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处理课程设计---某城市给水处理设计(含水厂平面图总图).doc_第1页
给水处理课程设计---某城市给水处理设计(含水厂平面图总图).doc_第2页
给水处理课程设计---某城市给水处理设计(含水厂平面图总图).doc_第3页
给水处理课程设计---某城市给水处理设计(含水厂平面图总图).doc_第4页
给水处理课程设计---某城市给水处理设计(含水厂平面图总图).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徐州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论文)给水处理课程设计江苏北部某城市给水处理设计学生姓名张凯歌学院名称环境工程学院专业名称给水排水工程指导教师张建昆2012年11月13日目 录1 设计资料31.1 课程设计的原始数据:32 设计水质水量42.1 设计水质及水质分析42.1.1 设计水质42.2 设计水量42. 3 给水处理流程确定42.3.1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43 给水处理构筑物与设备型式选择53.1 加药间63.1.1 药剂溶解池63.1.2 混凝剂药剂的选用与投加63.1.3 加氯间63.2 混合设备63.3 絮凝池73.4 沉淀池73.5 滤池83.6 消毒方法94混凝沉淀104.1 混凝剂投配设备的设计104.1.1溶液池114.1.2溶解池114.1.3投药管114.2 混合设备的设计124.2.1设计流量124.2.2设计流速124.2.3混合单元数124.2.4混合时间124.2.5水头损失134.2.6校核GT值134.3 絮凝池134.3.1 设计参数134.3.2设计计算135 沉淀池165.1沉淀工艺设计计算165.1.1设计参数:165.1.2设计计算:166 过滤池206.1滤池的布置206.2滤池的设计计算206.2.1设计水量206.2.2冲洗强度206.2.3滤池面积及高度206.2.4单池冲洗流量216.2.5洗砂排水槽216.2.6集水渠216.2.7配水系统216.2.8冲洗水箱227 消毒247.1加药量的确定247.2加氯间的布置248其他设计258.1清水池的设计258.2吸水井的设计259 水厂总体布置269.1水厂的平面布置269.2水厂的高程布置26总结27参考文献281 设计资料1.1 课程设计的原始数据:该城市地处江苏北部地区,是一座中等城市,该市实施10年规划,规划拟建一座给水处理厂,采用统一供水方式供给该市的工业企业及居民用水。水厂设计基本资料如下:(1)水厂设计产水量:6.435104 m3/d(2)水文及水文地质资料:1)河流最高洪水位:32.50m 最大流量:25.65m3/s2)河流常水位: 30.50m 平均流量:14.85m3/s3)枯水位: 28.70m 最小流量:9.28m3/s4)设计地面标高:37.7m(3)原水水质如下:名称单位检测结果浑浊度NTU1060色度度30总硬度mg/L(以CaCO3计)450(mg/L)左右PH值7.2水温020溶解性固体mg/L800细菌总数个/mL40000大肠菌群个/L290(4)厂区地形:按平坦地形设计,水源口位于水厂西北方向80m,水厂位于城市北面1km。(5)自然状况城市土壤种类为砂质黏土,地下水位6.00m,冰冻线深度0.38m,年降水量980mm,最冷月平均为-5.2,最热月平均为25.5;极端温度:最高39.5,最低-7.5。主导风向:夏季西南,冬季西北。