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水”荡出“清如许”-高考古诗鉴赏知识方法积累和规范答题.ppt_第1页
“活水”荡出“清如许”-高考古诗鉴赏知识方法积累和规范答题.ppt_第2页
“活水”荡出“清如许”-高考古诗鉴赏知识方法积累和规范答题.ppt_第3页
“活水”荡出“清如许”-高考古诗鉴赏知识方法积累和规范答题.ppt_第4页
“活水”荡出“清如许”-高考古诗鉴赏知识方法积累和规范答题.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活水”荡出“清如许 ” 高考古诗鉴赏知识 方法积累和规范答题 霍邱县河口中学 尹鹏辉 2009.4.6 一、考点展示 v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v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考题特点 (一)试题切入角度小,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前提 。 命题时往往是选择诗句中的一两个关键意象或诗句 切入,从形象、语言、技巧或思想感情等角度进行赏析 ,容易触发联想。 (二)所选诗歌文字浅易,涉及的是人之常情。 故园情、山水情、闲适情、别离情、思乡情、怜农情、 田园情、自然情、家国情、功业情、忧国伤时情 2008年高考古诗鉴赏课标卷与安徽卷考点分析 考卷 体裁 考 查 内 容 考 查 角 度 朝代 作者 诗 题 山东卷 词 北宋 秦观 画堂春 分析情景交融特点 表现手法 感情变化 江苏卷 律诗 唐代 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 品味诗歌情感 鉴赏修辞手法比喻 广东卷 绝句 宋代 吕本忠 木芙蓉 鉴赏修辞手法 范成大 窗前木芙蓉 拟人 赏析形象 海南 分析意境 宁夏卷 绝句 宋代 蔡肇 题李世南画扇 体会景、趣 把握作用 安徽卷 律诗 宋代 谢枋得 小孤山 形象寄托的感情 炼字的妙处 三、考生答题情况 考场上,我们的考生一般能 读懂诗歌,但答题结果却是失分 严重。造成失分的重要原因,就 是考生对古代诗歌鉴赏的知识积 累不够,对古诗赏析题的问答模 式不明确。他们仅能浅表“意会” 而不能有效“言传”,以致于答题 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 四、知识积累 (一)“意象”“形象” 及其基本寓意 。 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即寄托主 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这种客观物象往往 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这些意象组合起 来,就构成了意境。 诗歌形象(意象): 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v1、青青子矜:有才能的人。 v2、凭栏:思念故国、故乡、亲人。 v3、菊花:隐逸 高洁 脱俗 v4、梧桐:凄凉、愁苦、悲伤的象征。 v5、鸿雁:思乡怀亲 羁旅伤感 书信 v6、酒:欢悦 得意 失意 愁苦 v7、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v8、船:漂泊 孤独 伤感 自由 v9、乡村:田园风光 生活气息 纯扑美好 安逸宁静 思归 厌俗 v10、古迹:咏史抒怀 借古讽今 怀旧明志 昔盛今衰(国家) 衰败 萧条 (二)语言 炼字(用词巧妙),风格特色,意境 。 1“炼字”多炼动词和形容词,可以炼数词,也 可以炼特殊词,还可以活用词语。 2语言特色风格题,一般可表述为: 清新自然、平淡质朴、朴实无华、华美绚丽、 多用口语、明白晓畅、委婉含蓄、直率奔放、 笔调婉约、雄浑豪放、雄奇瑰丽、洗练精巧、 简练生动、有形象性、有节奏感、有音韵美、 有艺术感染力 注意:不同作家表现出的同一风格, 同一作家表现出的不同风格。 3. “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 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 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 艺术境界。 分析诗歌的意境时, 景、情、境三方面缺一不可。 (三)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手法)、修辞方式(手法) 、 表现手法和章法技巧。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 修辞方式:赋、比、兴,比喻 ,比拟 ,对比,对偶,设问,夸张, 表现手法: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白描 细节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借景(事、物)抒情 情景交融、托物寓意、托物言志象征 渲染 烘托(人、物) 对比 衬托(正、反动静、声寂 、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联想和想象 炼字 含蓄 实写和虚写 用典 借古讽今 抑扬 跌宕(波澜 ) 组合名词意象组合(列锦),动静、远近、 高低、点面结合 章法:起承转合、写景抒情、以景作结、卒章显志 (四)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 思想主题: 咏物即兴,自喻自况;咏史抒怀,述感言志; 边塞征战,借物呈情;谈禅论理,认知民情; 羁旅行役,思远怀亲;隐逸田园,寄情山水 思想感情: 寄情山水田园,慨叹难酬身世,倾诉恋友情意, 抒发羁旅愁思,披沥报国之志,体察国民之忧, 寄寓怀古之情 鉴赏方法:1、论世知人,通解文字。2投入境界,体物动情。3 以诗为本,分析概括:(1)分析概括的依据标题、序言、 关键语句、注解。(2)分析概括的角度人、事、景、物(“写 作内容”角度)、情、理、趣(“写作目的”角度)。(3)评价的原 则辩证分析,实事求是。 五、规范答题 笔者根据近七年的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的 特点,归纳出高考古诗赏析题的六种问答模 式,以规范考生答题,请大家参考。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形象)型 提问方式:简要分析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形象(意象)? 提问变式:诗中写的意象有什么寓意?请简要说明。 诗中“X”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请简要赏析。 诗中“X”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第一步,感知形象。第二步,分析形象的特点 (基本含义)。第三步,体会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 答题示例1:(2008安徽,121) 小孤山 宋谢枋得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提问: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回答: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 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 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谰 、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答题示例2:(2008湖北,14 2 ) 临江仙 宋侯 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 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 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 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 我碧宵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 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 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 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提问: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 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 ,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4分) 【解析】侯词中“雨余时候夕阳红”,意思是说,雨过天 晴,傍晚的落日通红,这是形容飞黄腾达。而三国演义 的开篇词中,“转头空”“ 依旧”“ 几度”几个词显 现出感情倾向,青山依旧在和几度夕阳红对比,显然“几 度夕阳红”指历代兴亡盛衰,历史沧桑变化。 回答: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 来运转,大器晚成。 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夕阳红 ”象征 历史的沧桑变化。 第二种模式:分析“炼字”型 提问方式:某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生动)传神的 分别是哪一个 字?请作简要赏析。 提问变式:1、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 哪里?2、某句中的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 什么?3、甲诗中的某个词与乙诗中的某个词,哪 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题步骤: 第一步,指出该字,或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 义。第二步,简要分析:展开联想,把该字 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点出该字烘托了怎 样的意境,或表达了什么感情。 答题示例3:(2008全国卷,12 1 ) 回答:用得传神的字:“拳”和“退”。( 第一步) 好处: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白鹭在沙滩上栖息时 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鸿鸟在天空中 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 动结合的画面。(第二步) 提问: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 找出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答题示例4:(2007全国,12 1 ) 新晴野望 王 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提问: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 个字?