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能课堂中古诗词整合教学的实践探索_第1页
自能课堂中古诗词整合教学的实践探索_第2页
自能课堂中古诗词整合教学的实践探索_第3页
自能课堂中古诗词整合教学的实践探索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自能课堂中古诗词整合教学的实践探索    徐亚雄自能课堂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质疑、习惯”为核心,引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堂自主探究,课后自主拓展,通过“自能”学习促进“自能”发展。语文作为最具创造性的学科,除了课堂形式、教学策略的改进之外,教学资源的巧妙整合同样也是引导学生自能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方法,本文将以李白诗歌整合教学为例来论述。一、寻得彩凤双飞翼:整合课程资源,提高学习效率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学习者能在学习新知识时,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李白诗歌学生从小学就接触了不少,有一定基础,但对李白其人

2、、其诗风还未有整体的理解。行路难是初中语文八下中的一篇,是李白豪迈飘逸诗歌的代表作,也是对李白生平及思想理解的绝佳材料。而八下附录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同样写于李白生涯晚期,同样写得豪迈飘逸,比之行路难,除了儒家的积极进取之外,又多了狂放不羁与道家的洒脱。将这两首诗歌优化组合起来进行整合教学,既加深学生对李白其人其诗的理解感悟,又能丰富拓展学习内容,还可以在整合中相互比照,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提高学习效率。二、相得益彰两相悦:整合教学助力学生自能发展(一)整合教學目标,激发学生求知欲。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求知欲与表现欲,尤其是青少年,他们渴望了解知识,也渴望探究、运用知识,面对两首诗歌,我

3、反复品读、比较,寻找整合点,确定教学目标:1.品味重点诗句,体会全诗激荡起伏的丰富情感。2.理解李白豪迈飘逸的浪漫主义诗风和儒道交织的思想。3.掌握知人论世和通过关键词句理解诗歌的方法。在这个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就有对李白行路难情感变化的合作探究,有对李白行路难情感如此跌宕起伏的追问,于是也有了对李白其人与思想的探寻,更有通过运用行路难一诗总结出的李白诗歌特点,来当堂解读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通过这一整合,学生从单纯的“文本诗歌”中走了出来,走向了灵动真实的“人本诗歌”,也在课堂中将知识获得与知识运用整合起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二)整合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得方法。整合教学的课堂中,教

4、师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并为学生搭建支架帮助学生总结规律、概括方法,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思考。在行路难的整合教学中,老师适时提供链接材料,不仅让学生豁然开朗,明白了李白远大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更领悟到知人论世的诗歌品读方法。课堂中,老师提问:“李白说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仅仅是想要登太行、渡黄河吗?”学生马上回答说:“诗人以渡黄河和登太行象征自己的理想和志向。”老师马上追问:“那么李白的理想是什么?”学生能答出李白有远大理想却不清楚李白真正的理想抱负是什么,此时老师出示链接材料:“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5、)“试涉霸王略,将期轩冕荣。”(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学生马上就领悟到,李白游历、隐逸、创作等,都是在积累自己的名声,期待有一日能直取卿相,成为像诸葛亮一样的名臣,大济苍生,也理解了李白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是这两首诗歌的重要特点,这里老师运用情感曲线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李白诗歌情感的丰富变化与强烈起伏。行路难:苦闷悲愤开朗茫然豪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烦忧洒脱自信豪迈忧愁激愤洒脱(三)整合教学材料,提升学生思维力开放性和弹性是自能高效课堂应有的品质。“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这不仅道出了整合的必要,也表明整合的方向。在诗歌常规教学中,往往着重于分析一首诗歌,分析教材,而通过整合,

6、把特定学习与已有知识经验、时代背景整合,书本知识学习与文化思想整合,在对比与变化中创造出一个更为广阔的语文学习天地,学生的个性化思考得到培养,也极大提升了学生比较、归纳、迁移等思维能力。通过学生合作探究、互助阅读后,学生对行路难一诗丰富、变化的情感有了直接把握,此时老师再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饱含情感的诵读总有直达人心的魅力,深入的思考探究更会让经典成为我们遥望远方的阶梯。同学们能否结合本诗的情感及其变化来总结李白诗歌的特点?学生根据情感曲线图答出了李白诗歌随性自由、变幻莫测,不管是强烈的不平还是失意的哀感,他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李白豪迈飘逸的诗风。但一首诗歌还不足以完全体现这一诗风,于

7、是在整合教学中,对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的品读就起到了很好的印证作用,同时学生很自然地对该诗的结尾提出了疑惑:李白在行路难一诗的结尾写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自己矢志不渝的儒家志向,为何又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结尾写到“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岂不矛盾?对于学生的这一疑惑,老师适时给出链接材料:“功成拂衣去,摇曳沧州旁。”赠卫尉张卿二首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李白一生追求儒家“入世从政”,但李白也深受道教思想影响,追求洒脱与自由;他的政治追求是理想化的先“兼济天下”后“独善其身”,也就是他诗文中反复体现的“功成身退”。所以他在仕途受挫时,也能求仙问道,借仙、道安抚自己狂放不羁的内心。通过整合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李白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更领会到情感变化背后更为深刻的是李白一生儒道交织的思想矛盾。三、余音绕梁不绝耳:广阔的课堂空间激发学生上下求索课堂结尾,老师将两首诗歌的情感曲线图用一双翅膀描绘出来,引起学生一片惊呼,这双翅膀正是对李白思想的形象描绘。课堂拓展了李白诗歌中的“凤鸟”意象:李白自比为凤凰,他向往凤凰的壮志凌云与高贵自由,于是,他的诗歌中既有“凤凰上击九千里”的宏图壮志,又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