2 设计水质水量2.1 设计水质及水质分析2.1.1 设计水质本设计给水处理工程设计水质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处理的目的是去除原水中悬浮物质,胶体物质、细菌、病毒以及其他有害万分,使净化后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的要求。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1)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2)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3)水的感官性状良好。2.2 设计水量水处理构筑物的生产能力,应以最高日供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进行设计,并以水质最不利情况进行校核。水厂自用水量主要用于滤池冲洗和澄清池排泥等方面。城镇水厂自用水量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10%,则设计处理量为: Q=(1+a) Qd =(1+0.1)*64350=70785m3/d取70800m3/d。式中 Q水厂日处理量;a水厂自用水量系数,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8%;Qd设计供水量(m3/d),为6.435万m3/d.2. 3 给水处理流程确定2.3.1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有关。地表水为水源时,生活饮用水通常采用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处理工艺。如果是微污染原水,则需要进行特殊处理。综合分析后得出最终的工艺流程为:原水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框图表示为:混合原 水絮凝池沉淀池 滤 池清水池二级泵站市政管网液氯 图1 工艺流程图3 给水处理构筑物与设备型式选择3.1 加药间3.1.1 药剂溶解池设计药剂溶解池时,为便于投置药剂,溶解池的设计高度一般以在地平面以下或半地下为宜,池顶宜高出地面1m左右,以减轻劳动强度,改善操作条件。溶解池的底坡不小于0.02,池底应有直径不小于100mm的排渣管,池壁需设超高,防止搅拌溶液时溢出。由于药液一般都具有腐蚀性,所以盛放药液的池子和管道及配件都应采取防腐措施。溶解池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池体。3.1.2 混凝剂药剂的选用与投加3.1.2.1. 混凝剂药剂的选用根据原水水质及水温,参考有关水厂的运行经验,选精致硫酸铝为混凝剂。3.1.2.2. 混凝剂的投加混凝剂的湿投方式分为重力投加和压力投加两种类型,重力投加方式有泵前投加和高位溶液池重力投加;压力投加方式有水射投加和计量泵投加。投药设备采用计量泵投加的方式。采用计量泵,不必另备计量设备,泵上有计量标志,可通过改变计量泵行程或变频调速改变药液投量,最适合用于混凝剂自动控制系统。3.1.3 加氯间1、靠近加氯点,以缩短加氯管线的长度。水和氯应充分混合,接触时间不少于30min。为管理方便,和氯库合建。加氯间和氯库应布置在水厂的下风向。2、加氯间的氯水管线应敷设在地沟内,直通加氯点,地沟应有排水设施以防积水。氯气管用紫铜管或无缝钢管,氯水管用橡胶管或塑料管,给水管用镀锌钢管,加氨管不能用铜管。3、加氯间和其他工作间隔开,加氯间应有直接通向外部、且向外开的门,加氯间和值班室之间应有观察窗,以便在加氯间外观察工作情况。4、加氯机的间距约0.7m,一般高于地面1.5m左右,以便于操作,加氯机(包括管道)不少于两套,以保证连续工作。