自己。右手提衣领,左手伸入袖内,右手将衣领向上拉,露出左手,换左手持衣领,右将衣领向上拉,露出左手,换左手持衣领,右手伸入袖内,露出右手,

23、勿触及面部手伸入袖内,露出右手,勿触及面部(3)两手持衣领,由领子中央顺着边缘向)两手持衣领,由领子中央顺着边缘向后系好领带后系好领带第第4节节 学与做学与做(4)再扎好袖口)再扎好袖口(5)将隔离衣一边(约在腰下)将隔离衣一边(约在腰下5cm)处渐向前拉,)处渐向前拉,见到边缘捏住见到边缘捏住(6)同法捏住另一侧边缘)同法捏住另一侧边缘(7)双手在背后将衣边对齐,)双手在背后将衣边对齐,(8)向一侧折叠,一手按住折叠处,另一手将腰带)向一侧折叠,一手按住折叠处,另一手将腰带拉至背后折叠处,拉至背后折叠处,(9)将腰带在背后交叉,回到前面将带子系好)将腰带在背后交叉,回到前面将带子系好第第4节

24、节 学与做学与做第第4节节 学与做学与做2.脱隔离衣方法脱隔离衣方法(1)解开腰带,在前面打一活结,如图)解开腰带,在前面打一活结,如图D.10;(2)解开袖带,塞入袖袢内,充分暴露双手,进行)解开袖带,塞入袖袢内,充分暴露双手,进行手消毒,如图手消毒,如图D.11; (3)解开颈后带子,如图)解开颈后带子,如图D.12(4)右手伸入左手腕部袖内,拉下袖子过手,如图)右手伸入左手腕部袖内,拉下袖子过手,如图D.13 ;(5)用遮盖着的左手握住右手隔离衣袖子的外面,)用遮盖着的左手握住右手隔离衣袖子的外面,拉下右侧袖子,如图拉下右侧袖子,如图D.14 ;第第4节节 学与做学与做(6)双手转换逐渐

25、从袖管中退出,脱下隔离衣,)双手转换逐渐从袖管中退出,脱下隔离衣,如图如图D.15; (7)左手握住领子,右手将隔离衣两边对齐,污)左手握住领子,右手将隔离衣两边对齐,污染面向外悬挂污染区;如果悬挂污染区外,则污染面向外悬挂污染区;如果悬挂污染区外,则污染面向里;染面向里;(8)不再使用时,将脱下的隔离衣,污染面向内)不再使用时,将脱下的隔离衣,污染面向内,卷成包裹状,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或放入回收,卷成包裹状,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或放入回收袋中,如图袋中,如图D.16;第第4节节 学与做学与做第第4节节 学与做学与做穿隔离衣穿隔离衣 脱隔离衣脱隔离衣v手捏衣领穿左手手捏衣领穿左手 松开腰结解袖口

26、松开腰结解袖口v再伸右手齐上抖再伸右手齐上抖 塞住衣袖消毒手塞住衣袖消毒手v系好领口扎袖口系好领口扎袖口 解开衣领脱衣袖解开衣领脱衣袖 v折襟系腰前打结折襟系腰前打结 对齐领子挂衣钩对齐领子挂衣钩 第第4节节 学与做学与做四、注意事项四、注意事项1.隔离衣与防护服只能在规定的区域内穿脱。隔离衣与防护服只能在规定的区域内穿脱。2.穿前应检查隔离衣和防护服有无破损,穿时勿穿前应检查隔离衣和防护服有无破损,穿时勿使衣袖触及面部和衣领,发现渗漏和破损及时更使衣袖触及面部和衣领,发现渗漏和破损及时更换,脱时应注意避免污染。换,脱时应注意避免污染。第第4节节 学与做学与做技术技术4:洗手与手卫生消毒:洗手

27、与手卫生消毒1.常居菌常居菌 resident skin flora 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肤上持久的固有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一般情况下不致病不动杆菌属等。一般情况下不致病2.暂居菌暂居菌 transient skin flora 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第第4节节 学与做学与做第第4节节 学与做学与做一、洗手与卫生手消毒一、洗手与卫生手消毒1.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原则: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原则: (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