请简要分析。 解答:分别是“明” 和“ 出”。 (第一步)诗人 在这里用了“明”和“ 出”,充分显现出雨后“ 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 上涨,在阳光的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 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 “碧峰”秀出,更有层次。(第二步)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式:赏析此诗的语言特色(风格 特征),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第一步,用一两个词点明语言特色。 第二步,用诗中语句分析这种特色。 第三步,指出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示例5:(2008北京,123)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提问: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 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4分) 解答:顾诗的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第一步 ) 简要分析:“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凝练精纯的诗 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第二步) 诗人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遇、眼前的具体情 境融为一体。(第三步) 答题示例6:(2007浙江,16 3 ) 阅读下面三篇作品,回答问题。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 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 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 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 ;亡,都尽说。 提问: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 语言特色。 回答: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 沉,体现了咏史诗特色。吴词剪裁唐人诗 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正宗 风韵。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 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第四种模式:分析诗歌“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气氛)? 提问变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思想感情?或为诗中X联描绘的画面拟标题,赏析诗 人的某种情感;或诗中表现了“X”之感,就某联赏析作者 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 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示例7: 绝句二首(其一)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 的 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之时。 提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回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 ,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 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 在沙洲上静睡不动(第一步)。这是一幅 明净绚丽的春景图(第二步)。表现了诗 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时定居草堂的 愉悦闲适的心境(第三步)。 答题示例8:(2008海南、宁夏,8) 题李世南画扇 蔡 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提问: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 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 回答:(1)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 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 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2)这画面呈 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第五种模式:分析“表达技巧”型 提问方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或“艺术 手法”,或“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 的?有何效果? 或从“X X”角度简要赏析作品。 答题步骤: 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第三步,指出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9:(2008福建,7)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 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提问: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 回答:这首诗景中含情。(步骤一)诗人从燕 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人草 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 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 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 诗人的亲昵。(步骤二)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 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 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久闲之情 。(步骤三)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清净的生动描 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 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答题示例10:(2008辽宁,12) 【正宫】 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 如线。 提问: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回答: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 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 鸿比作一条线等。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 、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比拟,如说 新月“学”扇。 提问: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 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 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5分) 回答: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 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 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 、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 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 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两句侧重写江 、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两句着重写 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第六种模式:分析“思想感情”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词)抒发(或表达 、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变式:诗(词)中的“X X”词表现了 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赏析(或从“ 情”和“景”的赏析这首诗词)。 答题步骤: 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 解内容,分析情感。 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答题示例11:(2008江苏,102)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问:“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 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回答:比喻。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 忧奸邪为非作歹;忧贤者包括自己不 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答题示例12:(2007安徽,12 1 )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