称量氯瓶重量的地磅秤,放在磅秤坑内,磅秤面和地面齐平,使氯瓶上下搬运方便。有每小时换气8-12次的通风设备。加氯间的给水管应保证不断水,并且保持水压稳定。加氯间外应有防毒面具、抢救材料和工具箱。防毒面具应防止失效,照明和通风设备应有室外开关。设计加氯间时,均按以上要求进行设计。3.2 混合设备本设计采用管式静态混合器对药剂与水进行混合。3.3 絮凝池絮凝过程就是在外力作用下,使具有絮凝性能的微絮粒相互接触碰撞,而形成更大具有良好沉淀性能的大的絮凝体。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是各种形式的水力絮凝及其各种组合形式,主要有隔板絮凝、折板絮凝、栅条(网格)絮凝、和穿孔旋流絮凝。表1-1 絮凝池的类型及特点表类 型特点适用条件隔板式絮凝池往复式优点:絮凝效果好,构造简单,施工方便;缺点:容积较大,水头损失较大,转折处钒花易破碎水量大于30000m3/d的水厂;水量变动小者回转式优点:絮凝效果好,水头损失小,构造简单,管理方便;缺点:出水流量不宜分配均匀,出口处宜积泥水量大于30000m3/d的水厂;水量变动小者;改建和扩建旧池时更适用旋流式絮凝池优点:容积小,水头损失较小;缺点:池子较深,地下水位高处施工较难,絮凝效果较差一般用于中小型水厂折板式絮凝池优点:絮凝效果好,絮凝时间短,容积较小;缺点:构造较隔板絮凝池复杂,造价高流量变化较小的中小型水厂网格絮凝池优点:絮凝效果好,水头损失小,絮凝时间短;缺点:末端池底易积泥根据以上各种絮凝池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并进行比较,本设计选用往复式隔板絮凝池。3.4 沉淀池 常见各种形式沉淀池的性能特点及适用条件见如下的各种形式沉淀池性能特点和适用条件。表1-2 各种形式沉淀池性能特点和适用条件表型式性能特点适用条件平流式优点: 1、可就地取材,造价低;2、操作管理方便,施工较简单;3、适应性强,潜力大,处理效果稳定; 4、带有机械排泥设备时,排泥效果好缺点: 1、不采用机械排泥装置,排泥较困难2、机械排泥设备,维护复杂;3、占地面积较大1、 一般用于大中型净水厂;2、原水含砂量大时作预沉池竖流式优点: 1、排泥较方便2、一般与絮凝池合建,不需建絮凝池;3、占地面积较小缺点: 1、上升流速受颗粒下沉速度所限,出水流量小,一般沉淀效果较差;2、施工较平流式困难1、一般用于小型净水厂;2、常用于地下水位较低时辐流式优点: 1、沉淀效果好;2、有机械排泥装置时,排泥效果好;缺点: 1、基建投资及费用大;2、刮泥机维护管理复杂,金属耗量大;3、施工较平流式困难1、 一般用于大中型净水厂;2、在高浊度水地区作预沉淀池斜管(板)式优点:1、沉淀效果高;2、池体小,占地少缺点:1、斜管(板)耗用材料多,且价格较高;2、排泥较困难1、 宜用于大中型厂2、宜用于旧沉淀池的扩建、改建和挖槽 原水经投药、混合与絮凝后,水中悬浮杂质已形成粗大的絮凝体,要在沉淀池中分离出来以完成澄清的作用。 设计采用平流式沉淀池。相比之下,平流式沉淀池具有适应性强、处理效果稳定和排泥效果好等特点。3.5 滤池(1)、多层滤料滤池:优点是含污能力大,可采用较大的流速,能节约反冲洗用水,降速过滤水质较好,但只有三层滤料、双层滤料适用大中型水厂;缺点是滤料不易获得且昂贵管理麻烦,滤料易流逝且冲洗困难易积泥球,需采用助冲设备;(2)、虹吸滤池:适用于中型水厂(水量210万吨/日),土建结构较复杂,池深大,反洗时要浪费一部分水量,变水头等速过滤水质也不如降速过滤:(3)、无阀滤池、压力滤罐、微滤机等日处理小,适用于小型水厂;(4)、移动罩滤池:需设移动洗砂设备机械加工量较大,起始滤速较高,因而滤池平均设计滤速不宜过高,罩体合隔墙间的密封要求较高,单格面积不宜过大(小于10m2 );(5)、普通快滤池:是向下流、砂滤料的回阀式滤池,适用大中型水厂,单池面积一般不宜大于100m2 。优点有成熟的运行经验运行可靠,采用的砂滤料,材料易得价格便宜,采用大阻力配水系统,单池面积可做得较大,池深适中,采用降速过滤,水质较好;(6)、双阀滤池:是下向流、砂滤料得双阀式滤池,优缺点与普通快滤池基本相同且减少了2只阀门,相应得降低了造价和检修工作量,但必须增加形成虹吸得抽气设备。(7)、V型滤池:从实际运行状况,V型滤池来看采用气水反冲洗技术与单纯水反冲洗方式相比,主要有以下优点: 1)、较好地消除了滤料表层、内层泥球,具有截污能力强,滤池过滤周期长,反冲洗水量小特点。可节省反冲洗水量4060%,降低水厂自用水量,降低生产运行成本。 2)、不易产生滤料流失现象,滤层仅为微膨胀,提高了滤料使用寿命,减少了滤池补砂、换砂费用。 3)、采用粗粒、均质单层石英砂滤料,保证滤池冲洗效果和充分利用滤料排污容量,使滤后水水质好。根据设计资料,综合比较选用目前较广泛使用的普通快滤池。3.6 消毒方法水的消毒处理是生活饮用水处理工艺中的最后一道工序,其目的在于杀灭水中的有害病原微生物(病原菌、病毒等),防止水致传染病的危害。其方法分化学法与物理法两大类,前者系水中投家药剂,如氯、臭氧、重金属、其他氧化剂等;后者在水中不加药剂,而进行加热消毒、紫外线消毒等。经比较,采用液氯消毒。氯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的消毒剂,除消毒外还起氧化作用。加氯操作简单,价格较低,且在管网中有持续消毒杀菌作用。原水水质较好时,一般为滤后消毒,虽然二氧化氯,消毒能力较氯强而且能在管网中保持很长时间,但是由于二氧化氯价格昂贵,且其主要原料亚氯酸钠易爆炸,国内目前在净水处理方面应用尚不多。4混凝沉淀4.1 混凝剂投配设备的设计水质的混凝处理,是向水中加入混凝剂(或絮凝剂),通过混凝剂水解产物压缩胶体颗粒的扩散层,达到胶粒脱稳而相互聚结;或者通过混凝剂的水解和缩聚反应而形成的高聚物的强烈吸附架桥作用,使胶粒被吸附粘结。混凝剂的投加分为干投法和湿投法两种,干投法指混凝剂为粉末固体直接投加,湿投法是将混凝剂配制成一定浓度溶液投加。我国多采用后者,采用湿投法时,混凝处理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图2 湿投法混凝处理工艺流程根据原水浑浊度最高值800 mg/L以及混凝剂投加量参考值(如图)确定设计投加量为30.0 mg/L表1-3 混凝剂投加量参考值原水浊度=1002003004006008001000混凝剂投加量(mg/L)硫酸铝13.518.230.739.654.570.386.6三氯化铁1214.621.528.432.837.742.8碱式氯化铝1012.817.42326.829.532.14.1.1溶液池溶液池一般以高架式设置,以便能依靠重力投加药剂。池周围应有工作台,底部应设置放空管。必要时设溢流装置。 溶液池容积按下式计算:式中 溶液池容积,; Q处理水量,;a混凝剂最大投加量,mg/L;c溶液浓度,取10%; n每日调制次数,取n3。代入数据得: 溶液池设置两个,每个容积为,以便交替使用,保证连续投药。取有效水深H11.0m,总深HH1+H2+H3(式中H2为保护高,取0.2m;H3为贮渣深度,取0.1m)1.0+0.2+0.11.3m。溶液池形状采用矩形,尺寸为长宽高2.8m2m1.3m。4.1.2溶解池溶解池容积 W1=0.3W2=0.37.07=2.12m3溶解池一般取正方形,有效水深H11.0m,则:面积FW1/H1边长aF1/21.46m;取边长为1.5m。溶解池深度HH1+H2+H3 (式中H2为保护高,取0.2m;H3为贮渣深度,取0.1m)1.0+0.2+0.11.3m和溶液池一样,溶解池设置2个,一用一备。溶解池的放水时间采用t10min,则放水流量 查水力计算表得放水管管径75mm,溶解池底部设管径d100mm的排渣管一根。溶解池搅拌装置采用机械搅拌:以电动机驱动浆板或涡轮搅动溶液。4.1.3投药管投药管流量 查水力计算表得投药管管径d15mm,相应流速为0.8m/s。4.2 混合设备的设计在给排水处理过程中原水与混凝剂,助凝剂等药剂的充分混合是使反应完善,从而使得后处理流程取得良好效果的最基本条件,同时只有原水与药剂的充分混合,才能有效提高药剂使用率,从而节约用药量,降低运行成本。管式静态混合器是处理水与混凝剂、助凝剂、消毒剂实行瞬间混合的理想设备:具有高效混合、节约用药、设备小等特点,它是有二个一组的混合单元件组成,在不需外动力情况下,水流通过混合器产生对分流、交叉混合和反向旋流三个作用,混合效益达90-95%,进水管采用两条,流速v=1m/s,构造如图2所示。图3 管式静态混合器4.2.1设计流量 Q=m3/d=1475m3/h=0.41m3/s4.2.2设计流速静态混合器设在絮凝池进水管中,设计流速v=1.0m/s,则管径为: 取D=750mm,则实际流速V=0.93m/s.4.2.3混合单元数按下式计算取N=3,则混合器的混合长度为:L=1.1ND=1.130.75=2.93m4.2.4混合时间 4.2.5水头损失4.2.6校核GT值 GT=788.73.3=2602.61(2000) 水力条件符合要求4.3 絮凝池4.3.1 设计参数絮凝池设计n=2组,每组设1池,每池设计流量为 ,絮凝时间T=20min。4.3.2设计计算 4.3.2.1 絮凝池有效容积 考虑与斜管沉淀池合建,絮凝池平均水深取2.0m,池宽取B=15.0m。4.3.2.2絮凝池有效长度式中: H平均水深(m);本设计取超高0.5m,H=2.0m;4.3.2.3 隔板间距絮凝池起端流速取,末端流速取。首先根据起,末端流速和平均水深算出起末端廊道宽度,然后按流速递减原则,决定廊道分段数和各段廊道宽度。起端廊道宽度: 末端廊道宽度: 廊道宽度分成4段。各段廊道宽度和流速见表2-1。应注意,表中所求廊道内流速均按平均水深计算,故只是廊道真实流速的近似值,因为,廊道水深是递减的。表1-4 廊道宽度和流速廊道分段号1234廊道宽度(m)0.410.610.811.02廊道流速(m/s)0.50.40.30.2廊道数7655廊道总净宽(m)2.873.664.055.10四段廊道宽度之和取隔板厚度=0.20m,共22块隔板,则絮凝池总长度L为:4.3.2.4 水头损失计算式中: vi第i段廊道内水流速度(m/s); 第i段廊道内转弯处水流速度(m/s); mi第i段廊道内水流转弯次数; 隔板转弯处局部阻力系数。往复式隔板(1800转弯)=3;第i段廊道总长度(m);-第i段廊道过水断面水力半径(m);流速系数,随水力半径Ri和池底及池壁粗糙系数n而定,通常按曼宁公式计算。 絮凝池采用钢筋混凝土及砖组合结构,外用水泥砂浆抹面,粗糙系数为n=0.013。廊道转弯处的过水断面面积为廊道断面积的1.2-1.5倍,本设计取1.4倍,则第一段转弯处流速: 式中:第i段转弯处的流速(m/s); 单池处理水量(m3/h); 第i段转弯处断面间距,一般采用廊道的1.2-1.5倍; 池内水深(m)。各段水头损失为:表1-5 各段水头损失计算段数lnRnv0vnCnhn11050.1860.3570.5059.720.09821050.2650.2400.33661.640.03831050.3370.1810.25364.160.02041050.4060.1440.20166.200.019h=h1+h2+h3+h4=0.1754.3.2.5 GT值计算(t=20时) 4,L/H=65/3.24=2010。中间设两道250mm的隔墙将沉淀池分成三格,每格宽为3.3m。则,水力半径:弗劳德数:(Fr在之间)雷诺数:(一般为400015000)可见均满足要求。5.1.2.2沉淀池的进水设计: 进水采用穿孔墙布置,尽量做到在进水断面上水流的均匀分布,避免已形成的絮体破碎。单座池墙长14m,墙高3.8m,有效水深3.24m,布水墙如下图。根据设计手册:当进水端用穿孔配水墙时,穿孔墙在池底积泥面以上0.30.5m处至池底部分不设孔眼,以免冲动沉泥。本设计采用0.5m。 1、单个孔眼的面积:图3 砖砌穿孔布水墙 孔眼尺寸考虑施工方便,采用尺寸:15cm8cm。 2、孔眼总面积:孔眼流速采用,3、孔眼总数:个,取342个。孔眼实际流速为: 4、孔眼布置:孔眼布置成8排,每排孔眼数为342/8=42.75个,取43个。水平方向孔眼的间距取160mm,则计算的水平长度为:4380+42160=10160mm。竖直方向的间距为150mm,最上一排孔眼的淹没深度假定为0.5m,最下一排孔眼距池底为0.5m,则竖向的计算高度为:0.158+0.157+0.45+0.45=3.15m,可以。5.1.2.3 沉淀池的集水系统:沉淀池的出口布置要求在池宽方向上均匀集水,并尽量滗取上层澄清水,减小下层沉淀水的卷起,目前采用的办法多为采用指形槽出水。 1、指形槽的个数 : N=6 2、指形槽的中心距 : 3、指形槽中的流量: 4、,考虑到池子的超载系数为20,故槽中流量为: 5、指形槽的尺寸:槽宽,为便于施工,取。取堰上负荷为450,则指形槽长度:L=70800/2450=79m6个集水槽,双侧进水。每根槽长:8.92m,取9.0m。起点槽中水深:终点槽中水深:为便于施工,槽中水深统一取。 6、槽的高度:集水方法采用锯齿形三角堰自由出流方式,跌落高度取0.05m,槽的超高取0.15m。则指形槽的总高度(说明:该高度为三角堰底到槽底的距离)。 7、三角堰的计算:a.每个三角堰的流量,堰上水头取0.08m,则:b.三角堰的个数:个,取157个。三角堰的中心距:。 8、集水槽的设计:集水槽的槽宽,为便于施工,取0.7m。起点槽中水深:H1=0.75b=0.750.7=0.525m终点槽中水深:H2=1.25b=1.250.7=0.875m为便于施工,槽中水深统一取1.0m。自由跌水高度取0.07m。则集水槽的总高度为:。5.1.2.4 沉淀池排泥:排泥是否顺畅关系到沉淀池净水效果,当排泥不畅、泥渣淤积过多时,将严重影响出水水质。排泥方法有多斗重力排泥、穿孔管排泥和机械排泥。机械排泥具有排泥效果好、可连续排泥、池底结构简单、劳动强度小、操作方便可以配合自动化等优点。故本设计采用虹吸式机械排泥。虹吸式机械排泥的设计:采用SXH型虹吸式吸泥机,轨距l14000mm干泥量假设含水率为98污泥量吸泥机往返一次所需的时间:(桁架行进速度)虹吸管计算:设吸泥管管数为10根,管内流速为1.5m/s。单侧排泥最长虹吸管长为18m。采用连续式排泥,管径为:选用DN50水煤气管。吸口的断面确定:吸口的断面与管口断面相等。已知吸管的断面积。设吸口宽度吸泥管管路水头损失计算:进口,出口,90弯头个,则局部水头损失为:管道部分水头损失:含水率为98,一般为紊流。总水头损失: 考虑管道使用年久等因素,实际H=1.3h=1.30.787=1.02m5.1.2.5 放空管管径确定:沉淀池放空时间取3h,则放空管管径为:, 取DN350。6 过滤池6.1滤池的布置 采用双排布置,按单层滤料设计,采用石英砂作为滤料。6.2滤池的设计计算6.2.1设计水量Q=0.819m3/s 滤速v=10m/h6.2.2冲洗强度冲洗强度q按经验公式计算 式中 滤料平均粒径; e滤层最大膨胀率,取e=50%; 水的运动黏滞度,。砂滤料的有效直径=0.5mm与对应的滤料不均匀系数u=1.5所以,=0.9u=0.91.50.5=0.675mm 6.2.3滤池面积及高度滤池总面积滤池个数采用N=6个,成双排对称布置单池面积f=F/N=295/6=49m2,取50m2每池平面尺寸采用LB=10m5m滤池高度HH=H1+H2+H3+H4其中:滤池高度 承托层高度 滤料层高度 滤料层上水深 超高所以H=0.45+0.7+1.8+0.3=3.25m6.2.4单池冲洗流量q冲=fq=5012=6006.2.5洗砂排水槽(1)断面尺寸两槽中心距采用a=2.0m排水槽个数n1=L/a=10/2.0=5(个)槽长l=B=5m槽内流速,采用0.6m/s排水槽采用标准半圆形槽底断面形式。2)设置高度滤料层厚度采用Hn=0.7m排水槽底厚度采用=0.05m槽顶位于滤层面以上的高度为:He=eHn+2.5x+0.075=1.05m6.2.6集水渠集水渠采用矩形断面,渠宽采用b=0.75m(1)渠始端水深Hq Hq=0.81(fq/1000b)2/3 =0.81(5012/10000.75)2/3 =0.70(2)集水渠底低于排水槽底的高度Hm Hm=Hq+0.2=0.906.2.7配水系统采用大阻力配水系统,其配水干管采用方形断面暗渠结构。(1)配水干渠干渠始端流速采用干渠始端流量Q干=q冲=0.6m/s干渠断面积A=Q干/干=0.6/1.5=0.4(2)配水支管支管中心距采用s=0.25m支管总数n2=2L/s=210/0.25=80(根)支管流量Q支=Q干/n2=0.6/80=0.008m/s支管直径采用,流速支管长度核算l1/d支=2.1/0.075=2880(3)支管孔眼孔眼总面积与滤池面积f的比值a,采用,则 =f=0.002450=0.12孔径采用单孔面积=d0/4=3.140.012/4=11310-6m孔眼总数n3=/=0.12/11310-6 =1062(个)每一支管孔眼数(分两排交错排列)为:n4=n3/n2=1062/8014(个)孔眼中心距s0=2l1/n4=22.1/14=0.3m孔眼平均流速=q/(10)=12/(100.24)=5m/s6.2.8冲洗水箱 冲洗水箱与滤池合建,置于滤池操作室屋顶上。(1)容量V冲洗历时采用=6min =1.51250660/1000=324m水箱内水深,采用圆形水箱直径D箱=(4V/h箱)=(4324/3.5) =10.9m(2)设置高度水箱底至冲洗排水箱的高差H,由以下几部分组成。a.水箱与滤池间冲洗管道的水头损失管道流量Q冲=q冲=0.6m/s管径采用D冲=400mm,管长查水力计算表得:, 冲洗管道上的主要配件及其局部阻力系数合计=7.38 mH2Ob.配水系统水头损失按经验公式计算 =3.28mH2O c.承托层水头损失 承托层厚度采用H0=0.45m mH2Od.滤料层水头损失 h4=(2/2-1)(1-m0)L0式中 滤料的密度,石英砂为; 水的密度,; 滤料层膨胀前的孔隙率(石英砂为0.41); 滤料层厚度,m。所以 h4=(2.65/2.65-1)(1-0.41)=0.66mH2Oe.备用水头h5=1.5mH2O则H=h1+h2+h3+h4+h59.0mH2O7 消毒7.1加药量的确定水厂设计7.08万m3/d=2950m3/h最大投氯量为a=3mg/L加氯量为: Q1=0.001aQ=0.00132950=8.85kg/h 储氯量(按一个月考虑)为:G=3024Q=30248.85=6372Kg/月 可取6400kg7.2加氯间的布置设水厂所在地主导风向:夏季西南,冬季西北。加氯间靠近滤池和清水池,设在水厂的东南部。在加氯间、氯库低处各设排风扇一个,换气量每小时812次,并安装漏气探测器,其位置在室内地面以上20cm。设置漏气报警仪,当检测的漏气量达到23mg/kg时即报警,切换有关阀门,切断氯源,同时排风扇动作。为搬运氯瓶方便,氯库内设单轨电动葫芦一个,轨道在氯瓶正上方,轨道通到氯库大门以外。加氯间外布置防毒面具、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